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浮生小记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6-04正文完结)-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已经起了名字,小名是司马十七郎取的,叫旭儿,大名叫启明,也是司马十七郎取的,但却是写在纸上他亲自拿到了齐王面前,由齐王点头后再拿了回来,所以对外称是齐王起的,这么兜兜转转地绕了一圈是为了规矩和体面。
  “儿子出生前,天边先是升起了启明星,然后就显现了一片红光,这时我在西屋就听到一声响亮的哭声,接着就见太阳跃出了地面。”司马十七郎这样对卢八娘说:“所以我想,他的小名就叫旭,大名叫启明,意思也相合,父王看了也说很好。”
  关于儿子出时的描述,听起来似乎象是古书中常有的描述,生有异象,但那天,她虽然躺在床上,却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就算是正好天亮时生的,也不至于那样巧,想来是司马十七郎在夸张,卢八娘一直怀疑古书上记的那些内容也都是这样夸张出来的。
  但这些话司马十七郎当然不会在外面随便说,只在她面前他才肯这样讲,卢八娘就不反驳了,至于名字,她同样颔首赞成,叫什么名字都不要紧,她只望儿子能平安富贵的过上一生。
  “我们的旭儿,非同一般,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司马十七郎想到七善观的老知观看了儿子的面相后捻着胡子说的话,“此子生而不凡命格极贵,将来郡王和王妃的富贵也都在他的身上。”又悄悄说给卢八娘听。
  卢八娘只有再点了点头,王爷的儿子命格当然贵重,至于说司马十七郎和自己的富贵都在儿子身上也没有什么错,这个时代人们都要靠儿子养老的。这种看相说的话表面听着很神奇,其实细想想却没有什么,只是个文字游戏。
  但这个文字游戏,眼下却给了司马十七郎无限的鼓励,他不顾儿子只有几个月,已经上表请封世子了,嫡长子请封,皇上当然没有疑问地批了下来。
  接着山庄里就迎来了卢四夫人,她带着儿子卢苘专程来看卢八娘,庆祝卢八娘终于生下了嫡子,为新出生的孩子带来了丰厚礼品。
  一直在守孝的四夫人本不适合出门,但女儿生了长子这种事她怎么也要来的。一见面四夫人便激动得掉下了眼泪,“郡王守规矩,又重情义,终于等到你生了嫡长子,我这辈子再没有什么惦记的了。”
  陆五娘早已经为卢苘生了两个儿子,四夫人唯一的心事就是卢八娘,现在确实喜出望外,又絮絮地告诉她,“你父亲本要一起过来的,可他又不好出门,苘儿的孝满了,只有让他出面。家里的伯母、兄弟姐妹们也都让我带好呢。”
  卢家的坞堡其实就是京郊不远处,但牛车也要走上两三天,也算是出远门了,路上并不容易,卢八娘还是非常领情的,“这么大老远的,过来做什么,坐车又特别颠。我让人备好了客房,母亲赶紧休息一会儿吧。”
  西屋里,司马十七郎和卢苘也在一起说话,卢苘已经是成人了,他这次来也是担负着家里的委托,现在京城的情况如何了,卢家虽然有消息渠道,但毕竟不如司马十七郎身在其中。
  司马十七郎拣能说的都说了,包括他的一些猜测,这样就说了大半天,最后他拍拍卢苘的肩膀说:“小舅子,你也是大人了,如果将来真有什么变故,你姐姐和外甥就交给你了。”
  司马十七郎还是个无名之辈时,卢苘正是少年不知事,就是当年娶卢八娘闹的风波他也不甚清楚。可卢苘长大后,从回京起,差不多就在司马十七郎的一力提拔和教导下,早已经习惯对他言听计从了,现在听了姐夫的话,马上站起来应道:“皇上若果然对宗室不利,姐姐和外甥我自然会照顾一辈子!”
