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能感动佛菩萨。从黑龙江坐火车,坐硬板凳的火车,为了省一点钱不怕辛苦,把这个省下来的钱供养常住、供养三宝。
  所以我跟常住大家讲,十方的供养要懂得节俭,决定不能浪费,浪费怎么对得起人?果报,我们暂且不说,你怎么能对得起人。从这个地方你能够体会到,浪费常住、糟蹋常住的财物,《地藏经》上说得很好,五逆十恶的罪,佛还能救;这种也叫做盗常住,你不爱惜常住,随便的乱用跟偷盗没有两样,这个罪堕地狱,佛不能救。我们细心冷静去思惟观察,佛这个话是真的,决定不是假话,不是来吓唬人的。你要认为佛经上这些话是吓唬人的,你错了。
  在我们这个道场,几乎每天都有从各个方面来到这个地方参学的同学们,我们要至诚恭敬接待,在这个地方时间虽然不长,照顾要周到。你能照顾别人,将来你在其他道场会有人照顾你,你轻慢别人,你将来到别人道场,也会遭受别人轻慢,因果报应,法尔如是。所以道场真的好修行,容易培福,问题你会不会。你会的,天天在此地积功累德;你不会,天天在这里造作罪业。
  所以持戒就是守规矩,扩大就是守法,政府法令规章,国家的法律,佛弟子绝对没有犯法、犯规的;犯法、犯规,你就犯了重戒,你不是佛弟子。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要想想,我这个作法,佛同不同意,佛准不准许。佛虽然不在我们面前,经典摆在我们面前,经典里面没有这个文字,有没有这个意思,四依法里头「依义不依语」。所以戒律里头有讲三聚净戒。三聚净戒,律仪戒是有明文规定的,善法戒就没有明文规定,它讲原则的,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这个事情要做;没有利益的或者是有损害的,决定不可以做,这讲原则,活的,不是死的。后头还有一条,饶益有情戒,饶是丰饶,也就是对一切众生有大利益的,这个事情要做;有大妨碍的,这事情不可以做。佛说法说得活活泼泼,你只把些原理、原则掌握到,你就懂得了,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现在是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情,刻不容缓的我们要去做,那是什么大事?因果教育。现在你跟人讲高深的道理,没人懂,人家也不愿意听。我们实在讲没这个智慧,亏得印光大师提醒我们,我们看到大师一生的行谊,非常感动人,慈悲到极处,真想挽救现前的劫难,他用什么方法?因果。因果,他也选了三本教科书,第一个是《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教我们认识因果,里面真的说明了因果的理论与事实真相,了凡先生做出来给我们看。第二种书《感应篇汇编》,这书是道教的,《汇编》是注解,每一条引了许许多多的例证,引用那些证据多半都是佛门的。所以这个《汇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作品,真的叫多元文化,那是什么?善恶的标准。我们所作所为把这个标准拿来比对一下,就知道这是善还是恶,善恶分明。第三、《安士全书》,也是印祖一生极力提倡的,他讲在中国自古以来讲因果,理讲得透彻,事讲得实实在在,文字写得优美,这本书堪称第一。
  大师当年在世一生不遗余力,十方给他的供养,他一分钱没用过,全部拿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弘法利生里面特别是这三种书印的数量最多。我在版权页里面看,概略的统计了一下,感到非常震撼,他印了几百万册,在那个时代,民国初年。我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因果教育重要。所以从香港回到台湾,我把这三种书(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好像印了五、六万册,而且讲过两遍。现在看看今天的社会,看看整个世界感觉到,如果不是因果教育,我们这个世界没救了。
