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讲到这么多的六道。一个六道里面就有一个色究竟天,色究竟天是六道里面的天顶。如果我们说他是天王,行,整个六道这么大的范围是他统辖地区。这六道多大?六道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我们要知道。这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你称他作王也行,三千大千世界的天王,所以福报到顶头了。再上去,再上去没有了,再上去是四空天,四空天连身体都没有,所以就不谈。我们只谈有色相的,有色相的最高到色究竟天。阎浮提是人间,我们现在住在阎浮提。再看下面经文:
  【其中所有,悉皆明现。】
  这个『其中』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这里面所有的,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我们特别注意,这在『阎浮提』,就像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上,降生示现。这个经义非常亲切。佛在什么地方出世?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在阎浮提。阎浮提是指的人间,所以佛不以佛的身分在天上说法,也不以佛的身分在三恶道说法,示现成佛多半都在人间。人间这个环境,适合於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其实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十法界他统统都现身,哪个地方不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唯独在阎浮提是常常现佛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句话。得人身,有一个最殊胜无比的缘分,能在这一生当中超越,这是非常希有难逢,天上很少。你要问这什么原因?佛在经上也给我们透露这个讯息,天上乐多苦少,所以天人迷恋在享受,虽然有菩萨在那边说法,并不很重视;也就是说,生起出离心很难,他是安於现状,不想出离。三恶道太苦,受尽了辛苦,他没有想到出离,佛菩萨在那边度化众生也很困难,不相信。我们晓得三恶道的情执比天人还要严重,坚固的执著,所以很不容易脱离。入三恶道容易,从三恶道出来不是容易事情。因此,人间苦乐适中,人间有苦,苦多乐少,容易觉悟。佛菩萨没有偏心,对於容易觉悟的人示现八相成道,他看到这个情形,他就有领悟、有悟处。所以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示现以佛的身分八相成道,教化众生,多半都在人间。这是「一一阎浮提」,每一个六道里面的人道,都看到如来在那里示现,示现佛身。
  【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
  佛是老师,有老师一定有学生,学生多!十个佛刹,哪有那么多人?一个佛刹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就是完全跟事实一样,不会有一丝毫过分,那么这『十佛刹』就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有很多很多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我们今天讲九法界众生还是一佛刹,那其他的九佛刹从哪来的?他方世界,这肯定的。他方世界与佛有缘的人都来了,法缘多盛。我们读到这种经文,你就想到不跟人结缘怎么行!结法缘,法缘才殊胜,不肯结法缘,成佛也没有人愿意跟你学。这个事实我们要懂,我不讲道理,事实。所以要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
  结法缘,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这么多年来,许多同学你们看到,包括许多老和尚,年岁比我大,辈分比我高,遇到我常常说:净空法师,你的法缘怎么那么好?其中有不少都是讲经说法的法师,著作等身的法师。我们说老实话,我们比不上他,他胜过我太多,可是法缘真的不如我。他来问我,我老老实实告诉他:我这一生都是为别人想,没有为自己想。你们诸位想想看,我晚年到澳洲来,也是最近三年才有一个这么小道场,落脚之处。一生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地方。所有这四众同修的供养,我学印光老法师,统统印经,现在做光碟、录相带结缘,跟全世界的众生结缘。
  近代有什么版权的问题,过去我们没有听说过,我们看到古时候的书,线装书,木刻版本后面都是「欢迎翻印,功德无量」或者说「欢迎流通,功德无量」,没听说有版权,最近才有这版权的事情。所以我在台湾,我们同修当中有一位做律师,萧律师,萧律师给我做个声明,这个声明对全世界的,说明我的版权授权给全世界每一个人,这个好!任何人都可以拿去翻印,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流通。有些同修告诉我,在某个地方发现,他说:师父,你那个书有人印了拿去卖钱。我听了之后很欢喜,他说:为什么?我说:他需要钱用,我没有钱帮助他,他能够印来卖,有人买,有人拿钱向他买,他就能赚一点钱,等於我对他财布施,他帮助我法布施,何乐而不为之?好事一桩!我希望他能多卖一些,多赚一点钱。他多得一点钱,能够改善他物质生活;向他买的人,买回去他读、他看,他学到了佛法,那我们对他就法布施,面面都顾到,好事情。
  念念为一切苦难众生著想。他需要财的,我给他财;需要法的,给他法;需要无畏的,给他无畏,这个工作观世音菩萨做的。所以佛门当中称观世音菩萨是「施无畏者」,这个施无畏里头包括财跟法。所以我没有一丝毫计较的念头,什么人去做,怎么个方式去做,统统好。我们学佛学了五十三年,《般若经》常常念,经上一再跟我们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要在一切法里还起心动念,那我学的是什么佛法?
