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來,瞿曇!善來,沙門!久不相見,今以何緣而來至此?可前小
坐。」 
(12)爾時,世尊卽就其座,熙怡而笑,默自念言:此諸愚人不能自專,
先立要令,竟不能全。所以然者,是佛神力令彼惡心自然敗壞。 
(13)時,散陀那居士禮世尊足,於一面坐。尼俱陀梵志問訊佛已,亦
一面坐,而白佛言: 「沙門瞿曇!從本以來,以何法教訓誨弟子,得
安耄帲瑴Q修梵行?」 
(14)世尊告曰: 「且止!梵志!吾法深廣,從本以來,誨諸弟子,得
安耄帲瑴Q修梵行,非汝所及。」 
(15)又告梵志: 「正使汝師及汝弟子所行道法,有淨不淨,我盡能說。」  
(16)時,五百梵志弟子各各舉聲,自相謂言: 「瞿曇沙門有大威勢,
有大神力,他問己義,乃開他義。」 
(17)時,尼俱陀梵志白佛言: 「善哉!瞿曇!願分別之。」 
(18)佛告梵志:「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19)梵志答言: 「願樂欲聞。」 
(20)佛告梵志: 「汝所行者皆為卑陋,離服裸形,以手障蔽; 
不瓨受食,不受盂食,不受兩壁中間食,不受二人中間食,不受兩刀
中間食,不受兩盂中間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懷妊家食,見狗在門
則不受其食,不受多蠅家食,不受請食,他言先識則不受其食;不食
魚,不食肉,不飲酒,不兩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
食,不過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
日一食;或復食菜,或復食莠,或食飯汁,或食糜米,或食'禾*兼'
稻,或食牛糞,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果實,或食自落果。 
或被衣,或被莎衣,或衣樹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頭髮,或
被毛編,或著塚間衣; 
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牀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髮留髦鬚者; 
或有臥荊棘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裸形臥牛糞上者; 
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無數眾苦,苦役此身。 
云何尼俱陀!如此行者,可名淨法不?」 
(21)梵志答曰: 「此法淨,非不淨也。」 
(22)佛告梵志: 「汝謂為淨,吾當於汝淨法中說有垢穢。」 
(23)梵志曰: 「善哉!瞿曇!便可說之,願樂欲聞!」 
(24a)佛告梵志: 「彼苦行者,常自計念:我行如此,當得供養恭敬禮
事,是卽垢穢。   104
(24b)彼苦行者,得供養已,樂著堅固,愛染不捨,不曉遠離,不知
出要,是為垢穢。 
(24c)彼苦行者,遙見人來,盡共坐禪;若無人時,隨意坐臥,是為
垢穢。 
(24d)彼苦行者,聞他正義,不肯印可,是為垢穢。 
(24e)彼苦行者,他有正問,悋而不答,是為垢穢。 
(24f)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則訶止之,是為垢穢。 
(24g)彼苦行者,若見沙門、婆羅門食更生物,就呵責之,是為垢穢。 
(24h)彼苦行者,有不淨食,不肯施人;若有淨食,貪著自食,不見
己過,不知出要,是為垢穢。 
(24i)彼苦行者,自稱己善,毀讎他人,是為垢穢。 
(24j)彼苦行者,為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
嫉妬、邪見、顛倒,是為垢穢。 
(24k)彼苦行者,懈墮喜忘,不習禪定,無有智慧,猶如禽獸,是為
垢穢。 
(24l)彼苦行者,貢高、憍慢、慢、增上慢,是為垢穢。 
(24m)彼苦行者,無有信義,亦無反復,不持淨戒,不能精勤受人訓
誨,常與惡人以為伴黨,為惡不已,是為垢穢。 
(24n)彼苦行者,多懷瞋恨,好為巧偽,自怙己見,求人長短,恆懷
邪見,與邊見俱,是為垢穢。 
(25)云何尼俱陀!如此行者可言淨不耶?」 
(26)答曰: 「是不淨,非是淨也。」 
(27)佛言: 「今當於汝垢穢法中,更說清淨無垢穢法。」 
(28)梵志言: 「唯願說之!」 
(29a)佛言: 「彼苦行者,不自計念:我行如是,當得供養恭敬禮事,
是為苦行無垢法也。 
(29b)彼苦行者,得供養已,心不貪著,曉了遠離,知出要法,是為
苦行無垢法也。 
(29c)彼苦行者,禪有常法,有人、無人,不以為異,是為苦行無垢
法也。 
(29d)彼苦行者,聞他正義,歡喜印可,是為苦行無垢法也。 
(29e)彼苦行者,他有正問,歡喜解說,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f)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代其歡喜而不呵止,
