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民,今则民之放也
(15)
。愿闻一言。”鸿蒙曰:“乱天之经
(16)
,逆物之情,
玄天弗成
(17)
;解兽之群而鸟皆夜鸣
(18)
;灾及草木,祸及止虫
(19)
。意!治人
之过也!”云将曰:“然则吾奈何?”鸿蒙曰:“意,毒哉
(20)
!灿仙乎归矣
(21)
”云将曰:“吾遇天难,愿闻一言。”鸿蒙曰:“意!心养
(22)
。汝徒处
无为,而物自化
(23)
。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
(24)
,大同乎悻淇
(25)

解心释神,莫然无魂
(26)
。万物云云
(27)
,各复其很,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
饨饨,终身不离
(28)
;若彼知之,乃是离之
(29)
。无问其名,无窥其情
(30)
,物
固自生。”云将曰:“天降朕以德,示朕以默
(31)
;躬身求之,乃今也得。”
再拜稽首,起辞而行。
'注释'
(1)云将:云之主帅,犹云之神也。俞樾所著《庄子人名考》以为;“即《楚辞·九歌》之云中
君。”
(2)扶摇:飙字之合音。疾风、暴风,扶摇之枝即暴风分枝,又说扶摇为东方之神木。鸿蒙:自
然之元气。云有形,风有感,鸿蒙则无形无感。混然天成。
(3)拊脾:拍着大腿。脾即髀,大腿雀跃:欢蹦跳跃的样子。
(4)倘然:忽然。蛰然,不动的样子。
(5)辍:止。
(6)朕:古人自称之辞。从秦始皇起才被专门用作皇帝对自己的称谓。
(7)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8)不节:六气不调和,寒暑温凉错乱,造成四时不合节令时序。
(9)掉头:转过头去,不予理睬。
(10) 有宋之野:宋国土地之上。
(11) 天:云将对鸿蒙之称谓。
(12) 浮游:形容元气上下飘浮不定,不知其有何追求。
(13) 猖狂,形容元气任性无心而动,没有预定目标,不知其意欲何往。
(14) 秧掌:随意不拘礼仪的样子。无妄:指物之真实的本然状态。
(15) 民之放:是说云将已摆脱忧国忧民之心的束缚,达到我忘民、民忘我的浑一境界,从而获
得心灵的解放,放,解放。
(16) 天之经:天之常道,常则。
(17) 玄天弗成:玄妙莫测之自然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就。
(18) 此句意思为:由于扰乱天之常道,违背物之情实,使兽群惊散,鸟类夜鸣不得安生。
(19) 止虫:“止应作豕,音近而通。劣为虫类中体长无足者,如蚯蚓之类。《尔稚释虫》:“有
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豕。”


