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背叛-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坏习惯。”
    白素说话绝不会重,她说“坏习惯”,那已经是十分重的措词了。
    而她既然认定了那是坏习惯,就著手纠正我,方法是把书的后小半篇藏起来。
她藏东西的本事十分大,再也找不到,那就只好循序看下来,久而久之,坏习惯也
早已不存在了。
    这时,我盯著还在她手上的第六册小说稿,真想一伸手就抢了过来,目的,自
然是先看结果。
    在看过了的两册之中,作者在每一次都强调甘铁生和方铁生两人感情的和谐自
然,不可能出现任何裂痕。我还十分可以肯定地看得出来,作者用十分隐晦难明、
干涩不清、暖昧模糊的笔法,写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男人和男人之间的
友情,而形成了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恋情。
    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恋情,在那时候,在保守的中国北方,在军纪严厉的军队中,
可能十分陌生,但这种行为,到现在,已经十分普遍,那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同性
恋”。
    如果甘铁生和方铁生之间有恋情,那更不可能有背叛这种行为发生,我想把第
六册抓过来,看看究竟是谁背叛了谁,为了什么原因。
    我的手向前伸了一伸,又想起坏习惯戒掉了,就不应该复发,所以又缩回手来。
    白素抬头望向我,她自然一眼就可以看出我想干什么,她的反应十分奇特,既
不是把稿抵给我,也不阻止我去取,只是缓缓摇著头:“没有,一直写到完,只写
了背叛的事实,并没有写理由。”
    我怔了一怔:“不信,如果是那样,那算是什么好小说?”
    白素侧头想了一想:“作者留下了许多许多问题,没有一个答案。可是每个都
足以令人深思。”
    我道:“什么问题?”
    白素叹了一声:“等你也看完了,我们一起讨论。”
    她说著,又拿起稿纸来,翻阅著最后的几页,皱著眉,也不知道她看到了些什
么。
【第三章】
    我且不取第三册看,只是留意著白素的神情,看著她把稿纸一张一张翻过去,
翻到了最后一页,然后又长吁一声,把手放在那叠稿纸之上,抬起头来:“这篇小
说,其实没有写完。”
    我用眼神询问,她道:“小说只是写了背叛这件事,而完全没有提到为什么会
有背叛发生,只是提出了问题。”
    我想了一想:“作为一种写作法,小说也可以这样写,例子很多。胡斐那一刀,
是不是应该砍向苗人凤,就是千古奇迷。”。
    白素笑了起来:“不同,从这个故事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可能是导
致整个事件发生人物,没有出场,故意避去,但是由于地位实在重要,所以又有点
蛛丝马迹可寻  ”
    我不等她讲完,就叫了起来:“别说了,那不公平,你已经看完了,我才看了
三分之一,所以我不明白你说的话。”
    白素“啊”地一声:“对,我倒忘了。小说作者对背叛这种行为,和叛变分开
来,也很有意思。”
    我点头同意:“是啊,反叛、叛变,只是一种行为,背叛,又有背,又有叛,
是两种行为,所以才卑劣无比。反叛不算是坏行为,只要不是在暗中进行。”
    白素扬了扬眉:“有时,为了环境所逼,不得不先在暗中进行呢?”
