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宅门记+番外 作者:李好(晋江vip2014-03-31完结)-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氏对付氏叹道:“不知道二弟这次回来,还走不走?他都这个年纪了,永信都要娶亲了,再走,就赶不上永信娶媳妇了。”
  付氏道:“我劝一劝他,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如今永信都没有见着呢,怎么着也得要看着永信定亲娶媳妇。”
  其实付仕松的学问也很好,如果去考,至少一个举人都不在话下,但是他却不热衷这个,这些年都一直在外面,夏氏担心小叔子一直一个人也不好,就说道:“看他这个年纪,也是能续弦的,我倒是想再给他找个人照顾他。”
  付氏忙摇头,说道:“仕松的性子,我了解,我看他不会同意的,从弟妹过世后,他就没有这方面的心思了,您看他,身边连个丫鬟都没有,以前我们还能说,找个人帮着照顾永信,那时候他都不答应,这时候永信都要娶媳妇了,更是不会续娶了。”
  这倒也是,付氏又说道:“大嫂,就别操心这个事儿了,就让他自己这么着吧,说多了还觉得我们烦,到时候又跑了。”
  而那边付仕松却跟大哥和姐夫说了自己以后的想法,“你想回老家开书院?”付仕林说道。
  “对,大哥,这几年下来,我也想明白了,既然我不像做官,那么我就做先生吧,好歹我这学问也不是白学的,至少也能教几个学生。”
  付仕松虽然没有付仕林的名声大,但是学问真的不错,不管是书还是画,都有人追捧。要是开书院绝对能有所建树的。
  叶二老爷听了说道:“大舅兄,我觉得仕松的想法不错,教育育人本身就是个功在千秋的事情,且没有党派之争,以后也能桃李满天下。”
  付仕林点头,他如今在内阁,可以说位高权重,也不需要自己的弟弟再锦上添花了,且办书院,那是名声在外的好事儿,很受世人的尊重。弟弟在老家办也好,至少老家那边也有地有房子,以前说不定还有老家的人刁难,但是如今自己是内阁大学士,老家的人谁敢动用他们家的东西?
  远离了京城的政治是非,这也是付家的一条后路。
  “好,你有此想法,当哥哥的自然支持,需要什么,都说出来,不过既然要办书院了,那绝对不能半途而废,说不定,以后你的书院,就是我的养老之所了。”
  办书院,是最清流不过的一个事儿了。他也不怕弟弟被政党给揪住错处了。
  老老实实的教书,总比这到处乱跑要强。
  付仕松得到哥哥的支持,自然是高兴,别的话没有说,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把这个事儿给办好,争取成为付家的一个骄傲。
  而叶二老爷也说了,需要什么都开口,如果他到时候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也会去广定府看看书院办的如何了。
  付氏回去后,从自家老爷那边听说了弟弟要办书院的事儿,就说道:“这办书院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什么都要操心,也不知道仕松能不能办成。
  叶二老爷劝道:“我看仕松这次回来,比以前要老成多了,何况是在广定府。他能回来说这个事儿,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与其让他不知道干什么的去远处不归家,不如就让他把书院办起来,其实,仕松这结识的都是名流,不说别的,学识也比一般人强,很多人都会慕名而去。我觉得他一定能够办成,且说不定以后就是广
  定府的一个金字招牌。”
  “何况,他如今都是要娶儿媳妇的人了,咱们再管上管下的,他也不能成熟起来,何不放手让他自己去干一番事业去呢?”
  付氏听了说道:“老爷说的是,是我想的太多了。”
  其实让付仕松去办书院,那绝对是风险很小的事情,付氏只是觉得这弟弟才回来,就又要分开了。
  不过想着出嫁从夫,以前自己跟着丈夫在外地,还不是娘家的人都没有见着几面?
  叶承修对小舅舅办书院的事儿,是举双手赞成的,这绝对是流芳千古的好事儿。先生可是很神圣的职业,成为一个书院的先生,那绝对是让人尊敬的!
