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的确是一大进步。”
    “八卦”哲学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它比神学进步,但是,它还穿着神学的外
衣——藉占卜而表现。所以,一提起阴阳八卦,使人有玄妙神秘之感。
    《周易》是以八卦构成的,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
《易经》,后人对卦辞和爻辞进行说明、解释,甚至加以发挥,这些文字叫做传文,称
为《易传》。现存的《周易》10卷,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卦产生于何
时?易传为何人所作?至今仍众说纷纭。《史记·周本纪》说:西伯被囚羑里,“盖益
《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正义》解释说:《乾凿度》云:“垂黄策者羲,益
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
翼也。”据司马迁所说,文王益卦是一种较早的记载。古今学者一般都认为八卦哲学为
周人哲学是无可置疑。但是,对于《周易》的写作时代,仍然有不同看法。有西周初年
说,也有西周末年说,甚至有战国初年说。
    《易传》(又叫《十翼》,意思是《易传》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相传是孔子
所作。后人有的认为,不可能是孔子一人所作,有的认为,是战国时代儒家后学所作。
不论作者是谁,但在《易传》的作者看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序卦》),人直接地是自然的产物,所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应是统一的。
《说卦》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
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
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就是说,在大自
然中,天(乾)、地(坤)与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
泽(兑)诸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伦的社会关系中父母与自己子女之间的关系。
《易传》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作出解释时,使用了“乾坤”、“阴阳”、“刚柔”等范
畴和命题。《易传》和《系辞》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所谓“穷”,就是事物发展到顶点,“变”就是由顶点向反面变化,“通”
就是变为反面之后又开始新的发展,“久”就是说明有这些变化过程之后才能长期存在
下去。这是发展了《易经》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到孔子时,《连山》和《归藏》均已亡佚,只剩下《周易》了。据说孔子晚年很喜
欢研究《周易》,由于他多次翻阅竹简,把串连着书简的皮带子弄坏了三次(“韦编三
绝”)。孔子自己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就是说,让我多活几年,如果50岁时就学习《周易》,便可以
没有大过错了。司马迁也说过:“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
《说卦》、《文言》。”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还把《易》作为教授学生的内容,“孔子传《易》于
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商瞿(字子木,鲁人)是孔子的高材生之一。
    在孔子看来,有一种本质不变的东西存在,那就是天(乾)一定在上,地(坤)一
定在下,在上者必尊,在下者必卑。这种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思想,便形成了儒家政
治思想的基础。
    《周易》把“道”作为宇宙的本体,如履卦九二爻辞:有“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随卦九四爻辞:“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这里所讲的“道”,就是作为宇宙本体的
“道”。“十翼”对于《周易》所提出的作为宇宙本体的“道”,可以说是理解得很深
刻,发挥得很透彻的,超越了《周易》作者的水平。《系辞》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
道。”第十一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是说,“道”可以产生出阴和阳来。第
二章:“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是说,由阳和阴自己配合和相互配合,就进一步产生
出以乾象征天,以坤象征地等八种物体来。从而人事的是非得失,吉凶祸福,也都相伴
随而发生,相伴随而发展,以至天地之间的一切无不具备。
    《周易》提出了“道”,但没有展开对“道”的阐述,老子在《道德经》中加以阐
明,并发挥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
谈辩证法的经典,至今仍有它的生命力。目前世界各国有不少人在谈《易》论《道》,
还有人认为,《周易》开创了世界数理哲学的先河;有人认为它是开创世界数学史上二
进位制的始祖。
    可见,玄妙而神秘的《周易》,是中国以及世界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宝
藏,还有待于人们继续求索、挖掘,使它放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2 《管子》




“天道之数,人心之变”
    现存《管子》一书是西汉人刘向编写的,但史学界对《管子》一书中哪些是稷下先
生宋钘,尹文的遗著,哪些是管仲学派的言论还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其绝
大部分的思想资料是属于管仲学派的,它所体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杰
出的思想成就。
    关于《管子》版本,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宋代的杨忱本,再后的有明
本。郭沫若搜集古本和近人的校注本,系统地写下了《管子集校》,计86篇(有的篇已
亡佚),可供研究。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安徽境内)人,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管
仲相齐时,“作内政而寄军令”,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改革行政,编练军队,使齐国
强盛起来,他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
第一位霸主。
    管仲学派的哲学思想有两个基本范畴——天道与人情。
    《管子》在谈到王天下时指出,如果具备地大国富,人众兵强这些称王称霸的条件
时,若不掌握自然发展和人心变化的规律,国家也就接近于危亡的边缘。因此只有根据
