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盼成欢-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后,朝中一名年轻气盛的御史上疏弹劾大儒许坤,道是许坤著《闺范图说》并将郑贵妃列入其中,乃是结纳宫闱,依附郑贵妃,并最终直指立储一事。

这份奏疏在朝中立即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儒许坤虽曾在朝中做过官,但因年事已高早就致仕回乡了,得知朝中竟然有此种言论,许坤拖着老迈的身子进京敲了宫墙外的登闻鼓,将自己所作的《闺范图说》初稿呈到元昌帝跟前,如杜鹃啼血般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就差没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了。

在这件事上许坤确实是遭受了池鱼之殃,他的书被人改头换面了四处流传,这本就与他并无关系,如今却落得个差点不得善终的结果,这激起了朝中许多文官的义愤,群臣皆上奏元昌帝,要求严查此案。

经此一事,这《闺范图说》也就被人们称作了妖书,这件事也被称作是“妖书案”。

因此事影响太大,元昌帝立即就着了锦衣卫严查。

郑贵妃等人就算事情做得再隐秘,在锦衣卫的严查之下也总能寻到蛛丝马迹,最终的结果当然也就摆到了元昌帝的御案之前。

这件事之后,郑贵妃自然落不了好。

而朝中那些早就希望元昌帝尽早立储的老臣们,也深感储位多年不定带来的隐患,唯恐若是再拖下去,这次的事还会再上演,于是联名上了折子请元昌帝立储。

端王也就此成功入主东宫。

可以说,若不是郑贵妃没把准元昌帝的脉搏,端王也不可能这般什么都没坐就成了太子。

顾青未看着面前的两本《闺范图说》,轻吁了一口气,然后看向宁致远,“这一次,由咱们先一步卖许皇后和端王一个大人情。”

宁致远笑着点头。

元昌帝本就忌讳皇子与朝臣结党,所以定国公府不可能在储位未定的情况下就旗帜鲜明的站在哪一边,但要送两本书给许皇后解闷儿,这却是可以的。

☆、第457章

算算时间,这新《闺范图说》也不过是刚开始流传而已。

但无论如何,郑贵妃既然做了这件事,明眼人自然能看出来她的心思。

尤其是许皇后。

许皇后入主中宫多年,从来都以温婉大气的形象示人,与元昌帝之间不能说没有夫妻情分,但更多的却是相敬如宾,甚至因为有个宠冠后宫几十年的郑贵妃作对比,许皇后的存在感都显得有些低。

可若是真有人以为许皇后是个软弱无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皇宫是这天下最藏污纳垢的所在,许皇后能稳坐中宫这么多年,还能平衡好后宫诸多嫔妃的关系,这已经能够说明她的不寻常了。

身处权力最中心,又有端王这样一个皇位有力竞争者的儿子,许皇后对朝中政事也绝对不陌生,只要将这两本截然不同的《闺范图说》送到许皇后眼前去,她自然就知道下一步要如何去做。

如今,就等一个时机了。

顾青未与宁致远就这件事又商量了一会儿,然后才回了漱云居。

……

过了两日,被顾青未安排去看着殷家三兄弟的护卫护送着三兄弟回了京,而且还是先将那三个小的送到了定国公府。

顾青未先遣了人去长安侯府通知殷莫,然后让人将殷家三兄弟带到了近前。

比起一年前的张扬与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养尊处优,三人现在可就狼狈太多了,不仅又黑又瘦,脸上手上这些看得见的皮肤还都能看出来辛苦劳作之后的粗糙。

不过,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变化,三人身上那沉淀下来的成熟稳重,以及眼中不时闪过的坚毅,却也叫人看得深感欣慰。

见到顾青未,三人神色略有些复杂,却立刻都向着她作了一揖,“见过嫂子,多谢嫂子苦心照应。”

顾青未想起一年前,殷莫将他们带到自己跟前时,他们那不可一世的样子,再对比现在,不得不承认,这一年他们是真的有所长进了。

抬手虚扶,她笑着道:“当初也只是受了你们兄长所托而已,你们不在心里偷偷骂我就行了。”

听顾青未如此说,三人便都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顾青未没说错,初到庄子上时,肚子吃不饱,干活儿累得慌时,他们心里最为痛恨的就是顾青未了,可以说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的他们之所以能在庄子上撑下来,至少有一半的力量是从在心里偷偷骂顾青未而来的。

