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八个方面分三个组,第一是体、相、用,我们懂不懂?体是理,理体、性体;相是现相;用是作用。第二是因、缘、果。第三是理、事。这就不容易了!你从这八个方面观察清楚,而且这个观察的时间是一刹那。这是什么?你对於一切现相粗知,粗浅的知识。深入一层,这八个里面每个字又有八个,八八六十四!体里面有体相用,体里头有因缘果,体里面有事有理;相里头有体相用,相里头有因缘果,相里头也有事也有理,每个字里头有八个。这是什么?你看东西很深入了,深入一层。你比凡夫确实是高明,凡夫只看表面,表面是八方面,你深入一层,六十四面。这六十四面里头,每一面里头又有八个,其深无底。什么人才看得透彻(透彻是没有边际,深广无际)?如来果地。
  我们听了这个话,对於佛菩萨才五体投地,不能不佩服。我们差太远,不要说一层深入我们做不到,表面这八面我们都见不到。佛说我们愚痴,我们同意了,我承认,我是愚痴,哪里能跟他们比!最低的比,起码的比,起码的人家看六十四面,你不明了,你不知道佛法的深妙!我们常常赞叹博大精深,我们听的耳熟,自己也会说,究竟博大精深在哪里,不知道!什么地方博大?什么地方精深?不知道!初浅的介绍我们体会到少分,真的是博大精深。所以,「於诸行遍了知故」,这还得了!法身菩萨入这个境界,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我们知道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法身菩萨,再往上去就是佛。所以佛才究竟明了,这地方讲「遍了知故」,这是讲究竟佛果。
  现在读经的人少,讲经的人更少,有机缘听到佛法的也不多,所以世人对於佛法误会很深。我们算是入了门,入门的人应当有义务、有责任把佛法介绍给大家。你看这么好的东西,真的是叫宝!法宝,世间什么样的珍宝都比不上。这个法宝我们如果要得到,它是真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不但眼前生活问题、工作问题、处事待人接物问题,这叫鸡毛蒜皮,小问题。大的问题,是生死的问题解决了,烦恼的问题解决了,对於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真相明了了,这个大事!怎么能不学?怎么能不认真的去学习?你不肯学习,对这个没有兴趣,你是对这门东西无知,你不识货,世出世法没办法相比的,宝!怎么能不要?这叫真智慧,真实智慧。
  第二句讲,「於彼相应烦恼断得作证故」,相应是与心相应,这是《瑜伽师地论》的。《瑜伽师地论》是相宗最主要的一部经典,与八识相应。我们知道唯识经论里面讲烦恼,把烦恼归纳,归纳到最后,二十六个;根本烦恼六个,大随烦恼八个,中随烦恼二个,小随烦恼十个,总共是二十六个烦恼。这二十六个烦恼与八识相应,但是每一识里面配的多少不一样。第六意识是圆满的,二十六个统统具足,不但二十六个统统具足,五十一个心所法,第六意识也是全部具足。在法身菩萨、如来果地,他们真的断尽了,断尽在一般大乘教里面,像在《华严》、《法华》里面讲的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烦恼确实没有了,变成智慧了。你要问怎么转的?我简单的告诉你,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转过来了。
  我们有时候也做到,为什么智慧不能现前?我们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保不住。这一念确实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第二念又起来了,真的叫无常,保不住。能保住就叫定,保不住不叫定,叫舍受。五种受里面,苦乐忧喜舍,叫舍受,暂时舍了,接著它又起现行,这是凡夫境界。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真正讲修行,修行并没有一定的形象,真修行要著重於实质,那就是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懂得不执著、不分别。高级的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说老实话,我们六道凡夫是根本做不到,你要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圆教初住菩萨,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我们现在能做到不执著、不分别,相似位了,不是真的,是相似。要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看得惯,不要执著。学什么?自在、随缘。