“天道之数,人心之变”(《重令》)办事,才能防止事物向反面转化。遵循天道并得
人心,战争一旦爆发,“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此正天下之道也。”(《重
令》)天道与人情是《管子》哲学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也是管仲学派政治思想的基本
哲学原则,他们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管子》的哲学思想,还体现在“予之为取”的策略思想。
    《牧民》篇说:“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种“予之为取”的思想贯穿于
管仲学派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思想中,它包含着对立面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思想。
《形势》篇中还谈到必须按天道办事的道理,它指出,只有掌握了天道、事情就会自然
而然地成功。管仲学派还十分重视研究处理矛盾的方法,《管子》一书中提到了掌握时
机是第一要素,在实践中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努力使已把握的条件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等等。
    《管子》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突出在它的“作内政而寄军令”的社会编制思想上,
这一思想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创立霸业时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精神就是寓兵于农,把百
姓的乡里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结合起来。到战国时,管仲学派继承和发展了管仲的这一思
想,并结合当时齐国的具体情况,构思出一种具有特色的封建性的社会结构,它一方面
利用乡里组织中的宗法制成分作为加强团结的纽带,另方面又通过军队的编制实行由上
而下的集权。这样,它既不同于儒家照搬成周宗法制的那种模式,又与法家的那种全是
军队编制的社会结构区别开来。在《管子》一书的《立政》、《乘马》、《小匡》等篇
中,都谈论过这种社会编制。
    《管子》的政治思想还体现在它主张以“礼法并用的统治术”。管仲学派设想出一
种不同于儒法两家的统治方术,而把中央集权与宗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的封建体制,这就
是“礼法并用的统治术”。在《互辅》篇中,谈论了礼对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大意义。
在《牧民》篇中把礼义廉耻看成是“国之四维”指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
张则君令行”。《管子》把维护国家统治的“四维”看成是四条绳索,其中一根绳索断
了,国家就要倾斜。与此同时,管仲学派也极力强调法的作用。在《法禁》、《重令》、
《任法》等篇中,都强调法的重要性。它指出,立法的是君上,执法的是臣下,遵守法
令的是老百姓。为了达到天下大治,必须“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任法》)。意思
是,君臣上下不分贵贱都要遵从法令。
    管仲学派认为,礼与法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法是指国君掌握刑赏大权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统治术,礼则是指依赖于人们的宗
法道德自觉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统治术。
    我们应当看到,《管子》一书中的这种政治理想只是一种幻想而已,它是不能达到
的。但是管仲学派作为刚兴起的封建制的设计者,确是颇费一番苦心,而提出了一种不
同于儒法两家的封建制的图式。这种图式在战国时期虽然是做不到,但这种礼法并用的
主张却被汉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所采纳了。
    《管子》的政治及经济思想,还体现在它的争取民心和注重耕战的主张上。齐国的
兴起,原是靠收买民心起家的。这样,齐国的封建统治者和靠宗室贵族势力起家的鲁国
与靠君权势力起家的秦国不同,因而比较深刻地认识到民心的向背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
重要意义。《管子》一书中所讲的争取民心和注重耕战的思想,就是适应于齐国封建统
治的这一需要发展起来的。在管仲学派看来,只有争取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这种
辩证关系,就是上面提到的“予之为取”,就是说,给予就是取得,统治者推行的政策
越是能符合人民的心愿,就越是能从人民那里取得所需要的东西。应当指出,这是具有
民主性精华的政治思想,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和发挥。
    从争取民心出发,管仲学派很注重耕战的功利主义思想。
    他们认为“治国”、“富民”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粮食
生产多了,才能国富兵强。同时,他们认为战争对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太大,因而主张不
轻易发动战争。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子》一书在经济思想方面,还体现出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轻重论。轻重论是管
仲首创的,后来的管商学派又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他们主张国家积极
干预社会经济,把握左右经济形势的主动权。主张实行重征商、官山海和禁榷制度等,
使封建国家直接掌握大量资财,以散敛方式控制物价和调节经济,并实行利出一孔,使
每个人都根据其为国家所作贡献大小而得到利益。西汉武帝时桑弘羊等人所推行的各项
经济政策基本上是轻重理论的具体体现。此后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理财家如刘晏、王安石
等人所提出和推行的经济政策也都受了轻重理论的影响。因此,轻重论学派是我国宏观
经济管理理论方面最重要的思想派别之一。
    总之,《管子》是我们研究先秦哲学、政治和经济思想的一部重要书籍,其内容是
丰富多采的。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3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
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
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
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
他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
河南鹿邑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