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张“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
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
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
现。”孔子主张“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
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
响极为深远。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子路、冉有的不同教育就可以
说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
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先向他们
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旁的公
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
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
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
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
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
路、颜回,子贡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
    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
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
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
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
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子贡是孔子言语科的高材生,他经常向孔子请教《诗》。有
一次,子贡引《诗经·卫风·淇奥》篇上的话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
    (《论语·学而》)意思是,《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
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高兴地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子夏是孔门晚辈中的高足,长于文学。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
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
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
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
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
《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
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经
典。到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
为四书。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
“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5 《孟子》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江山为重”
    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历来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本人自
己著述的。最早持这种观点的,是东汉赵岐,他在《孟子题辞》中说:“此书,孟子之
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后来,宋代的理学家朱熹从文章风格前后的一致性来论
证《孟子》为孟轲自己写成的。他说:“观七篇笔势如熔铸而成,非缀缉可就。”
(《朱子大全》)但他也不否认在著作过程中有弟子参加。清代的阎若璩也认为是孟子
本人手著。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孟子死后他的门徒万章、公孙丑共同记述的。最初发表
这种议论的,是唐代的韩愈和张籍。韩愈说:“轲之书,非轲自著,既没,其徒万章、
公孙丑相与记轲之言耳。”(《昌黎文集·答张籍书》)后来,宋人苏辙、晁公武也附
和这种观点,但是,他们都没有举出有力的佐证。清代的崔述也持这一观点。第三种意
见认为,是孟子与万章、公孙丑师徒一起记述的,而主要作者是孟子本人。最早阐明这
一观点的,是太史公司马迁。我们认为,司马迁的话是可信的。他是西汉人,他所处的
时代较早,当时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丰富而且确实,我们从时间上来
考察,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孟子》一书不是孟子死后,其门徒的共同记述。孟子从62岁
结束周游生活,一直到84岁去世,还有20年左右的闲居生活。他除继续讲学外,没有像
孔子那样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和整理古籍。而且《孟子》一书是写他自己和学生的言论
和活动的,类似于现代人写回忆录那样,是力所能及的。所以说,孟子生前与学生万章、
公孙丑一起完成《孟子》一书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一带)人。孟子生于何时,众说纷纭。一般
认为他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的说法,较为合理。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
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主张,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实现全国的
统一是起了进步推动作用的。他的仁政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提倡“省刑
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在后来封建社会历史上,对于反对暴政,反对横
行暴敛,要重视人民的穿衣吃饭问题,有好的影响。他主张尚贤,重视修养,提倡为臣
的要以仁义规劝君主,反对阿谀奉承,这有益于培养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骨气,有益于澄
清吏治、限制朝廷的胡作非为。他提出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被人们发展为不迷信任
何权威的主张。他的“井田制”理想,为后来进步思想家作为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
矛盾的依据。他的仁战思想,启发人们反对非正义战争。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为
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孟子从30岁到44岁这段时间,主要的活动是收徒讲学,宣扬儒家学说。44岁时,孟
子便带领着学生开始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学说。他先后到了齐、宋、
滕、魏、鲁等国。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各国诸侯互相兼并的战国时代,各国统治者只讲
争霸争利,怎么会相信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学说呢?孟子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之
后,“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
孟荀列传》)
    司马迁说“作《孟子》七篇”,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却说:“《孟子》十
一篇”。那么,《孟子》到底是几篇呢?东汉赵岐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便给十一篇分列
真伪,他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十一篇中的《性善辩》、《文说》、《孝经》和《为
政》,这四篇《外书》是赝品,因而不给它作注解。《孟子》的七篇是《梁惠王》上下
篇,《公孙丑》上下篇,《滕文公》上下篇,《离娄》上下篇,《万章》上下篇,《告
子》上下篇,《尽心》上下篇。《孟子》一书的篇名和《论语》一样,不过是摘取每篇
开头的几个重要字眼来命名,并没有别的意义。本来《孟子》七篇并没有分上下两篇,
到东汉赵岐所著《孟子章句》,才把七篇各分为上下两卷,后来加以沿用。
    《孟子》一书以问对、答辩方式展开,以驳论为主要的论证方法。它翔实地记载了
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是研究孟子思想和先秦文学、历史、经
济和哲学的重要著作。全书35000字,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不仅是一部儒
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儒家经典。《孟子》一书是“拟圣而作”,它既吸收《论语》中的精华,也接受了
《大学》、《中庸》的一些特点。在《孟子》一书中,反映最突出的是仁义思想。仁是
儒家学说的中心,孔子常讲仁很少讲义,孟子则仁义并重,他有句名言,即“舍生取
义”。汉文帝时把《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传记
博士”;《孟子》被视为辅翼经书的传记。两汉时,《孟子》已和《论语》并列。到五
代时,后蜀主孟昶命毋昭裔楷书《易》、《书》、《诗》、《议礼》、《周礼》、《礼
记》、《公羊》、《谷梁》、《左传》、《论语》、《孟子》十一经刻石;宋太宗又加
以翻刻,这是《孟子》被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在《礼记》
中取出《大学》和《中庸》两篇,认为是曾子和子思的作品,与《论语》、《孟子》合
在一起,称为四书,于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后世研究和注释《孟子》的著作很多,其中重要的有三部书,即赵岐的《孟子章
句》,朱熙的《孟子集注》和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以上三部书各有特色,都是研
究《孟子》一书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优秀散文。孟子为人耿直豪爽、泼辣大胆,这一性格在《孟子》一书中,得到了充
分的反映。例如,他教导学生说: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尽心下》)他见了梁襄王之后,对人说: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梁惠王上》)以上这些语言,“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所以塑造了一个栩栩
如生的抒情主人公孟子的形象,这是《孟子》散文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
    语言的高度形象化,是构成《孟子》散文形象性的极其重要手段。孟子不愧是我国
古代的语言巨匠之一,《孟子》首先给人的印象是,明白晓畅,深入浅出。例如,孟子
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的一段话: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
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梁惠王上》)
    精炼准确是《孟子》语言的另一特色。例如,孟子劝说梁惠王不要好战时,描述了
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
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
    这好像是一幅画卷,把2000多年前社会阶级对立的情景再现于我们眼前。《孟子》
还特别注意细节的精工镂刻。有一次,孟子和齐宣王谈论管理国家时,他问齐宣王:
“假如一个国家的政治搞不好,做国君的该怎么办呢?”宣王被逼得无话可说,《孟子》
一书对这种窘境,只用了“王顾左右而言他”七个字,既不写脸色,也不记言语,只用
了一个“顾”字,真是画龙点睛。这一描绘,把宣王理屈词穷,只好回过头来左右张望,
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的心理活动,暴露无遗。
    孟子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他的散文创作,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宋时的散文
大师,几乎都以孟子的文章为典范。所以《孟子》一书,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孟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同样应该批
判地继承这份遗产。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