不过,人又岂会一直不长大。

在庄子上这一年,虽然他们也确实是吃尽了苦头,可真的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他们也难免因自己从前的不懂事而感到惭愧,也才知道这些年母亲和兄长维持着这个家有多不容易。

顾青未就当作是没看到他们的尴尬,又笑着问了些他们在庄子上的事,然后宁致远就和韩肃殷莫一起来了,殷莫还扶着他的母亲长宁侯夫人谢氏。

儿行千里母担忧,殷家三兄弟虽然没远走千里,但也是整整一年不曾见面,所以知道三个儿子已经回京了,谢氏一刻都不想等,这才跟着殷莫一起来了定国公府。

这时陡然见着三个儿子,谢氏第一时间就红了眼眶,待看清他们现在的模样,眼中立即就有心疼闪过,但更多的却是欣慰。

“好,好,好。”紧紧拉着三个儿子的手,谢氏一连说了三个“好”。

殷家三兄弟面上也有思念、愧疚、激动等复杂情绪,不顾谢氏的阻拦,三人长袍一掀,便“扑通”一声跪倒在谢氏跟前。

“母亲,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三人声音中都有了几分哽咽。

谢氏哪里还能忍得住,一边落泪一边拉了三个儿子起来。

这母子相见的情景倒也让一旁的几人都跟着唏嘘不已。

殷莫一直等谢氏的情绪平复下来了,才拍了拍弟弟们的肩,虽然他们尚年少,但那结实的肩头竟也隐隐有了几分能肩负重担的意味。

“回来了就好。”他道。

一家人一年未见,当然有许多话要说,所以没多久就告辞回府了,韩肃倒是留下来与宁致远在书房叙话许久。

……

后面这段时间日子倒也过得平淡。

转过六月,就又到了七夕,以及宁致远的生辰。

虽然这段时间有些忙碌,但到了生辰这几日,宁致远仍抽了时间出来,然后一家人一起去了郊外的庄子上避暑。

庄子上不仅凉爽,也没有京城那么多的事,顾青未和安平长公主都有些乐不思蜀,逗留了好些时日之后,直到宁景昌和宁致远都打了保票以后每年定会抽出时间来庄子上小住,这才依依不舍的回了京城的定国公府。

虽然仍觉得没尽兴,但顾青未很快就没有心思为这点小事而遗憾了。

顾亦安和叶流苏的婚期定下来了。

自从去年匆匆定下亲事,叶家和顾家也都没歇着,六礼一直在走着流程。

他们的婚期定在了明年的三月十六。

才从顾亦安那里得到这个消息没几日,顾青未就收到了清河来的信。

信是秦氏写的,除了说了顾亦安与叶流苏的亲事,还说了另外一件叫顾青未开心甚至是兴奋的事。

秦氏已经与顾锦源和老太太商量好了,顾亦安成亲就不回清河了,而是就在京城,反正顾家的姻亲大多都不在清河,不管是去清河还是去京城于亲朋们区别都不大。

除此之外,顾锦源和秦氏,老太太,二叔和六叔这次都会一起进京主持顾亦安的婚事。

顾青未读完信几乎要抛却所有的稳重一蹦三尺高。

算起来,她已经整整一年没见过娘家人了,虽然时常都通着书信,可书信又如何能够完全代替她的亲人呢,父亲母亲身体如何,祖母天气一凉就易染了风寒,去岁冬天可还安好,家里的叔婶兄弟姐妹们又过得怎样……

每次与秦氏和老太太通信,顾青未总免不了会想这许多。

前世的她自出嫁后就再未回过清河,也再未见过疼爱她的父亲母亲以及祖母,这一世总算与前世有了不同。

☆、第458章 喜讯

顾青未想起出嫁前,她曾与老太太说过,待老太太过七十大寿时,她会带着孩子回去给老太太祝寿。

原本还以为,真的要等到老太太做大寿,却没想到明年三月,老太太就要进京了!

不过,欢喜之后,顾青未也有些担忧。

老太太到底年纪大了,能不能承受这样的长途奔波?

可她心里又着实想见老太太,一时之间又是喜又是忧的。

宁致远从外面回来时,就正好看到了顾青未这副模样。

“这是怎么了?”宁致远一边脱下身上的衣裳,一边问着顾青未。

顾青未看着宁致远换了身衣裳,这才将手里的信递给他,“三哥和流苏的婚期定在明年三月,祖母也要与父亲母亲一起进京。”

宁致远大致看了一眼,便明白了顾青未为何如此了。

他坐到顾青未身边,伸手轻轻揽了她的肩头,“这是担心老太太的身体受不住奔波?”