(20) 毒哉:叹其受治世之毒太深,而一味追问不止。
(21) 仙仙:轻飘飘的样子。
(22) 心养:养心,持守自性。
(23) 徒:但也。物自化,物各依自性生化。
(24) 堕:毁坏,毁弃。吐,通杜,杜绝,闭塞之意。伦与物忘:伦,理。理与物皆相忘,心无
所存留,任性自动。
(25) 涬溟(xìngmìng):自然之元气鸿蒙的另一种称谓。
(26) 莫然:与“漠然”同义,麻卞无知如枯木死灰的样子。
(27) 云云:众多。
(28) 不离:不离开自性。
(29) 如果万物知其本性,有意识去恢复自性,不是浑浑沌沌地任性自为,则会背离自性。
(30) 窥:窥探。其指万物。
(31) 默:静默。
'译文'
云将到东方漫游,经过暴风分枝处恰好碰到鸿蒙。鸿蒙正在拍着大腿跳
跃着游玩。云将首见了,忽然停下来,站立不动说:“老先生是谁呀?老先
生力何到此?”鸿蒙依然拍腿跳跃不止,对云将说:“为了游玩!”云将说:
“我打算向您请教一些问题。”鸿蒙仰面望着云将说:“啊!”云将说:“天
气不调和,地气不通畅,六气不能协调,四时变化不合时序。现在我打算调
合六气之精华来养育万物,要怎样去作呢?”鸿蒙拍着大腿背转过头去说:
“我不知道呀!我不知道呀!”云将没有得到问题的回答。又过了三年,云
将再次去东方漫游,经过宋国大地时恰好碰见鸿蒙。云将特别高兴,快步走
向前去说,“您忘记我了吗?您忘记我了吗?”再次叩拜,以首着地,希望
聆听鸿蒙指教。鸿蒙说:“元气上下飘浮不定,不知其有何追求;元气任性
无心而动,没有预定目标,不知其意欲何往;邀游的人随心任性而为,不拘
礼仪,以观察万物的本然状态,我又知道什么呢?”云将说:“我自以为是
任性无心而游,然而民众追随我的行动,我也不忍心抛开他们,现在我已从
忧国忧民之心的约束中获得解放。希望听您指教。”鸿蒙说:“扰乱自然之
常道,违背万物之实情,玄妙莫测之天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兽群破惊散而鸟
类夜鸣不安,草木受灾。祸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之人的过错呀!”云
将说:“那么我该怎么办呢?”鸿蒙说:“唉,你受治世之毒太深了!还是
轻飘飘地转回吧。”云将说,“我遇见您很不容易,希望听您指教。”鸿蒙
说:“啊,那就修养自心持守自性吧!你但处无为之境,而万物就会自行生
化。毁坏你的形体,闭塞你的聪明,把理与物全忘掉,与自然元气完全同一,
去掉心神作用,麻木无知如同枯木死灰。万物纷坛众多,千变万化又各复归
其本根,各复本根而不自知;浑浑沌沌,而终身不离自性;如果万物自知夏
归其恨而有意追求,就是背离自性。不必过问万物之名,不要窥探万物之实,
万物本来是自行生化的。”去将说:“老天降给我品德,显示我要静默;我
亲身实行,现在才算得到了。”再次叩拜以首触地,起身辞别而去。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丁己而欲之
(1)
,异于
己而不欲音,以出乎众为心也
(2)
。夫以出乎众为心者,局尝出乎众哉
(3)
!因
众以宁所闻
(4)
,不如众技众矣
(5)
。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下见


其患者也
(6)
。此以人之国侥幸也
(7)
,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其存入之国
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
(8)
。悲夫,有土者之
不知也
(9)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
(10)
。有人物者,不可以物
(11)
;物而不物,
故能物物
(12)
。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
(13)
,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出入六合,
游乎九州
(14)
,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15)
。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大人之教
(16)

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17)
。处乎无响,
行乎无方
(18)
。挈汝适复之挠挠
(19)
,以游无端,出入无旁
(20)
,与日无始
(21)

颂论形躯
(22)
,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
(23)
。无己,恶乎得有有
(24)
!睹有者
(25)

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26)

'注释'
(1)欲:喜爱也。
(2)出乎众:高出众人之上,出人头上。
(3)曷:何。此句意思为:既然高出众人之上,又喜欢人之同已,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既与人
同,也就与人无异,何能超出呢。
(4)宁:安。
(5)技:技艺。意为一个人的技艺比不上众人所掌握的技艺多。
(6)揽,引取也。患:害。
(7)侥幸:把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希望寄托在偶然性和碰运气上面。
(8)此句意思为:论存入之国,则不得一个,论亡入之国则万个有余。极言治天下之不可行也。
(9)有土者:指占有国土之诸侯、天子。
(10) 大物:占有广大土地,故称大物。
(11) 不可以物:庄子认为,有土者自以为有,则生私欲骄矜之心,而为物所役使。应不以有土
为意,有土如同无土,有国如同无国,任性无为,才能为万物之主宰。
(12) 此句意思为:我能役物而不为物役,故而能役使一切物。
(13) 物物者之非物:与《知北游》:“物物者非物”义同而所指有别。《知北游》篇所讲为宇
宙生成问题,本篇所讲为统治木,意即支配,主宰万物者,一定不是物自身,而是超出万物之上的东
西,这种东西既不是具体物,也不是人,因为按古人观念,人也是万物之一。那么它是什么呢?即下
面所讲之“独有”,也就是独立自存的绝对体,即大道,它支配一切。人能无己无待,与天合一,也
就成为万物主宰。
(14) 六合:上下与四方,古人甲以表示较大的空间范围。九州:传说中我国上古之行政区划,
说法有多种。《尚书·禹贡》认为,大禹治水后,将全国划分成九州,即冀、■、青、徐、扬、荆、
豫、梁、雍州。后代又有所改变。此处泛指古人观念中的整个世界。
(15) 独有:指堕肢体,黜聪明,玄同大道,绝对逍遥之人。
(16) 大人:与大道合一,能出入六台,游乎九州的圣人。
(17) 为天下配:尽己所知予以应对。配,应对。
(18) 无方:没有预定方向。
(19) 挈(qiè),提携。适复:经历。挠挠:纷乱,比喻纷乱错综的社会生活。
(20) 无旁:无所依傍。
(21) 与日无始:与日推移,无始无终。
(22) 颂:与诵通,颂沦即讲论、谈论之意。
(23) 无己:与天地万物玄同合一,没有物我对立,将我消融于天地万物中。即如《齐物论》所
说:“大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生”的意识境界。


