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后梁、后唐两代,就已经开始了搜集资料、编撰唐史的准备工作。《旧唐书》
的正式编撰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完成于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历时4
年多。最初由宰相赵莹监修,做主持工作,他在组织人员、收集史料和确定体例上,做
了大量工作。以后担任宰相的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参加具体编写的是张昭远、
贾纬、赵熙等9人。在全书最后完成时,正好是刘昫任监修,由他领衔奏上,所以《旧
唐书》题为刘昫等撰。
    《旧唐书》的显著特点是前后记事详略不一,文字风格也差别较大,这是由当时的
时代特点所决定的。
    《旧唐书》编修的时代离唐朝灭亡很近,所以能直接利用大量史料,特别是唐代前
期的史料。但由于当时正是割据混战的时代,《旧唐书》在短期内仓促修成,所以对唐
代史官的著述照抄照录多而加工少,缺乏必要的剪裁、整理和概括。
    关于唐代前期的历史,吴兢、韦述、于休烈、令狐崱热讼嗉瘫嘈吹摹短剖椤130
卷以及唐高祖到唐文宗的各朝实录对唐初至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记述较为完整。唐代
后期的史料则较少,只有《武宗实录》1卷和其他零碎材料。《旧唐史》主要是抄录唐
代史料成书,所以后期大不如前。穆宗以后的本纪繁杂,《历志》、《经籍志》的记述
仅至玄宗时代,列传对唐代末期人物缺漏很多。此外还有一人两传,同一篇文字重复出
现等现象。《旧唐书》比较粗糙是它的重要缺陷。
    尽管《旧唐书》存在着上述的缺陷,但其同时也具有了不可抹杀的价值。它保存了
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
比如对唐顺宗朝王叔文集团当政时期的政治改革措施记载比较具体。唐穆宗以后的本纪,
虽然内容芜杂,但也记载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里较
详细地记载了宠勋起义、黄巢起义的情况。昭宗、哀帝本纪则较详细地记载了唐朝末年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情况。因为《旧唐书》记事详细明确,所以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的《唐纪》部分,大抵采用《旧唐书》。
    《旧唐书》还保存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如《吕才传》、《卢藏用传》分别登载
了两人反迷信的重要文章;《贾耽传》登载了他进奏所编地理图志的表奏。这些都是中
国思想史和地理学史的重要文献。
    《旧唐书》记述唐代少数民族以及外国的情况,超过以前各史,保存了唐代民族政
策与对外关系的史料。
    《旧唐书》编撰所遵循的指导原则是“纂修须按于旧章”,即忠实于唐代遗留下来
的原始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记载完全按照当时人的思想认识,这样就真实地反映唐代不
同时期的思想认识和时代风貌。
    由于《旧唐书》的这些优点,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新唐书》虽然在史料
上作了一些补充,特别是志、表以及唐后期的列传部分,但是《新唐书》意在克服《旧
唐书》记事繁杂的缺点,所以行文记事又过于简略,使读者不易了解具体情况。《新唐
书》还对《旧唐书》中保存的大量文章,进行了删削、改写,这样就改变了历史文献的
本来面目。相比之下,《新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不能取代《旧唐书》的。
    《新唐书》修成后,《旧唐书》就不再传世。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闻人诠多方搜求,
重新刊刻,才又流行于世。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才正式把新旧唐书并列于
正史。
    在《旧唐书》完成一个世纪后的北宋仁宗年间,又修了一部唐史,就是《新唐书》。
当时的编修目的,一是为了吸取唐代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一是为了通过修史,进行忠
奸善恶的褒贬,因为《旧唐书》“褒贬或从于新意”,以五代时期的思想认识来看待藩
镇、忠义、叛逆等问题,这是宋代儒家所不能接受的。
    《新唐书》是由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编撰的。
    全书由纪、志、表、传四部分组成,共225卷。
    庆历五年(1045年),宋仁宗下诏开局修《唐书》,至嘉祐五年(1060年)最后完
成。
    总的说来,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
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本纪10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
都出自欧阳修之手。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
出于谦逊,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对宋祁所写的列传部分从全书整体的角
度作统一工作,因而《新唐书》存在着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
    《新唐书》所依据的史料,除了《旧唐书》外,还有一些当时重新搜集到的文献以
及碑刻文字。宋祁为唐朝后期人物立传,就采用了不少小说、笔记、传状、碑志、家谱、
野史等资料。同时,还增加了不少唐代晚期人物的列传。关于少数民族的种族、部落的
记载,《新唐书》比《旧唐书》多而且详细。《新唐书》史料来源比《旧唐书》多,这
是它的主要成就之一。另外,它的诸《志》内容也比《旧唐书》丰富得多,不少记载补
正了旧书的缺误。
    与《旧唐书》相比,由于时代不同,《新唐书》在编撰体例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因为宋代大体上继承了唐代的制度,为了总结唐代的典章制度供宋王朝参考,《新
唐书》对志特别重视,新增了《旧唐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
其中《兵志》是《新唐书》的首创。《选举志》与《兵志》系统地整理了唐朝科举制度
和兵制的演变资料。《食货志》增加为5卷,不仅比《旧唐书》份量大而且比较有系统、
有条理地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史资料。《地理志》着重叙述唐朝地理沿革,记载军府设
置、物产分布、水利兴废等情况,补充了不少《旧唐书·地理志》所没有的资料。《天
文志》和《历志》在篇幅上超过《旧唐书》3倍以上,记载了唐代流行的7种历法,特别
是保存了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衍历》的《历议》,反映了唐代历法理论的水平
和发展高度。《艺文志》比《旧唐书·经籍志》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唐玄宗开元以后的
著作补充了不少。如李白、柳宗元的著作,就有一些是《旧唐书》所没有收录的。
    《新唐书》还恢复了立表的传统,《史记》创造了表这一形式后,只有班固《汉书》
有表。《新唐书》立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
