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仲父:桓公对管仲的尊称。病病:病重。
(4)讳:忌讳。有的版本作谓。云:说。
(5)恶(wū):怎么,何。属(zhù):同嘱,托付,嘱托。国:指国政。
(6)鲍叔牙:齐国的大夫。
(7)洁廉:清白廉洁。
(8)不己若:不若己,不如自己。不比之,不亲近他。
(9)钩:拘束。
(10) 逆乎民:违逆民意。
(11) 隰(xí)朋:人名,齐国的公族大夫。
(12) 上忘:对上相忘不计较。下畔,对下友善不逆民意。
(13) 愧:惭愧。哀:怜爱。
(14) 以德分人;把美德分给别人。
(15) 以财分人:把才能分给别人。
(16) 以贤临人:以贤自居对待别人。
(17) 以贤下人:以贤能干居人下。
'译文'
管仲有病时,桓公问他说:“仲父的病很重了,可以不避讳的说,达到
病危,那么我把国政托付给谁才可以呢?”管仲说:“你要给谁。”桓公说:
“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为人洁白清廉,是位善良之士;他对于
不如自己的人不亲近;并且一听到别人的过错,就终身不忘。让他治理国政,
对上要拘束君主,对下要讳逆民意。他获罪于国君,将不会有多长时间了!”
桓公说:“那么谁可以呢?”回答说:“不得已,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对
上相忘不计较而对下友善不叛离,他自愧不如黄帝,而怜爱不如自己的人。
把美德分给别人称为圣人,把才能分给别人叫做贤人。以贤自居对待别人,
没有能得人心的;以贤能干居人下,没有不得人心的。他于国政有不亲自过
问之处,他对家事有不亲自过问之时。不得已,那末隰朋可以。”
吴王浮于江
(1)
,登乎狙之山
(2)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
(3)
,逃于深蓁
(4)

有一狙焉,委蛇攫■
(5)
,见巧乎王
(6)
。王射之,敏给博捷矢
(7)
。王相者趋射

(8)
,狙执死
(9)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
(10)
:“之狙也,伐其巧
(11)
、恃其便
以敖予
(12)
,以至此殛也
(13)
。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14)
?”颜不疑
归而师董梧
(15)
,以锄其色
(16)
,去乐辞显
(17)
,三年而国人称之
(18)



'注释'
(1)吴王:吴国的君主。浮,泛舟。
(2)狙(jū):猕猴。《齐物论》有狙公赋茅的故事。
(3)恂(xún):恐惧、害怕。弃:弃地。走:跑,逃跑。
(4)蓁:通榛。
(5)委蛇(yí),同委佗,庄重而又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说作曲行解亦通。攫|(juézǎo):攀搏
抓取。
(6)见:通现。
(7)敏给:敏捷。博捷:接取。矢:箭头。
(8)相(xiàng)者:随从打猎的人。
(9)执死:抱树而死。一作既死。
(10) 颜不疑:人名。
(11) 伐:夸,矜。
(12) 恃:依靠。便,轻便。敖:通做。予:我。
(13) 殛(jǐ):死。
(14) 汝:你。色骄:骄做的态度。人:指别人。
(15) 董梧,人名,吴国的贤人,一说吴国的有道之士。
(16) 锄:锄草一样。一本作助,通锄,除去。
(17) 去乐:去掉享乐。作抛弃声乐解误。辞显:辞谢显贵。
(18) 称:称赞。
'译文'
吴王泛舟于江上,登上猕猴山。群猴看见他,恐惧地弃地跑掉,逃到榛
材丛中。有一只猴子,从容自得地攀搏抓取,向吴王显示灵巧。吴王射它,
敏捷地接取箭头。吴王命令随从者上前一齐射它,猕猴中箭抱树而死。吴王
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猕猴,夸它的灵巧依靠它的灵便来傲视我,
以至于这样死去!要引以为戎啊!唉!不要用你的骄傲的态度对待别人啊!”
颜不疑回去而拜董梧为师,除去做色,去享乐就贫苦辞显贵甘淡漠,三年而
国人都称赞他。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
(1)
,仰天而嘘
(2)
。颜成子入见
(3)
,曰:“夫子,物之
尤也
(4)
。形固可使若槁骸
(5)
,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尝居山穴之中
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
(6)
,而齐国之众三贺之
(7)
。我必先之
(8)
,彼故知
之;我必卖之,彼故胄之
(9)
。若我而不有之,彼恶乎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
之,彼恶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
(10)
,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
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注释'
(1)南伯子綦:人名,《齐物论》作南郭子綦。隐:靠,几:几案。
(2)嘘:吐气。
(3)颜成子:人名,《齐物论》作颜成子游。
(4)物之尤:人物之中出类拔萃的人。尤,恃出。
(5)形:形体,身体。槁骸:枯骨。《齐物论》作槁木。
(6)田禾:齐太公和。睹:看。