  “好,我当然放心你。”司马十七郎亲自给小舅子倒了酒,“来,我们再喝一杯。”卢苘本事虽然平常,但毕竟是卢氏四房嫡长子,人品也还不错,又是卢八娘的一母同胞,自然是信得过的人,司马十七郎交待了他,心里又多了一层安慰。最不济的时候,卢八娘也可以带着儿子到卢家过活,想来卢家会照应他们。
  老皇帝死后的周年祭很快就要到了,司马十七郎出门的日子多了起来,卢八娘也开始思量。现在她有了孩子,又与以往有了不同。藩地那边的情形,司马十七郎就是不肯告诉她,她也知道了些,新皇对宗室果然不想留一点后患,藩王就藩后有势力是他最不乐见的,尤其是司马十七郎这个领过兵有声望的藩王。
  看新皇登基后官员的任命,卢八娘也品出了新皇对英郡王府的提防,吴郡和义郡官员差不多来个大换血,将自己和司马十七郎多年的布置打得七零八落,皇权果然是皇权,在这种事上英郡王府根本没有回手之力。
  新皇是知道自己手中的圣旨内容,他这是提前做准备了。卢八娘看着睡熟了的儿子轻轻一笑,新皇就这么肯定,司马十七郎和自己只能去吴郡了?
  先前因为孩子,卢八娘这一年没有参加皇家的活动,这次新皇在皇陵举办的大型祭祀活动她没有理由再缺席,提前几天便让人将翟衣冠服都准备好,因身腰不免增了些,临时又改衣服。
  司马十七郎是在去皇陵的路上才说出了他的打算,这一次在皇陵前,他打算向新皇再一次提出就藩的要求,毕竟他的藩地是老皇帝封给他的,与齐王鲁王等根本就是虚封不一样,当年老皇帝也曾亲口答应他以后就藩的要求,这些当时还是陈王的新皇是知道的,也有一些宗室老臣也亲耳听到过。
  之所以掐在这个时间说,是因为再不说来不及了,“我会在皇祖父的牌位前哭诉,宗室里支持我的人还不少,皇上若是不答应总是理亏,他又不敢太过,多半会允了的。”司马十七郎说:“那时祭祀一结束,我们就离开京城,直接去吴地,最不好的结果就是你带着儿子先去。”
  “吴郡的郡守虽然换了,也不敢公开与郡王府作对,丁桂所在的玉田县和附近的几个县都是能靠得住的,把王府就设在那边,我们的部曲加起来也有一千多人,你和儿子只要守住王府,静静度日。等儿子长到了十几岁,自然也就能撑起王府来,若是实在守不住,你就带着儿子去卢家,卢家总不能不管出嫁女,你弟弟也是个有良心的,总能照顾你们母子。”
  “不是说我们一起走吗?你怎么又这样?”卢八娘又不傻,司马十七郎要把她们母子送出去,但自己恐怕要留下来,她便反问道:“你既然能把我们母子送出去,你自然也能出去的,为何不走?”
  只要出了京城,管他吴郡义郡那里的郡守是谁,司马十七郎是先帝封的藩王,他又有能力有手段,把两郡控制住不是难事,自己一家过什么样的日子没有?
  司马十七郎苦笑了一下,“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我岂能不尊?我若是真能不顾名声,厉王在位时我就可以走了。离开京城易,可到了吴郡,若皇上招我回来,我如何能不回来?人生不过百年,声名却能传千古,旭儿怎么能有一个不忠不孝的爹的呢!”
  卢八娘觉得自己没有吐出一口血晕过去真不容易!
  经历了几个月皇权的争夺,看尽世间的丑态,司马十七郎的信仰当然早就动摇了,他对皇权并没有过去的祟敬,对于在皇位上的那个人也失去了以往的尊重。但他心中却仍然守着他的“大义”!坚持维护他的名声!
  “你带着儿子过去就不一样了,便上皇上也不好为难你们,再者儿子还小,现在也疑心不到他的头上来。”既然王妃已经看透了局势,司马十七郎索性把话都说清了,“我在京里也不会有事,想来皇上会让我们给皇祖父守陵,皇陵这边一直在建房子,应该就是给宗室们准备的。”
  “那么你?”
