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孙策钱、粮、民、兵、声望样样皆有,真正成了一方霸主。而荆州刺史刘表刺史北有青州于禁军、男有孙策军,东面又出现了百姓逃跑的事件,当真是焦头烂额。
  不过,刘表刺史已经是时日无多。
  南面的孙策军在扫平了江夏后,不问可知就会西进。水陆两线攻击江陵,蔡瑁张允虽是将才,但和蒋钦比起来还相差太多。
  而北面的李严大军本就是青州的内应,自然可以虽是南下。豫州袁绍也是败亡在即,臧霸大军收服豫州之日,就是窥探荆州东北之时。
  再有荆州世家大族地背叛,刘表焉得不败?
  现在太史慈犹豫地事情是李严大军是否应该南下的问题。须知李严现在手下有一万多精兵,都是李严的心腹,手下大将魏延更是对李严信服得很,只要李严愿意,他随时都可以改旗易帜,表明自己的身份。
  犹豫再三,太史慈叹息着放弃了。谁让自己现在占据的地方太大,而兵力过少呢?
  李严南下,即使加上于禁大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统摄荆州北部,若是加上豫州的臧霸大军,那还差不多,但问题是豫州新定,臧霸和高顺大军都要留在豫州以防豫州世家大族作乱。
  而且就天下攻略来讲,要败孙策,就要先夺汉中和益州,否则自己的军队即使把荆州北部据为己有,最后的结果也是和孙策大军隔江而望。既然现在荆州的南部基本上已经是孙策的天下,而且荆州的世家大族也有舍弃刘表的意思,再加上孙策并不着急北进,而是巩固荆州南部,要以长江为界,把荆州北部让给自己,想要借长江天险和自己对抗的局面,那荆州北部这块地方早晚是自己的,何必急于一时呢?
  左右李严的身份都没有必要再隐藏下去。还不如要李严投入到长安的战事中呢,相对于南下荆州而言,李严的这个作用更为巨大。随即,太史慈传下命令,要在弘农一带做戏给天下人看的李严和于禁两人继续“交战”,实则确实想函谷关一带移动,以便配合长安战事,毕竟太史慈不希望潼关和青泥口的长安军干扰自己的长安攻略。
  太史慈自家事自家知,虽然在占据长安之后,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汉献帝,便可以号令长安地区的各个城市,但是潼关和青泥口的军队非比寻常,毕竟这是长安的门户。致力的守将都是王允手下的亲信,长安陷落后,别的地方都好说,唯独这两个地方的守军不好收拾,不可等闲视之。有于禁大军和李严大军牵制两地;太史慈的后方将会少很多的压力。
  剩下地就是静候郭淮的佳音了。
  就在这时,徐盛方面方面传来了好消息:王凌被抓了。此人被抓的时候身上并没有书信。但是根据郭淮的描述,徐盛百分百肯定此人便是王凌。
  太史慈大喜,要徐盛把王凌送到河对岸来。王凌还未到,郭淮却先来了。
  太史慈和史阿心知长安城的事情有了进展,便在中军大帐等候郭淮。
  郭淮兴冲冲地走进大帐,太史慈大笑着让他坐下,道:“看伯济的气色,我就知道吕布匹夫已经中了文和之计了。”
  郭淮喜气洋洋道:“正如主上所料,从今天上午开始起。吕布开始在城内频频调动兵马。更引军出城演练,王允府中惊疑一片,都不知道吕布此举有何意。我却知道这一定是贾诩先生的功劳。”
  太史慈点了点头,对郭淮道:“这几日若无必要,伯济最好不要出城,一则王允多疑,若是被他发现了行藏,那便是万仞之山功亏篑了;再则,若是错过了开放城门的时候那就不好了。”
  郭淮肃容道:“郭淮晓得了。”三人又也就了一下长安城的街道,讨论如何以最小的损失拿下王允。
  正说话间,便有人报,王凌已经带到。
  太史慈这才想起此事还未告诉郭淮,郭淮闻言,便对太史慈道:“主上,未知要如何处置王陵?”
  太史慈本想说杀了以绝后患,但看到郭淮的神情,马上笑道:“伯济又什么好的提议吗?”郭淮犹豫再三,便拜服在地道:“主上。可否饶过王凌?”