  知道我们人的一生当中,什么最重要?修自己的清净心最重要。你想想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这真心,分别、执著统统把它破坏了。你有分别执著,你心诚没有、清净没有、平等没有、正觉没有、慈悲也没有了;只要一有分别执著,你的菩提心全破了。全破了那个心叫轮回心,无论你做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行善,六道里面三善道,你作恶,六道里头三恶道,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六道,你一定要懂得、练习,我不执著,我不分别,我看什么都好。
  最平常的,饮食!过去我在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给我讲过几次,我的印象很深刻。广洽法师,因为弘一法师常常提到他,老朋友,在一生当中的知交,难得,老朋友。所以,我们知道有广洽是在弘一大师文章里面看到。我到新加坡,难得,跟他老人家见了面,也非常欢喜。李木源居士告诉我,弘一大师有几次到新加坡,都住在广洽法师的道场,他道场不大,小庙。我们现在在新加坡也建立一个净宗学会,跟我们净宗学会很近,走路五分钟,隔一条马路,就到他的小庙,我去参观过。
  弘一法师到新加坡,他的旅行我们知道,他不喜欢很多人去接他,要是很多很多人去欢迎、欢送,他不去了。一生喜欢清净。那时候没有飞机,坐船,下了船之后,一两个人去接他,跟大众见面都在小庙里头;离开送他,也只有一两个人,他不让人接送,清净,永远保持清净。吃饭一点都不讲究,那就是什么?不分别、不执著他做了功夫。人家说:法师,这菜太咸了。他笑笑:好,很好,咸有咸的味道!不拒绝。太淡了。好,淡有淡的味道。从来没有说哪样东西不好吃,只要你供养他的,你去看他,都吃得很欢喜,没有挑剔。
  他的身体从年轻的时候就不是很好,在我们现在来讲,可能是缺少运动。他是个读书人,身体一直都不很好,在我们现在讲,饮食起居他也不重视,所以他老人家走的时候,六十多一点,他就走了。虽然住世时间不长,他在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非常值得人敬佩,那就是他是真干!诸位都晓得,他是花花公子出身,花花公子到最后回头是岸,能够持戒、念佛、真干,这种人在历史上都不多。所以,这种都是显示给大家作证,他烦恼没有了,所以他能转境界。确确实实,有烦恼转不了境界,没有烦恼能转境界。
  非常明显的,这是我们一般人决定学不到的。在民国初年,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很多人称他作金山活佛。我看过他一些故事,最早我在台湾看到是煮云法师写的。煮云法师跟他没见过面,到处打听,他喜欢打听,遇到凡是在镇江金山寺住过的,他一定向他请教:你知不知道金山活佛过去这些神通的故事?他听了之后就记下来,写了一本书。以后还有一位法师,名字我一下想不起来,也写了一本,这个法师跟金山活佛在一起住过,对他的事情了解得比较正确。他那是真断尽了,真的是烦恼断尽了。金山活佛一年到头就穿一件衣服,从来不洗的,邋邋遢遢,破破烂烂,就像济公活佛差不多,是这一类的人物。一生没有洗过澡,也没有第二件衣服换,身上什么也没有。人家供养他的钞票,他怎么样?他把它吃掉。你看我们一般讲钞票,每个人摸,多少细菌,他把它吃掉。天天到外面游荡,真的度化不少众生,达官贵人他认识的很多。确确实实他有能力,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我想起这位法师,乐观法师,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住过。我那时候知道这一桩事情,没有在意,要是现在乐观在,我一定要请乐观给我们讲讲妙善法师的故事。乐观法师最初见面的时候,他很年轻,看到这个和尚不守规矩、不持戒,很轻慢,就有点瞧不起。结果妙善法师跟大家谈话的时候,就把他心里的念头讲出来,他就吓到:我心里想的他怎么知道!以后慢慢知道,他真有神通,你起心动念他知道,你想做什么他都晓得,说法契机。给人治病,治病也很奇怪,跟济公一样,用什么药给他吃?身上脏东西搓一搓、捏一捏,给人吃。你闻闻看,异香,真的把你的病治好了。金山活佛好像是《神异录》,我们也曾经念过,确实知道过去未来,示现的是疯疯癫癫的。这都是属於示现作证,他能转境界,他不被境界转。经常地上那些垃圾他捡来吃,最奇怪的是破铜烂铁他捡起来也吃掉了,近代人!他往生的时候好像是抗战的时候,抗战的时候他在缅甸,往生的时候在缅甸。这就是真正得心善解脱的样子,这是第二个现相。
