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转人生-第9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你以为咱们一起合作这么久了,你就可以随便抄袭我的东西,没门。

所以后来,都是已经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北方一汽,不过是拿了大众十几年前的一个破捷达的发动机来用最后还被德国人给搞了。

可惜软骨头的一汽是连个屁都不敢放,由此可见某些领导的无能。

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如果是在韩国,估计连个屁都不敢放的就是德国人了,当年韩国人是在怎么干的?

为了发展自己国家的汽车产业,他们也是选择了德国的奔驰等企业来到韩国国内,进行合资,为的就是学习德国人的技术。

合同一签就是三十年,可是十几年过去了,韩国人觉得他们把德国人的技术学的差不多了,然后就直接单方面撕毁了合同。

哪怕赔给你违约金也是在所不惜,就那么无耻的把德国人给赶出了韩国市场,然后自己关起门来一家独大。

当然德国人也留了一手,韩国人后来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最后还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才完成了对自己汽车企业的建设。

但是人家这条路,最终是走成了。

在看看我们,和德国人签了三十年的合资合同,眼看着合同快要到期了,人家德国人还没等张口,咱们就主动送上去,又和人家签了三十年。

当然这都是咱们国内那些高贵冷艳的大型垄断国企干出来的事,合资三十年,狗屁本事没学到,反正是坑蒙拐骗那一套学了的溜精。

外国人不把咱们国内的消费者当人,他们也学着和人家一样,不把自己人当人,真是不知道如果有一天,那些民营自主品牌,如果真的能够站起来之后,他们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乌云对于‘模仿’日本人的产品,倒是没什么排斥,她毕竟是华国人,和那些死教条的欧洲设计师们不一样。

而且一来她对日本人没什么好感,二来就是她当设计师最初的时期,就是干这些工作的,当时老师布置给她的任务,就是模仿,并且从模仿中寻找灵感,寻找自己的方向。

而第三个原因,就是她最近的时间,真的很紧迫,如果要让她真的拿出一部分时间来专门设计这么一款微面,她恐怕真的未必有那个时间。

“还有,对于发动机的要求呢,不求大排量,这种微面你也知道,对自身重量的要求不大,只要把底盘做的高一些,适应国内的路况,保证良好的通过性就行。而且成本呢,尽量要往低了控制,总之呢是什么便宜,你给我用什么。发动机方面吗,就上1。0或者13的就行,这样的排量对于这样的微面来说足够了,毕竟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城镇结合部的农民,他们一般也不怎么上高速,对速度的要求不算高。所以只要马力够,能够拉得动货,就成。至于变速器,咱们主打是五档手动变速器,如果高配的,咱们还有amt!”

李逸帆把大概的要求和乌云说了一下,乌云一一记录了下来,当听到amt变速器的时候,还忍不住问了一句。

“咱们什么时候还有这样的产品啦?”

“嘿嘿,这个你就别管了,总之我说有那就肯定有。”

这款amt变速器可是来自于萨博的,而且还是不错的东西,不过李逸帆现在可不敢乱说。

1370未来的主流发动机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李逸帆不愿意说,乌云也就不再问,不过根据她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了解,这家伙胆子大得出奇,他说有这样的技术,那这样的技术,多半就不是从什么好地方弄来的。

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反正在国内的汽车研发环境就是这样,其实有很多技术,并不是老早就已经公开专利了,谁都可以研究的,就比如那4at变速器,还有amt和cvt这样的变速器,这样的东西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了。

但是为什么国内却依旧不能生产制造,主要就是因为咱们的材料科学不过关,还有一点就是精加工技术不过关,所以咱们生产不出来那样的东西。

而李逸帆说他有办法,那就说明,他肯定是在材料还有精加工方面动了歪心思,对于这一点,乌云到并不反对。

这方面毕竟咱们比国外差的太多,如果真的要一步一步的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追上,而如果用一点小轨迹,走一条近路,倒也无可厚非。

和乌云又商量了一些关于这微面的研发事宜之后,李逸帆就告辞离开了这家设计工作室,他最近的行程很紧密,在京城搞定了这些事情之后,他还要回晨华汽车去看看。

对于晨华汽车,他并不经常在哪里办公。但是关于这家公司他可是一直关注着的。虽然有王忠发在管理。也很让人放心,而且现在也上了轨道,但是毕竟这是一家在他心里地位非常高的公司,所以多加关注还是必须的。

他回到晨华汽车的时候,那些来晨华汽车采访的记者们已经都走的差不多了,他也没有去和那些记者们打招呼。

毕竟他现在是这家公司的大老板,那些记者的笔杆子虽然厉害,但是也还不至于有他亲自出面来招呼。

回到晨华汽车之后。他就先后去公司的研发部门转了转。

其实主要去的也就是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发动机研发部门,还有一个就是变速器的研发部门,现在在他看来,这两个部门才是关键。

前几个月的时候,他从萨博哪里搞来了大把的成熟的技术,而现在已经交给了这两个部门的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吸收当中。

萨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世界范围还是很有名气的,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涡轮增压发动机还不是主流的发动机。

