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900方)-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50。小儿猝然不省人事,两手拘挛,此症类似中风,惊风,不可用药误治。但用阴虫俗名肥猪三十只烧存性,一半吹入鼻中,一般冲茶服。自愈。 
851。霍乱良方。修合济人功德无量。天生术姜汁炒二两 正川朴二两 盐陈皮二两 白檀香一两 降真香一两 同研末,外用广藿香煎汤泛丸。如龙眼核大。每服三丸,细嚼和津咽下。其病自解。 
852。急救白喉双哦一切喉症经验仙方。红牛膝生的捣汁(草药中可买)射干三钱 桔梗三钱 各等分。煎汤兑牛膝汁服下。立愈。即极危险症亦可挽回。 
853。男女交合精脱方:黄芪四两 当归二两 附子五钱 水煎服。 
854。阳痿妙方:即阳事不举也。药酒一杯作二三百口缓缓饮之自能生精养血,其功不可尽述。防党参 熟地 枸杞子各五钱 沙苑蒺藜 淫羊藿 母丁香各三钱 远志 沉香各一钱 荔枝核七个,共浸上好酒二斤,三日后蒸三炷香久。取起以器载之。封固。浸冷水中拔出火气,过一月内饮之。 
855。又方用蜂窝新瓦上焙枯为末。新汲水调服二钱,终夜不倒极效。 
856。温脾汤:治寒积脐腹绞痛,并治久痢赤白,脾胃冷实不消。人参 附子 甘草 芒硝各一钱 大黄五钱 当归 干姜各三钱 水煎服。 
857。六和汤:调和六气。治伤暑寒热吐利身疼等症。藿香 厚朴 杏仁 砂仁 半夏 木瓜 茯苓 扁豆 甘草 生姜 大枣 白术 水煎服。能御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故曰六和汤。 
858。痛泻要方:刘草窗先生方也。土炒白术三钱 酒炒芍药四钱 陈皮一钱半 防风一钱 水煎服。 
859。胃虚呃逆桔皮竹茹汤:人参 桔皮 竹茹 甘草 生姜 大枣 水煎服。后人加半夏 枇叶 麦冬 茯苓 亦可用之。 
860。痰后寒呃丁香柿蒂汤:丁香 柿蒂各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五片 加竹茹 桔皮更妙。 
861。呃喘定喘汤:治肺寒膈热喘哮症。白果炒黄三十枚 麻黄 半夏 款冬花各三钱 桑白皮苏子各二钱 杏仁 黄芩各一钱八分 甘草一钱 生姜二片 水煎服。 
862。槐花散:治便血,肠风,宽肠,凉血。逐风之品合成甚妥。槐花 柏叶 枳壳 荆芥为末米饮下。 
863。小蓟饮:治血淋。藕节 蒲黄 木通 滑石 生地 当归 甘草 黑栀子 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864。复元活血汤:治损伤积血。柴胡 花粉 当归 山甲 桃仁 红花 大黄 甘草 酒水煎服。 
865。缩脾饮:治温成消暑,吐泻烦渴,用此清暑气。砂仁 草果 乌梅 甘草 葛根 扁豆水煎服。 
866。实脾饮:治便利不渴而肿胀者,为阴水虚寒,阴水最宜。茯苓 土炒术 木瓜 甘草 木香 大腹皮 草果 炮附子 干姜 厚朴 姜枣煎服。 
867。大桔皮汤:治水肿泄泻湿热。结茯苓一钱 肥猪苓 土炒术 光泽泻 肉桂各八分 甘草一钱 滑石六钱 陈皮一钱半 木香 槟榔各三分 姜三片 水煎服。 
868。肾消茯苓丸:花粉 茯苓 川连 萆薢 人参 元参 熟地 覆盆子 各一钱 石斛 蛇床子各七钱八分 鸡内金三十具 微炒蜜丸。磁石汤下。 
870。胃热消渴丹溪消渴膏:泻火生津益血之品合成。花粉 川连 藕汁 生地汁 牛乳 姜汁 蜜煎膏冲服。 
871。猪肾荠苨汤:治下消之症。茎长兴盛,不交精出名强中。缘服邪术热药而毒盛也。此汤解毒治肾消。猪肾一具 大豆一升 荠苨 人参 石膏 各三两 磁石棉裹 茯神 知母 黄芩 葛根 甘草 花粉 各二两 先煮猪肾豆后,入药煎服。去肾豆之渣。然后下药。 
872。局方清心莲子饮:治心火淋渴,燥烦,消渴,崩淋等症。石莲肉 人参 柴胡 赤苓 黄芪各三钱 黄芩地骨皮 麦冬 车前子炙草各二钱 水煎服。 
873。脾胃郁火发为口疮用钱乙泻黄散。升麻 防风 白芷 各一钱半 黄芩 枳壳 半夏 石斛 各一钱 甘草七分。清胃热,开郁,升火,平胃,调中,水煎服。甚效。 
874。济生桔梗汤:治肺痈嗽吐脓血,或咽干便秘,可加大黄一钱。防己 桑白皮 贝母 瓜蒌仁 枳壳 薏苡仁 当归 黄芪 杏仁 百合 甘草 桔梗 姜煎温服。 
875。清咽太平丸:治肺火咯血,膈热早间咯血,两颊常赤。薄荷十两 川芎 柿霜 甘草 防风 犀角各二钱 桔梗三钱 蜜丸。此木盛生火,火克金,出此方也。 
876。涤痰汤:治中风痰壅舌强,神昏,不语等症。姜制半夏 南星胆各二钱半 桔红 枳实 茯苓各二钱 人参 石菖蒲各一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服。 
小儿科要方; 
877。泻青丸:治肝经实热,急惊搐搦。羌活 大黄 芎藭 山栀仁 龙胆草 当归 防风 右为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半丸。竹叶汤入砂糖下。 
878。泻黄散:治脾胃实热 。藿香叶 甘草三钱半 石膏五钱 山栀仁一两 防风三两 右用蜜酒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879。生犀散:治心经虚热。地骨皮 赤芍 柴胡 干葛各一两 甘草五钱 犀角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880。白玉散:治丹瘤。白土二钱半 寒水石五钱 为末米醋或新水调敷。 
881。柳华散:治热毒口疮。炒黄柏 炒蒲黄 青黛 煅人中白各等分为末敷。 
882。保和丸:治食积。山楂 神曲各二两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各五钱 右为末粥糊丸,每服二十丸。白汤下。 
883。钩藤饮:治吐脾胃亏损虚风慢惊。双钩藤三分 蝉蜕 炒防风 炒白僵蚕 全蝎去毒尾炒 炙草 川芎 党参 麻黄绒 每服三钱水煎服。 
884。羚羊角丸:治小儿行迟。羚羊角镑 醋炙虎胫骨 焙生地 酸枣仁 白茯苓 各五钱 肉桂 防风 当归 黄芪各二钱半 右为末蜜丸。每服一钱白汤下。 