  太史慈淡然道:“我知道王凌乃是你的好友,但我们做事情不可因公肥私,王凌的背后乃是王氏家族,既然与王允有勾结,那便是我太史慈的敌人,此人我岂能留之?除非伯济有一个可以说得通的理由。”
  郭淮看着太史慈道:“主上所言极是,郭淮也粗通大义。这王凌若与主上无用,郭淮万不敢提此无理要求。”太史慈眼眉一挑道:“哦?伯济说来听听。”
  郭淮沉声道:“主上占领长安,潼关和青泥口的守军不可不防。我猜主上对于这两处雄关定有安排,但这两处关口不在主上手中始终都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王凌乃是王允的侄子,这两处关口的守将更是王凌和王晨代表王允亲自指派的,若是主上对王凌示之以恩宠,两处雄关可不战而降。史阿和太史慈闻言豁然动容,无可否认,郭淮地建议十分令人心动,而且切实可行,想到这,太史慈点头道:“伯济言之有理,我知道怎么做了。”
  太史慈便要人把王凌带进中军大帐。郭淮知道自己不方便留在这里,便站起身来告辞,太史慈知道他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与王凌相见,若是王凌见到郭淮在此,说不定会激起逆反的心理,誓死不与自己合作,那就得不偿失了。郭淮离开后,王凌被两个特种精英带进来营帐中。
  太史慈和史阿大人看向这个王允的侄子,长得倒是一表人才,不过此时一脸的尘土,满身泥污,显得狼狈不堪。
  太史慈看来看昂然而立的王凌,挥了挥收,那两名特种精英变退出营帐而去。太史慈站起身来,走到王凌身边,悠然道:“阁下便是王凌先生吧?”
  王凌被抓的时候莫名其妙,一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对自己动手的人是谁,原本盛气凌人,但此刻见到对方一语便叫破自己的名字,就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自己地身份,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是大司徒王允的侄子,对方还敢下手,那么定有强劲的实力,自然把满腔的怒火和傲气收了起来,更打消了用王允的身份地位去威胁对方的企图。同时在暗自思索抓住自己地到底是何人。看着王凌脸色一变。太史慈就知道说到王凌地心里去了,便好整以暇看着王凌。
  王凌心知今日自己定逃不过好去,但却没有放弃最后的一下希望,勉强道:“这位将军认错人了,我并不是什么王凌,只不过是并州的一个行脚商人。”
  太史慈哑然失笑道:“阁下若是行脚商人人,身上岂无一二本钱?不知阁下身上黄白之物到底几何?所带发市之货物又在哪里?”王凌闻言一愣。便不言语,太史慈悠然自得道:“王凌你不要再强辩了,我太史慈既然可以抓你到这里,便已经摸清了你的所有底细。”
  王凌这才知道对面的人乃是太史慈,立时面无人色,咬着嘴唇不说话。这当然是在预防太史慈诈他,从他口中掏出消息来。
  更从太史慈在此位置上判断出来太史慈此行是为了长安和王允而来。太史慈当然明白王凌心中地念头;眼中闪过杀机;冷哼道:王凌。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这次回到自己的宗族有消息要带给你的叔父王允?你别告诉我你今趟只是回去探亲。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你弟弟王晨每个月都会回并州一趟。
  王凌愕然看向太史慈;他不明白为何如此机密的事情太史慈的人在;而王允却完全不知道;可以肯定;王允死定了。否则太史慈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抓住自己。不过只要不承认自己回并州是为了通风报信,太史慈拿自己也没有办法,到了这等田地,他惟有希望牺牲自己。以保家族的利益,既然太史慈没有杀他,那就说明有些事情太史慈还没有弄明白,既然王允已经被太史慈算计了,那就不要再为一个死人拖累整个家族,为了家族的利益,只要三缄其口,即使是太史慈日后要对付自己地家族。没有证据下,太史慈也不敢轻举妄动。
  当下,王凌轻哼了一声,继续保持沉默。王凌的想法太史慈了然于胸,要不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潼关和青泥口的问题,自己岂会和王凌多费口舌?早就一刀杀了。
  冷笑道:“让我猜猜看,令尊大人是不是要你捎信给你的叔父王允,说我太史慈在多日前来到并州,但现在已经消失无踪,也许已经渡过黄河,到长安来,要你叔父小心。”