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105
(29g)彼苦行者,若見沙門、婆羅門食更生之物,不呵責之,是為苦
行離垢法也。 
(29h)彼苦行者,有不淨食,心不悋惜;若有淨食,則不染著,能見
己過,知出要法,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i)彼苦行者,不自稱譽,不毀他人,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j)彼苦行者,不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
嫉妬、邪見,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k)彼苦行者,精勤不忘,好習禪行,多修智慧,不愚如獸,是為
苦行離垢法也。 
(29l)彼苦行者,不為貢高、憍慢、自大,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m)彼苦行者,常懷信義,修反復行,能持淨戒,勤受訓誨,常與
善人而為伴黨,積善不已,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29n)彼苦行者,不懷瞋恨,不為巧偽,不恃己見,不求人短,不懷
邪見,亦無邊見,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30)云何梵志!如是苦行,為是清淨離垢法耶?」 
(31)答曰: 「如是,實是清淨離垢法也。」 
(32)梵志白佛言: 「齊此苦行,名為第一、堅固行耶?」 
(33)佛言: 「未也,始是皮耳。」 
(34)梵志言: 「願說樹節!」 
(35)佛告梵志: 「汝當善聽!吾今當說。」 
(36)梵志言:「唯然,願樂欲聞!」 
(37)「梵志!彼苦行者,自不殺生,不教人殺; 
自不偷盜,不教人盜; 
自不邪淫,不教人淫; 
自不妄語,亦不教人為。 
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
滿世間。 
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齊此苦行,名為樹節。」 
(38)梵志白佛言: 「願說苦行堅固之義!」 
(39)佛告梵志:「諦聽!諦聽!吾當說之。」 
(40)梵志曰:「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41)佛言: 「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 
自不偷盜,教人不盜;   106
自不邪淫,教人不淫; 
自不妄語,教人不妄語。 
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
滿世間。 
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彼苦行者,自識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土成敗,
劫數終始,盡見盡知。 
又自見知:我曾生彼種姓,如是名字,如是飲食,如是壽命,如是所
受苦樂,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無數劫事,是為梵志彼苦行
者牢固無壞。」 
(42)梵志白佛言: 「云何為第一?」 
(43)佛言: 「梵志!諦聽!諦聽!吾當說之。」 
(44)梵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45)佛言: 「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 
自不偷盜,教人不盜; 
自不邪淫,教人不淫; 
自不妄語,教人不欺。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
二無量,無有結恨,遍滿世間。 
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彼苦行者,自識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土成敗,
劫數終始,盡見盡知。 
又自知見:我曾生彼種姓,如是名字、飲食、壽命,如是所經苦樂,
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無數劫事,彼天眼淨觀眾生類,死此
生彼,顏色好醜、善惡所趣,隨行所墮,盡見盡知。 
又知眾生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誹謗賢拢判暗挂姡
壞命終,墮三惡道。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意亦善,不謗賢拢娬判校韷拿K,生
天、人中。 
行者天眼清淨,觀見眾生,乃至隨行所墮,無不見知,是為苦行第一
勝也。」 
(46)佛告梵志: 「於此法中復有勝者,我常以此法化諸聲聞,彼以此
法得修梵行。」 
(47)時,五百梵志弟子各大舉聲,自相謂言: 「今觀世尊為最尊上,
我師不及。」   107
