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阿含经 林崇安-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爾時,釋提桓因知忉利諸天有歡喜心,卽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帝釋相娛樂;禮敬於如來,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壽、色、名、樂、威;於佛修梵行,故來生此間。 
    復有諸天人,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樂;禮敬於如來,最上法之王。』 
(20)闍尼沙神復言: 『所以忉利諸天集法堂者,共議思惟,觀察稱量,
有所教令,然後敕四天王。四王受教已,各當位而坐。其坐未久,有
大異光照於四方,時忉利天見此異光,皆大驚愕:今此異光將有何怪?
餘大神天有威德者,皆亦驚怖:今此異光將有何怪? 
(21)時,大梵王卽化作童子,頭五角髻,在天眾上虛空中立,顏貌端
正,與眾超絕,身紫金色,蔽諸天光。時,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
敬,又不請坐。 
(22)時,梵童子隨所詣座,座生欣悅,譬如剎利水澆頭種,登王位時,
踊躍歡喜。其坐未久,復自變身,作童子像,頭五角髻,在大眾上虛
空中坐,譬如力士坐於安座,嶷然不動,而作頌曰: 
    眨鼰o上尊,教世生明處,大明演明法,梵行無等侶, 
    使清淨眾生,生於淨妙天。 
(23)時,梵童子說此偈已,告忉利天曰:其有音聲,五種清淨,乃名
梵聲。何等五? 
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
滿,五者、周遍遠聞。 
具此五者,乃名梵音。 
我今更說,汝等善聽!如來弟子摩竭優婆塞,命終有得阿那含,有得
斯陀含,有得須陀洹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化自在天、兜率天、
焰天、忉利天、四天王者,有生剎利、婆羅門、居士大家,五欲自然
者。 
(24)時,梵童子以偈頌曰: 
    摩竭優婆塞,諸有命終者,八萬四千人,吾聞俱得道。 
    成就須陀洹,不復墮惡趣,俱乘平正路,得道能救濟。 
    此等羣生類,功德所扶持,智慧捨恩愛,慚愧離欺妄。 
    於彼諸天眾,梵童記如是,言得須陀洹,諸天皆歡喜。 
(25)時,毗沙門王聞此偈已,歡喜而言:世尊出世說真實法,甚奇!  75
甚特!未曾有也。我本不知如來出世,說如是法,於未來世,當復有
佛說如是法,能使忉利諸天發歡喜心。 
(26)時,梵童子告毗沙門王曰:汝何故作此言?如來出世說如是法,
為甚奇!甚特!未曾有也。如來以方便力說善不善,具足說法而無所
得,說空淨法而有所得。此法微妙,猶如醍醐。 
(27)時,梵童子又告忉利天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當更為汝說。
如來、至真善能分別說四念處。何謂為四? 
一者、內身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 
外身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 
內外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 
受、意、法觀亦復如是,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 
內身觀已,生他身智。 
內觀受已,生他受智。 
內觀意已,生他意智。 
內觀法已,生他法智。 
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四念處。 
(28)復次,諸天!汝等善聽!吾當更說,如來善能分別說七定具,何
等為七?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是為如來善能分別
說七定具。 
(29)復次,諸天!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何等謂四? 
一者、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二者、精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三
者、意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四者、思惟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是為
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 
(30)又告諸天:過去諸沙門、婆羅門以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皆由
四神足起;正使當來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亦皆由是
四神足起;如今現在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者,亦皆由
是四神足起。 
(31)時,梵童子卽自變化形為三十三身,與三十三天一一同坐,而告
之曰:汝今見我神變力不? 
(32)答曰:唯然已見。 
(33)梵童子曰:我亦修四神足故,能如是無數變化。 
(34)時,三十三天各作是念:今梵童子獨於我坐而說是語,而彼梵童
一化身語,餘化亦語;一化身默,餘化亦默。   76
(35)時,彼梵童還攝神足,處帝釋坐,告忉利天曰:我今當說,汝等
善聽!如來、至真自以己力開三徑路,自致正覺。何謂為三? 
(36a)或有眾生親近貪欲,習不善行,彼人於後近善知識,得聞法言,
法法成就,於是離欲捨不善行,得歡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復
生大喜。如人捨於麁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
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自以己力開初
徑路,成最正覺。 
(36b)又有眾生多於瞋恚,不捨身、口、意惡業,其人於後遇善知識,
得聞法言,法法成就,離身惡行、口、意惡行,生歡喜心,恬然快樂,
又於樂中,復生大喜。如人捨於麁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
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
來開第二徑路。 
(36c)又有眾生愚冥無智,不識善惡,不能如實知苦、集、盡、道,
其人於後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識善不善,能如實知苦、
集、盡、道,捨不善行,生歡喜心,恬然快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
如人捨於麁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
法,得歡喜樂,又於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開第三徑路。』 」 
(37)時,梵童子於忉利天上說此正法,毗沙門天王復為眷屬說此正
法,闍尼沙神復於佛前說是正法,世尊復為阿難說此正法,阿難復為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是正法。 
(38)是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77
第二分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 
第五經   小緣經 
(1)如是我聞: 
(2)一時,佛在舍衛國清信園林鹿母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
俱。 
(3)爾時,有二婆羅門以堅固信往詣佛所,出家為道,一名婆悉吒,
二名婆羅墮。 
(4)爾時,世尊於靜室出,在講堂上彷徉經行。 
(5)時,婆悉吒見佛經行,卽尋速疾詣婆羅墮,而語之言: 「汝知不耶?