  王凌的脸上再无半点血色,太史慈的话直中他的要害,给了他一种在王氏家族内部也有太史慈的人的错觉。若是如此,王氏家族也不可幸免。凄惶无助之下,半晌才颓然道:“太史将军既然已经知道所有的事情,还问我做什么?”太史慈没想到王凌地口风这般严密,表面上已经承认了一切,但实际上却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冷哼道:“王凌,你以为我在你王氏家族中有内应的事情是在诈你吗?哼!有一件事情你必须要搞清楚,无论你今天是否与我太史慈合作,王允的败亡已经无可挽回,现在的区别就是我太史慈到底是要灭掉王允一个人,还是顺便把你们整个王氏家族一起灭掉。”王凌猛地抬起头来,神色复杂难明的看着太史慈,他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当然明白像太史慈这种雄霸一方的诸侯,要对付谁,自然有千般接口,只是对太史慈在灭掉王允的同时能顺便灭掉王氏家族的说法表示怀疑。
  毕竟道现在为止,自己并没有确实地看见太史慈手中掌握着王氏家族和王允相互勾结的证据,虽然王允是王氏家族的人,但不能说王允有罪,便要株连整个王氏家族吧?尤其按照青州“罪不及无辜亲人”的律法,更加说不过去。除非太史慈在王室家族的内部真的有内应在,才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王氏家族的证据,否则一旦错过这个机会,王氏家族就会销毁和王允之间的所有来往的证据,太史慈再想对付王氏家族那就难上加难了。
  太史慈为人最重信诺,绝不会随意改变律法,那无异于失信天下,所以王凌才会认为太史慈即便要对付王氏家族,也没有足够理由,毕竟,王氏家族乃是并州的世家大族,随意铲除只会;令地方振动,对太史慈不利。虽然眼前的太史慈一付吃定自己的模样,但是王凌却抱有一线希望,他以为太史慈若是在王氏家族内部真的有内应的话,为何还要和自己费这许多话?倒不如直接杀掉自己。
  太史慈扑克着脸上阴晴不定的王凌,心知对方已经动援,哈哈一笑道:“我不妨告诉你,当今圣上也在我太史慈的手中。要不要我现在就领你王凌去面圣?”
  王凌立时色变,这意味着即便太史慈在王氏家族中没有内应,也可以以皇帝之命杀人了。他本来还在奇怪太史慈除掉王允后拿什么来控制长安,现在一切都明白了。想到这里,王凌颓然道:“王凌一切愿听太史将军差遣,只求保我王氏家族一脉。”
  太史慈哈哈一笑道:“我只要你为我骗开潼关和青泥扣,如何?”
  王凌身躯一颤,他这才知道留下自己的原因真的并非是为了套取王氏家族的内幕,而是知道自己和这两座关口守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种武力的感觉泛上心头。
  · 第三部 一统 第一卷 ·
~第十一章 混战~
  
  看着满面疲惫的王凌,太史慈淡然道:“现在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了。我来问你几个问题,你要老实回答,否则,哼!神仙都难救你。”
  王凌点了点头,现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有什么话好说?
  太史慈沉吟半晌,才道:“杨彪被抓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太史慈这么问大有学问,要知道人是非常奇怪的动物,一旦开口说实话便会不由自主地说下去,再难作假,即便有心,但也无力,否则必是破绽百出的局面,对方只要反复对几个怀疑的问题进行提问,早晚会露馅的。
  太史慈现在提的这个问题自己本身知道答案,当然不怕王凌说谎。
  王凌想也没想便道:“叔父此举是为了对付贾诩,劫持刘璋和让刘璋在长安城中的两个兄弟的失踪都是叔父弄出来的。”太史慈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贾诩不是你叔父的心腹吗?”
  王凌却很不屑的说道:“贾诩心中只有自己,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倒底想什么,叔父一开始就是对他既利用,又防之,只不过因为在长安平定的初期贾诩出力甚多,再加上李傕郭汜攻打长安的时候有此人全力谋划,保长安无虞才令叔父放下心来。”
  太史慈心知道这才正常,否则王允还不成了傻子?王凌却自顾自地说下去道:“谁知这一切不过是贾诩的计谋罢了,李傕郭汜手下地那个超级军师根本就是贾诩的人手。长安攻防战根本就是贾诩的自编自导的一出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