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一刻一听说马钧发明出了新东西,自是欢喜非常。
  马钧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道:“主上,你说的这东西实在是过于麻烦,我想了很多时候还是全无头绪……”
  太史慈大为错愕,没有想到自己认为对这大发明家全然不成问题的一个武器设计竟然把马钧难为成这个样子。
  经马钧这么一说,管宁都好奇起来,在他的心目中还没有什么东西是马钧设计不出来的,忍不住问道:“德衡,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令我们的的大发明家束手无策?”
  马钧看着无不瞪大了双眼看向自己的人,大感尴尬道:“也没有什么了,其实就是主上希望我设计一种弓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弩箭的那种……”
  王豹大感错愕道:“这有何难?这种连弩在我先汉霍去病将军时已经装配到军队中了。”
  马钧大摇其头道:“你误会了,并非是那种横排几支箭,一弦可扩散发射的那种连弩,主上要我设计的是那种既可单发射击又可象穿线珍珠般连续发射的弓弩,嘿,还是叫连珠弩比较符合实际……”
  话还未说完,众人无不瞪大了眼睛看向马钧和太史慈,觉得这事情听起来匪夷所思。连续十发打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怎么可能?
  只有诸葛瑾蓦地抬头看向站在自己前面的弟弟诸葛亮,目光中露出奇怪的神情,诸葛亮也是沉默不语。
  太史慈马上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笑着抚摸着诸葛亮的头道:“你好像有什么意见,不妨说来听听。”
  诸葛亮毕竟年幼,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回过头去看了看诸葛瑾,看到自己的兄长坚定的点了点头,知道是鼓励自己说,于是边拿眼睛看着边对太史慈和马钧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主上和马先生说的那种连环弩我小的时候做过,不过很麻烦,还很容易坏,而且时灵时不灵的……”
  一句话未说完,马钧眼中涌出狂喜,站起身来大声道:“竟然有这等事情!你快告诉我你是如何解决一弦连动数回,连环发射弩箭的!”
  那嗓门大得差点把房顶都掀了起来。
  诸葛亮吓了一跳,就看见马钧大踏步地向诸葛亮走来,还从怀里掏出了许多被折叠地窝窝囊囊不像样子的黄纸。
  直接就递到还在目瞪口呆的诸葛亮面前,一样一样地打开,上面画着些乱七八糟、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弓弩的模样。
  太史慈早就被马钧挤到了一边,却看得心中温暖,这才是马钧:性情中人,书生本色。
  诸葛亮这才明白这位马先生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也是深爱此道,连忙头不抬眼不睁的和马钧比划起来,两个人早就忘记现在会议的主题思想。
  太史慈阻止了满脸不悦的王豹对两人行为的呵斥,看看马钧,又看看诸葛亮,有一种啼笑皆非、荒谬绝伦的感觉。
  这两个人原本应该是敌人的,尤其是在弓弩发明上的对决颇值得人玩味。
  历史上的“损益连弩”当然是诸葛亮发明的,这种象机关枪一样的神奇弓弩失传已久,不过在后世已经被人还原出来,可以一次连续发射十次青铜制成的弩箭,杀伤力极大。
  “损益连弩”可以说是平原作战时所有兵种的克星。只要想一想那连绵不断的箭雨,那简直就等于令弓弩兵在他的射程内以一当十。
  不过这种东西还是有局限性的,第一个就是因为连发的原因使得“损益连弩”杀伤力和射程都有限,无法象其他强弩可以及远,当然他的连发弥补了这个缺点。还有就是这时代那皮质的铠甲,其实对“损益连弩”的防御效果并不大。
  马钧却与此同时发明了守城的弓弩利器——火箭。即令以诸葛亮的智慧和本领仍然对这种东西无可奈何。
  说来可笑,一说到攻城,这个“损益连弩”的作用也远不如现在青州正规军普遍使用的射程超员的狙杀弩,当然要是持有“损益连弩”的士兵爬上城墙的话,对于控制墙头还是很有帮助的。
  反倒是马钧口出狂言,说自己可以令“损益连弩”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
  这当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这种弩箭的原理已经被诸葛亮阐释出来了,马钧要做的不过是改良而异。而且马钧最后放弃了自己这种改良,原因很简单,连发五十支弩箭射程和瞄准以及负重都成问题。
  其实无论是对于“损益连弩”还是火箭,太史慈都不会蠢到以为利用一种武器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狂妄地步,多兵种的合理运用才是求胜之道。
  投石器、床弩、神臂弓、狙杀弩、三眼手弩、再加上可以发明出来的“损益连弩”,这些射程不同的远程武器一旦利用有效,那威力将会是无比巨大的,至少“损益连弩”对突发的敌情有着很强的针对能力,他的类似于后世机枪的火力压制敌人近距离冲击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要不太史慈发明急这东西干什么?