  第三个「烦恼断已,於一切处,离爱住故」,爱住就是讲贪瞋痴,他没有了。下面引用的,「经云,云何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知无障碍,是名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昔所不至,而今得至」,这个利益就太殊胜了。我们读这个经文,知道这个道理、这桩事情,我们对於阿难集结经典是毫无疑问,这怀疑就断了。对祖师大德的翻译,我们也不会有疑问:他有没有翻译错?为什么?从前李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人有福报,梵文经典传到中国,翻成中文。当时这些翻译的三藏法师,最低的果位都是三果圣人,都是修行证果之人,不是凡人,他怎么会翻错!我们今天翻译确实没有把握,为什么?你是凡夫,你烦恼没断,你习气没有断,你智慧没有开;换句话说,肯定翻错。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能不能解如来真实义?得到烦恼断、智慧开,修行证果。
  所以在这一点,李老师常说,外国就比不上中国,中国祖师大德里头,有这么多诸佛菩萨再来的,真正修行证果的。现在佛法也传到外国,也翻成外国文,外国文的经典跟中国文的经典不能比。我们今天讲是文化不相同,在佛法里面讲,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这是不能不知道。所以你真正得心解脱、慧解脱,心解脱,要断烦恼,慧解脱,要破所知障。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两种障碍除掉,得大自在!我们常说福慧增长,这个地方跟我们讲福慧自然。你看,「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这个话很少人懂,你过去没有听到的,现在听到了。这个话怎么说?
  我们中国历史上所记载,智者大师,学佛人都知道,天台家的祖师。天台大师当年在世,读《法华经》,读经入定了,不是现在听讲打瞌睡,他入定了。经上记载得很清楚这一段故事,他读到「药王品」,读「药王品」,读到这一段他老人家入定了。出定之后他告诉大家,他在定中见到世尊在灵鹫山还在讲《法华经》,他说「法华一会,至今未散」;换句话说,他入定的时候,定里面我们晓得没有时间,定里面没有空间。这就是现在外国人所研究得到的资讯,在某种条件之下,空间等於零,时间等於零,没有时空。所以他亲见灵山一会,「昔所未闻,而今得闻」。烦恼障尽了,就得定,所知障尽了,就开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讲经说法,你都能参与,亲身参与,昔所未见,而今得见,昔所未闻,而今得闻。「昔所不至」,不至就是你没有达到,就是你没有证到这个境界,现在你统统能够证得,你想想看这个多殊胜!
  由此可知,你会学佛,你会学了,真正学什么?断烦恼、破所知障。章嘉大师当年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破所知障,放得下是破烦恼障。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布施,布施就是舍,舍后面就有得。得的是什么?「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你就得到了!所以他下面有解释,「释曰」,这是解释,「心善解脱,即灭定障」,定障没有了,「慧善解脱,即脱智障」,即脱就是脱离,智障是所知障,「二障既除,翛然无系,故名解脱」。「涅盘下经重复问起,以显前义谓心定有贪等,则不可脱」,这不是不须脱,是不可脱,这要特别注意,「定无贪等,即不须脱,欲明相有性无,此二无碍,方名解脱」,这是大菩萨的境界,这是什么?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真实的果位,相对的法门是相似的果位,是六道十法界,没有脱离十法界;换句话说,它是相对的,脱离十法界,那叫真解脱。
  我们读了这些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解释,我们应当要晓得,在日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