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从前的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教都有成就,什么原因?他们都有根柢,都懂得做人,都懂得做好人,那叫根!像树一样它有根,那个根是活的,所以它一定会长成,一定会开花结果。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些树根烂掉了,怎么样培植,没多久枯死了,树倒了,根坏掉了!我们是生在这个时代,遇到这么样一个环境。那在今天我们怎样救自己?怎样帮助别人?从根救起。儒家的行,「随其行」是礼,佛家的行是戒。这样一来我们就更清楚、更明白了,学佛的人不能持戒,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这个做不到就是根死了、坏了。无论怎么样努力来修学,救不了,到结果必定堕落,人身都不容易保住。我们今天找到了这个病根,一定要从根本来挽救。这个根本做人,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懂得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是大根大本!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我们修学根本的指导原则是净业三福,我们是依这三条十一句来修行的。头一句话就是孝养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师长,我们这两句没做到,所以后面全都落空。这几年我特别强调根本的教学,我提出了几门功课,《弟子规》,《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三皈五戒,《沙弥律仪》,再加上儒家的《论语》、《大学》、《中庸》;四书这三种最重要。希望我们能在两年当中完成这个课程,我们的根就救活了。你在这些课程里面去学习,你就懂得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
  这个话提出来也不少年了,有没有人去做?没看到,难,太难太难了。一直到最近我们才看到有几个人真干。我听说了,我在旁边细心的观察,果然做得不错,我很安慰。我的安慰,古人所说在家世间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世间人最忧虑的家里头没有继承人,你这个家就断掉了,所以要有好的儿女继承。从事教育的人最大的忧患就是传道,你的道有没有人继承,如果能得一、二个人继承,这是很大的安慰,这个道没有在我手上断,后头有继承人出现了。我们这个道统,上面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传给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传给我,我现在要有几个传人了,那比什么都快乐。只要有传人,我们自己这个身随时随处都可以舍掉,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挂念,心事没有了,有人承传。
  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记得是住在洛杉矶,在那边讲经。洛杉矶有个算命先生翁阳春,也许我们同学有人知道他,算得很好。我讲经他差不多每一堂都来听。他曾经跟我算过,他说法师你的传人很晚很晚才出现,那个时候我才五十多岁。他告诉我最快也要六十五岁以后,很晚。不过出现之后,他学得很快,大概跟你三年就行了,真的是很晚,我都快到八十岁了,无量的欢喜!
  今天我们就晓得救自己,救一切众生,救世间所有一切大圣大贤的教诲,都要从《弟子规》下手,都要从《十善业道》入门。《十善业道》依然落实在《弟子规》,没有《弟子规》,《十善业道》会落空。为什么?你们诸位想想,《十善业道经》里面最精采的一段开示,也是《十善业道》的总纲领、总原则。佛告诉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句话多重要!一切世间是十法界,能离一切世间苦,菩萨这一法,你说这一法多重要!
  我学这部经的时候(这部经李老师在台中跟我们讲过),我看到这一句寒毛直竖,希有难逢!特别的用心专注听佛开示这是什么法?佛就说出来了,这一法是什么法?佛说常念、思惟、观察。我们要把这个句子意思说得很具体、很完整,这要加两个字进去,「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佛还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一句话非常重要,那菩萨所修的纯净纯善,这个善法到末后佛给我们指示出来,这个善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这一展开,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跟诸位说就是《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十善落实在生活上,你说多重要。三福里面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上面这三句,孝亲、尊师、慈悲心都是落实在《十善业道》,没有《十善业道》,前面三句都是假的,都落空了,所以我才这么样重视《弟子规》。
  去年我有一次讲演,题目是「中国四千五百年前的祖先是怎样教化他们的后裔」,我用这个题目做了个讲演。非常难得,杨淑芬老师、蔡礼旭老师以这一篇讲演的纲领做一个架构,把《弟子规》全文带进去,讲了十几遍,讲得很精采,讲得非常生动、非常活泼,我听了很欢喜。所以我劝勉大家听这个,要好好的把这一门课学一年,然后你再学经教,不一样。你有这个基础,你听我讲《华严经》会开悟,没有这个基础,《华严经》说老实话你听不懂。
  我劝很多同学们都学这门功课,如果你真正要想继承释迦牟尼佛的弘法利生的大业,你还要学古文。学《弟子规》跟学古文可以同时,你一个星期背一篇古文,一年五十二个星期,一年你能背五十篇古文,那就从前李老师讲的,你读文言文就没有问题了,文字障碍没有了,你去看《四库全书》,看《大藏经》,钥匙拿到了,一年完成;就是拿文言文的钥匙跟《弟子规》的学习同时,用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我讲经可以听,不用看,不用复习,你把全部精神贯注在功课上,《弟子规》跟背古文上,要专!不专不能成就。我们学院也是定这个规矩,两年当中完成这个功课。两年现在已经过了一年,再一年还是这样空过的时候,我们的学院就不能办了,就解散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文殊菩萨问财首菩萨的「十随」。十随我们学到第四「随其行」,前面说了不少。在我们当前应该特别重视学习的功课,就是《弟子规》跟古文。如果我们肯用一年的时间,真正做到了一门深入,一年的时间薰修,文言文的钥匙拿到了,我们修学的根救活了,往后持戒不难;再学三皈五戒,再学《沙弥律仪》、学儒家的《童蒙养正》,那都很轻松,都不费事。将来再进一步,那是诸位同学自己自修,不必列入课程,但是一定要进修。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就是《五种遗规》,老师没有把它放在课程里面,给我们自修的,是一部非常好的书。在古籍里面,类似这些有不少篇章,像《礼记》里面的「曲礼、少仪、内则」,《管子》里面的「弟子职」,甚至於「礼运大同、儒行」,都是我们必读的。虽不列在课程里面,是一定要读。