  要不是他年纪已经大了,读书读的都差不多了,绝对会跟着小舅舅去书院读书的。
  而对于小舅舅要回老家办书院的事儿,叶四娘也是及其赞成,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儿啊。
  和现代那种办私立学校,主要是为了赚钱不一样,这办书院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教育育人,有时候遇到那种天分高,勤奋的学子,那书院宁可不要束修,也会让人去读书的。
  贫寒学子也能进去,只要你有读书的天分,有那种打动人的品格。
  况且,付家绝对不缺钱,小舅舅不是那种为了钱才办书院的人,精神寄托大于物质追求。
  “那是不是永信表哥就能跟着小舅舅一起念书了?”叶四娘问道。
  “很有可能,要是明年永信考中了秀才,那下半年就是乡试,说不定他要试一试,但是这中间肯定是要在小舅舅的书院读书的。只希望永信争气啊,有个秀才的名头,到时候去书院的人才会多。”
  这也是招生策略嘛,不过叶四娘想着永信表哥这次要吃苦了,毕竟他可是小舅舅的亲儿子,如果他都读书读不好,那么真的是不能让人信服了。
  

☆、第125章 往事如烟

  皮毛的衣服终于做完;二房的人叶四娘都让人送过去了,只是老太太那边,要是让丫鬟送过去;那就是不恭敬了。
  叶四娘只能自己亲自让人带着那狐狸皮的斗篷,去了颐景堂。
  老太太这病也在进入冬季的时候;慢慢的好起来了。
  说起来她这病也是心病,就是心疼那无缘的七千两银子。
  叶四娘有时候会想;要是老太太知道她的无缘的银子跟自己有莫大的关系;她是不是就要让人把自己给打死啊。
  但是,那也只是想想而已;反正她做这个事儿从来都不后悔的。
  “祖母,这是我娘给您做的衣服,您瞧一瞧,看看合适不合适,要是哪里尺寸不对,我娘说,保证在过年前给改好了。”叶四娘说着,就接过鸀芍递过来的毛皮斗篷,这可是狐狸皮的,上面的毛纯正的很,握在手里又暖和又软和。
  叶老太太看着这皮毛斗篷,说道:“你和你娘有心了,唉,要是我那七千两银子还在,我也能给我的乖孙女做好几套了。”
  老太太如今动不动就把那七千两银子挂在嘴上,当然,主要是个自己的儿孙念叨,别人她不会说的,毕竟是自己吃了亏倒了霉,在儿孙面前没有避讳,因为儿孙不会笑话自己,但是在外人面前,要是真的说出去了,人家只会说她贪心,蠢!
  “祖母,我们只希望祖母平平安安,无病无灾的,能长命百岁,别的都不希望。我们都长大了,应该是我们孝敬您,而不是让您补贴我们。”叶四娘觉得自己说的话都要甜死了,就是想堵住老太太说那七千两银子的嘴。
  “唉,还是四娘你懂事啊,祖母很欣慰。可是祖母也想着能给儿孙留一些东西,到时候也是我的一片心呢。”
  这怎么又来了啊,说来说去都绕不过这七千两银子,叶四娘心道,这这要留东西也是留给三叔他们吧,咱们可得不到一星半点的,从来都没有抱过希望的,所以现在一点儿也不失望心疼。
  叶四娘突然想到,作为一直把老太太的东西看作是自己的囊中物的三叔他们,得有多憋屈郁闷那,那七千两银子就已经被认定是他们丢失的了。
  “祖母怎么能这么说呢,您一定会长命百岁的,祖母,别的都不要说了,您试一试这个斗篷,看
  看有没有不合适的,我让人改改。”
  叶老太太这才停住了她的唠叨,然后穿起了这件护理毛皮的斗篷,一穿还挺合适的。
  本来做老太太的衣服,都是从针线上弄来的尺寸,叶四娘还以为老太太生了一场病,会瘦下来,结果还是没变。
  “祖母穿着真合适,祖母,既然这样,我先回去,您要是有什么想要吃的,告诉我,说不定我能做出来呢。”吃的可以,别的东西,像钱之类的,还真是不能给你。
  像老太太这样的,只要心放宽一些,绝对能过的比谁都要,谁敢苛刻她?这可是伯爵府,上头有大理寺和御史们都盯着呢,没有人敢不孝顺,她想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绝对能实现,谁都不敢亏待她,结果她却不知足,偏偏想百尺騀头更进一步,更想着拔尖,又偏心,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就比如叶四娘,也只是明面上的孝顺,心里已经是淡漠了。一个不把你当孙女的祖母,她也没有多少的圣母之心,非要把人当成亲爱的祖母供着。
  出了颐景堂,在半路上被叶六娘给截住了,问道:“你刚才去颐景堂了?”
