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淑女之谋 作者:大元亨(晋江2014-06-04完结)-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很好?
  大刘固执地说,你和老先生的关系已不一般,说蹲守还回来干吗?
  可他妻子还是手机不离手边走边说,跟老先生舞剑拉琴是个馊主意,人家现在是什么身体什么心情?那份荒唐讣告虽由老妈平了,可我几次要探望都被拒绝。不过,卢霞还是想到老先生不仅有剑有琴,还有名家墨迹,有端砚、歙砚、易水古砚,徽墨、湖笔及装裱用的石花菜、装裱绢、虎皮宣应有尽有。若只简简单单要稳住老师的情绪还是有事可做。她听丈夫说,他拟的那副对联是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撷句。但丈夫说等老先生写好就请他指导装裱,以求得时间稳住先生。这对卢霞有一点启发。卢霞觉得向老先生学装裱也是个办法,但丈夫说到撷句而成的对联就不行。像老先生这样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另外,可不可用更贴近生活句子。她脑际立即闪过黄连、厚扑与“二母汤”,于是给妈妈打电话请她帮忙。她打通电话,叫了一声老妈就说不下去了。因为大家都说她与妈妈像一双姐妹。若叫妈妈做老妈,她岂不就成了老妹?当然不能这样。大刘也常提醒,任何时候都不要亵渎妈妈的美丽。天下的女儿那一个会因妈妈的美丽而吃醋?
  卢依依听到女儿叫了声老妈,不久又改口叫了一声妈妈。她不去考虑女儿后来为何要改口。当她听清楚了女儿要她以黄连、厚扑与“二母汤”为内容写一副对联。同时女儿还告诉她,在春节前的几天,女儿会呆在老先生家临帖、拉琴和打剑。她听后只考虑了片刻,于是脱口就说出了如下两句:
  黄连厚扑剑艺“拙”,
  琴心知人“瓜菜情”。
  卢霞一听妈妈脱口说的两句颇感满意。这两句不管是不是好对联,但意思很到位,黄连、厚扑与“二母汤”就可见关系不一般,而“瓜菜情”就如白菜黄瓜是一类已不限于师生,简直可比拟为同族的叔伯兄弟情了。
  在卢霞正向妈妈讨教时,大刘也想与岳母通电话。他想,现在老先生的腿,恐怕与当年老先生在北京出事时已差不多,是应该报个信息的。但一想岳母与妻子为了推辞不来南宁时的无奈,才放弃了这个念头。这时,他一看卢霞已从出租车开门出来便迎了上去。卢霞摆了摆手,叫他还是在小区花园等着。她觉得老先生对丈夫还是很陌生,说什么似乎都隔着一层皮。她觉得自己一个人上去,看看是什么情况再定。因此大刘只好在小区花园等候。 
  大刘明白这事是自己惹的祸。卢霞也发来短讯说,她进得老先生的门就有希望,现正她是在扫地,并将琴和剑从书房搬出来。她还说一下就出去倒垃圾,但那几个垃圾桶在本幢的后门,叫他不用过来,还是在电话中谈吧。
  不久,卢霞拨通了丈夫的手机,叫他可以回去了,说老先生很爽快答应了她的要求。她先向陈阿姨学做几个菜,为做一顿好的年夜饭做准备。中午,先生安排她吃饭,午间就在他外孙的房间休息。在下午由老先生指导她临帖并选择了王羲之父子的字帖集成(包括《兰亭序》各种摹本),另是颜真卿的《祭侄稿》,还有《刘中使帖》,苏轼的《寒食诗》,黄庭坚《松风阁诗》和米芾《苕溪诗》等等名帖,要临完这么多帖够她忙上好几天了。
  卢霞还说,下午,临帖和打剑是交替进行。那是她与老先生和陈阿姨就太极剑和达摩剑的步法,作一些探讨和交流。以后几天的安排,等晚上回家吃饭再说吧。不过,卢霞提前提醒他说,在除夕、初一和初二共三天。按农村当地春节的习俗;我是不能敲开别人的家门的。这三天;先生有可能是与夫人一起回玉州。你是否要马上与蒙二和杨武联系一下看该如何办?
