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涛又是一阵摇头。
  郭嘉点头不再说话,显然是猜不透曹操的居心。太史慈的心中却有种自己都说不清的如释重负的感觉。
  众人沉默间,外面却喧哗一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声音越来越大,中间还夹杂着吵骂声。
  太史慈便率领众人出帐看发生了什么事。
  才一出帐,就看见袁绍主营那面挤满了人,声音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众人来到近前,就听见人群里面传来了刘岱愤怒的声音:“乔瑁,有种你再说一遍!”
  一把不急不缓的男声传来:“公山,你急什么?所谓‘人孰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那句‘风融吹岸柳,花媚采荷人’原本不妥,我说你还需再学有何不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太史慈一听便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定是众人席间喝酒对诗,刘岱的诗歌被乔瑁所嘲笑,两人新仇旧恨一并爆发,闹将起来。
  气得脸通红的刘岱冷笑道:“你休得卖弄,你的说法也未见得有多高明,把‘吹岸柳’改成‘垂岸柳’,这岂非投机取巧?不怕天下人笑话?”
  太史慈听得哭笑不得,若是这事情发生在盛唐,太史慈一定会津津有味地听下去,那一定是一场文人间的风雅趣事。可是眼前的这帮人放着对面的大敌吕布不去算计,却偏偏在此为了一点小事情而斤斤计较,真是让太史慈不知道说什么了。
  伸头看去,却见原本应给当和事佬的袁绍等人却在那里看热闹,丝毫不阻止眼前的事情的发生。
  在他袁绍看来,刘岱和乔瑁对自己都是不大顺从之辈,虽然表面上两人都比较尊重袁绍,但在袁绍看来,这两人并非像韩馥和王匡那样对自己言听计从,现在两人吵吵起来,袁绍可是欢喜得很。
  “子义也来了?”曹操的声音传了过来。
  太史慈回头一看,这两天气色好多了的曹操不知何时站在自己的身后,身边是鲍信,出乎意外的是张邈据人那也出现在曹操的旁边,大概三人是一起过来的。
  想想也没有什么,曹操在历史上发家就是从张邈的陈留开始的,虽然现在这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曹操在张邈那里暂时落脚还是有可能的。
  两人才待说话,刘岱那里的声调却又高了一个八度,引得两人齐齐看去,却看见刘岱气冲冲道:“乔瑁,你莫以为我不知你什么打算,你数次针对我,难道当真把我刘岱当成耳聋眼花的废人?我且问你,袁公路前些时候押运来的粮草为何独没有我兖州军队的份?我军的粮草到底是被谁假借我军之名接受了过去?今日你定要说了清楚!”
  此语一出,众皆哗然,显然是不知道刘岱和乔瑁之间有如此多的恩怨。
  乔瑁闻言,却把眼睛瞪得大无可大,显得十分受冤枉的样子道:“公山,这话从何说起?我何时抢过兖州军队的粮草?你莫要含血喷人!”
  太史慈知道两人在历史上发生冲突就是因为粮草的事情,不过没想到其中竟会有如此的内幕,但此刻见乔瑁的表情似乎又不像是撒谎,想必其中定是另有蹊跷。再想想袁术的为人,太史慈反倒觉得这事情和袁术有些关系。
  郭嘉此刻却在太史慈耳边说道:“这事情定是袁绍做的。”
  太史慈大感惊讶,没想到这鬼才竟然另有答案,看向后者,只听这鬼才迅速在太史慈耳边低语道:“现在诸侯各怀异心,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眼见讨伐董卓的事情没有希望,对袁绍这名不副实的盟主更是口服心不服,袁绍为今后计,若不采取行动挑动诸侯间的争斗坐收渔翁之利才怪呢!”