    我摇头:“我不知别人怎么想,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在背后偷偷摸摸地搞阴谋诡
计。”
    白素想了一会,把第三册稿纸递了给我,我打了开来,看得很快,因为在那一
册之中,写的一半是甘铁生和方铁生的戒马生涯,一面也写他们两之间的交情,始
终不变,甘铁生升了团长,方铁生是副团长。
    给白素提醒了之后,我在看的时候,也隐约感到,在方铁生和甘铁生之间,似
乎另有一个十分神秘的人物在,这个人物,若隐若现,难以捉摸,当然,那正如白
素所说,是作者故意避免提及的。
    但是,作者写的,又几乎全是事实经过,所以,虽然故意,十分小心地避免提
及那个人,还是有一点迹象可寻  自然,若是看得粗心大意,难以发现这一点,
若是叫我一个人来看,就不一定看得出来。
    白素心细如尘,自然容易看出来。
    以下,举一些例子,并且加上我和白素的讨论。
    自然,举的例子不必太多,不然,各位看的,就不是卫斯理故事,而变成两个
铁生的故事了。
    例子之一,是那次演出。
    那次军中演出的剧目是“风尘三侠”,谁都知道,那是写隋末大臣杨素的家伎
红拂女,见到了李靖这个青年豪侠,就半夜私奔,和李靖结成夫妇,后来又遇上了
江湖大豪虬髯客,三人并肩作战,逐鹿中原,争夺天的下的故事,风尘三侠,就是
指虬髯、红拂、李靖三人而言。
    在那篇小说中,第二册结束时,写了有这样的一次演出,并且说“十分重要,
对甘铁生和方铁生来说,形成了一种难以估计,极其深刻的影响”,可是又自相矛
盾地说:“是不是有这种影响发生过,实在无法肯定。”
    但在第三册一开始,就完全不再提。
    一直到六册稿纸看完,再也没有提起这场演出,若不是作者曾强调过,这样的
一个小情节,比起小说中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场上明刀明枪,间谍活动的尔虞我诈来,
简直微不足道。
    可是作者既然曾那么重视这场演出,却又提了一下之后,再也没有了下文,这
就有点不寻常。
    我在看完了全部稿纸之后,最先提出来和白素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白素一听我提出了要先讨论这个问题,她也同意,并且说:“别心急,我们从
头设想起,设想我们当时,是在这个团中。”
    我指著自己的鼻子:“我是排长。”又指著白素:“你是副排长。”
    白素瞪了我一眼:“拟于不伦。”
    我笑了起来:“不是所有军队中的排长和副排长,都和那两个铁生一样。”
    白素的神情严肃起来:“也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他们两人是同性恋者。
    我哈哈大笑:“你这个副排长,是女扮男装来当兵的,现代花木兰,这可以了
吧。”
    白素也笑了起来:“别扯开去,假设那天同乐晚会,我们在场,情形会怎样?”
    我吸了一口气:“一千多人,自然都席地而坐,多半是在驻地附近的空地,戏
台草草搭成,长官坐的凳子,在乡民处借来,台上的照明,至多是`气死风灯',
嗯,或者军队中自己有发电机,那就会有电灯照明。”
    白素微笑:“团长副团长上台演戏,台下的各级官兵,自然气氛热烈。”
    我接下去:“这种军中的同乐晚会,一切不可能太讲究,音乐过场,当然也从
官兵中找出来,唱的人荒腔走板,也不会有人留意,那真正是紧张之极,生死系在
一线的军人生涯中的一个短暂的休止符。”
    白素吸了一口气:“没有说明唱的是什么戏。”
    我一挥手:“我猜是豫剧,因为小说中提到的几处地名,都在河南省  不过,
是什么剧种,一点也不重要,知道演的是风尘三侠就够了。”
    白素道:“军队中,也不会有什么行头,多半是把被子拆掉了披在身上,涂点
油彩就算了。”
    我想到这种因陋就简的演出,在浴血拚命的军旅生涯之中,可以造成一种极大
的乐趣,也不禁有点悠然神往:“红拂女手中的那只红拂,多半是用卫生队的红汞
水染红的了,好在方铁生的虬髯倒是现成的。”
    我说了这句话之后,我们两人都静了片刻,因为知道已到了问题的核心。
    读者诸君自然也应该注意到了,有一个应该被提起,当时肯定应该在场的人,
可是却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过他。
    我先开口:“甘铁生的李靖,方铁生的虬髯客,谁的红拂女呢?”
    白素用力挥手:“就是这个人,小说作者竭力想避开不写,但又明显地存在的,
就是这个那天晚上饰演红拂的那个人。”
    由于作者曾十分明显地写了那晚的演出,对两个铁生都有重要之极的影响,所
以我同意了白素的意见,我道:“这个人能演红拂,年纪不会太大。”
    白素“嗯”地一声:“这个人,是男,是女?”