  但其实最令人头疼的还是“损益连弩”的生产工艺问题,这其中牵涉到统一生产标准,生产缓慢也许可以容忍,但因为质量良莠不齐而令“损益连弩”的威力大打折扣才令人头疼。
  当然这事情对于青州来讲并不是很难解决,因为以西北六县为中心青州的手工业早已经习惯了生产标准化,虽然生产这种连弩的产量依然得不到提高。
  问题是太史慈并不知道“损益连弩”的设计思路,毕竟和后世的枪支有很大的区别,就算是他这个在后世堪称枪械专家的特种兵也无可奈何,原本他想要让马钧按照他的思路设计出这种东西来,岂料马钧竟然会茫无头绪。
  倒是这个年幼的诸葛亮改了他无限的惊喜。
  看来发明创造和改良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太史慈正在感慨,却见一名士兵匆匆走进了大厅,显然是有急事。
  太史慈生怕被人认出,连忙向马钧身后躲去。
  那士兵倒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只是高声道:“乐安郡太守陆康有急信到!”
  太史慈和管宁先是一愣,马上身体一震,同时想到郭嘉在信中说到的袁谭的问题。
  这个袁绍好快的速度!
  第七卷
~第三章谋变(三)~
  
  待那名士兵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把信递到管宁手中低头退出后,太史慈才皱着眉头从此刻还在和诸葛亮喋喋不休的马钧的身后踱了出来。
  管宁把陆康的信递了过来,太史慈打开信观看,才开了一会儿,脸色马上凝重起来,变得颇不好看,旋即冷笑连连,转手递给了管宁和王豹。这信的内容很简单:乐安郡的边界处现在已经有袁谭大军在驻扎,要求陆康开放乐安郡,令其军队穿过青州境内开往青州,协助徐州刺史陶谦剿匪,并且还出示了徐州刺史陶谦的写给袁绍请求袁绍出兵剿匪的求援书。
  看来郭嘉的预料一点都没有错。袁绍果然会在自己被滞留兖州的时候弄出些事情来,幸好被郭嘉看穿了其中的诡计,自己快马加鞭秘密回到青州,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管宁和王豹本就好奇得要命,此刻一接过信来连忙凝神看去。
  蓦地,王豹脸色大变,喝道:“好个陶谦,竟然对我青州做出这等事情来!枉我青州上下对徐州的诸多援手。拿到就不怕我青州铁骑荡平徐州吗?哼!丹阳骑兵算什么东西?”
  王豹的嗓门大得可以,马上令马钧和诸葛亮两人同时停止了说话,愕然望向王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令王豹这在青州一向以镇定自若的将军如此地勃然大怒。
  管宁的脸色亦好不到哪里去,冷哼道:“这事情当然要找陶谦算帐,不过若是没有袁绍在背后支持,给陶谦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所以还是省省对陶谦发火的力气,想一想如何收拾袁绍才是正理,至于陶谦,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何必急于一时?”