  有人说:许多人毁谤你、侮辱你,法师,你都没有在意,这很难得。我告诉他:那些人都是我的恩人,我讲经,每天都给他回向。他说:那你为什么不怨恨他?他替我消业障。没有这些人,我的业障怎么消得了?业障消不了,将来到三途去消,那就苦了,时间就长了。这些人常常给我消业障,他所说的,真的,我有过失,我会反省,所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实我没有,好像你说的冤枉了,不冤枉,怎么不冤枉?我这一生没有造这个业,过去生中难免会造。所以要晓得什么?我现在没有造,他来毁谤、侮辱、陷害,消宿业,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造的这个业,他替我消了,统统是恩人。我们常常生报恩心,在这个世间,我们只求破迷开悟,只求往生净土,世间名闻利养、功名富贵边都不沾。世间没有我的事情,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我绝对没有冲突,永远保持心地清净平等慈悲。
  这是大乘教给我们真实的利益,我们明白,不再愚痴,愚痴是跟别人作对,愚痴!永远不会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蚊虫叮在手上咬一口,我看到了,我还要给它念三皈依。它咬我一口,我布施给它,希望它吃饱,这个布施是财布施。我给它念三皈依,「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我给它念三皈依,念阿弥陀佛,劝它求生净土,早一天脱离畜生身,这学佛。从前没有学佛,看到一巴掌打死它。现在不会,现在我知道我要供养它,跟它有缘,我布施供养。所以这佛法愈学愈欢喜,法喜充满。内心里面隐藏著不平怨恨,烟消云散,真正化解了、消除了,内外平和。所以,看到如来法缘殊胜,这里面的菩萨,从初发心到等觉统统都有。再往下看:
  【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
  『一大菩萨』,菩萨当中的上首,我们佛门叫上首,现在人讲的是领导、班长,这是带头的。
  【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
  『俱』是共同。
  【来诣佛所。】
  来到佛的所在,『佛所』是佛讲经的所在,十方菩萨来参学。这里面经文是两段,我们要看清楚,前面讲『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是本地的、本土的;『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又带了这么多,这是他方来的,他方世界来的。有本地的,有十方世界来的,可见得法缘是无比的殊胜。
  【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文殊菩萨太多太多,你要问文殊菩萨是哪一尊文殊菩萨?这是我们一般人不了解,对於佛法误会很深,不但一般社会很多学佛的,乃至於出家人都不知道。菩萨这些名号都是通号,我们举个例子,你从比喻当中就能明了。文殊菩萨好比我们学校里教文学的老师,那这个世界上教文学老师有多少?太多了,说不尽。地藏菩萨教孝亲尊师的老师,那我们一般讲起来,孝亲尊师是属於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科的老师,这好像现在没有了。我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六、七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学校里还有《修身》课本,这就是教修身课本的;以后改了,以后我上学的时候改成《公民》课本,有公民这门课,地藏菩萨教的,这教公民老师太多,不晓得是哪一个。所以菩萨是通号。
  在中国通常讲的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主慈悲,普贤菩萨主实践,就是落实,怎样把你所学习的东西,都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普贤菩萨,学以致用。弥勒也是中国人最欢喜的,弥勒菩萨教慈悲、教平等。古人题弥勒菩萨八个字题得好,「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一天到晚笑咪咪,欢欢喜喜。平等从什么地方示现?从布袋上示现。无论人家供养他什么,他也不看,统统放在布袋里,平等。所以每一尊菩萨无量无边,不是一个人。每一尊如来也是无量无边,每一尊佛。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表法的义趣,你才真正学到东西。听到观音,慈悲心就现前,救苦救难的念头现前,谁是观音?你就是观音。观音就是这个心,观音就是这个行,眼到手到。文殊菩萨表智慧,智慧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自性的妙慧。地藏是性德,孝亲尊师是性德。
  你仔细去观察,哪一个小孩不孝父母?这要观察什么?三岁以下的,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染污,天性!你仔细观察幼稚园的学生,他尊不尊敬老师?非常尊敬,老师说的,他依教奉行。到小学差一点,中学就更差,到大学,学生未必能瞧得起老师。为什么?年岁愈大,受这社会的染污愈深,把自性迷失了。儿童所谓他还有天真,天是天然的,真实,他还没有被迷,所以性德有的时候透露,爱他的父母,尊敬他的老师,这都是性德流露。所以这要从三岁以下,从幼稚园里面去观察,你能看到。为什么不能保持?没有人教,非常非常可惜。所以从前父母跟师长都是想尽方法来保护,尽可能的少受外面的染污,少受环境的影响,这样子让他德行能成长,到最后他能转境界,而不被环境所转,他成功了,至少也是世间的圣贤君子。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教育的责任谁负?父母跟老师密切合作,把个人教出来。现在这个社会,整个世界伦理道德教育没有了,圣贤、宗教教育没有了,所以整个世间乱了。这是人生在这个世间要受苦,有原因不是没有原因。长行我们就说到此地。下面是说偈仪,我们念一念: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下面是偈颂,有十首偈颂。这十首偈颂都是「总显内外包摄德」。偈颂,这十首分两段,前面五首「叹佛法难思」,后面五首「示入方便」,这个好懂,可是意思很深。我们现在看经文:
  【如来最自在,超世无所依,具一切功德,度脱於诸有。】
  我们看到科题,叹是赞叹,佛法不可思议。这五首是一段,一段里面又分三个小段,「今初分三」,这个初就是第一,就是前面五首偈。前面五首偈,这三段很清楚,「初三」就是第一首到第三首,一二三首「直就佛明」。「次一」,第四首,「对机以辨」。最后就是第五首,「约法以明」,约法就是就法来说明。现在这第一首,第一首里头每句清凉大师都有注解,这很难得。这三首十二句,最后一句是总结,每一句说一桩事情,总共十一桩,清凉大师注得非常好。
  『如来最自在』。这一句是说所缘,「初一句所缘,及一切种智清净,於所缘所知中,无碍智自在转故」。经文用的字用得好,他不说诸佛最自在,他说如来。因为讲诸佛是从相上讲,讲如来是从性上讲。「如来最自在」,这个意思就是说,见性的人最自在,见性的人就称如来。由此可知,大乘圆教初住菩萨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就契入最自在。为什么最自在?他一切种智清净。
  佛陀耶,这个名词里头有三个意思,从智来讲,智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声闻、缘觉,他们有一切智。一切智知空,就是知一切诸法的体性,体性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