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蓬纵横-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君策指点李玄练气结束之后。便自己入定神游去了。没事可做的十九就入定神游,这基本上都已经成为君策的一个习惯了。

正在神游之时,君策突然感觉到自己心神之中突然重修俺饿了一样东西,仔细一看。修道之人心神坚定。尤其是君策这样已经达到金仙道行的心念纯洁之极,仿佛钻石一般。不会有任何的杂质。这突然出现的一道金光,确实是吓了君策一跳。

仔细一看,才发现,出现在自己神念之中的,竟然是一道用仙气构成的符箓。上面是太上道祖嘱咐自己的话。让自己将三卷天书传授给李玄,然后自己就可以离开了。

“师祖果然是师祖啊,这一手神通实在是让人难以窥测。竟然能直接让想说的话出现在我的心神之中,实在是太厉害了。”

君策一边感叹,一边向李玄走去。

虽然不太明白太上道祖为什么,在李玄基本上还没有什么道行的时候就传授三卷玄门天书。不过君策自然之道太上道祖不会害李玄,这里面一定有他的道理,不过是自己想不明白而已。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来到李玄身边,将李玄叫醒,说道:“李玄,贫道这就要离开了,以后你的路就要你自己走了。”

李玄闻言有些着急,虽然说自己已经学会了练气之术,只要坚持下去,迟早能得到长生。但是李玄求的并不仅仅是这个,他最想的,还是道德法门。但是从开始到现在,君策没有传授自己一点点道德法门。

忙问道:“仙师,可是弟子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君策笑道:“非也,不是你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是该我做的,我都已经做完了,你以后的路会怎么样,不是我所能预料的了。”

李玄忙说道:“可是……可是弟子对道还一无所知。”

君策笑着从怀中取出一卷《道德经》,交到李玄手中,说道:“我太清道门的所有东西,都在这一卷道德**之中,能领悟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随后又将三卷玄门天书取出,说道:“这里有三卷天书。上卷记载的乃是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招雷引电、奇门遁甲、五行之术。

中卷记载的是移山填海、移星换斗、袖里乾坤等等神通。

下卷则能穷变化之奇,识未来之事。

你可好生修行,日后你我自然有再见的时候,到时候,贫道恐怕就不能直接称呼你李玄了。哈哈哈哈!!!”

说完,君策就化作一道金光消失不见了。

今天白天有点事,拖住了。没有时间码字,就这么一点了,明天补。能补多少不知道,不过肯定会比一万字多就是了。呵呵

  第一三四章 北伐1

第一三四章 北伐1

君策自然是不可能把玄都**师给自己的原本交给李玄。因为那不仅仅是三卷天书。而是玄都**师的传承,如果君策把那三卷天书的原本给了李玄。就算是玄都**师表面上不会说什么,心里对君策也是会相当不满意的。

如果君策那样做的话,给玄都**师的感觉,就是君策不怎么尊敬他。虽然君策不可能有这样的意思,但是一旦有了误会那就会相当的麻烦。所以君策直接重新录制了一份新的给了李玄。

当然内容上面,君策是绝对没有落下一丝一毫。李玄日后是要成为太上道祖门下的亲传弟子的,辈分比自己还要高上一点点。这三卷天书迟早是能看到原本的,如果自己现在哄了人家,让人家以后知道了,自己可就不好做人了。

君策离开了李玄,自然就回到了显圣观中。不过君策回到显圣观之后,突然觉得有些心神不宁,不由有些惊讶。

君策现在虽然修为上稍微弱了一点点,但是在道行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仙人。心灵通透,如果无事心中自然就是波澜不惊。一旦心神不宁那就一定是有麻烦。

忙用先天神算推算到底是什么事让自己心神不宁。

君策到了现在的修为才知道,以前小说电视上看到的,某位半仙手一掐,就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纯粹都是放屁。

君策现在已经是金仙的道行,想要推算五百年后的事都是相当困难。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东西,并不准确。更不要说那些连仙道都没有摸到的“半仙”了。当然,万事都没有绝对。不可否认这世间还是有一部分天才存在的,对于算术有相当高的资质,可以推算出一些仙人都无法推算出来的东西。