  四书是儒家的根柢,我把它比喻作佛门的《华严经》,为什么?《华严》里面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四书,我怀疑朱夫子编四书,他的灵感可能是从《华严经》上学到的,为什么?他编得太像了。《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是孔子表演。也就是《大学》、《中庸》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孔老夫子做代表,孟夫子代表贤人。你看圣贤人怎样把这些理论、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办事,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妙不可言!《华严》就是这么一个架构。
  所以从前我刚刚跟方先生学佛的时候,他老人家就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在世界上决定找不到第二本能跟它相比美的。它有究竟圆满的理论,有很细密周详的方法,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表演的分量相当可观,四十卷经文!《普贤行愿品》有四十卷经文,方老师对这本书赞叹备至。所以你以后再深入儒佛都不难。这一年的基础是比什么都重要,决定你以后的成就。我老了,希望你们年轻人成就在我之上,对於这个世间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乃至於消除天灾劫难都能办得到。「随其行」,我们只介绍到此地,再看下面第五句:
  【随其解。】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解谓识解差别」。他注得不多,把重要的纲领给我们点出来了。在《钞》里面他说「解二义者,一随有深浅之解,二说诸佛菩萨之解化故」,那这个意思就深了。我们来看这一段。首先就世间法来说,世间法就是俗谛,是第一个意思「随有深浅之解」。初学一定是由浅而深,我们才能够学到东西。解里面最重要的是行,行帮助你真正的理解,如果你没有行,你那个解不实在、不踏实。所以菩萨在此地问,他这个意思很深,他没有说先讲解后讲行,他没有。你看他问的顺序,第四句是「随其行」,第五句是『随其解』,这个解就比普通讲得深,但是这还是世法,这个意思我们要懂。他这个句子排列前后意义都很深。到财首菩萨的答覆,这十首偈子里面,那是字字句句都有很深的义趣,真的是深广无际。到经文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学习。
  现在我们确确实实不但於佛法不解,於世法也不解,这话怎么说?世法一定要讲圣贤人的教诲,那是真理!中国人讲教育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所以中国人是最注重教育的;家庭、学校、社会,现在我们讲最高的是宗教教育。在中国从前没有讲宗教教育,那讲什么?圣人的教育,习圣、习贤,接受教育最高的目标是要成圣人、成贤人。那这个就跟宗教的目标相同,佛门里面称佛陀,佛陀、菩萨都是印度话,音译过来的。佛陀确实是圣人,能够翻作圣人,菩萨可以翻作贤人。
  从前翻经的这些大德为什么不用儒家的圣人、贤人来翻佛、翻菩萨?佛菩萨这个名词的含义比中国那个圣跟贤还要广大、还要精深,所以中国字汇里头找不到,那只有用音译,然后再加以解释。通常最普通我们看到「佛陀」的解释,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智,一个是觉。「智」里面有三种,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我们中国这个「智」里头没有这个意思。「觉」也有三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真的,它这个名词含义太多了,这是不得已用音译,翻的时候翻音不翻字,这是我们要知道的。真的是相当於中国人讲的圣人,圣中之圣;菩萨是贤人,贤中之贤。诸位要是深入大乘,你就是读《华严》也就能明了,特别是清凉大师的《疏钞》给我们讲解得很详细。
  所以这个「解」我们是由浅而深。学儒释道三家都不例外,都主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跟西方人的观念不相同,为什么?佛家常讲,这个佛家,儒家也肯定,并不反对。佛家讲智慧有两种,根本智跟后得智。实在说根本智就是智慧之体,后得智是智慧的作用。智慧之体是什么?佛家讲是禅定,定生慧,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禅定是属於根本智。智慧是讲清净心,定心的起用无所不知,体是无知,般若无知是讲的体,根本智是无知,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
  所以在中国儒释道三家,初学都不离开这个教学原则,你看训练初学,训练初学教什么?生活教育,那就是《弟子规》。实在讲《弟子规》并不在佛门也不在道教,甚至於也不在儒家。为什么?《弟子规》是你从生下来的时候,你的父母教你的,家教!所以家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只有中国人重视家教。什么时候开始家庭教育?哪一天开始?这古大德文字里的记载我们看得很多,小孩生下来,会说话、会走路那一天开始。严格!这个教育的时节因缘你一定要抓住,你错过这个机会,他已经养成不好的习惯,你再教他,难!刚会说话、刚会走路,恶的习惯都还没有养成,他都还不知道,在这个地方就教他守规矩。教他怎么坐,教他怎么站,生活教育。所以《弟子规》是生活教育,从生活当中教孝、教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家教!这是全世界真的只有中国人懂得,只有中国人注重。凡是从这个时候教好的,几乎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圣大贤,我们不能不晓得。
  另外,他到六、七岁的时候开始上学,跟老师了。老师对於生活里面点点滴滴要跟学生讲明道理。他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友爱兄弟,已经养成习惯了。跟老师,老师要讲清楚这个道理,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友爱兄弟,兄友弟恭,为什么?小朋友也会懂事;除这个之外,学校教育里头最重要的是读圣贤书。圣贤书也是一门深入。老师督促背,一本一本的学,不能够同时学两种,绝对不许可的。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到背得很熟很熟,我们一般讲滚瓜烂熟。那么老师考试,考试很简单,书本里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