(48)時,彼散陀那居士語梵志曰: 「汝向自言: 『瞿曇若來,吾等當稱
以為瞎牛。』世尊今來,汝何不稱?又汝向言: 『當以一言窮彼瞿曇,
能使默然,如龜藏六,謂可無患,以一箭射,使無逃處。』汝今何不
以汝一言窮如來耶?」 
(49)佛問梵志: 「汝憶先時有是言不?」 
(50)答曰: 「實有。」 
(51)佛告梵志: 「汝豈不從先宿梵志聞諸佛、如來獨處山林,樂閑靜
處,如我今日樂於閑居,不如汝法,樂於懀',說無益事,以終日耶?」  
(52)梵志曰:「聞過去諸佛樂於閑靜,獨處山林,如今世尊,不如我
法,樂於懀',說無益事,以終日耶?」 
(53)佛告梵志: 「汝豈不念:瞿曇沙門能說菩提,自能眨苷{伏
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脫,能解脫
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 
(54)時,彼梵志卽從座起,頭面作禮,手捫佛足,自稱己名曰: 「我
是尼俱陀梵志!我是尼俱陀梵志!今者自歸,禮世尊足。」 
(55)佛告梵志: 「止!止!且住!使汝心解,便為禮敬。」 
(56)時,彼梵志重禮佛足,在一面坐。 
(57)佛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為利養而說法耶?勿起是心!若有利
養,盡以施汝。吾所說法,微妙第一,為滅不善,增益善法。」 
(58)又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為名稱,為尊重故,為導首故,為眷屬
故,為大眾故,而說法耶?勿起此心!今汝眷屬盡屬於汝。我所說法,
為滅不善,增長善法。」 
(59)又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以汝置不善聚、黑冥聚中耶?勿生是心!
諸不善聚及黑冥聚汝但捨去,吾自為汝說善淨法。」 
(60)又告梵志: 「汝將無謂佛黜汝於善法聚、清白聚耶?勿起是心!
汝但於善法聚、清白聚中精勤修行,吾自為汝說善淨法,滅不善行,
增益善法。」 
(61)爾時,五百梵志弟子皆端心正意,聽佛所說。 
(62)時,魔波旬作此念言:此五百梵志弟子端心正意,從佛聽法,我
今寧可往壞其意。爾時,惡魔卽以己力壞亂其意。 
(63)爾時,世尊告散陀那曰: 「此五百梵志子端心正意,從我聽法,
天魔波旬壞亂其意。今吾欲還,汝可俱去。」 
(64)爾時,世尊以右手接散陀那居士置掌中,乘虛而歸。 
(65)時,散陀那居士、尼俱陀梵志及五百梵志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08
第九經   眾集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於末羅撸校c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漸至波婆城闍頭菴
婆園。 
(3)爾時,世尊以十五日月滿時,於露地坐,諸比丘僧前後圍繞。世
尊於夜多說法已,告舍利弗言:「今者四方諸比丘集,皆共精勤,捐
除睡眠。吾患背痛,欲暫止息,汝今可為諸比丘說法。」 
(4)對曰:「唯然,當如拢獭!埂
(5)爾時,世尊卽四牒僧伽梨,偃右茫鐜熥樱圩愣P。 
(6)時,舍利弗告諸比丘: 「今此波婆城有尼乾子命終未久,其後弟子
分為二部,常共諍訟相求長短,迭相罵詈,各相是非: 『我知此法,
汝不知此;汝在邪見,我在正法。』言語錯亂,無有前後,自稱己言,
以為真正: 『我所言勝,汝所言負。我今能為談論之主,汝有所問,
可來問我。』 
(7)諸比丘!時,國人民奉尼乾者,厭患此輩鬥訟之聲,皆由其法不
真正故。法不真正無由出要,譬如朽塔不可復圬,此非三耶三佛所說。
諸比丘!唯我釋迦無上尊法,最為真正可得出要,譬如新塔易可嚴
飾,此是三耶三佛之所說也。諸比丘!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
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8a)諸比丘!如來說一正法,一切眾生皆仰食存。 
(8b)如來所說復有一法,一切眾生皆由行住。 
是為一法如來所說,當共集之,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
天、人獲安。 
(9)諸比丘!如來說二正法:一名,二色。 
復有二法:一癡,二愛。 
復有二法:有見、無見。 
復有二法:一無慚,二無愧。 
復有二法:一有慚,二有愧。 
復有二法:一盡智,二無生智。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欲愛:一者、淨妙色,二者、不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瞋恚:一者、怨憎,二者、不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邪見:一者、從他聞,二者、邪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於正見:一者、從他聞,二者、正思惟。 
復有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