  太史慈被说得心中一凛,自己还是太过于轻视袁绍了,不要忘记袁绍手底下的几个谋士一个个其奸似鬼,战场上的无能并不等于袁绍在谋夺利益上也是碌碌无为。
  冀州现在已经被袁绍视为囊中之物,自不必说,至于自己的青州,袁绍似乎还没有什么动作,也许是察觉到自己的力量不够,所以先想办法扩张势力,到了适当的时候再与自己一战。
  曹操、鲍信、张邈、刘岱、乔瑁、张超、张扬等几人虽然都是袁绍的好友,但随着这场讨伐董卓大战的进行,这些昔日的好友已经渐渐地相互疏远,既然袁绍已经不能利用这些人,那么索性就让众人互相拆台,岂非更好。
  如此看来,今天这场争端就是袁绍挑起的,否则他岂会如此悠然自得?不过既然已经说到了粮食,若真是如郭嘉所料,这事情是袁绍的手脚,那袁绍此刻就绝不会再沉默下去了。
  果不其然,袁绍听见刘岱的责问后,连忙出声道:“算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何必斤斤计较呢?公山,若是你军中无粮,可先行到我营中取些救急,如何?”
  刘岱这人一向思维简单,哪里知道眼前这位亲切威严、泱泱大度的元盟主才是导致自己无粮可吃的罪魁祸首,连忙感激的表示谢意,最后还恶狠狠地瞪了乔瑁一眼,流露出这事情没完的眼神。
  张邈虽然是老好人,但他和刘岱的关系最好,实在受不了自己的朋友受此待遇,此刻忍不住站出来道:“盟主,这事情事关重大,岂可如此等闲视之,军中最忌军法不行,我看还是详细的调查一下才好。”
  才说完,就感觉到有人拽他的衣服袖子,回头一看,原来是曹操,这老朋友正焦急地看着他,要他不要出声,弄得头脑不大灵光的张邈有点摸不着头脑,显然是到现在还没有看出这事情背后的主使是袁绍。
  袁绍没有想到一向对自己恭顺有加的张邈竟然会对自己的决定提出异议,一时间眼中闪过森寒的杀机,曹操心知不妙,连忙走上前去,对袁绍诚恳道:“本初公,孟卓自有与我们便是知交好友,他的性格你是知道的,说话有时不防备,说话有冲撞的地方本初公应当包含。现今天下未定,实在不宜互相为难。”
  张邈就是再蠢也已经听出来了曹操背后的含义,更知道了这件事情另有内幕,马上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再说话。
  袁绍虽然对曹操已经反感已极,但毕竟曹操在众诸侯中的人望不错,所以不能不给曹操这个面子,马上呵呵笑道:“孟德说的那里话来,都是一起长大的自家兄弟,哪来那么多的规矩。”
  曹操心知肚明袁绍是什么样子的人,当然不会相信此君说的任何话,不过见目的达到,便微微点头,不再说话。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模样的士兵匆匆来到袁绍的近前,口称有紧急军报,袁绍见不是自己亲兵,便故作大方的让那士兵当众把情报说出来。
  那士兵喘了一口气道:“禀报盟主,鲁阳传来消息:董卓已经派去了求婚使,要与孙坚将军联姻,董卓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坚的儿子孙策。”
  此语一出,众诸侯哗然,要知孙坚有江东猛虎之称,在诸侯军中享有能征惯战的盛名,像太史慈这种刚刚取得大胜的小字辈是无法与之相比的,而且孙坚在南线与徐荣的几场战争打得有声有色,虽然互有胜负,但绝对牵制了董卓军的攻势。如今一听说这消息,众诸侯马上哗然。
  若是江东猛虎孙坚投降了董卓,再加上对面几里处的吕布大军,那这仗真是打都不用打了。
  曹操最为冷静,一把扯起这士兵,淡淡道:“你是何人的部下,我怎么从没有见过你?”
  那士兵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毫不犹豫地说道:“小人是袁氏将军的手下,是袁术将军得到这情报后让小人来的。”
  曹操又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
  那士兵被问的懵了,不过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四天前。”
  “四天前?那你为何到现在才来通报?”曹操逼视着那士兵。
  众人这才明白曹操的意图,原来曹操生怕眼前的探子是董卓方面的奸细,到这里来行离间之计。
  要知现在同盟军最大的弊病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统一严谨的组织和分工,所以敌人很有可能针对此点对同盟军下手,要是仅仅因为眼前这个不知道从哪里来、没有人认识的小小探子的一番毫无根据的话就认定孙坚已经背叛了同盟军,那可真是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这士兵哪里知道这些,实话实说道:“我们将军是在半路得到此消息的,然后令小人快马加鞭赶往酸枣,谁知道小人到那里时,那里已经空无一人,多方打听,才知道众位大人在此驻军。”
  曹操点了点头,心知这士兵说的都是事实,否则时间上不可能如此严丝合缝。
  思考了片刻,曹操又问道:“你家将军当真得到董卓和孙坚联姻的确切的消息了吗?”