  叶四娘点头,“我娘给祖母做了一件衣服,我给送过去了。”孝顺的事儿也该让人都知道。不然岂不是太吃亏?
  “那你可真厉害,我现在都不敢去颐景堂,祖母每次都会拉着我的手说‘要是我那七千两银子好在,我就可以给你们都留一份了’,这话说的我都不信,你信不?”
  叶四娘微笑,叶六娘说道:“如今叶三娘可是从祖母生病,一次都没有来看过她,也不知道她后悔没有后悔,听了叶三娘的话,让那七千两打了水漂。”这叶三娘可真是个狠心的,要是老太太对谁最好,那绝对是叶三娘,就是这次出事儿,也是因为叶三娘,结果叶三娘竟然一次都不露面,看看祖母。
  这样的人真让人寒心!
  “你上次提醒我,我跟我娘说了,我娘只听进去一半,结果丢了一千两银子,幸亏她没有和我外
  祖母家说这个‘好事儿’,不然以后我们都回不去外祖母家了。但是,三婶那边就不一定了。”
  “难道三婶还跟姨祖母那边说过这事儿,还投了钱了?”叶四娘问道。
  叶六娘说道:“前一段时间贾家的人都过来闹过,你不知道?”
  “我小舅舅回来了,我去舅舅家的时间就多,可能是错过了。”
  她还真没有听说这事儿,不过自己的丫鬟应该知道,但是付氏肯定觉得这种事儿说出来是污了耳朵,也没有丫鬟主动跟叶四娘说了。
  不过有六娘这个八卦的人,她不愁不知道啊。
  “就前几天,三婶大概是瞒不住了,是那位表婶去了三婶那边,哭天抹泪的,恨不得把三婶的衣裳都给拽下来,说什么家里都没有米下锅了,不给银子就住在这里不走了。虽然是在三房那边发生的事儿,不过这府里可是我们大房的地盘,我就很快知道了,可惜,我不能跑去看去,不然一定很精彩。”
  这六娘,还真是,看热闹不怕戏台高啊。
  叶四娘顺着叶六娘的意思,问道:“那后来三婶把钱给了没有?”
  “不给不行啊,那位表婶说了,今天不给,她就在这里打地铺了,明天就让她几个孩子过来,也跟着打地铺,三婶可是气得不轻,开始还让表婶去唐家要银子去,后来被这位表婶给弄得,只能自己舀出银子了事,三婶还让这表婶,以后不准上他家的门了。都成这样了,你猜那位表婶投进去多少钱?”
  “多少钱?”
  “呵呵,才五十两!五十两啊!”叶六娘忍不住笑了,不知道是笑贾家的表婶这种小抠,还是笑三婶竟然连五十两银子都不想舀出来。
  “怎么贾家如今都穷成这样了?”不然也不会因为五十两而上门闹腾,那是多丢脸的事儿。
  “要是不穷,也不会把三婶嫁过来了。也不知道当时的祖母是怎么想的,她不是最疼的是三叔吗?既然疼他,那就是要给三叔找个名门贵女,最好能帮衬他的,怎么找了贾家这样的?”叶六娘不解的很。这不符合老太太的一贯的行为准则。
  不过叶四娘倒是清楚一些内幕,当年自己的爹考中了进士,贾家的和邱家的人都上门了,无非是想钓到自家爹这个金龟婿。
  而祖母她老人家对自己爹这个二儿子不怎么重视,觉得能娶娘家或者妹妹家的姑娘,至少能帮衬一下娘家或者妹妹家,丝毫没有顾虑到想自家爹这样的新科进士,还是功勋之家出品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岳家,是很难有好的发展前途的。
  反正老太太觉得儿子既然是进士了,那就是已经熬出来了,至少能当官了,帮衬一下自己的娘家和妹妹家,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是这进士每一科都有两百多人,如果没有好的人脉,绝对只能是被沉没。尤其是他这样家庭出身的,更是需要一个领路人。
  自家的爹爹知道祖母的想法后,他就让他当时的座师给自己想办法,然后有座师做主,娶了当时还是翰林的大舅舅的妹妹,自己的娘付氏。
  就因为这个,老太太就很不待见自己的娘,不过天地君亲师,座师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且当时爹的座师还是很有地位的,虽然现在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