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道-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九十章讨武贼檄文

有些事情要从很早说起,比如天后与阴阳家的诡异关系,为何沉寂千年之久的阴阳家,偏偏在她出现的这一代活络起来?缘何阴阳家就好似天后的钱袋子,予取予求,对她的要求从来都不留余力的去做?因为那“阴阳宗”的命令,所谓“阴阳宗”,便是阴阳家绝对的掌权者。

三十七八年前,那个时候阴阳家的“阴阳宗”还是一代亚圣范雏羊,此君极为擅长相术,轮造诣,可谓贯古铄今。他曾指着还只是区区一小卒的北地君候说“汝可为庭柱”,果然,随着周正进入兵家,他便开始展露天赋,此后,出将入仕,战功剽悍,被认称为帝国四庭柱之一。应验了庭柱之言。再好比当初他与金鹏王相面,断言金鹏王必死于自己刀下。果然,后来因为先帝的算计,与文成侯的反叛,金鹏王为保尊严,自尽在并州九原。可以说,范雏羊的相术绝对是出神入化,堪称神异。

也就是那个时候,天后出生了,生在一个言官家庭。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范雏羊游览洛都,偶遇天后母亲杨氏抱着天后出门儿,大惊不已:“夫人法生贵子!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他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实际上呢?堂堂的亚圣,怎能不知天后是男是女?他当时只是因为看出了武家必有抄家灭门之祸,因为他们承受不住天后的贵气。正因为此事,本以游历天下为乐的范雏羊在洛都定居十年。不为别的。就为了看住天后不要出了什么事情。直至天后被抄家灭祖。送进宫里,姐弟分离,他才出现。

范雏羊出现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天后学问,不要师徒名分、也不让天后拜入阴阳家,所教的东西也都是治国之道、兵法韬略、厚黑文学。天后也曾想过要学习文道,但却被范雏羊拒绝,并且告诉她,那些东西以后都用不到。他又一次说对了。至少现在看来,真的用不到。

天后二十年华,通晓事理之后,范雏羊将一切都丝毫不差的告诉天后,并且愿意给天后卜绝命卦,要知晓他当时还在壮年,只要愿意,还能活个几十年呢!而且他还将阴阳家所有的人全都叫道天后面前,发下誓言永远追随天后。此后,范雏羊占卜。一卦功成,留下了一个名字以及一个日期。飘然而去。

朝凤元年,李凌。

圣陨事件由此发生,天下巨变,帝国崛起。

时至今日,那些东西想想,还是让天后觉得很虚幻,她不是个相信命的人,可命运却让她不得不相信,虽然这个命运在转了无数个弯儿之后,才来到今天的这一步。

天后看着怀里的两个小娃娃,温柔的笑着,她明白为什么公孙说,现在是天后,未来却必定是他们中的一个的。因为女帝从未出现过,如果天后在李家的江山上借鸡生蛋,真的铸就此事,那她也不能够像其他帝王一样,区别就在于她是个女人,她不能像其他帝王后/宫佳丽三千一样,弄个后/宫面首三千,否则的话,这个江山她坐不稳。她只能只能做做虚凰假凤的事情,再有就是固定的与杨文发生一些不大道德的关系。她要表明立场,表明身为现在天后、未来或许是女帝,却同样也是杨文孩子的母亲的立场,由此,靠山王府才会成为她的靠山。

换而言之,天后怀里的两个小孩子,将会是她最后的子嗣。这个江山一旦换了姓氏,那就需要有继承者的出现,否则的话,就如一场镜花水月,到头来还是空的。所以说,未来是这两个孩子的,要么是武伯文,要么是武仲文,选取一个之后,另外一个则是杨姓。

“天后!”

去而复返的公孙,手中拿着一封信笺,面色阴沉的厉害,可这种阴沉,又带有一些别样的喜悦?怪异到了极点。

将怀里睡着的孩子放到床榻上,天后打开信笺,大致的浏览了一遍,嘴角微翘,念出声儿来:“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德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残害忠良,杀子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欲窥窃神器……旌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啧啧!好文采!好文采啊!可知何人所作?”,天后头也不抬的笑道:“这《代李旌讨武贼檄文》,作的着实不错!哈哈哈!”