  “我以后就像孟表兄一样,以醇酒美人自污,皇上也不会再对我疑心了。”司马十七郎忍住了没有叹出一口气,他真不甘心,可是他反复思量了,这样是最好的结果了。
  怪不得这些天他整日粘在自己和儿子身边,原来已经存了分别的决心。虽然司马十七郎实在是个傻瓜,但他对自己对儿子都是真好,当然这也是他封建思想的一部分,封妻荫子,子孙万代,后嗣昌盛。
  卢八娘把头埋进了司马十七郎的胸前,有时她不免会多心地想一想,如果司马十七郎娶了别人做正妻,是不是也会对她这样好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他的嫡妻是个靠谱的贵女,他对妻子一定是极力维护。但现在她又想,不管怎么样,现在得到他的全心关爱的人是自己,那么自己应该领情吧。
  退一步想,司马十七郎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底线,果然是自己想见到的结果吗?没有信仰和道德底线的人其实是最可怕的,不管是今生还是前世,卢八娘都不愿意与那样的人打交道。司马十七郎心中坚持的正统大义包括对嫡妻嫡子有利的部分。
  卢八娘这样安慰着自己,然后想到,自己带着儿子到吴郡,应该是很不错的结果。带着英郡王世子,占了大义,卢八娘相信自己也能将吴郡和义郡收入囊中,将来做个英郡王太妃,也算是达到了她成亲前的目标吧。
  可现在的卢八娘已经不会满足于当初的目标了,何况司马十七郎曾将她从杀机四起的密林中救了出来,她也不会抛弃他!再者,她现实地想,有司马十七郎在身边,自己和儿子的路也会更好走一些。
  那么,去吴郡的打算只有改变了,就像司马十七郎自己所说,只要皇上一纸宣诏,他只能从命,怎么能离开皇帝的控制呢?
  司马十七郎却以为卢八娘在伤感,他想安慰她,可是眼泪已经涌上了眼框,声音被哽住了,他不得不与最心爱的王妃分开,今后就是有千般的美人,又有什么意趣呢?他不是没想过把王妃留在身边陪伴,但他不能那样自私,儿子没有王妃照顾不可能教导好,作为有担当的男人,他只能如此选择。
  司马十七郎不想被王妃看到他掉泪的样子,便紧紧地将王妃揽在自己怀中,却不知他的眼泪一滴滴地掉到了卢八娘的身上,打湿了她的衣衫。

  ☆、第五十六章 天生异象道士推命先皇圣旨亲王北上(二)

  皇陵就建在京郊五十里外,英郡王一家用了半天的时间到了这里,住下后司马十七郎出去了,他要安排好部曲们。另一边卢八娘手下的护卫们也撒出去不少,明天的祭祀后她也会放手一搏。,
  皇家的祭祀庄重非常,礼仪繁复,从第二天晨时开始,一直到未时方才完成。卢八娘一直跟在皇后所带领的女眷们队中,依礼祭拜进香。
  卢八娘发现宁太后并没有来祭祀先皇,听女官们说她病了,无法前来,让卢八娘更加重了心中的猜疑。但猜疑归猜疑,她一点也不想去求证,宁太后的结果怎么样她一点也不关心。
  赐午宴后,众臣及宗室人等都要送皇上皇后回京,命妇们亦然。这时卢八娘接到司马十七郎派人传来的口信,皇上已经同意让她带世子回藩地,而司马十七要留在京城为皇祖父守陵。他让卢八娘带着世子直接去吴郡,又把身边的部曲都派了过来保护她们。
  看来司马十七郎所能争取到的也不过如此了。卢八娘离开了命妇们的队伍,挥了挥手,早有人牵过一匹马来,她骑了上去,身后数百骑部曲跟从她向前面皇上所带的大队追过去。
  半路上与等待在一旁的朱御史等人汇合,从小路插上,拦到了皇上驾前。早有金吾卫禁卫军上前挡住他们,卢八娘纵马上前大声道:“先皇圣旨,请皇上和英郡王接旨。”
  话传了进去,过了一会儿,拦路的卫士们让开,卢八娘与朱御史打马进了由金吾卫临时围起的圈子,见皇上身着玄衣,金绣华章,头戴金冠,正坐在装饰华丽的络车上,挑起车帘向着卢八娘严肃地说:“英郡王妃,朕已经允你带着世子去吴郡,为何又回来了?”
  因为自称前来传旨,卢八娘便也先不下马,庄重地说:“臣妾本已经带世子前往吴郡,只是被朱御史拦住,说有先皇圣旨要传于英郡王,正与臣妾相关,只得调转马头回来。”她骑的是高头大马,对上坐在车里的皇上,居高临下,眼睛略垂,凤眼显得更加狭长,逼人的气势就散了开来,让心虚的皇上也不由得下意识避了开了她的目光。
  朱御史一直呼吁北上复国,老皇上虽然没有真正出兵出力,但也从不反对,甚至在表面上还是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封个官,赏点财物。但两场皇权交替,两个先后登上皇位的年轻皇帝都根本没心思理北上复国大计,他早已经被免了官职,每日与支持北上的人士们在一起,但也只不过是空谈而已,谁也没有真正北上的实力和能力。
  卢八娘觉得当初陈王请几位老王爷出面拿出圣旨的主意很好,可以为她所用,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