但就算是这些对算术相当有天赋的人,也不可能比君策推算的更清楚,毕竟道行、法门都在那里放着,不是说超越就能超越的。

不过呢……,这世上有一些天才之中的天才,或者可以说是变态的人物。他们或许没有什么强大的法力,没有什么厉害的法门。还是可以推算出比君策更准确的东西,毕竟君策并不专攻算术。

比方说……李淳风、袁守成、袁天罡这样的变态。但是这种变态肯定是相当少的,甚至万年也不一定就能出一个。

君策用太清道门嫡传的先天神算推算一番之后,却是面色大变。连忙用陆地金光纵法向北方赶去,连驾云都有些来不及。

原来君策推算一番之后,却是发现管仲遇上了一个很大的麻烦,甚至是有性命之危。君策可以说是一个有些护短的人,对于自己的弟子,君策那是相当照顾的,发觉有危险便急忙赶去相救。

原来齐桓公大胜楚国回到临淄之后,心里的得意那是不用说的。而周天子也从来了方伯的旗号,恢复了当年姜子牙诸侯之长的威势。

虽然说现在的周天子已经和当年的武王姬发大不一样了,基本上没有几个诸侯国把周天子看在眼中,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只要周王室还在一天,那就是天下正统,有了周天子的任命,和没有周天子的任命那就是两码事。

不过齐桓公没有高兴几天。麻烦就来了。

周王室经过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三代人上百年的经营,算是统一了中原。但也并没有完全统一天下。

东夷、西狄、南蛮、北戎的威胁依然存在,周王室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消灭这四方。

起过三百多年的经营,算是让东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虽然齐国人有很大一部分都还带着东夷人的血统,但是东夷作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已经不存在了。

东夷消灭了,但是西狄、南蛮、北戎的威胁依然存在。秦国之所以一直没有向中原发展的念头,就是被西狄缠住了手脚。不过秦人悍勇,也将西狄挡住,不能进中原一步。

南蛮……则是始终存在,楚国根本就没有花力气剿灭过南蛮。或者说,楚国本来就是一只比较文明的南蛮部落,也是南蛮部落之中最大的一支。

南蛮虽然说有些不服王化,但是一则楚国并不能统一南蛮,被自己后方拖了一定的力量。而且楚国面前就是宋、卫、齐、鲁这四个大国,楚国想要进发中原并不是一件太简单的事。如果不能击败宋、卫、齐、鲁这四个大国,楚国根本就进不了中原。

而对中原威胁最大的,也就是北戎。

北戎内部虽然也不统一,但是北戎人生活环境艰苦,使得北戎人极为彪悍,战斗力非凡。纵然是一个大部落。危害也是相当大。

北戎有一个部落,名为山戎。是北戎之中比较强大的一个部落。多年以来不但从来不朝贡,反而不停的攻伐中原。

齐僖公在位的时候,就曾经攻打齐国,打了齐国一个措手不及,让其过狼狈不堪。如果不是郑庄公派公子忽前来救援,齐国恐怕会有很大的麻烦。

山戎国主在听到齐桓公被封为方伯之后,便率骑兵万余攻打燕国,想要隔断燕国和齐国之间的联系,慢慢侵吞燕国。齐桓公称霸的想法,让山戎很是有些恐惧的。一旦齐桓公站稳了脚跟,自己和齐国不远,恐怕就要倒霉了。所以想在齐国还没有真正完成方伯威名的时候增强自己的实力。

燕国的国力虽然说也不小,但是和齐国这样的大国是没有办法比的。连齐国当年被山戎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时候都狼狈不堪,燕国就更不用说了。

此时的中原都还是在使用战车,面对山戎骑兵的时候,是很被动的。速度太慢,根本追不上山戎的骑兵。

跟着山戎的骑兵跑,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士兵拖成疲兵。可是不追的话,山戎大军在燕国境内破坏实在是太大。燕国受不了这样的破坏。接连数次大败之后,燕庄公急了,如果在这样下去,燕国没有可战之兵,亡国可就在眼前了。

万般无奈之下,燕庄公便抱着万一的想法向齐国求援了。想要试试齐国这个刚刚成为方伯的诸侯,会不会来救援自己。

方伯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可以说天下除了周天子之外,最大的也就是方伯了。可以征讨天下任何一个不服管教的诸侯。但是,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方伯也有义务。那就是要帮助弱小的诸侯抵挡外敌,调和诸侯之间的矛盾。

