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苏联到俄罗斯-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拉耶夫他们想要挽狂澜于既倒,结果事与愿违,终于成了给苏联催命的最后一击。苏联和苏共,就留下了无数引人深思的题目进入了历史。
本书的“后记全球化与中国”中说:
我们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心中没有须臾离开过对中国命运的关注,以及它与“全球化”进程的关系;我们是把世界经验作为自己的参照来看待的。
这句话很令人感动。我在阅读中,也确实时时感觉到主编和们的忧国之心。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考这些材料和意见来思考中国的命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外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成为我们的财富。
后记
这是我和英年兄关于俄国(包括其中七十多年苏联时期)、关于中俄关系文章的合集。
这本书的来由是这样的:我写过些这方面的文章,自己觉得有几篇还有一点意思,想把它印成一册,只是字数太少,于是想出了找英年兄合作的主意。这方面是他的专门,写得多,请他选出这些篇,这样,一本书就编成了。
书中所收他的文章,都是据原来刊印的书刊录入,没有改动。我的几篇,即《怎样的天火》、《解读一篇宣言》、《两个朋友》,因为写得较早,写的时候没有能够利用解密的苏联档案。这次收入本书的时候,我即据《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的材料作了一些改写和增补,同最初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已经颇不相同。在修订中,我感到宽慰的是,这些新见到的档案资料使我发现自己原来有说得不足的地方,即据以补充;却还没有发现档案资料表明我原来有什么说错了的地方,需要据以纠正的。
我们的这些文字当初发表的时候,有人提出过批评,书中末一篇英年兄写的《谁歪曲历史》就是对一位批评者的答复。我却无意于去写答辩的文字。因为我知道,要改变一个人的见解是极难的事,就比如我自己,决不会因为看了这些批评就改变自己的意见一样,也就从来不曾奢望有谁会因为看了我的答辩就收回他的批评。文章发表,有人赞同,我当然觉得高兴,毕竟还有文章知己;有人指批评呢,我也完全尊重他的言论自由,您高兴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不介意的,就当没有听见一样。
朱正
2007年9月3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