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荣华一生-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玉嘉梳洗好,凝秋道:“姑娘,刚才你是冲动了。”

孟玉嘉低声道:“我无比庆幸自己过去了。”否则祖父祖母真闹僵,她无论被安排远嫁,还是被安排进宫,都得不到好脸色。

“祖父祖母为了我的事情闹得厉害,不能如此下去了。”

凝秋点点头,身在宅门,跟着姑娘耳濡目染,凝秋想的明白也看的明白。

“你说,我若是嫁去边关,你跟不跟我过去?”

凝秋脸色一变,缓慢跪了下来:“姑娘说什么话?这事儿还说不准,就算真的定下,姑娘去哪里,奴婢就跟着去哪里。”

孟玉嘉问道:“你不是和双易相处得好?”

凝秋骇然不已,姑娘怎么会知道……

孟玉嘉将不用的首饰收进匣子里,道:“你和双易青梅竹马,又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我也不是恶人,所以不会拆散你们。”

凝秋是自愿卖身进府的,说来还真的依靠了双易的老子娘。凝秋不是京城人,她是因为家乡遭了水灾,一家人拖家带口来了京城。

原本家里还有些存粮,所以她们一家子总算能撑到京城,不像其他村民,生生饿死在路上。

凝秋家里也是庄稼过日子的人家,剩下点余粮能够支撑到京城已经是大幸,那一年京城是不允许她们这些难民进城的,可以说她们只能在城外熬日子。

熬啊熬,爹娘将吃的都让给了她和两个弟弟,娘晕了过去,爹也病了,两个弟弟还叫饿。那时凝秋才七岁,进不了城,以前还有爹娘去施粥棚抢上一碗没有多少米的粥,现在娘饿晕,爹又病了,三个小孩子只能挨饿。

刚好有牙婆到城外挑人,凝秋只能凑了过去。

也是凝秋运气好,这日除了牙婆,还有贵族家婆子过来挑丫环,孟家三房派来的婆子便是双易的老子娘。

按说贵族挑丫环也不会挑难民,可是这一次不一样,国库空虚,难民又多,京城至关重要自然不允许难民破坏。可是要皇帝放着难民不管,也太有损形象。

所以皇上示意贵族家从难民中买奴才,而且不需压价。

贵族们为了讨好皇上,所以每家每户都出动了人。

孟家在当时也挑了三十个,花了三百两银子。

十两银子买一个丫环和小厮,怎么都算是贵的。可是皇帝明确说了不许压价,采买婆子和主事也不敢贪污,于是凝秋被买了进去,他们一家有了十两银子总算挺了过去。

水灾过去,家乡开始重新分配田地,还活着的难民都被兵丁们护送回去。

凝秋一家却没回,她的爹娘都有手艺,于是便在京城难民区留了下来。

凝秋被双易老子娘买了回去,让孟府的嬷嬷□好了,凝秋因为表现出色,所以一跃成孟玉嘉的三等丫环。

凝秋在领了第一份月钱,就买了礼物送与了双易的老子娘,也因此见到了双易。双易老子娘见她采买的十个丫环只有凝秋一人知恩图报,所以对其也好了起来。人与人之间也讲个缘分,久而久之,凝秋和双易家便好了起来。

后来,凝秋要将银子交给家里,也都让做小厮的双易带去。凝秋成了孟玉嘉的大丫鬟,月钱和地位和双易老子娘都不差了,凝秋还是一如既往。

所以,凝秋和双易的事情,在两家过了明路,只等孟玉嘉定下婚事再做求娶。

凝秋连忙请罪,声音有些震颤:“奴婢该死,姑娘……奴婢……奴婢……”

孟玉嘉失笑,他们一家是打着做自个的陪房,便不算背叛,孟玉嘉对于不背叛自己的人,还是极其宽容的。

“起来,你有没有做该死的事,我这心里清楚极了。你既然决心跟我,日后好好当差,总有你的好日子过。”这句话既许了恩和赏,也重重的敲打了凝秋一番。孟玉嘉就是要告诉她,她做什么事,有什么心思自己都知道。如果以后一直忠心,孟玉嘉也会让她过好日子。

凝秋磕了个头,语气有些硬噎:“谢姑娘。”

孟玉嘉笑了笑,她站起身来。现在祖母应该也审问过了祥婆子,她是该过去了。要劝祖母改变心意,还要让她对自己怜惜愧疚,这还是需要技巧。

想了一会儿,孟玉嘉有了对策。

“走,陪去伺候祖母。”

凝秋擦干眼泪,收拾了一下,就跟在孟玉嘉身后出了门。

作者有话要说:开始一周的日更,求撒花

☆、吴家状况(修)

