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了弱者的尊严 作者: 何建明-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没有流出一滴泪…… 
          
        “老刘,你也算是个明白人,为了你的申诉,上上下下这么多年没有少操心,事到如此,你也该死了这份心吧?”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山西省信访局的工作人员将刘金莲从北京接到太原,非常诚恳地对面无表情的她这样说。 
          
        刘金莲摇摇头,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地说:只要不给我个明白,我上访的心不会死。     
        唉,我们拿你真的没有办法!省信访局的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之后,似乎真的没有人再管刘金莲的事了。每一次她出现在省城或被从京城接回太原后,便不再有人前去过问和接手她的申诉了。     
        “我们没法管了!再做一百次也是原先的结论,再说她女儿的尸体已经根本不可能作尸检了。老刘她不服可以理解,但我们办案也得根据事实和科学依据嘛!”省里、市里接手刘金莲申诉的工作人员给不出新的意见,刘金莲的每一次“闹事”结果,只能得到这样的答复。 
          
        而与此相应,刘金莲在每一次“闹事”后由于得不到新的答复,又义无反顾地继续她的上访申诉之路,她内心的不服与不屈被超顽强的精神支撑着,又是一年、两年……当刘金莲再次从京城回到家时,已经有了儿子的儿子对她说:“妈,这么多年了,你为姐的事跑断了腿、吃尽了苦,姐姐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你就别再跑了好吗?我们是老百姓,即使上天入地,怕也换不得百分之百的心愿。你说是不是?”  
          
        “是啊,妈,有时间留在家里跟我们一起过几天安稳日子吧。再说您老的身体也不好……”儿媳也对婆婆这样说。     
        刘金莲摇摇头,说:妈是老了,该走的地方,该找的人也都找遍了,可妈还是不信,天底下为啥没一个人能把堵在我心里的事给疏通了?为这,妈我还要跑……   
        
        这一天,刘金莲准备再次上京城申诉,出门就见大路上站了许多警察,本是车水马龙的公路上也不再见车辆行驶,行人也极为稀少,除了路边少数空着手的行人外,所有身上带着物品的人全部被警察劝阻在原地不准上路。刘金莲一打听,说是有中央大官到这儿来了。 
          
        大官?会是谁?大官来了?太好了!刘金莲下意识地摸了摸她揣在怀里的一叠“状子”,心生一计:千万逮住这机会,直接向中央大领导递状子!         
         
        可咋能碰得上中央领导呀?刘金莲左右前后瞅了几眼,到处是戒备森严的警察。“喂,你怎么在这儿?”突然,一位省公安厅干部见到了刘金莲,万分紧张地朝她挥挥手:“快走快走!” 
          
        “咋啦?我走路还犯法?”刘金莲佯装生气。     
        “哎哟,老刘你就走吧,别自己找不自在啊!这儿不是你申诉的地方,快走快走吧!”那公安干部好说歹说地劝刘金莲离公路远一点。     
        刘金莲心头暗思:看来今天肯定有大领导来了大同。那我更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你公安人员不是看得严嘛!好,看我小百姓有啥办法……     
        公安人员可以封路封道,但却不能封沟封埂,更何况你大领导来,总不能让老百姓连正常出门走路也不让吧?刘金莲正是利用了这样的空档,佯装若无其事地空着手,行走在警察身后的马路茬子上,并边走边在寻思中央领导会从哪儿出现…… 
          
        大同……咱大同有什么地方值得领导去的呢?嗯,可能中央领导会到石窟去参观!刘金莲没有学过侦查,更不是间谍出身,但为了查清女儿的死因,今天她却神算得分毫不差。 
          
        刘金莲看准从石窟风景区下来的一段必经山路拐弯口,准备等候中央领导的车队途经。前后也就十几分钟时间,突然看见远处一个由七八辆车子组成的车队飞驰而来……快快,中央领导会在第几辆呢?刘金莲站在两位警察身后,看着转眼就要驶过跟前的车队,脑子飞快地想着……第一辆是警车,第二辆一般可能是本地领导坐着的,第三辆?第三辆应该是中央领导坐的…… 
          