如來今者出於靜室,堂上經行,我等可共詣世尊所,儻聞如來有所言
說。」 
(6)時,婆羅墮聞其語已,卽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隨佛經行。 
(7)爾時,世尊告婆悉吒曰: 「汝等二人出婆羅門種,以信堅固於我法
中出家修道耶?」 
(8)答曰:「如是。」 
(9)佛言: 「婆羅門!今在我法中出家為道,諸婆羅門得無嫌責汝耶?」  
(10)答曰: 「唯然!蒙佛大恩,出家修道,實自為彼諸婆羅門所見嫌
責。」 
(11)佛言: 「彼以何事而嫌責汝?」 
(12)尋白佛言: 「彼言: 『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
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於現法中得清淨解,後
亦清淨。汝等何故捨清淨種,入彼瞿曇異法中耶?』世尊!彼見我於
佛法中出家修道,以如此言而呵責我。」 
(13)佛告婆悉吒: 「汝觀諸人愚冥無識猶如禽獸,虛假自稱: 『婆羅門
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
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14)婆悉吒!今我無上正真道中不須種姓,不恃吾我憍慢之心,俗法
須此,我法不爾。若有沙門、婆羅門,自恃種姓,懷憍慢心,於我法
中終不得成無上證也。若能捨離種姓,除憍慢心,則於我法中得成道
證,堪受正法。人惡下流,我法不爾。」 
(15)佛告婆悉吒: 「有四姓種,善惡居之,智者所舉,智者所責。何
謂為四? 
一者、剎利種,二者、婆羅門種,三者、居士種,四者、首陀羅種。   78
(16)婆悉吒!汝聽剎利種中有殺生者,有盜浮撸幸鶃y者,有欺妄
者,有兩舌者,有惡口者,有綺語者,有慳貪者,有嫉妬者,有邪見
者;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亦皆如是,雜十惡行。 
(17)婆悉吒!夫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則有黑冥報。若使此報獨
在剎利、居士、首陀羅種,不在婆羅門種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
『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
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18)若使行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有黑冥報,必在婆羅門種、剎
利、居士、首陀羅種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19)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不殺者,有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
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嫉妬、不邪見;婆羅門種、居士、首陀
羅種亦皆如是,同修十善。夫行善法必有善報,行清白行必有白報。
若使此報獨在婆羅門,不在剎利、居士、首陀羅者,則婆羅門種應得
自言: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20)若使四姓同有此報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 『我種清淨,最為第
一。』 」 
(21)佛告婆悉吒: 「今者現見婆羅門種,嫁娶產生,與世無異,而作
詐稱: 『我是梵種,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22)婆悉吒!汝今當知,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於我法中
出家修道,若有人問: 『汝誰種姓?』 
當答彼言: 『我是沙門釋種子也。』 
亦可自稱: 『我是婆羅門種,親從口生,從法化生,現得清淨,後亦
清淨。』所以者何? 
大梵名者卽如來號,如來為世間眼,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
為世間法輪,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 
(23a)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篤信於佛、如來、至真、等正覺,十
號具足。 
(23b)篤信於法,信如來法,微妙清淨,現可修行,說無時節,示泥
洹要,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教。 
(23c)篤信於僧,性善伲保拦删停鞂俪删停鹫娴茏臃ǚǔ
就。所謂眾者,戒眾成就,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成就,
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
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為如來弟子眾也。可敬可尊,為
世福田,應受人供養。   79
(23d)篤信於戒,拢渚咦悖瑹o有缺漏,無諸瑕隙,亦無點汙,智者
所稱,具足善寂。 
(24)婆悉吒!諸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應如是篤信於佛,信法、
信眾,成就拢洹!
(25)婆悉吒!剎利種中亦有供養羅漢,恭敬禮拜者。婆羅門、居士、
首陀羅亦皆供養羅漢,恭敬禮拜。」 
(26)佛告婆悉吒: 「今我親族釋種亦奉波斯匿王,宗事禮敬,波斯匿
王復來供養禮敬於我,彼不念言: 『沙門瞿曇出於豪族,我姓卑下;
沙門瞿曇出大財富、大威德家,我生下窮鄙陋小家故,致供養禮敬如
來也。』波斯匿王於法觀法,明識真偽,故生淨信,致敬如來耳。 
(27)婆悉吒!今當為汝說四姓本緣: 
天地始終,劫盡壞時,眾生命終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為食,
光明自照,神足飛空。其後此地盡變為水,無不周遍。 
當於爾時,無復日月星辰,亦無晝夜年月歲數,唯有大冥。 
其後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終,來生此間。 
雖來生此,猶以念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於此住久,各自稱言:
眾生!眾生! 
其後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 
彼初來天性輕躁者,見此泉已,默自念言:此為何物?可試嘗之。卽
內指泉中,而試嘗之。 
如是再三,轉覺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樂著,遂無厭足,其
餘眾生復效食之。 
如是再三,復覺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轉麁,肌肉堅'革*卬',失天
妙色,無復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轉滅,天地大冥。 
(28)婆悉吒!當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後,必有日月星象現於虛空,然
後方有晝夜晦明、日月歲數。 
爾時,眾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麁醜;其食少者,
色猶悅澤,好醜端正,於是始有。 
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
眾生於是各共忿諍。 
是時甘泉自然枯涸,其後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
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 
其食多者,顏色麁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其端正者,生憍慢心,
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   80
眾生於是各共諍訟,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29)其後此地復生麁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時眾生復取
食之,久住世間。 
其食多者,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