  这三天真够头痛的。大刘觉得若妻子不提醒,真的一点准备也没有。
  二
  晚上,大刘与妻子商量应付老先生春节回去的事,两人一琢磨觉得不是很困难。按习俗在除夕、初一和初二,是不好到别人家蹭饭的。若老先生这几天回去的最大可能是在宾馆招待秘书长。因为这段时间秘书长在外地。春节肯定会回来,而玉市宾馆是可预订年夜饭兼办异地宾朋张罗拜年服务的。当然,老先生和秘书长都已老退,利用这几天见面交流也是好主意。不过,老先生的夫人坐汽车晕车,要回去就得购买火车票,又因老先生的子女都不在邕。在春运期间要购票得预订,只要抓住几个购票渠道,得到情况再设法应对也还不迟。两人紧张了好一阵,等到有了应对办法才算松了一口气。
  不过,他俩也想老先生和秘书长见面不是大好事吗?为何要防老先生?夫妇俩应该积极为老先生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现因为拆迁一方对老先生迟迟不表态,时间才拖得那么长。倘若是某人假手他人在玉市作梗或报所谓一箭之仇,这事就非宁聪明一人所为。但大刘也觉奇怪,要说地方管不了国土局。老先生为何要找人大?卢霞觉得拆迁不是政府行为吗?但大刘觉得宁聪明虽只是国土局的丈量员,但对已退休的人大老秘书长根本就不会搭理。由此看蒙二那段文字,揭示的不仅是当年那间房的交易公不公平,以及老先生父亲的死就因为卖了那一间房。这还不能说蒙二是拿绝唱说事吗?其实,以上述的类推以及老秘书长信也不回,就让老先生不能再瞎等了。
  卢霞终于开腔,大刘,出发点不同想法就不同。若从老先生的健康出发,就会觉得命比房要紧。由此,给秘书长写信不管有没有结果,只要老先生愿意写就让他写。反正让老先生顺利度过这憋气郁闷的日子就是胜利!
  由此出发,大刘觉得他还得为蒙二那段揭露性文字向老先生道歉。
  卢霞接着说,蒙二那段文字老先生没给她看。但提到以当时物价换算卖房的100元,只能买222市斤大米。她说老先生对此曾说过,他从军分区回到学校后的情况。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最困苦的日子。那时正好是国家困难时期,中学虽有助学金,他得的是乙等助学金,每月是4。5元,均在未到月底便没了伙食费。当时男同学都吃不饱,但女同学知道他饿着肚子参加期考,便每人勺一个饭团,不让他饿着考试(在此也得解释老先生的空军体检如何能过关,是指他的先天条件。实际在营养一栏写的是营养极差)。
  卢霞又说,老先生在学期一结束后,为了挣点钱完成高中学业,经人介绍到仁东龚村运坭砖建烤烟炉(烤烟叶的炉)。当时,在国家困难时期在城镇根本找不到能挣钱的活。所谓,为建烤烟炉运坭砖,就是将坭砖从一层排架搬到七层排架。可那建筑排架也只是横排的三根大圆竹。一个坭砖约32斤,三层以下一分钱一个,三层以上两分钱一个。可这是苦力而又苦力的事……她说到这里稍一停顿说,老先生就是在龚村建烤烟炉时,得到父亲去世的噩耗。老先生回到家中时,家里人将从父亲衣袋拿到的64元交给老先生说,凡孝子要做的事,族人都帮做了,如拉直僵硬的手脚便于入殓。老先生接下去就是举债葬父了。可能当时大家都奇怪,长期患病的人竟能留下64元作安葬费?可没一个人会想到老先生的父亲已卖了房,因为从上屋和下屋的关系,这种买卖是没法谈的。这从苏雁宾不愿在那张卖契做中人就可看出。这64元从哪里来也无人晓得。但任何人也没时间去考究,因为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弄一笔钱,让死者入土为安。可能老先生的悲怆,正是应该在此补上这一“课”了。最后卢霞说,这点不能说全凭女人第六感吧?
  卢霞在叹息着继续说,这是当年与老先生在去延边路上的回忆。从60年代过来的人,都忘不了朝鲜电影《卖花姑娘》,说他们是流着泪看完的。当银幕上的卖花姑娘,最后用卖花所得的钱卖药并带着药回家时,与母亲已是 “阴”“阳”两隔。老先生从龚村回来未必没有卖药的钱。可这一切都太迟了。不仅是他怀里揣着钱带回来太迟了。后来他知道卖房的事也太迟了,特别还藏匿着一张卖契更是迟。这卖契藏匿50年才拿出来也忒毒了。老先生做什么都晚了一步,每一阶段到这一步,全都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一步。
  大刘不理解妻子说的晚一步和关键一步是什么意思。他甚至扯到蒙二说“民不举官不报”。老先生那条瘸腿既已打了封闭,并且谁都知道买老先生那间房的人曾是“江村一霸”(前有详述)。为了告诉“江村一霸”在向老先生挑战。蒙二才一定要替老先生冲一冲。不然,像林冲那样逆来顺受,直到风雪山神庙才醒悟过来,那结局恐怕要比林冲还要惨。这就是成败的关键?