        “嗖——”第一辆警车过去。     
        “嗖——”第二辆车子又过去。     
        第三辆仅距十来米了!说时迟,那时快,刚才还显得木愣地站在马路茬子上的刘金莲,突然从背她而站着的两位警察中间穿过,随后又飞步走到公路中央,“扑通”向迎面驶来的车子跪下,只见她神速地从怀里掏出一叠“状纸”朝飞来的车子撒去…… 
          
        刘金莲这一连串动作,其实仅在一两秒钟内完成,那些训练有素的现场公安人员都不曾料到,一个看上去非常木讷的农妇会做出这等惊天之举!     
        不偏不歪,不快不慢,刘金莲跪的地方和抛出的“状纸”正巧对着第三辆车子的正前方……现场所有的安全人员全都傻了眼!眼看一场谁也担当不起的意外就要出现,只见迎面飞驶而来的第三辆车在距刘金莲咫尺之间时突然一个急拐,随后箭似的从她身边飞过……那速度如风一般,比箭更快。 
          
        紧随之后的几辆车做了同样的急拐弯,以同样的如风如箭般的速度,“嗖”“嗖”地飞驰而过,等刘金莲回头看去,连个车队的影子都没见着……     
        “你刘金莲也太猖狂了!这下你可闯大祸了!”刘金莲还没有回过神,一群公安警察已经气愤至极地将她拉到了一辆密封的警车上。     
        “你们想咋着我?我向领导反映情况又没犯法!”刘金莲不知天高地厚,依然嘴硬道。     
        “你、你还没有犯法?你这回是犯王法了!”押她的一位公安人员气得脸都歪了,“你知道刚才你拦了谁的车吗?”     
        刘金莲白了对方一眼,嘀咕道:我知道他是谁?     
        “他就是……”公安人员差一点把“某某某”三个字说出口。     
        这么大的事,这么严重的当路拦挡中央领导的行为,让山西人大跌面子,尤其是公安方面也确实不好交代。于是刘金莲被当作“神经有问题”的“特殊犯人”,当天被押送到山西省某女子监狱。 
          
        “我没有神经病!我只是想查清女儿的死因!我没有神经病!我冤啊——”刘金莲拼命喊冤。     
        “大娘,别着急,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我们慢慢说清楚好吗?”在现实的我国司法办案中,确实有人会以种种理由将那些其实并不真正犯有罪行的人关押在监狱之中,但同样坚持实事求是的司法人员能够认真负责,不随便冤枉好人。刘金莲这回遇到的正是这样的好司法干部。于是她在向司法人员陈述自己的不幸之后,很快被释放出来了。 
                    
        刘金莲长期上访和挡拦中央领导车子的事,震动了山西省,再次引起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认真复查,讲明情况,但结果仍不能令刘金莲满意。 
          
        刘金莲还要跑,跑得矿区和市里、省里的干部和领导们一听说刘金莲的事恨不得赶紧躲得远远的。不管吧,上面一个又一个“批示”、“责令”,让具体办事的干部们实在顶不住。唉,刘老太真把我们害苦了!没有什么高招,躲她远远的是最好的招数。 
          
        躲得了吗?这不,北京方面又来急电催山西派人去领回刘金莲。在地方领导干部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GDP低一点其实不影响升迁,可要是到北京闹事的人多一个弄不好就会丢乌纱帽。刘金莲一闹就是十几年,恨她恼她的干部不是一个两个。可人家是普普通通的小百姓,你拿她怎么着?关起来?判刑?关三天两天还行,可若判她刑,弄不好她会闹出比上次拦中央领导的车更大的事来,咋办? 
          