  因果教育要怎样扩大?靠印书来不及了,所以我们想到用电视连续剧的方法。我说过多次,有些同修已经在做,很难得,马来西亚的同修做成两片,连续剧两集送来给我看,我看了非常欢喜。北京陈晓旭居士他们也发心,做了六片也不错。我听说电视台里面播放连续剧,最短不能少过十六集他们才能接受,一般最欢迎的是二十集到三十集,这他很欢迎。所以我就想到,我们如何能够把《了凡四训》提升到高水平,做成二十集,电视台可以接受。《感应篇汇编》里面的故事就太多太多了,内容非常丰富,可以精选三十集;《安士全书》分量也非常丰富,也可以做三十集。如果我们把这个八十集做出来之后,印光大师慈悲救世的愿望可以落实了。他老人家往生了,这个事情留给我们在做,我们做这个事情,真正是报佛恩、报祖师恩,真正是为利众生供养佛,我们用这个来供养阿弥陀佛,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经文提示我们,我们知道怎样学习,怎样认真努力。「因」要遍法界虚空界,因要深,深入到微尘世界。日常生活当中知道守法,还要知道忍辱,《金刚般若经》上教导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成就,你不能忍耐是没法子成就的。无论什么都要忍,忍是禅定的前方便。你不能忍,你怎么会得定?我们念佛,念佛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小小事情都不能忍,你怎么会得一心?为什么不能忍?放不下!果然能放下,那你就能忍。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要放下,只抓住一句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掌握住就行了,其他的全都放下了,哪有不能忍的道理。
  忍,才有精进,才能够精进,就能够提升,提升以后,这进入状况,禅定般若现前。第二句,『入深禅定观法性』,这是六度里面后面三条,精进、禅定、般若。你能不能「入」,确实就在乎你能不能忍。忍,实在说是有限度的,忍无可忍的时候你就爆发了,那个麻烦就大!所以忍里头一定要有定、要有慧,为什么?定能伏烦恼,能伏住,慧能化解。忍是定慧的初步功夫,开始修就得修这个,什么都要忍,对人什么都要让,让不会吃亏。
  中国古大德常常教人,吃亏是福,你懂不懂这意思?吃亏真的是福。到最后你才晓得,忍,原来不吃亏,占好多便宜;不能忍的人,亏可吃大了,都是实话。所有一切的灾祸,最初都是不能忍,最初稍微能忍让一点,什么祸事都不会形成。菩萨就是修这六门功课,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佛在此地教我们,一切都要往深处。深因,忍要深,定要深,慧要深,你才能见到法性;如果没有甚深禅定,你见不到法性。
  「观法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教下里面所讲的大开圆解。我们前面说得很多,底下一卷还要细说,为什么这样反覆的说?没入境界,没入境界那就得反覆说。这两句是自己成就,自度,自度而后才能度他。所以说到自度,只要是大乘法,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念佛法门如果没有六度的修学,你念佛不能往生,充其量只能够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往生没有指望。为什么?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放下身心世界,念佛堂堂主常常讲的,勉励大众,警策大众,这句话是堂主的口头禅,时时刻刻提醒大家,六波罗蜜是放下。布施放下悭贪,持戒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放下懈怠,禅定放下散乱,般若放下愚痴,你看看是不是放下,为什么?这些东西统统障碍你一心不乱,统统障碍你真信切愿,你要是不放下不能往生。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六波罗蜜就具足了。
  菩萨行,六波罗蜜用在家庭里面、用在工作里面、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你要能活用,那你就真的会修了。用在家庭里面,现在都是小家庭制度,一般都是夫妻带著儿女,如果你一家人各个都懂得,六度、四摄都懂得,你的家庭就是道场,你的家庭里面都是菩萨。布施就是你能够为家人服务,布施供养用现在的话就是服务。财施、法施,财布施在家庭里面内财布施,用劳力!煮饭、洗衣服、扫地、抹桌子,都是布施波罗蜜,把家庭做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让一家人都能够欢喜,过的生活很舒适,这不是布施供养是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个规矩,有个程序,那就是持戒。煮饭有煮饭的程序,一点都不乱,守法。炒菜有炒菜的规矩,扫地有扫地的规矩,抹桌子有抹桌子的规矩,你都懂得,都很如法,这持戒波罗蜜在里头。我举这个最小的例子,然后你就晓得,日常生活,菩萨行!