  至此,卢霞大喝一声道,听不懂老娘也懒得枉费心机。老实说不管是谁要替老先生冲,反馈回来也是大事,到底是谁向谁挑战,别太幼稚了!
  不过,两个人都觉得现在不是扯皮拉筋的时候。不过,大刘还是留意到了妻子反复说的,什么都“晚了一步”。这肯定是影响老先生毕生命运的一步。他于是涎着脸问,落下重要内容当然很幼稚,老娘补补课好吗?
  卢霞淡淡说,老先生为何要从军营回来找挨饿?若在龚村运砖,早点带钱回来又会是什么情况?老先生会不会整个人生都会改写?你不是说卖房的100元,只能买222市斤大米吗?那时候普通居民每人每月的粮食指标是26市斤,中学生的指标是31市斤,按国家指标买31斤大米还不到3元钱。老先生建烤烟炉虽然工钱低,但饭还是管够,这样就把口粮指标节约下来了。按老先生的想法,完成龚村几个烤烟炉的工作,就可维持父亲半年的口粮。他所以要离开军营,这是理由之一。其次,大家都说他能考上清华。当然不是凭空说,玉市解放后第一个考上清华的是他叔。他在年级数学竞赛数、理、化名列前茅。当然,父亲的去世和举债葬父,把一切都改变了。要不,与哥、嫂商量,三人匀出一个人的口粮指标和3元钱是办得到的。
  不!大刘告诉妻子,听了几个“晚了一步”,我得考虑下一步的打算了。
  这时,卢霞已感觉丈夫话中有话便问,你一定有什么没说出来?
  大刘注意到妻子脸色很难看。他想自己脸色也一定难看。他问妻子懂不懂老先生成家后收回了一直由伯爷租种的园地,并筑围墙栽了一园果树?
  卢霞很警觉,这其中可确定老先生在除夕;初一初二非得回玉不可吗?
  后来,在实录中大刘也真记录了“晚了一步”无法挽回的事。其中,当然少不了222市斤大米,以及3元钱就可买31市斤大米,不就差了一、两天吗?可大刘觉得不管是谁在背后怂恿,也不管老先生冲不冲,这事解决不了,是鱼目混珠的糊涂事。我懂得不能再“晚了一步”,必须防患于未然……
  卢霞被丈夫的表现惊呆了。大刘告诉妻子,当时有一家挨着果园的人,看到老先生收回了果园,就央求老先生照顾,让他将墙住外伸出一米多宽。说他家现在屋小得放不下一架40筒纺纱机。当时江村的副业是纺纱。这一家人就因屋窄放不下纺纱机,不能参与副业生产。老先生知道这一家人在他收回果园和筑围墙都很卖力,没有这些同盟军,一个孤儿力量毕竟有限,便答应给他们一溜地算是回报。当时这一家人得到了地就能在家里放得下40筒的纺纱机,是老先生伸出援手,是救助他一家的大恩大德了。可如今这一家人却担心救助是无依据的,在拆迁中难以说明他屋内这一溜地,于是看到有人拿出“卖契”。也搞了一张“卖契”。可这事要挽回必须防患于未然。
  当然啦!卢霞叫起来,这与老先生的原意大相径庭,这事如今添大乱了。前一张卖契尚未搞通又出规一张卖契,本来不太复杂的事变得复杂了。太容易使别有用心的人浑水摸鱼了。她对着丈夫嚷,不搞通这事你回来干吗?
  对不起,看来得重返玉市,只要这一家人不把伪造的卖契拿出就行。
  卢霞大叫道,明白了吧?能阻拦这件事,你就算立下一大功了!
  两个人决定分开过年,次日大刘返回玉市,除夕、初一和初二在玉市过。这事也该让老先生懂得。由卢霞代丈夫向老先生辞行并征求老先生的意见。
  卢霞提醒丈夫,老先生的其他信是私人信件,为何不将其他信件公开,可能是给人留面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必须结合老先生的身份一起考虑,就会找到万全之策。另外,必须考虑老先生的感受不要操之过急。什么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老先生想。比如,群众曾发起集体签名证明那间房已于“四清”处理过。你想想,近二十年来江村社区有多少人找老先生作高考咨询。这种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