        头痛!头痛啊!     
        刘金莲的事让山西上上下下的相关部门头痛了十几年。那个亲自批准花钱请顶级专家为刘金莲等案子重审的省委书记,也已离任多年了,后几任省委书记也多次过问此事,可刘金莲的上访依然不停…… 
          
        啥叫“老大难”?刘金莲的事算是最好的例证了!全山西几千万人口,只一个刘金莲,就足以使山西的稳定、和谐工作大打折扣。     
        谁能出来把这样的事解决了?这样的事不解决,山西就永远背黑锅!     
        2004年4月,我们的主人公梁雨润由中共运城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奉命调任山西省政府信访局副局长。此前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与航天英雄杨利伟、抗非典人物钟南山同台领奖。中共中央纪委还专门向全党作出向梁雨润同志学习的决定。“百姓书记”梁雨润的美名传遍神州大地。 
          
        梁雨润来省里当信访局副局长,这消息在山西的上访人员中传开了……于是,那些怀着大大小小冤情的百姓突然间全都跑到了省信访局。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啊?!”梁雨润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信访局接待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     
        “我们要找梁局长!”“梁书记是当代包公!我们就找他!”百姓一边拥挤,一边高喊着。     
        梁雨润过去当纪委书记,虽然整天也是处理各种案件,接待信访也是日常事务,但一上班开启大门就见这么多人来找他解决问题还是头一回。梁雨润事后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过:“真是想不到,想不到有那么多群众来上访反映问题……” 
          
        “最见不得群众流眼泪”的梁雨润,当天在接待一处处长魏晓勤、副处长薛建军、接待员刘辉、王英、杨文晖、王喻卿的陪同下接待了84名来访者,第二天来的人更多了。在后来的几天内,他天天在接访一线,每天从早到晚,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占用了。这一周他一共接待了538名上访者。他的“三天之内我给你答复”、“十天之内保证给你解决”、“不出二十天我负责给你回音”……一句句掷地有声的承诺,仿佛一场场春雨降落在那些久旱的荒原上。有些群众看着梁雨润现场办公的雷厉风行作风,甚至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本文后叙的许多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梁雨润刚上任的那几天里认识他的,并在他的帮助下解决了多年未解的冤情和积恨。     
        刘金莲是个例外,她与梁雨润认识比别人晚一些时间。梁雨润到省信访局任职时,刘金莲跑到了北京,后来又被省里的人接回山西,之后她才听说省里来了个肯为百姓解决难事的好干部梁雨润。刘金莲自己说过,起初别人传这话时她根本不信,心想我的事多少大领导出面都没有解决,你一个信访局的副局长能解决得了?但既然别人都在传梁雨润是“包公”,是专门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不妨找找他呗! 
          
        2004年10月28日这一天,刘金莲来到省信访局。正好梁雨润在接访,她把状子递给他。正在梁雨润看刘金莲的上诉材料时,接待处的一名接待员走过来,说梁局长您到办公室接个电话,省委有事找你。 
      
        梁雨润对刘金莲客气地说了声“你稍等”,便随那个接待员上了楼。     
        “梁局长,您知道刘金莲的事吗?”接待员在楼梯上悄悄问梁雨润。     
        “不知道。材料还没看完……”梁雨润说。     
        “这个人的事您千万别去碰!”     
        “为啥?”     
        “很多领导都没有解决她的事,你想想看有多难!”接待员眼睛瞪得圆圆的,示意这位新任的“名人”上司千万不可砸在这事上。     
        梁雨润笑笑,止步道:“电话是假的吧?”     
        接待员不好意思地说:“是。可我看你不了解情况,所以提醒您一下,像刘金莲这样的人,您跟她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否则就被动了……”     
        梁雨润沉思片刻,没有说话,然后重新下楼。     
        看完材料,梁雨润用那双充满同情的目光扫了一眼坐在自己面前的满头白发的刘金莲,神情异常凝重。他轻轻地长叹一声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