  忍辱就是有耐心,你没有耐心事情做不好,草草率率没有耐心,很认真负责把事情样样都做得很好,忍辱波罗蜜。精进是什么?改进。明天会比今天做得更好,天天有进步,你怎么会不生欢喜心?家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全家都动员起来。为家人服务,这个家庭做得好,是你邻居的好样子,一家和睦,家庭里面整齐清洁,一尘不染,邻居的好榜样!日久天长,你就影响到邻居,影响到邻居是度他,自行化他,化是教化。禅定,在家庭生活里面就是有主宰,不轻易变更,有原则。般若是智慧,前面你都能够做得很如法,你就开智慧,智慧就提升自己生活品质,这个家庭真正是佛化家庭。
  在家庭里面,如果父母没有学佛,你学佛了,你把菩萨六波罗蜜表现在你家里,你家里人看到一定:学佛好!他会赞叹,他也会学,自动的他就会宣传,告诉人说我家里小孩学佛非常乖巧,尤其学佛跟不学佛完全变成两个样子,这叫真学佛;不是口头上学佛,不能做到,你说到做不到,人家轻视你,不相信你。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四首偈:
  【从初供佛意柔忍。入深禅定观法性。普劝众生发道心。以此速成无上果。】
  前面两句是六度自利,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我们再看后面这两句,这两句是利他,『普劝众生发道心,以此速成无上果』。自行跟化他,大乘佛法里面说不一不异,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一样,也不能说自行化他是两样,自行里面有化他,化他里面有自行。在初学,就是自己还没有得度,自行是主,化他是助,正助双修,要以自度为正,正修,化他是助修;到自己修行有成就了,化他做为正修,自行做为助修,这个行的。什么样的标准要自己定,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看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标准。
  你看智者大师为我们所示现的,这很普通的,过去许许多多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的示现,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那他这个自行决定能往生。我们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有把握,然后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有帮助别人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华严》文殊菩萨所讲的十波罗蜜,方便、愿、力、智。这句「普劝众生发道心」,这五个字都具足。你没有这个方便,你很难做到!但是这些方便是以六波罗蜜做基础,没有六度自度,你怎么能度人?古大德讲得很好,「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度人首先要知道自度。我劝人学佛,自己总要学得像样子,别人能相信;如果自己学得不像样子,人家一看学佛是这个样子,算了,别学!那你就错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方便,方是方法,便是最适合的方法,什么方法?佛教我们,我们要会用,四摄法,摄是摄受,我们常常希望佛能摄受我们,我们能不能摄受众生?这是因果。我们不能够摄受众生,佛怎么会摄受我们?你不能不懂这个道理。再把这个意思引申,我们自己冷静的反省,一身都是罪业,这一点许许多多同学都承认。我造的业太重了,我们希望佛菩萨原谅我,能包容我;那你回头想想,我能不能包容别人?我能不能原谅别人?看到别人造罪业,我要不能包容,我要不能原谅他,佛菩萨能包容我吗?能原谅我吗?所以古人常常教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就对了。这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你才会成功,你会得到群众的爱戴,得到别人的欢喜、尊敬。所以一切是从自己本身做起。
  四摄法里面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爱语,第三个是利行,第四个同事,这是「普劝众生发道心」,这四个原则,佛教我们的。这个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意思不一样,六度布施是放下,此地的布施意思是结缘,跟一切众生结缘。所以我常常讲四摄法的布施,落实到实际上,那就是多请客、多送礼,我常常这样讲法。请客送礼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关节,谚语常说:礼多人不怪。财施、法施、无畏施看需要,他需要什么,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他生欢喜心,关系从这个地方建立。所谓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