孟玉嘉进了堂内,她看祖母的情形还是生着闷气。

虽说对孟玉嘉的脸色好了许多,但是孟玉嘉不难看出祖母心中的气儿。

“玉嘉,你可知道玉琪和玉如的事?”孙氏突然问道。

孟玉嘉摇摇头,她没得及打听还真不知道事情。

孙氏今日十分生气,生气了就会迁怒,所以她得知了两个孙女所作所为,就对这两个孙女开始迁怒。

“玉琪落了水,让一个叫蒋子章的秀才救了,终究有了肌肤之亲……当时众多的闺秀又亲眼所见,这婚事还必须得确定下来。”

孟玉嘉心中一紧,落水?到底是意外还是二姐自己谋划,她心中现在也无法确定。

“蒋子章是什么人?二姐姐配他是否委屈了些?”孟玉嘉低声道。

孙氏敲了敲孟玉嘉的头:“你二姐算计你呢,你还那么多担心做什么?”

孟玉嘉这一次还真的担心,若是孟玉琪不是自己谋划,而真的是替她顶了罪,叫她的心如何安定。

“都是自家姊妹……祖母,您就和我说说吧。”孟玉嘉恳求道。

孙氏低声道:“蒋子章算来是仪郡王的食客,算来也是兰州那边的书香门第。昨日郡主之宴,仪郡王是带着蒋子章去赴宴。一群姑娘家也不知闹了什么矛盾,你二姐就落了水,然后蒋子章跳下去救了。”

孟玉嘉这时才放心,看来是二姐用心谋划了,不过想想这二姐野心够大。仪郡王风度翩翩,在京城里也是有名的古道热肠。

二姐这一出谋划,若是仪郡王下了水,仪郡王在未娶,又不能纳侧妃的情况下还真的只能求娶二姐做正妃了。

孟玉嘉能看出来这一点,孙氏自然也能看出来,孙氏还多听到一些消息,玉琪当时的位置还真的不是容易落水的地儿,而且仪郡王要下水相救的时候,却被明月郡主阻止了。

孟氏还真不能怨上明月郡主,谁叫孟玉琪心思太大。

若是堂堂正正从众多佳丽中博取仪郡王的欢喜,明月郡主是不会在意的,可是孟玉琪偏偏用了龌龊手段。

“蒋家家世不显,就不知为人如何?”孟玉嘉见事情已定,便问道。

孙氏说道:“这还没细打听,这离下定还有几天,到时再说。还有玉如,今儿泼了吴家长辈一身水,事情虽然不会流到外边去,可玉如这心思完全明了了。眼下,你祖父为了给个交代,罚了玉如禁闭半年。”

孟玉嘉更为吃惊,姐妹几个就属四姐孟玉如最为胆小,却没想到她这般勇气做出这失礼之举。

祖父重视这从边疆过来的破落户,孟玉如这样扫了颜面,祖父定然没脸让孟玉如嫁过去了。

孟玉嘉心叹,姐妹几个,各个都不是省心的。孟玉如失礼做了一,其他的孙女就不能做了,毕竟一次可以说意外,两次就彻底掉了孟家侯府的颜面教养。到时候,倒霉的程度绝对要大于孟玉如。

这等情况下,剩下的适龄的就只有孟玉妍和孟玉嘉,祖父偏向孟玉妍嘉,祖母偏向孟玉嘉,到真是闹出了事。

“祖母,今儿您和祖父的话我都听到了。”与其让祖母疑神疑鬼,不如直接说出来。

孙氏点点头,似乎未曾有意外。

“你放心,这事情上祖母绝对寸步不让。”

孟玉嘉苦笑,她道:“百善孝为先,父亲母亲常常教导我要多对祖父祖母尽孝。祖母和祖父相濡以沫多年,若是因为我闹出了脸子,做孙女还有何脸面去见父亲和母亲。”

孙氏一听,顿生感慨。她凭着一股气不退让,可心底隐藏的还是不想和自己丈夫闹开。

不过听了孟玉嘉这番肺腑之言,心中暖意同时更觉得自己要争取些什么。

“知道你们的孝心,你且放心,定然不让你受委屈。”

孟玉嘉就知祖母还是没有打消自己的决定,甚至还多了一股斗气。

“祖母……”孟玉嘉祈求道。

孙氏拍拍孟玉嘉的肩膀,说道:“凭什么让我的孙女受委屈。”言外之意是不认孟玉妍这个孙女了。

孟玉嘉知道再劝再求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了,于是岔开话题道:“吴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孙氏见孟玉嘉好奇,定下心来道:“你祖父年轻的时候也去边关征战过,曾经吴家祖父还是一个偏将军,算来还是他救了你祖父。”

孟玉嘉嘴角抽了抽,果然是狗血的报恩定亲。

“现在的吴家当家人是……”

孙氏道:“在侯府住着的,便是当年那位偏将军的小儿子,这次他是为了给早逝兄长留下的遗腹子前来提亲的。”

孟玉嘉心中暗暗将其记下。

“听说吴家现在定居在望燕县?”