宁致远对老太太也是极为敬重的,对他来说,任何对他的欢颜好的人,都值得他认真对待,更何况这还是让顾青未最为在意的亲人。

所谓爱屋及乌,也就是如此了。

顾青未点点头,虽然她想见老太太,可若是这要以老太太的身体为代价,她也不愿意。

宁致远在顾青未肩上捏了捏以示安慰,见顾青未仍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想了想,便出了个主意:“这样吧,明年开了春,咱们早些派了人去接祖母,一路上呢也不急着赶路,就让祖母在路上慢慢走,就当是游山玩水了可好?”

顾青未听的在宁致远肩上拍了拍,“真要按你说的,七八天的路程还不得走上一个月来了?你觉得祖母到底是会轻松些还是更累些?”

见顾青未终于又笑了,宁致远轻舒了口气,“欢颜,你就是太喜欢操心了,岳父岳母考虑问题难道还能没有我们全面吗?”

顾青未一听,也觉得自己操心得太早了,便也不再想这件事,只一心期待着明年的到来。

在她的期待中,日子就进了八月。

又到了秋桂飘香的时节,眼见着又要到中秋了,宫里照样传了话要设宫宴宴请群臣及内外命妇。

而宫里同时传出来的,还有一个喜讯。

已经四十出头的郑贵妃又有身孕了!

前几日郑贵妃一早就去坤宁宫向许皇后请安,没想到才在坤宁宫里用了半盏燕窝粥,就连连作呕。

许皇后立刻就着了人去请太医。

本以为郑贵妃这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没想到太医竟然诊出了喜脉。

郑贵妃进宫二十几年,在产下宁王之后也不是没想过再生下龙嗣,但这么多年来却始终未闻喜讯,谁也没想到如今四十多岁竟然还能老蚌怀珠。

听说元昌帝因此而龙颜大悦,又因为郑贵妃这个年纪有孕很是凶险,元昌帝第一次没有经过皇后就直接插手后宫之事,免了郑贵妃以后每天的请安。

纵使许皇后这些年都表现得端庄大气,在当时那种情况也难免有些脸色不好看。

宫里已经多年没有皇子公主出生了,这次郑贵妃诊出有孕,别说是元昌帝了,就是以往对郑贵算不得喜欢的宁太后也老怀安慰,赏了不少东西去永和宫。

郑贵妃这一有孕,别说是宫里,就算是朝中也隐隐变了凤向。

先前因为元昌帝对郑贵妃的宠爱,也因为元昌帝迟迟拖着不立太子,也有朝臣暗中将宝压在了宁王身上,可大体来讲,支持端王这个正统嫡长的仍占多数。

可现在,许多人却都有些摇摆起来。

元昌帝本就对郑贵妃恩宠不断,如今郑贵妃有了身孕,元昌帝又高兴得几乎打了许皇后的脸,待那小皇子或小公主出生,会不会就真的能逆了历代的规矩立了宁王为储?

谁也不能肯定这一点。

因为郑贵妃这一有孕,以及元昌帝难得的喜形于色,就连这即将到来的中秋宫宴,都仿佛成了专为郑贵妃庆祝一般。

顾青未知道这个休息时还颇为惊讶,因为前世可没有这件事,前世直到郑贵妃后来在永和宫里自尽,也没传出过她有身孕的消息。

不过,这一世本也有许多事较前世有所改变,顾青未虽然惊讶,却也仅止于此了。

不过……

郑贵妃本就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再有了她腹中的孩子做筹码,现在应该会更加加快脚步了吧。

也许,她手中的两本《闺范图说》这就有机会送出去了?

因为有了这个认知,顾青未甚至都有些期待中秋宫宴的到来了。

而在宫宴之前,顾青未先要去西府吃中秋团圆宴。

去年的中秋团圆饭是在东府吃的,这次自然就轮到了西府。

顾青未和安平长公主才进了摆宴的花厅,吕氏就拉了顾青未的手表达歉意,“致远媳妇,真是让你见笑了,因为致祥屋里的事,让你过个生辰都只能冷清清的……”

却是在说上次顾青未过生辰时,西府诸人推了顾青未的宴请之事。

顾青未闻言冲着吕氏笑而不语。

吕氏说话还是喜欢在话里藏话。

只不过,她似乎也太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了,缺了西府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