天后笑的是很高兴,可实际上那檄文中的内容呢?却不是什么好言语啊!那将天后曾经身为先帝的父亲,德宗皇帝的才人的身份点了出来,还虚构说天后曾服侍过德宗皇帝,但后来却又不要脸的勾引了先帝圣皇,善于嫉妒,狐媚惑主,还说天后残害忠良,杀了自己的儿子、兄长、丈夫、母亲等等,更说天后如今窥窃帝国皇位……李旌便是蜀王的真名,这片檄文就是别人代他执笔写的。三点便可以涵盖全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其一,天后是如何如何一个下/贱/淫/荡,心狠手辣的女人,像她这种人早就应该人神共诛。其二,朝野上下那么多深受帝国天家李姓恩宠的人,这个时候你们能不能醒悟,不要再继续助纣为虐。其三,我蜀王李旌,是天家李姓中最具威望的亲王,也是第一个敢说真话的人,赶紧过来支持我,出兵勤王,讨伐妖后……大体就是如此。

“诗君杜青莲!他现在就是蜀王的清客!”,公孙冷哼一声,道:“妖言惑众,真是该死!”

“唉——!”

天后也不笑了,叹了口气后,道:“没办法啊!女人,难做。不过,虽然这檄文骂的难听了些,可确实也是叫我等的好苦!好苦啊!命人即刻筑造九州鼎!天命!当然要出现在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时候!他蜀王不是言之凿凿的说我是妖孽吗?那我就让他看看,我,是天命所归者!”

“那……”

公孙眉头纠结着,踟蹰了一番,正色道:“这篇檄文可以说……很出色。也因此,会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真,盲从的跟着蜀王,壮大蜀王的声势。我的意思是,要不要也写篇檄文,反驳一下蜀王?不然的话,会很被动,毕竟九州鼎还需要三天时间打造。”

“不不不!不需要!完全不需要!只需把他的脑袋山冠上一个犯上作乱,不为人族大局着想的名头就足够了!”,天后笑着摇了摇头,道:“只等着这份热潮、热议逐渐的一点一点的在我的纵容下达到最高点,只等着蜀王麾下的兵马正是气势如虹,威猛如虎……我再把九州鼎请出来,那恐怕不吝于背后敲他一闷棍,可以叫他瞬间军心大乱。然后……”

“然后就要去看靠山王杨文的?”,公孙的眉头没有舒缓,郁郁不乐道:“他不是老靠山王杨雄,他还只是个年轻的王,才不过二十出头。他的麾下在没有止戈郡主的坐镇下,仅凭西凉三杰,哪里是蜀中五虎将的对手?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不是不可以,但是,您不能太乐观!不是所有人都是李凌!”

“杨文是什么人我比你清楚!放心吧!”,天后笑眼眯眯的瞄了眼床榻上的两个孩子,道:“找人给他传个信儿,就说……如果他打不赢蜀王,那他的儿子就会成为蜀王的刀下鬼!蜀王对我、还有我这两个孩子,绝对不会手下留情,一定会斩草除根。”

公孙摊了摊手,无奈道:“那就看他能不能抓住您给他创造出来的大好时机吧!”

“拭目以待!”,天后还是很有信心的笑了笑,接着说道:“听说那头江东猛虎病了,你怎么看?”

“是病虎不是病猫,小心为上!”,公孙片刻不停的回答道:“他不是天家李姓,在文成侯、北地君候都没有作何反应的时候,他不会妄动,哪怕他是蜀王的盟友。至少圣陨事件后,驻扎在南方交州的二十万兵马,已经可以不仅仅对外,可以对内了!交州距离扬州才多远?没有足够的机会,他就等着吧!等着天后扫灭了天家李姓,再把他这种三心二意、吃里扒外的混球捏死了算……”

“咯咯咯……!”

天后大笑不已,伸手道:“帮我更衣吧!这身儿衣服还真是穿不习惯!”

