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挂了个只要点卯的差职。”
  “别说我,我王洽懒人一个,比不得各位大人啊!不过……那个郑大人也多事了些,原先孙大人在时多好,各管其职,从来没发生过这些事情。”
  李逢申也道:“冯大人这顿骂也算白替人挨了!”
  左庶子丁进接着道:“世兄说得是,这郑大人在南京指手画脚惯了,只怕进了内阁也不安分。他也不看看……”
  韩鑛还没等丁进说完便打断道:“住口,内阁大臣岂是你们能够在背后议论的。元飙的事我清楚,有什么老夫也会代为解释。你们在老夫府邸攻讦其他内阁大臣,致老夫于何地!”
  身为弟子的丁进当下就不敢出声。
  来客中钱士升最为年长,又在刑部,郑三俊的所作所为他是知道的,韩鑛于他亦师亦友,自然要好意提醒下自己的师友,他站起来道:“首辅大人,下官觉得有些事最好防范于未然,上下次序不可乱。否则任其坐大,更不利于朝廷。首辅大人是四朝老臣,前几朝党争不断,大明深受其害,大人也是经历过的。皇上如今将首辅设为官职,不再由资历深者担任,这便是内阁定下的规矩。首辅大人何不点醒下迷糊中人,以免大臣们出现纷争。”
  韩鑛神色凝重的思虑了钱士升的话,内心做了番比较,郑三俊跟他资历相近,所差的是没有入过内阁。不过郑三俊在南京独挡一面多年,能力上应该说还是有的。如今他初进内阁,必然是想大展身手,说不定他还以首辅自诩。对于这种挑战,不仅关乎官位,也关系到面子。想到这,韩鑛心中有了定见,不过他没有直接表露出来。
  “抑之所言,老夫心中有数。既然是皇上定下的规矩,也就没有臣子能够违抗。这事就不要再讲了,来,随老夫到后花园,看看老夫种的兰花如何?”
  既然见韩鑛避开政事不谈,也就随他去了韩府花园,只讲些风花雪月谈诗论对,到了傍晚才散去。
  第二日点卯后,韩鑛来到内阁,见里边其他五人都在,韩鑛略一思虑便有了打算。他缓慢走到正堂的首席上,咳了一声后道:
  “各位同仁,老夫今天有几句话跟大家说。”
  听到这话,正在忙的五位内阁大臣全停了下来,他们心中虽有些惊奇,但都没有出声,而是静待首辅大人讲下去。
  “老夫这几日经常听到六部的官员们说内阁政令不清,经常出现混乱,皇上对此也有些微词。我这作首辅的,不能坐视不理。皇上既然已经将内阁作为大明官制,就应该有他的规矩。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以后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夫提议,以后各位同仁管好本部事务,有异议的事情统一由我这首辅禀明皇上处理,老夫不在的时候,就由次辅钱大人负责协调。这样便可使得政令出于一门,下边的官员也不会误事。大家以为如何?”
  五人听了也是一愣,韩鑛说的其实就是原先的惯例。若是皇上交代下来给内阁的事情,一般都是由首辅拿主意。现在韩鑛要将它明朗化,作为规矩定下来。最后还是张惟贤首先表态:“首辅大人说得极是,这样简单明了不易误事。”
  成基命跟贺逢圣两人也接着表态,钱龙锡自然没有意见。韩鑛见郑三俊没有答话,便道:
  “郑大人有什么意见嘛?”
  郑三俊先是皱着眉,听韩鑛相问便微微一笑道:“那首辅大人既然说了,下官没有意见!”
  韩鑛见达到自己的目的,便道:“咱们内阁为百官之首,自然要给官员们作个榜样。好了,呆会要去乾清宫陛见,你们都准备下,看有什么折子要上奏给皇上的。”
  五人听了都各自去做准备,韩鑛自己也收拾了一下。正待他刚理好折子,只见张惟贤走到他面前。
  “首辅大人,下官这有两份折子,昨天才收到。是陕西两处闹匪情的捷报,呆会还是由首辅大人统一上奏给皇上听吧。”
  这两份奏折并没有什么异议的地方,张惟贤主动让出来,自然是方才那番话起的作用。韩鑛原不想夺人之美的,但见英国公如此殷切,又想立个榜样便将奏折接了过来。他打开一看,果然是捷报,两处流寇都给打得四处逃窜,已经不成气候。
  “果然是好消息,走,面圣去!”
