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经 经典对话-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六四为阴柔之质,无力独自度过屯难之险,有待于外援。正好与六四有正应关系的初九向上仰攀,专程来求婚;六四便欣然俯允,前往应婚,喜结良缘。初九既有济险之志又有济险之力,只因所处条件不利,才坐而待时。六四十分明智,自知力量不足以济屯难,毅然地以上求下,取刚济柔,屈尊地与贤者初九合作。初、四两爻一来一往,一求一应,同舟共渡,刚柔相济,必然能够脱出屯难之险。
    徒:知己不足,求贤自辅,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不是如此。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译文'九五,处于艰难草创之时,需要普施恩泽。做小事,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做大事,即使守正道也会有凶险。(其:助词,用于祈使句,含有劝勉的语气。膏:膏泽,恩泽。) '注:屯其膏也有的解释为:屯即难。九五陷于险中,难于普施恩泽。'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译文'《象传》说:处于艰难草创之时,需要普施恩泽,这说明九五所施的恩泽尚未光大。   
    '提示'指出居上位者必须广施恩泽。   
  
    师:九五虽然是以阳刚之质,居于上体中正之尊位,但处于屯难之时,陷入坎险之中,迫切需要辅助之力。
    徒:我明白了。作为居于尊位的九五,要想得到辅佐,必须广施德泽,收揽人心。所以爻辞劝告说:“屯,其膏!”处在屯难之时,赶快普施恩泽!为什么又说“小贞吉,大贞凶”呢?
    师:柔小处下者,处理小事,虽然恩泽未施,但能守持正道,尚可得吉;至于刚大处上者,处理国家大事,如果恩泽不能广施,即使守正道行事,其结局也是凶险的。因为他在人心归向力量对比上不能取得优势。尤其在艰难的创业斗争中,更为明显。所以广施恩泽对于领袖人物特别重要。
    徒:你的话使我想起楚汉相争时刘胜项败的一个原因。据《史记·高祖本》记载,刘邦的部下分析说,刘邦舍得以官位和城池奖赏有功之臣,广施恩德,“与天下同利”,所以能得天下:而项羽吝于赏功,恩泽未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译文'上六,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得血泪涟涟。(班如:回旋不进貌。)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译文'哭泣得血泪涟涟,这样的局面怎么能长久呢?
    (提示)指出屯极应思变。
  
    徒:“班如”二字有不同解释吗?
    师:六二、六四爻的“乘马班如”皆指迎亲队伍乘马纷纷而来。这里的“乘马班如”不同。上六位居屯卦之终,处于屯难之极,但它是阴柔之质,没有能摆脱困境,与六三又无正应关系,孤独无援,因而骑在马上盘旋(“乘马班如”),忧惧交加,血泪交流。
    徒:看来上六走入绝境,没有出路了。
    师:不一定。有两种可能:或者归于灭亡,或者屯极而通。屯难之极,也可能出现新的变化,绝处逢生,变屯为通。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不管出现哪一种可能,目前的困境都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象传》说:“何可长也。”这话里也有穷极应思变的意味。
    徒:屯极而穷,穷则变,变则通嘛。
    师:但愿如此。拿破仑流放地中海之后,不也曾一度振起吗?屯卦六爻讨论完了,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
    徒:我试试看。屯卦论述创始的艰难及其对策。同是处于屯难之中,六爻所处爻位各异,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初九“盘桓”,以居正不出为利;六二“屯邅”,以守正待时为宜;六三“即鹿”,以盲动有吝为诫;六四“婚媾”,以屈尊求贤为吉;九五“其膏”,施恩以防凶;上六“泣血”,屯极应思变。六爻分别剖析事物初生草创时期的种种情况及其凶吉,而以居正慎行为要旨。
    师:总之,屯卦强调万事创始时期的艰难危险,告诫人们要认识艰险,不可轻举妄动;同时勉励人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积聚力量,冲破险阻,达到“元亨”的最佳境界。上自国家社会之大业,下至平民百姓的细事,都要处理艰难创始的问题,由此可见屯卦的普遍意义。陈毅将军有诗云:“创业艰难百战多”。让我们在人生的奋战中体验屯卦的古老遗训吧。
  
  
'另注:“利建侯”也有的解释为:利于建立根据地。创业之初,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根据地,扎牢根基,打好基础。例如三国时的刘备,开始的时候投陶谦、投吕布、投曹操、投袁绍……东奔西跑大半生,没有立锥之地。后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给他出的主意就是占四川、荆州,作为根据地,再徐图恢复汉室。从此,刘备才有了立足之地,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魏、东吴抗衡。可见,建立根据地是多么重要。近代中国革命,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部队没有根据地,只能是不停地转移撤退。毛泽东秋收**成功后,在井岗山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屯其膏”也有的解释为:屯,难的意思。屯其膏:难于普施恩泽。'
4.蒙卦——论启蒙之道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蒙卦象征蒙昧:亨通。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匪:即“非”。筮:音shi,原指用蓍草占问,此处指学童向蒙师问疑求决。)
    '提示'指出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
  