公孙还是那副毛手毛脚的样子,一边帮天后将龙袍脱下,一边说道:“只是现在穿上还不心安理得、名正言顺,等一切都好了后,您会习惯的……不习惯也得习惯。”

天后努努嘴,笑道:“有道理。”

第二百九十一章潼关之军议

潼关。

几乎是建立在高山上的堡垒坚不可摧,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西凉东进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蜀州北上的唯一要道。所以,这里如今屯兵十三万,还有源源不断的兵马正在向这里赶。一切都是为了那位已经发布了檄文,已经挥兵北上的蜀王。

杨文现在在潼关的城头上,手中拿着那篇《讨武贼檄文》,眉头紧蹙的说道:“文藻华美,确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可这好文章偏偏是用来骂人的,殊为可惜,殊为可惜啊!看到这篇文章,我忽然想起三国时,那位名动天下的大才子陈琳为袁绍所撰写的《讨贼檄文》,两者可谓不相上下,一时瑜亮。”

说了半天,杨文一回头儿,却见孔鑫正面皮抽搐的翻着白眼儿,而自己的两位义兄焦应龙与典白熊也全都将杨文的话自动过滤,权当耳旁风呼啸而过。如此情况,杨文也是讪讪的摸了摸鼻子,此情此景下,确实不是讨论文章优不优美的时候。

“有什么新消息,说来听听吧!”,杨文靠着潼关高大坚固的城墙上,刚说完话,不由得还是解释了一番自己之前的话,道:“我的意思是,这篇檄文,作的实在是太好了,恐怕这天下人心,很容易便被蜀王调动。届时,于我等不利啊!”

“别的地方我不懂,但……西北这篇儿,是没有人会投诚他蜀王的!”,孔鑫背负双手,颇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与从前那小无赖的模样判若两人:“西北大地。自古民风彪悍。所谓穷山恶水多刁民,不外如是。靠山王府久居西凉,施的是仁政,聚的是人心,断然不会出现那种王爷所想之事就是。”

杨文咂了咂嘴儿,蹙眉道:“谁能保证呢?人心……怪啊!”,顿了下,杨文继续道:“天后那边儿给我传了书信。我也给北宫伯玉传了信儿,咱们所担心的事情迎刃而解。这样也好,那毕竟是我那位朋友小国舅的养父,不杀就不杀了。”

“天后身边有高人,知晓如今天下局势全都要看西北这块儿,自然不敢拖您的后腿,”,孔鑫慢吞吞的说道:“荆州牧李缺、江东猛虎、文成侯、北地君候、琅琊王、邺城王……这些人都在看着,王爷您赢了,他们就会给天后大唱赞歌。屁都不敢放一个!反过来说,王爷您要是输了。这个天下,将会在顷刻之间,大乱!”

杨文沉吟了好久,叹了口气,坚定的说道:“我年纪还小,很多事情都考虑的不清楚,也想不通。但有一个道理我是懂的,这天下啊!绝对不能乱!否则的话,不知又要有多少百姓因此受累……垂拱年、朝凤年,我相继参加过两次大战,战端一开,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所以您更要战胜蜀王!”,孔鑫接过话头,道:“以战止战,战之可也,以杀止杀,杀之可也!战胜蜀王,杀了蜀王!只要天下诸侯王之首的他死了,那么——谁敢掠西凉军锋芒?谁敢轻起战端?谁敢再叫那些百姓苦不堪言?您要做到,您也必须做到!”

杨文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道:“受教了!”,转过头来,他对着大白熊道:“典将军!蜀王那边现在情况具体如何,行军到了哪里?什么时候能到潼关?这些事情全都给我仔细的说上一说,也好叫咱们能够好好商量下对敌之策!”

“喏!”

典白熊行虎步的走了过来,从胸甲中掏出一份地图,道:“蜀王在昨日发布檄文之前一天,就已经聚拢兵马,开始向汉中郡方向移动。我军业已查明,蜀王兵马差不多有五十万,其中十万要囤积在巴东郡,防备着西凉名义上的盟友,荆州牧李缺。吐浑蛮、五溪蛮虽然一遍遍的被蜀王当做练兵剿灭,但还有零散蛮族存在,为了防备他们,蜀王还要抽调两万兵马。蜀地内部,他还留下了差不多三万分散的兵马驻守各城,剩下的三十五万兵,原本就有十万聚拢在汉中郡,其余的二十五万还在一边收拢、一边进军,诈称百万大军。”

“又是吹牛!不过也好,想当初我带着两千兵马都敢自吹自擂的说,自己有百万大军呢!”,杨文笑了笑,道:“继续说,我听着呢!”

“蜀王大军陆路绵延近百里,车马、辎重数以万计,战争器械更是成批成批的运送。我想,他早就做好了攻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