  听到韩鑛念的奏折,我果然‘龙心大悦’。原先高迎祥跟张献忠两人闹起义的时候,把我吓得不行。没想到他们两个这么不禁打,一下子就给周遇吉跟左良玉打跑了。看来历史真的在变,大明将不会再给农民起义搞乱,这实在太好了。大明不乱,我就可以调动全部的精力去应对女真人。
  “那两个匪首呢?怎么样了,有没有抓到?”
  韩鑛被我的情绪感染,虽然是看第二遍仍然喜上眉梢:“回皇上,奏折上说,左良玉已带着人马在追击高迎祥,此地由宁夏卫,延绥卫包围,料来高迎祥无处可逃。左良玉确是带兵良才,未打先围,使得高迎祥只得往宁夏卫逃跑。宁夏卫的贺虎臣早已布置人马,只怕捷报正在途中。”
  “恩,那就好,决不能让他跑了。那张献忠呢?”
  韩鑛看了下奏折道:“回皇上,张献忠的乌合之众已被周总兵打散,张献忠已由边界逃窜到湖北边境。周总兵也已率兵追去。”
  我听了一愣,张献忠居然还跑了,这个周遇吉搞什么鬼,千万别又弄成流寇。“下旨给周遇吉,一定别让张献忠跑了,能活捉就活捉,不行就给我当场击毙。”
  “微臣明白!”
  总的来说,战报还不错。看来当初英国公推荐左良玉是对了,闯王的招牌还没打出来,他高迎祥就完了。不过可惜一点的是,周遇吉没有将张献忠给围住。嗯,看来这周遇吉打战谋略比左良玉差上一筹。这个左良玉以后好好打磨打磨,消了他的跋扈,以后说不定是个能用的将才。
  打垮农民军让我这皇帝喜悦异常,当天就摆宴庆祝,虽然百官都不知道为什么打散了两伙小流贼,皇上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但皇上高兴总比皇上不高兴好。当天是喝得无醉不归,搞得第二天早朝都免了。
  但这份‘龙心大悦’没有保持多久,就给一场大雨给浇灭了。而且没有想到,这大雨一直断断续续从五月下到了六月还没有停的迹象。顺天府已经上了几次折子说,城外百姓遭灾,庄稼被淹,房屋倒塌。这些消息让我在这隐晦的天气里凭添了几分郁闷。
  原本我还以为只不过京师有雨灾,没想到接连收到陕西,山西,河南的奏折,都说当地大雨。一时间,我不禁紧张起来。如果这几个地方都是大雨的话,黄河可就要泛滥了。此时下旨给黄道周已经为时已晚,在这个时候,黄道周也明白黄河的危险,应该已经发动人上堤了。我只希望千万别决口,不然这河南可就真的是河难了。
  大雨一直下了一个月,差点逼得我就要去龙王庙了。我去龙王庙自然不是去祈求停雨,而是要去拆它的庙。等到六月底,大雨总算停了。可我的心还一直提在嗓子眼上,河南还没有回报到,我能不急嘛?!
  “皇上,河南还没有奏报,那说明是好事!皇上不必着急。”说话的是秀儿,今日刚好过来看她。
  我疑惑道:“为什么?”
  “要是黄河决堤,那是多大的事情,接壤的山西各府还不马上回报。现在京师已经停雨,想来河南那边也差不多停了。黄大人没有及时回报,想来人都在堤上,因为雨未停,不敢擅自回报。”
  我点了点头:“不过还有这十来天,不知那边情况怎么样?令朕担心啊!”