  那士兵迟疑了片刻,才道:“我家将军也不敢确定……”
  还未说完,曹操便一挥手,令那士兵下去。
  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太史慈当然知道孙坚是绝不会投降给董卓的,这事情说不准时袁术在那里夸大其词,毕竟嫉贤妒能是他的本质。
  哎,看了诸侯军真的是分崩离析了。
  正在议论中,郭嘉再一次靠向太史慈,迅速耳语道:“这定是吕布军中的计谋之士的诡计,唔,不好!主上,孙坚将军危险了!”
  太史慈大惑不解的看向了郭嘉。
  郭嘉眼中流漏出坚定之色,好像在告诉太史慈: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第六卷
~第一章决胜(上)~
  
  郭嘉已经一眼看穿了对方的布局,可惜袁绍这盟主却没有这种智能,面对他那个和自己面和心不和的弟弟传来的消息,袁绍优柔寡断的一面暴露出来。站在那里沉思不语。
  老糊涂韩馥见状,连忙开言道:“本初公何必烦恼,这事情很容易解决,何不派人到孙坚将军那里去责问一番,看他记不记得我等在酸枣歃血为盟的血誓!”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均认为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现在局势未明,实在不宜轻举妄动。众人以己心度孙坚心,觉得利益当前,若是孙坚不考虑董卓的提议便马上拒绝那可实在是说不过去。
  当然在场也有很多人如郭嘉般发现这件事情的不妥当处,只是没有人可像郭嘉那样可以如此的肯定这是吕布军的一个阴谋。除非那些顶尖的谋士。
  正在这时,一直隐身在袁绍身后的一个小矮个子文士忍不住站了出来,对袁绍开口道:“主上,这事情只怕是吕布军的诡计……”
  还未说完,袁绍便已经一脸的不悦,沉声叱责道:“你是何人,众大臣在此,哪有你说话的份,有何话说到我中军大帐去说。”
  这时,樊涛把身子靠了上来,低声道:“主上,这个小矮个子就是田丰。”
  太史慈早料到了,能够和郭嘉一样一眼看穿对方阴谋又沉不住气如此不分场合就向袁绍提出意见的人除了田丰还有谁?只不过没有想到这个田丰长得如此貌不惊人。
  多智的田丰这才惊觉这里并非是说话的地方,暗责自己疏忽,连忙诺诺而退,不过袁绍眼中的不悦之色并未消退。
  太史慈心中暗叹:你袁绍也太没有容人之量了,田丰刚才的行为的确有错,但你身为他的主公就应该知道自己手下臣子的品格个性,就事论事好了,何必到现在还要斤斤计较呢?谋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个性,这个性往往决定了一个谋士的思考方式,限制了这种个性就等于限制了这个谋士的成长。
  三国这个纷乱时代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实则是提供了对处于战争中的人们的一种锻炼的机会。
  比如自己,在与王越、赵云和吕布的交手中武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文臣也是一样,只有在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下才能得到智谋上的提高。
  或许一个谋士很有天分,但绝对不是生下来便能够算无遗策。
  历史上的曹操就深深知道这一点,曹操之所以比刘备和孙权强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曹操十分注意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谋士,当他们为曹操出谋划策时,实际上是一个优势互补的过程,大家在对同一个事情的讨论上相互弥补自己的思维死角,使得每个人都有了成长。
  所以曹魏集团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后备人才。
  反观刘备,只知用人,却不注意培养,如此一来,就是真正的有才华的人会被荒废,就比如那个马谡,若是多加培养,岂会眼高手低有街亭之失。
  嗯,看来自己的稷下学宫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看来有必要弄出个实习这种制度来锻炼那些书本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否则那些学生只会渐渐变成纸上谈兵之辈,只怕就连那些寒门弟子也不能幸免,那就得不偿失了。
  太史慈在那里独自沉思,紧紧盯着田丰的郭嘉却注意到田丰向后退去,袁绍身后的另外几名谋士模样的人脸上纷纷露出嘲笑的表情,眼中不由的露出了笑意。
  原本就对这事情有疑问的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