孙氏点点头:“吴族长还是前城的把总,胡狄在去年被边关将士打退,没有个一两年是不会卷土重来,吴族长没有儿子,所以就急急过来替他侄儿求亲了。”

孟玉嘉有些奇怪,以前的吴家偏将不为儿子求娶孟家姑辈,算来也是知道差距并未放在心上。怎么如今吴家偏将去世了,他的儿子和孙子怎么就笃定孟家会将女儿嫁过去?

“说来那吴家小子也是不错的,不过若不是想求我们侯府女儿,我说不得会好好替他寻一门好婚事。”

孟玉嘉奇怪的问道:“祖母为何如此说?”

孙氏笑道:“吴家小子和祖辈不一样,他生在武将家族,但是却是从文,年纪才十八就考中的举人。”

孟玉嘉十分意外,十八岁的举人确实稀罕。虽然边关那边的举人比别的州省容易考上,但是也不能否认这吴家小公子的本事。

现在孟玉嘉也想通为什么吴家会来求亲了,这根本是想为这公子铺路。吴家是武将,势力也在边疆,又算不得什么高位。吴公子中了举人,那么他迟早有一天会进京会试。会试不管过不过,他要想当官,想要一个好的前程,还真的需要找人帮忙打点。对于他们那个家庭而言,没有比岳家更令人放心了。

孟玉嘉想到这里,紧迫的心便松了几分。吴家这样的现实表示他们不敢慢待侯府贵女,而且……既然吴家公子要进京赶考,那么就不会永远呆在边关。

虽说嫁进吴家的日子比不上侯府锦衣玉食,但是日子好好经营绝对不会差。原本的孟玉嘉还担心吴家那位是个大字不识,是个匹夫之勇的粗壮汉子,现在听到是个读书人,孟玉嘉表示满意。

别和孟玉嘉说什么读书人心眼多,不如汉子那边老实憨厚那样稳妥。在孟玉嘉心里,她占据绝对的优势,那人就是心眼多,也要努力想法子让他对自己使不出来。

孟玉嘉露出些许的笑意,孙氏一直看着孟玉嘉,将孟玉嘉如此模样,她问道:“怎么?你对他有兴趣?”

孟玉嘉面上一红,道:“祖母,现下我放心啦。吴家……公子既然是举人,过不了几年就会进京赶考,届时动点关系将其留在京城便是,不管是我嫁还是三姐姐嫁,也算是好良缘了。”

孙氏一听,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她怎么就没想到这么一出?

“玉嘉,你……”

孟玉嘉恢复平静,道:“一切但凭祖母做主。”

孙氏的心思立即转了几圈,孟玉嘉瞅了孙氏一眼,敛住眼中所蕴含的情绪。

孟玉嘉觉得,祖母终究是拗不过祖父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她远嫁。孟玉嘉这样说出来,也是为了留下后路。并不着痕迹的让祖父祖母少些争执,毕竟一桩不像想象中那么差的婚事让孙氏的反感没那么激烈。

作者有话要说:男主你啥时候出来呢?

☆、孟玉嘉见父

孟玉嘉陪了孙氏很久,连晚膳也一块用了。

用完晚膳,孙氏派身边的人送孟玉嘉回了三房。

三房院子的灯都是极亮的,这么久了,孟玉嘉也知道不仅孟玉琪和孟玉如被禁足,连大伯母和母亲都被祖父支使大伯和父亲给禁了足。

孟玉嘉并未回自己的房间,而是去了厨房。

“正房的膳食可送过去了?”

三房掌管膳房的是朱大家的,朱大家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据说还是母亲带过来的。

“都送过去了,可是却都被退回来,奴婢瞧着,这膳食没有用上几口。”

孟玉嘉心中有谱,道:“再收拾几分清淡一点的的吃食,然后做上几份母亲经常做的点心,点心无需太好。”

朱大家的甚是奇怪,无需太好是什么意思?

孟玉嘉道:“去吧。”

朱大家的连忙应是。

孟玉嘉在厨房外边院子里等着,约莫一刻钟,朱大家的请孟玉嘉前去试看。

吃食可行,她拿起了一块点心,虽不如母亲做的香软可口,可也十分好吃。

“太好,重做。”

朱大家的一怔,迟疑的问道:“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