(7)贺之:祝贺他。
(8)我必先之:我的名声必先于他。
(9)鬻(yù):卖。
(10)悲:悲伤,哀怜。
'译文'
南伯子綦靠几案坐着,仰天吐气,颜成子进来见到说:“先生,真是出
类拔萃的人物。形体固然可以使它成为枯骨,心固然可以使它成为死灰一样
吗?”南伯子綦说:“我曾隐居在山洞里。正在这个时候,齐国的国君田禾
一来看我,而齐国的民众就再三祝贺他,我的名声一定先于他,所以他知道
我;我一定卖了我的名声,所以,他才把我的名声贩卖出去。如果我没有名
声,他怎么会知道我?如果我不贩卖名声,他怎么能贩卖我的名声呢?唉!
我悲伤人的自我丧失,我又悲伤那些悲伤别人的人。我又悲伤那悲伤的悲伤,
然后我就天天远离大道了。”
仲尼之楚
(1)
,楚王觞之
(2)
,孙叔敖执爵而立
(3)
,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
(4)

“古之人乎!于此言已。”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
(5)
,未之尝言,于此乎
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6)
,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郧人投兵
(7)
,丘愿
有喙三尺
(8)
”彼之谓不道之道
(9)
,此之谓不言之辩
(10)
,故德总乎道之一
(11)

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
(12)
,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
辩不能举也
(13)
,名若儒墨而凶矣
(14)
。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
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无爵,死无益
(15)
,实不聚
(16)
,名
不立
(17)
,此之谓大人
(18)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
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夫大备矣
(19)
,莫若天地;然奚求焉
(20)

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反已而不穷,循
古而不摩
(21)
,大人之诚。
'注释'
(1)之:去,往。
(2)觞:酒器。作动词用作敬酒。
(3)孙叔敖:人名,据《左传》记载,他是楚庄王相,此时孔子尚未出生,此处是庄子的寓言。
(4)市甫宜僚:即熊宜僚,居市南,故称市南宜僚,亦号市南子,是楚国的勇士。
(5)不言之言,不说话的言论。
(6)弄丸:玩弄丸铃,玩弄弹丸。两家之难:指楚白公胜要作乱,想杀令尹子西,去请勇士市南
宜僚,宜僚不答应,使者用剑威胁他,他仍然玩弄弹丸既不害怕,也不从命,于是白公胜欲作乱未成,
此为弄丸解两家之难。
(7)甘寝:安寝。秉:执。羽:羽毛扇,郢:楚国的都城。郢人:指楚人。投兵,投弃兵器,不
用兵器,不打仗。
(8)丘愿有喙三尺:孔子自己愿意有三尺长的嘴不能说话。喙,鸟嘴。鸟喙长不能鸣叫。
(9)彼:指孙叔敖和市南宜僚。
(10) 此:指孔子。
(11) 总:归根结底。一:齐一。
(12) 休:停止,休止。
(13) 举:辩举,并举。