  王豹被管宁的一番话说得冷静下来,低头不语。
  太史慈冷笑道:“出这主意的人还真是毒辣,即便是我此时回到了青州这事情也不易解决,袁绍现在毕竟是同盟郡的盟主,天下的人望之首,现在他的这个命令可谓是正大光明,其他诸侯向他这个盟主求援,他当然有理由和义务帮这个忙,现在若是我们不答应人家的请求反而说不过去,会令天下人失望。”
  太史慈心中更是十分懊恼,因为他给藏霸的密令是对于徐州的剿匪不可一战功成,要残留一部分匪徒向南逃窜,以便日后为谋夺徐州找到合理的借口,现在倒好,这些被自己蓄意放走的匪徒反而成了袁谭窥伺青州的借口,真是令太史慈无比的郁闷,真是“终日打雁被雁啄瞎了眼”。
  越想越气,太史慈不由得在屋中踱起步来。
  但心中却又忍不住赞叹出这主意的人,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了田丰的面孔,这么精到的计谋完全在于对天下大局的分析,而对于局势的把握向来是田丰的长项,在历史上如果袁绍可听从田丰的意见就绝不会有官渡之战的发生和袁绍狼狈的失败了。
  的确,田丰和郭嘉相比可能稍有不及,但绝对是这时代排名前十的谋士,到什么时候都不可小瞧,尤其是现在自己的身边没有郭嘉这等智谋之士的时候,自己就更应该小心。
  只要想一想在外有袁谭名正言顺地陈兵边界,青州内部又有自己现在不可知的潜在的敌人,内外勾结下颇不好对付,想想就令人头疼。
  管宁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知道自己的智慧不在出谋划策上,只好把希望放在了太史慈的身上。
  感受到管宁的目光,太史慈停了下来,暗中责备自己沉不住气,毕竟事情还没有到最坏的地步,至少主动权现在还在自己的手中,自己返回青州的事情敌人还不知道,自己只要计划得当,就可大获全胜。现在自己这么心浮气躁只会令手下更加的慌张,这其实为人主之道?
  想到这里,强压下心中的烦恼,微笑道:“这事情没什么了不起,小小袁谭我还不放在心上。”
  管宁大喜,他一向知道自己的这位主上的不作虚言,所以丝毫没有想到太史慈现在的一番表现是在安慰他们,笑逐颜开道:“主上一定有了极好的办法,快告诉我等,以开茅塞!”
  太史慈心中叫苦,天知道自己有什么好主意?可是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总不能说“我这是兵不厌诈诈到连自己人都骗得军心稳定士气大振”吧?
  看着众人无不充满希望的看着自己,不由的大感尴尬,无意中扫了诸葛亮一眼,心中蓦地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心中大定道:“其实这事情简单得很,可修书袁谭,告诉袁谭我太史慈不在青州,所以开放乐安郡边界的事情必须请示过我才可以。还要‘请’他在乐安边境多耽搁一段时日。”
  管宁呆了一呆,马上明白了太史慈的意思:当一件事情不能解决的时候,就把他原封不动地推回去。
  既然袁绍自认为可以用这办法搅乱没有太史慈在的青州,那么青州就完全可以以太史慈不在青州为借口拒绝袁绍的所有理由。
  这主意虽然不能化解危机,却可以缓解危机。
  管宁微微点头,显然认为这事情可行性很高。王豹沉思了一会儿,叹了口气,显然也认为这主意不错,才要说话时,没有想到刚才那名送信的士兵又一次跑进了屋子,这次手中居然又拿着一封标有着青州军队特殊记号、表示紧急消息的信。
  这一次的信件是从徐州前线传来的。
  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当然是臧霸完成太史慈交给他的任务的消息。
  另一个由臧霸的探子侦察而来的徐州的最新动向却令太史慈无比的震惊,在陈留停留了一段时间的曹操居然随陶谦返回了徐州,出任广陵太守!
  这事情大出太史慈的意料之外,谁能想得到历史上是仇敌的两人居然会演变成现在的关系,简直是匪夷所思。
  更令太史慈担忧的事情是,这信中写到在曹操身边新出现的几个人,其中由陈宫、荀彧荀攸两叔侄,程昱、还有另外一个可以和郭嘉相媲美的短命天才戏志才,其他诸如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人,无一不是才智过人的人物,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太史慈曾经寻了多时都没有找到的“恶来”典韦!
  如此一来,曹操的实力大为增强,再加上可以在相对安稳的广陵立足,曹操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再看看前面臧霸提到的那个太史慈一直想要杀掉的张辏б丫唤饩龅舻南⒑螅反染秃蠡诘靡比杖衔饷醋鍪俏瞬桓懿偻杀涑设尚鄣幕幔钡骄够崾墙裉煺飧鼋峁
  广陵太守?天啊!太史慈忍不住几乎要呻吟出来,那意味着曹操可以随时以广陵为跳板向南面发展。
  只要想一想自己那个有野心没能力的大舅哥刘繇和曹操交往过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