885。蝉蜕钩藤散:治肚疼惊啼。钩藤 天麻 茯苓 芎藭 白芍各二钱 甘草 蝉蜕各一钱 灯心煎服下。 
886。治癞方:不拘头面遍身痛痒黄水出俱效。黄连一两 蛇床子五钱 五倍子一两 轻粉三钱 黄柏 枯矾各五钱 川椒二钱 梅花冰片一钱 同研末麻油调涂。 
887。治骨蒸方:银柴胡八分 地骨皮酒洗一钱 青蒿八分 川连 犀角 丹皮各五分 甘草二分 元参一钱 竹叶二十片 芦根一两 水煎服。 
888。治遗尿方:炙鸡内金一具 炒桑螵蛸三枚 炙甘草三分 黄芪 煅牡蛎各五钱 为粗末,每用一钱水一杯煎去渣服。 
889。治吐乳方:焙莲子心七枚 丁香三粒 人参三分 右同研乳汁浸令儿允食。 
890。妬乳方:青黛一钱 元明粉三钱 硼砂一钱 薄荷五分 冰片一分 右同研末擦口内两颐吐出涎,一日用四五次。自愈。 
以下妇科药方: 
891。桂枝茯苓丸: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校б病K匝恢拐摺F浒Y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此主之。桂枝 丹皮 茯苓 桃仁 芍药 为末蜜丸兔屎大,日食前药一丸不知至三丸。 
892。当归芍药散:治妇人怀娠腹中疼痛。当归三钱 芍药五钱 白术四钱 泽泻八钱 川芎三钱 杵末酒水煎服。 
893。干姜人参半夏丸: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生姜汁糊丸。梧子大服十丸日三。 
894。葵子茯苓散: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两 茯苓三钱 水煎服。 
895。当归贝母苦参丸: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 苦参为末蜜丸如豆大。 
896。当归散: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各三钱 白术一钱半 为末酒水冲服。 
897。黄龙汤:妊娠寒热,头疼嘿嘿,不欲饮食,肋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并经水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柴胡一两 黄芩 人参 甘草各八分半 炙,右四味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渣温服。 
898。小调经散:治产后败血循经流入四肢,腐烂如水,服此血行肿消则愈。没药 琥珀 桂心 白芍 当归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为末姜汁酒各少许调服。此方治血分病最良。 
899。佛手散:调经。芎藭二钱 当归三钱 酒水煎服。 
900。温经汤:主妇人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其证唇口干燥。吴茱萸三钱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各二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麦冬三钱 水煎服。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过多及至期不事,此方调经总方。






治痛经:

    取肉桂、炝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l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

  治带下:

    取棒根皮、白果、黄柏各20克;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白带明显减少。

  治恶阻:

    用公丁香、陈皮、半厚各20克;取新鲜生姜30克;煎浓汁调为糊状;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敷2…3次;可治脾胃虚寒、胃失和降、早孕呕吐。

  治月经不调:

    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叶水调;敷脐部。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此方对少女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从肚脐形状看健康状况

  肚脐又名肚脐眼;在中医学中称之为〃神阙〃。国外医生临床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详述如下。

  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

  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

  圆形:肚脐若为正圆形;女性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则表示精力充沛、血压正常;五脏六腑都很健康。

  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注意。

  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肠黏膜病变。

  肚脐偏右:应注意肝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肚脐凸出:当腹部有大量积水或卵巢囊肿时;肚脐就会向外突出。

  肚脐凹陷:肥胖或腹部发炎时;如患粘连性结核性腹膜炎;肚脐会向内凹陷。

  肚脐浅小:表示身体较为虚弱;体内激素分泌不正常;浑身无力;精神状况不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