(24) 有有:有对象世界的存在。既然无己,没有物我对立,我即融于物中,对象世界即我,即
己,无己也就无对象世界。
(25) 睹:见。
(26) 睹无者,推行无为而治,任物自性生化,不加干扰,如广成子、黄帝之类。他们不扰乱物
性,所以是天地万物之友。
'译文'
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见解与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见解与自己不同。与
己相同的就喜爱他,与己不同的就不喜爱,这是由于人都有高出众人之上的
心理。有这样出人头地心理的人,何尝能真正出人头地啊!他们的见解要靠
众人认同方得心安,还承认个人技艺不如众人技艺多,怎能出众呢。而那些
打算为人治理国家的人,只是引取三代治国有利的方面而没有见到其有害的
方面。这是把为人治国之成功寄托在碰运气图侥幸上面,有几个靠碰运气图
侥幸治国而不使人之国沦亡的呢!这样作能使国家件存的,不得万分之一,
而使国家沦亡的。则是沦亡一万多次也不会有一次幸免。可悲呀!占有土地之
诸侯太不明智了。凡拥有国土者,就是有大物。有大物的人,不可自以为有
而生私欲骄矜之心;应当役使物而不为物所役使,惟有这样才能主宰万物。
明白主宰万物者不是物自身,岂止可以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佯的人可以
随意在天地四方往来出入,在九州漫游,能独往独来,称之为独有。独有的
人,是最珍贵的。大人的教化,就象形体对于影子、声音对于回声那样。有
人提问就有回答,尽其所知,应对天下人之问。居处无声响,行动无预定方
向。提携众人经历错综纷乱的社会生活,漫游于无边际空间,往来出入无所
依傍,与日推移无有终始,讲论形体,合于与万物大同。与物大同也就无己。
既然无己,哪里得有对象世界。有见于对象世界的人,是昔日之君子;有见
于无的人,是天地万物的朋友。
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
(1)
;卑而不可不因者
(2)
,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
(3)
,事也;粗而不可不陈者
(4)
,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
(5)
,义也;亲而不可
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
(6)
,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
(7)
,德也;一而
不可不易者
(8)
,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
(9)
,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
于德而不累
(10)
,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
(11)
,薄于义而不积
(12)
,应于
礼而不讳
(13)
,接于事而不辞
(14)
,齐于法而不乱,恃于民而不轻
(15)
,因于物
而不去
(16)
。物者莫足为也
(17)
,而不可不为。不明于天者,不纯于德;不通
于道者,无自而可
(18)
;不明于道者,悲夫!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
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
(19)
,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注释'
(1)任:用,此句指物虽轻贱,人不可不用来为己造福。
(2)因:顺,即顺民之性。
(3)匿:细微。
(4)陈:陈述。
(5)居:执守。意为外在行为规范,与人疏远,又不可不执守。
(6)节:礼节仪式。积:积累。


(7)中:顺。顺其性又加以提高,即为德。
(8)易:变易。指道之本体是恒定统一的,但功能作用又是不断更新变化的。
(9)儿句意思为:天道是神妙莫测的,但它的功能作为不能不显示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