    师:教育为本,中华先民早就认识到了。今天我们讨论的蒙卦,在六十四卦中,安排为乾、坤之后的第二卦,列于屯卦之后。“屯”为初生,“蒙”为蒙昧。两卦的卦形正好互为颠倒,构成一对。在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多处于蒙昧状态,开发民智便是首要工作,这就是启蒙教育。蒙卦的中心内容,就是论启蒙之道。
    徒:请允许我插问一句,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先后,都有内在规律可寻吗?
    师:六十四卦的卦与卦之间,是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易经》“七传”中的《序卦传》,就专讲诸卦前后相承的意义。一般说来,反映出事物“相承”和“相反”两种发展变化规律。从卦形上看,每两卦一对,每对不是卦象颠倒(称为“复”,如蒙卦是屯卦卦象的颠倒),就是卦象相反(称为“变”,六爻之阴阳相反,只有四对,如坤卦与乾卦卦象相反)。
    徒:我大体上明白了。请你接着谈蒙卦吧。
    师:我们先看卦辞。蒙卦卦辞首先提出了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
    徒:头一句我就看不懂,蒙昧怎么会亨通呢?难道《易经》提倡“蒙昧主义”吗?
    师:不是这个意思。这是说,处在童稚蒙昧状态,只要加以恰当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启蒙,就必然是亨通的。好比一面镜子,它本来是明亮的,但蒙上了尘垢,只需擦去尘垢,就可以恢复它的本体固有的光明。“蒙”——“亨”,蕴含着这样的思想:教育是可以启蒙的;人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启蒙的。这无疑是十分积极的教育思想,也是指向“亨通”的十分乐观的教育思想。
    徒:卦辞中强调“童蒙求我”,“渎则不告”,是否在宣扬师道之尊严?
    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当然应该是尊严的。不过,卦辞中所说意不在此。强调“童蒙求我”,实际上是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的重要。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如果没有学习的自觉要求,尽管“我求童蒙”,也无济于事的。所以孔子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蒙、启蒙,首先要启发他向学的愿望啊!一方面“学而不厌”,另一方面“诲人不倦”,这才能志趣相应,共同完成教与学的双向活动。
    徒:原来如此!《易经》往往有深层含义,而我往往只能看到表层。下文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否应该这样理解:向先生请教,要向占筮一样抱着至诚的心。如果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对已经答复过的同一问题再三发问,实际上等于不要先生指教,那就可以不必再回答,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师:据我看完全正确。要有这样的精神。古人为了决疑,用蓍草向神灵占问凶吉,如果对某事回答是凶,但不合问者心愿。就反复占问,不回答“吉”就没个完,这是对神灵的不信任,或者说是亵渎,神灵就不再回答了。因为这样非但不能决疑,反而增加疑惑。同样,你问先生某事对不对,回答说不对,但你不满意,就再三再四地问,这也是对先生的不信任,也是一种亵渎。这样的态度先生回答他一百遍也没有用,也解决不了他的疑惑。所以不必再回答,先要端正他的态度。
    徒:记得《论语》上有孔子的这样一句话:“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卦辞所说“再三渎,渎则不告”,是否也有类似的含意呢?
    师:你的话给我很大启发,玩味起来,卦辞中确实也有这层意思。孔子的话是说,“我告诉他一个道理,他不能举一反三,我就不再教他了。”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重在启发其领悟。培养其思考。不必一答再答,让他在苦苦思索中领悟要更好些。所以,“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其中既有求学者的态度问题,也有施教者的方法问题。
    徒:“利贞”二字,在卦爻辞中较常见;这里的“利贞”,应如何理解?
    师:这是对卦辞的总结,也可以视为补充说明。“童蒙求我”也罢,“渎则不告”也罢,这些教育原则都有利于守持正道,也是符合启蒙的规律的。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译文'《彖传》说:蒙昧,犹如山下有险阻,遇险阻则止步不前,这是蒙昧之象。
    '提示'用卦象解释卦名。
  
    师:这里讲卦名的由来,通过上下二体的象征意义来说明。
    徒:下体是坎,坎为险;上体是艮,艮为山。所以说山下有险,只能止步不前。为什么说这是蒙昧之象,不大好理解。
    师:艮为山,山也有止的含义。因为山巍然不动,性质为止。止则不通,止步不前当然不能通达。通则明,不通则昧(暗)。山下有险为蒙昧之象,就是这样推演出来的。卦名往往是这样,由上下二体的象征意义推演而得。《彖传》的下文,逐句解释卦辞。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也养正,圣功也。
    '译文'蒙昧可以亨通,由于启蒙者按照亨通的法则行事,这就是灵活适时的中道。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这样双方的志趣才能相应。初次请问给以回答,因为蒙师有阳刚气质,能行中道,有能力发蒙。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一种亵渎,就不再回答,是说滥问亵渎了启蒙教育。童稚蒙昧的时候,应该涵养纯正无邪的本性,这是圣人施教的功业。
    '提示'逐句阐发卦辞之旨。
  
    徒:《彖传》对卦辞的解释,基本上可以看懂,有两个问题还要请教一下。第一个问题是,“初筮告,以刚中也”,这里为何提出“刚中”二字?
    师:“教不严,师之惰。”施教者须有阳刚气质,才能雷厉风行地推行教育,不容受学者懈怠。同时又应以宽严适宜、灵活适时的中道为准则,才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能因才施教,无过无不及。所以在卦辞中前面提出“时中”二字,后面又提出“刚中”二字,作为师长的基本修养。从蒙卦六爻看,两阳爻为师长,只有九二刚而居中,能够承担启蒙开智的重任。另一阳爻上九,由于过刚而不中,就失之过严,而缺少灵活变通的精神。
    徒:第二个问题是,卦辞又提出“蒙以养正”四字,而且十分推崇,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师:《彖辞》的结尾是解释发挥卦辞最后的“利贞”(利于守持正道)二字,而把“蒙以养正”视为最大的“正”,最了不起的圣人功业。蒙卦主要是讲“启蒙”、 “发蒙”,这里却主张“养蒙”,当然是非同一般的。蒙童虽然处于无知无识的蒙昧状态,但是思想纯洁,天真无邪,此种天性不可失。所以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教育在使之开化增长才智的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