而燕国现在所遇上的事,就是强大的外敌没有办法抵挡而求救于方伯。但是在周天子的权威已经慢慢衰落的今天,齐国会不会尽方伯的义务可就不好说了。万一齐国只想享有方伯的权利,不想尽义务,燕庄公也没有任何办法。

不过,燕庄公的这封求救信,到了齐桓公手中之后,齐桓公是相当的高兴。一则自己刚刚成为方伯,正是需要显示自己威势的时候。燕国的求救信可以说是瞌睡的时候送来的枕头,正好是齐桓公想要的东西。

二则,当年齐僖公虽然在郑国的帮助下击退了山戎的进攻。但总是被山戎打惨了,让齐国的面子上相当的不好看,这一次刚好借助这个机会把面子找回来。

齐桓公虽然很想打这一战,但还是把管仲、鲍叔牙、宁戚三位重臣召来商议。看看这三位是不是支持自己打这一仗,如果三人不支持的话,齐桓公虽然会很遗憾,但绝对不会顶着三人的意见不管直接出兵。

等到管仲、鲍叔牙、宁戚三人到来,齐桓公忙将燕庄公的求援信交给三人观看。等三人都看完了之后,笑着说道:“仲父、鲍子、宁卿,你们三人觉得如何?我齐国是不是应该出兵?寡人觉得我们应该出兵,一则显示我齐国的威风,二则报当年之仇。”

对管仲、鲍叔牙、宁戚三人的称呼完全不同。三人的亲疏也很容易就能听出来,从仲父到宁卿完全就是三个档次。不过鲍叔牙与宁戚两人并不在意。鲍叔牙是和管仲的关系不一般,几乎可以说是不分你我,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宁戚心里肯定是有些不服气,但是也没有办法。自己的才能确实是稍微差了管仲一点点,而且他也是管仲举荐的。如果没有管仲的举荐,他根本不可能得到齐桓公的重视,自己和齐桓公相处的时间也没有管仲、鲍叔牙时间长。齐桓公对这两位更亲近一些,宁戚也是勉强可以接受的。

齐桓公把自己的意见抛出去之后,便等着管仲三人的意见。不过鲍叔牙与宁戚两人都看着管仲,等着管仲的意见。两人都清楚。自己在大局上面,还是差管仲一点点的。

管仲见齐桓公、鲍叔牙、宁戚三人都看着自己。微笑道:“君上,出兵自然是应该出的。但是我齐国出兵,为的既不是彰显我齐国的威风,也不是为了报当年山戎侵略之仇。

而是为了履行方伯的职责,帮助弱小的诸抵御外患。

如今中原之患,南有楚,北有戎,西有狄。这本来就是方伯的责任,就算是山戎没有侵略燕国,君上也要讨伐之。更何况如今山戎侵略燕国,又来求救?”

听到管仲的话,齐桓公三人不由微微露出笑容。管仲的意思其实和齐桓公没有多大的区别,不过,管仲说的可就好听多了,而且听起来更加的名正言顺。齐桓公笑道:“仲父同意出兵,不知鲍子和宁卿意下如何?”

鲍叔牙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宁戚言道:“仲父所言甚是,臣没有什么可说的。”

齐桓公笑着点点头,说道:“既如此,传令下去,大军整备,随时准备出兵燕国,为燕国征讨山戎,扶助弱小抵御外患。”

话说出来,齐桓公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自己心里明明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可是嘴上还要说的这么大义凌然。

管仲见状微微一皱眉,说道:“君上,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外人怎么看。只要大多数认为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这个,那就只能是这个。人前人后,君上也全部都要这么说。”

齐桓公收起笑容,说道:“寡人知道了。”

管仲见状笑了笑不再说什么。齐桓公身上的毛病很多,管仲是很清楚的。不过这些都不妨碍齐桓公成为一代明君,让齐国成为天下霸主。因为齐桓公是一个很豁达的人。只要是对的建议,他都会接受。不管是不是伤了自己的面子。

很快,燕国的使臣就被带到了殿上。对齐桓公行完礼之后,恭声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