    我踌躇了一下,在台上,红拂当然是女性,但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习惯
“反串”,男扮女,女扮男,全无规律,那么,这个人的性别就很难确定了。
    本来,若是这个人的出现,对两个铁生有重大深远影响的话,那么,是女性比
较合理。
    两男一女的组合,可以变化出无数故事来,悲欢离合,缠绵销魂,黯然泪下,
兴高采烈,皆在其中,古今中外所有发生过的事和未发生过的事,几乎都可以包括
在内。
    那个人应该是女性。
    可是,考虑到两个铁生之间,可能有著同性恋的关系,那就不能以常理度之,
同性恋者对女性没有兴趣,两男一女的组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一点问题都不
会发生。
    可是两个男人之中,如果有一个是双性恋的呢?自然问题比正常的两男一女,
更加复杂了。
    可是再复杂,也还复杂不过三个男人,都是同性恋者。
    因为同性恋的男人,有不少忽而在心理上当自己是男人,又忽而当自己是女人,
变化莫测,三个这样的人在一起,关系之复杂,只怕笔算算不出来,要动用电子计
算机才能算得清楚。
    由于作者曾如此强调这次演出的重要性,可知事情演变到后来,一定更复杂,
那么,这个演红拂女的,由一个男人来反串,也有可能。
    我想了好一会,才道:“应该说这个人是男人,因为军队里,有女性的可能性
不大。”
    白素不以为然:“卫生队会有女护士,也有女的的通讯兵,或许,又不一定是
部队里的。”
    我道:“假如还有点线索,应该可以推定这个人的性别,和他在两个人之间起
了什么作用?我看第四册中的那一段,相当重要。”
    她翻动道稿纸,指著她所说的那一段。我在那时,已经把六册原著全看了所以,
我一看就知道那一段内容。
    那一段是写在一次战役之后的情形,和前面介绍方法一样,把它介绍出来  
要作说明的是,前面介绍到了第二册,第三册全部,和第四册的上半部,都不是十
分重要,所以略去了。
    甘铁生站在高地的顶上  应该说,他站在高地顶上的一个坑中,那土坑齐胸
深,黄土高原上的土地,本来是耀目的黄色,可是这个土坑却焦黑,还冒著令人恶
心的臭味,因为它是许多炮弹声击出来的。
    两小时前,当甘铁生用望远镜观察这里的时候,这里是敌军建造的一座碉堡。
    而两小时后,在铁军的进攻之下,碉堡变成了一个深坑,铁军的指挥者,以胜
利者的身分,跃进了土坑,挺立著。
    整个高地上,都是响彻云霄的呼叫声,也很难分辨那是欢呼还是悲嗥。总之,
是许多人在面临死亡之后,生命又暂时得到存在之后所发出的呼叫。心理学家怎样
分析这种呼叫声,这里没有一个人知道,可是在这里叫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要
尽情叫,尽情喊,把他们心中压抑著的欢乐和悲痛,忧思和惨情,一起发泄出来,
不那么做的话,他们就会象炸药包被点燃引线之后一样炸开来,溶进空气和尘埃之
中。
    战场上的这种呼喊号叫,不但会在攻克敌阵,取得胜利之后发生,也会在惨败
之后,退到了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发生,更可以在沉睡中发生  熟悉军旅生活的
人,都知道“炸营”是怎么一回事。
    (“炸营”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成千的士兵,可以在酣睡之中,忽然大声呼
喊著聚集在一起,如同千百个鬼魅一起从地狱的深处冲了出来,他们所发出的呼叫
声,可以传出好几十里之外,还令人听了心悸肉颤。)
    中午来自师部的命令,到达了甘铁生团长的手上:“限明日日出之前,攻克七
号高地,违令者营长以上,军法从事。”
    七号高地必须攻克,这是他们全团上下,人人皆知的事情,连那个老炊事员,
也一直在念道:“叫天兵天将,把这高地铲平了。”
    七号高地能否攻占,是这个战役能否胜利的关键。高地在敌人手里,被敌方控
制著进攻的咽喉点无法沟通,无法渡河,整个部队(两个师)就只好坐以待毙,等
著敌方优势部队结集之后就被歼灭。
    敌方优势部队正星夜行军,赶到战场来,在连攻了两天,未能攻占七号高地之
后,接到了师部这样的命令,合理之极。
    甘铁生在传令兵的手里,接过了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