弥补了纪、传的不足,对以后史书的编修也有很大影响。
    《新唐书》写法上的一大特点是仿照《春秋》的笔法,通过用不同的字句来进行褒
贬,这种做法对忠实地记载历史是不利的。
    总的说来,《旧唐书》与《新唐书》互有优缺点,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两部书就互有
褒贬,就史料价值看,这两部书都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52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综事迹之备,追《史记》之文”
    北宋时期,先后有两部记述五代时期历史的著作,一部是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
《旧五代史》,一部是由欧阳修私修的《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来称为《五代史》,或《梁唐晋汉周书》,共150卷。完成于宋太
祖开宝六年(973年)四月至第二年闰十月,由薛居正监修,卢多逊、张澹、李昉等人
同修。后来欧阳修《五代史记》问世后,称为《新五代史》,薛居正等所修的史书就被
称为《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编修的目的性是很强的,那就是总结历史经验,为宋王朝的政治提供
借鉴。五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混乱的时期,在短短的50余年的时间里,中原地
区先后出现了5个王朝,这些王朝的创建者都是前朝的镇将,他们手握重兵,一旦时机
可乘就以武力推翻前朝,建立自己的王朝。这个时期的中央政权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制服
藩镇,谁的兵强马壮谁就可以做皇帝,毫无秩序可言。因此,王朝的变换很快。此外,
5个中原王朝之外,还先后存在过10个独立的小国。北宋是继后周之后而建立的,赵匡
胤有结束分裂局面,建立稳固的赵宋王朝的雄心。因此,总结五代时期的经验教训就很
重要。
    《旧五代史》的编撰只用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速度是很快的。之所以如此,是
因为北宋离五代很近,参加编写的史官大多亲眼目睹了五代的历史场面,对五代的历史
比较熟悉。另外,当时可以利用的资料比较全面,主要有五代时期的各朝实录,还有范
质所编《五代通录》可供借鉴。
    《旧五代史》由《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杂传》、
《志》7个部分组成。各代的《书》是断代史,《志》则是五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杂
传》则记述包括十国在内的各割据政权的情况。这种编写体例使全书以中原王朝的兴亡
为主线,以十国的兴亡和周边民族的起伏为副线,叙述条理清晰,较好地展现了这段历
史的面貌。
    《旧五代史》主要依据五代时期各朝《实录》,这些《实录》是原始资料,比较能
反映历史实际,特别是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可信程度很高。《旧五代史》保存了大量
五代时期的历史文献,是它的可贵之处。《旧五代史》现存的《志》有10篇,全面地叙
述了五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旧五代史》所叙述的范围,除中原王朝外,北至契丹,
南至占城(越南北部),西至党项,东至新罗(朝鲜)的广大范围内的情况均有交待。
    《旧五代史》因为史料丰富翔实,所以很受重视,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胡三省
著《通鉴注》都依据此书。
    《旧五代史》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它是依据五代实录,而实录多是由当朝人编
写,所以隐讳粉饰的地方较多,修《旧五代史》的史官又多是五代时的旧臣,他们不加
区分地照录了这些不实屈笔的文字,使书中的不少记述不符合历史事实,另外《旧五代
史》叙事较为繁杂。这些都引起后人对它的批评。
    北宋时期,《旧五代史》与《新五代史》并行于世,到后来《新五代史》因为更符
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越来越受到推崇,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下诏不用《旧五代
史》而专用《新五代史》,到元代,《旧五代史》就逐渐不行于世。清朝乾隆年间修
《四库全书》时,邵晋涵等人才从《永乐大典》等书中加以辑录整理,大致恢复了原来
面貌的十分之七八。
    《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私修的史书。中国古代本来有私家修史的传统,但隋文帝时
下诏禁止私人修史,正史都由官修,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唐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
史。
    《新五代史》由本纪、列传、考、世家、年谱、四夷附录六部分组成,共74卷。在
编撰体例上,欧阳修不按朝代界限,打破了《旧五代史》一朝一史的体系,把五代的本
纪、列传综合在一起,依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欧阳修还分类编排列传,分列了《家人
传》、《死节传》、《杂臣传》等等。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也是与他相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
    当时正是北宋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的时候,国内土地兼并剧烈,赋税繁重,农
民起义不断爆发。同时辽和西夏给北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迫使它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交
纳大量钱物。范仲淹等人试图改革,却遭到了失败。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抨击保
守派,因而被贬。他在给尹洙的信中说:因为我们被贬到外地,所以想通过缩写《五代
史记》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欧阳修想通过仿照《春秋》笔法,表现褒贬之意,为维
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统治秩序服务。
    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的确切时间,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从他给尹洙、梅尧臣
等人的信件看,在景祐三年(1036年)之前,已着手编写,到皇祐五年(1053年)基本
完成,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说法。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在欧阳修去世一个月
后,下诏命他的家人奏上。
    《旧五代史》成书于宋建国后不久,所依据的史料多为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