(14) 名,名声。凶:危险。
(15) 谥:谥号。帝王死后送的号。
(16) 实:实质。
(17) 名:概念。
(18) 大人:指圣人。
(19) 大备:体现了大。
(20) 奚:何。
(21) 摩:摩灭。
'译文'
孔子去楚国,楚王请他喝酒,孙叔敖拿着酒器而站立,市南宜僚洒酒而
祭祀,说:“古代的人啊!在这里说说罢。”孔子说:“我也听到过不说话
的言论了。未曾说过的话,在这里说说它。市南宜僚玩弄弹丸,而解决了两
家的危难;孙叔敖安寝摇扇而卧,而使楚人停止用兵。我希望有三尺长的嘴
不说话。”他们所说的是不言之道,孔子所说的是不言之辩,故而归根到底
是德与道的齐一,而言语停止在知的就是所不知的地方,就是极点了。道的
同一,德不能同;知道所不能知道的,善辩的人也不能尽举。名声象儒墨,
那就危险了。所以大海不制止河水东流,才能大到极点。圣人并不包容天地,
恩泽到天下,而不知他的姓氏名谁,所以,他活时无爵位,死后无谥号,实
利不集聚,名声不建立,这就是大人。狗不因为善于叫唤便是好的,人不因
为会说教便是贤人,何况成就大名的人呢!大名,不足以成为大名,何况成
德呢!最大而完备的,莫如天地,然而没有什么追求的,它却最大而完备了。
知道大而完备的,是无所追求,无所丧失,无所舍弃,不用外物改变自己。
返回自己的本性而不穷尽,因循常道行事而不摩灭,这就是大人的至诚无息。
子綦有八子
(1)
,陈诸前
(2)
,召九方梱曰
(3)
:“为我相吾子,熟为祥?”
九方歅曰:“梱也为祥
(4)
。”子綦翟然喜
(5)
,曰:“奚若
(6)
?”曰:“梱也
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子綦索然
(7)
,出涕,曰:“吾子何以至于是极
也!”九方歅曰:“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
(8)
,而况于父母乎!今夫子闻
之而位,是御福也
(9)
。子则样矣,父则不祥。”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识
之,而梱祥邪?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吾未尝为牧
(10)
,而牂生于奥
(11)
;未尝好田,而鹑生于宎
(12)
,若勿怪,何邪?吾所与吾
子游者,游于天地。吾与之邀乐于天
(13)
,吾与之邀食于地。吾不与之为事,
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
(14)
;吾与
之一委蛇
(15)
,而不与之为事所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必
有怪行。殆乎!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位也。”无几何,而
使捆之于燕,盗得之于道,全而鬻之则难
(16)
,不若刚之则易,于是乎别而鬻
之于齐,适当渠公之街
(17)
,然身食肉而终。
'注释'
(1)子綦:即南伯子綦。这里是承上文南郭子綦说的。
(2)陈:排列站着,列队站着。
(3)九方歅(yīn):人名,伯乐的弟子,善于相面。《淮南子》作九方埋或九方皋。
(4)梱:人名,子綦的儿子名梱。


(5)瞿然:惊喜的样子,兴奋的样子。
(6)奚:你,怎么。奚若:何如,为何。
(7)索然:空尽的样子,承前文瞿然而来,惊喜空尽。解作黯然亦通。
(8)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9)御:抵制,拒绝。
(10) 牧:放牧,畜牧。
(11) 牂(zāng):母羊。奥:屋的西南角。
(12) 田:狩猎,突(yāo):屋的东南角。
(13) 邀:同激,要求。下同。
(14) 相撄:相搅扰。
(15) 委蛇:随顺。
(16) 鬻:卖。
(17) 渠公之街:街名。
'译文'
子綦有八个儿子,列队在面前,邀请九方歅说:“给我儿子相面,谁有
祥运?”九方歅说:“梱有祥运。”子綦惊喜的说:“何以如此呢?”九方
歅说:“梱将会和国君同饮食,以至于终身。”子綦喜色空尽,流出眼泪,
说:“我的儿子为什么达到这种程度呢?”九方歅曰:“和国君同饮食,恩
泽到三族,何况父母呢!现在先生听到此事便哭泣,这是抵制福分。儿子有
祥运了,父亲却没有祥运。”子綦说:“歅!你怎么知道,梱真有祥运吗?
只是酒肉到口鼻而已,你怎么知道他的由来呢?我没有放牧而西南屋角却生
出羊,没有狩猎而东南屋角却生出鹌鹑,你不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与他邀
游的,是游于天地。我要求与他同乐于天,我要求与他同求食于地;我不和
他追求事业,我不和他同谋共虑,不和他标新立异。我和他顺着天地的实情,
而不使他和外物相搅扰;我和他顺随自然,而不和他选择事情合适再去做。
现在,却没有世俗的报偿!凡是有奇怪征兆的,一定有奇怪的行为,危险啊!
这不是我和儿子的罪过,是天给他的。我因此才哭泣的。”没有多久,捆被
派到燕国去,强盗在途中捉到他,手足齐全拿去卖他很难,不如砍断了脚去
卖容易,于是把他的脚砍掉后卖到齐国,正好被渠公任为门正,而吃肉终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