  秀儿宽慰道:“一个月都过来了,应该不会有问题。黄大人尽职尽责我们在河南也是看过的,皇上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嗯,秀儿说得也是,要是黄道周在堤上防洪,黄河都决口,那只能说是命数,换了别人也一样。”
  秀儿微笑道:“好了,皇上就不要再想这件事了。今日就请皇上陪臣妾到花园走走,这个月可把我给闷坏了。”
  我还未答话,她就拉着我出门了,我哪敢反抗一个肚子老大的MM,只好跟着她去逛花园去了。
  过了几日,河南终于发了奏报。果然如秀儿所说,黄河堤岸没有出现大决口,开封一带算是保住了。不过我高兴过后,却发现后边仍有几份奏折弹劾黄道周。原来孟津口危急,黄道周紧急中调用开封府各卫驻兵,斩畏惧逃脱者大小将校三十二人,就连开封卫的指挥使都给他干掉了。虽然黄道周是巡抚,但擅杀三品大员也是有罪。河南道御史据实上报,弹劾黄道周。
  这黄道周真有几分胆色,居然敢杀人,还真不像一个文弱书生。不过也难怪,他手里有我赐下的尚方宝剑,那些白痴是自己找死。只是我怎么处置这些弹劾的奏章呢?虽然黄道周是为了抗洪才调动军队,但毕竟大明律法中并没有说要士兵上堤的条文,而且大明数百年也没有过让士兵当河工的情况。这些地方上的兵老大说好听点就是保一方平安,打打寇匪,抓下盗贼什么的,剩下的就是种田养活自己。说得不好听,自己就是强盗,兵匪一家。
  黄道周我是要保的,毕竟保住了今年黄河没有决堤,不能让他吃这个亏。我看还是给他来个功过相抵好了,赞赏的话给一半,挨批的话也给一半。这也让御史们没有话说。
  黄道周有我罩着没事,但我就实在没有面子了。五六月份,江北,东南一带都四处报有雨情,偏我在年初到五月都在说有旱灾,还让江淮一带做好抗旱准备。要不是内阁大臣们劝谏,只怕江淮一带出现水灾,我这皇帝的名声,能力可就大有问题了,不过就是现在我这个丑也丢大了!到底是谁害我啊?明史怎么可能记错呢?我记得明明是有旱灾的……
  MM的,崇祯四年绝对是流年不利,在去年十一月的事情居然让我这皇帝就跟救火员一样,哪里出问题,我就扑向哪里,根本就没有给我喘息的机会。这都大半年了,还没有个消停。唉,做皇帝跟做平民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钱做什么都不行。不要说什么新政了,我得想想办法,弄点钱才行。





    第五卷 战火烽烟 第一百二十三章 要的是钱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16 8:28:19 本章字数:5959


  单单靠着目前的财政是不能够让我有什么举动的,东南沿海的贸易更多的是为了大明储备粮食,而且大明远航能力有限,再大规模加入船队,只会使南洋一带的市场出现恶性竞争。我委托田家走私贸易的银子也全补贴给了辽东。登基五年,我还是一个穷皇帝。所谓穷则思变,我得想点办法来搜刮钱财。
  我要搜刮钱财,这是国家大事,人人有责。自然不能让大臣们逍遥,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下旨让朝中文武百官就如何改善大明财政上奏折,严格规定他们至少每人要上三条建议。果然没有几天,奏折就上来了几百封。我让曹化淳跟方正华整理好了,将各项建议分门别类的供我参考。
  等他们收拾好后,我一看,彻底失望!稍微有些头脑的,不外乎就是清查遗漏税田,加快推广官绅一体纳粮;稍微木讷点的就是一句话加税;再有一类白痴型的居然叫我去从开矿税,还要派太监去收。MM的,真是闲我没事做了要给我找乱子。若不是事前曾在旨意上说言者无罪,我就要把这些人直接送到川贵去充军了。
  这些小打小闹,怎么可能马上改变大明财政呢?!我把这些奏章一扔,要曹化淳将这些建议送往内阁,让韩鑛他们把这些细碎可行的拿去实施。我头昏脑胀的出了乾清宫,然后往左拐去。方正华一看,就知道我是要去孝明公主那,便努了下嘴让内侍去禀报。
  最近养成了一个午休习惯,一旦有什么烦心的事情,我就喜欢去昭仁殿听听琴。听了公主的弹奏,然后再睡一会,精神总是好很多。我之所以没有去找婉琴她们,主要是她们现在都大着肚子,我总不能有什么唉声叹气的事还找她们诉苦吧。心情对于孕妇跟胎儿都是很重要D,这点常识我还是有!
  我一进昭仁殿,孝明已经做好了迎驾的准备,也按照往常的习惯,点燃了香炉。每每我到了这,公主并不会问我心烦什么,而是让我不去想心烦的事情。待休息够了了,我也就有精力继续再想。
  公主温温柔柔的坐在琴前,她轻声问道:“皇上今日想听什么曲子?”
  我随口而出道:“有没有什么招财进宝之类的曲目啊?”
  公主愕然的望着我道:“招财进宝?”
  我才意识自己说错话了,便改口道:“朕方才是说笑了,你就弹首比较幽静点的,朕要休息一会。”
  “是!”
  悠扬琴声响起,可我躺在睡椅上就是无法入眠,我脑海里想遍了古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