毕竟大众一直在坚持这项技术。但是大众发动机烧机油的问题,却一直没能够得到解决。而且涡轮增压发动机保养费用贵,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涡轮增压器的缘故,因为现在的材料科学还不到位,所以这涡轮增压器还不能像后世那样可以达到二十万公里的寿命,一般五万公里左右就要更换一颗涡轮,而涡轮的价格又非常贵,所以现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还不足以成为主流产品。

当然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国内还是很有名气的,而且一直是高大上的代表,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他们不间断的广告投入,还有很多以讹传讹的成分在里面。

很多不懂车的国人,以为用涡轮增压发动机就很高大上,至于国外为什么不普及这种发动机,却并不知情,所以这才造成了大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国内很有名气的后果。

而在这个年头,事实上在世界范围来说,涡轮增压发动机都还不是主流。

但是这涡轮增压发动机即将成为主流,却已经隐隐的显现出了苗头。

毕竟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程度,最近几年是有着逐步提高的趋势。

另外一方面,也是和未来即将爆发的石油危机有关,美国在伊拉克动武,导致国际油价大涨,在加上华国大发展,对石油需求的猛涨,这些都将会是导致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因素。

尤其实在2008年以后,美国引爆了全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人为了刺激国内的经济,开始狂印美元,向全世界范围转嫁石油危机。

最后更是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石油价格大幅度的提高,这将大大的刺痛那些普通购车者的神经。

大家对于车子的性能要求是越来越高,发动机的排量要越来越小,而功率缺不能减少,甚至还要有提升,这样的要求,就让诸多的汽车设计师,不能不把脑筋动到涡轮增压发动机上面。

而等到十几年之后,就正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势已成的年代,那时候即便是一直坚持着做自己的奔驰和宝马,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自然吸气的发动机,转而开始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

而就连原本对油耗不在乎,一直喜欢v8发动机的美国人,都不得不转头开始研发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

所以到那个时候,涡轮增压发动机自然会成为世界汽车业界的主流。

而国内在涡轮增压领域一直是弱项,现在李逸帆却从萨博哪里搞来了不少萨博的独门技术,如果要是不好好把这些技术吃透,在未来领先别人一步,那他可真是白活了。

所以当他拿到了这些技术之后,把这些技术带回来之后,就交给了公司里负责发动机研发的梁启明。

这梁启明可算是搞了一辈子发动机了,最早的时候是在一汽,可是那时候一汽的领导,根本就不重视自己搞研发。

所以他那时候的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带徒弟,等机会,那些日子,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翻来覆去的把大众的那些发动机拆开来,在装回去。

从老桑塔纳上面用的16他自然吸气发动机,再到后来帕萨特和奥迪上面用的18t,22l等等一系列的发动机,他都算是研究了个遍。

可惜等来等去也没有等到自己搞研发的机会,最后终于是再也忍耐不住寂寞,所以杨荣当时一去勾搭,他根本就没多想,直接就带着自己的那些徒弟跳了槽。

来到晨华汽车之后,这晨华汽车的发动机研究室,更是一清二白,以前这家公司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发动机研究部门,就算是有也不过是个草台班子。

所以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他又亲自搭建了晨华汽车的发动机研究室,杨荣倒也给力,直接给他盖了两栋研究大楼,给他招来了上百名的学生。

而且还立主从日本引进了三菱的4g系列的发动机,虽然这款发动机被阉割了不少关键技术,可是却依旧很是有搞头。

然后老梁的工作就是从新换思路,总原来德国的发动机,转而研究日本的发动机。

其实两家相差的都不多,毕竟都是4缸机,而且都是已经上市多年的机器,没什么秘密可言。

所以很快就摸清楚了机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就被老杨一句话,大发去和德国的fev联手研究一款18t的发动机了。

很快这台18t的发动机,在杨荣的资金支持下,和德国人的技术支持下就搞了出来。

数据方面虽然是不如大众的出彩,但是却少了大众烧机油的毛病,而功率方面也并不弱多少。

终于搞出了成果,可是老梁还没来得及高兴几天,结果杨荣就出了事,而晨华汽车很快就陷入了群龙无首,一片散沙的状态当中。

最后杨荣跑路,国资委登场,接手了省城汽车和晨华汽车,老梁和他的很多学生,甚至都已经感到绝望了。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却峰回路转,晨华汽车被拍卖了,而接手的老板,别看年轻,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有眼光,有魄力的老板。

他给他们布置了很明确的任务,既然已经懂了人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那就要搞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可变气门技术,还是双向的,进排气的都要。

还有就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这些要求一个个听着可都不低。

但是人家老板说了,给钱,给技术支持。

而且还真是落到实处了,那是真给钱啊,他们的实验室才从新开张没多久,老板就给他们送来了两台数控机床,还有一些特殊材料,以及二十台的发动机,遍布15到24升的排量区间。

这可是实打实的钱啊,要知道他搞了这么多年的发动机研发,可还没见过那个老板这么大方。

其实这些比如可变气门技术,还有涡轮增压技术,说穿了原理都很简单,就是给发动机加上一些小外挂,然后不间断的测试数据,再从这些数据当中,找到最好的工作区间。

让电脑记录下来,然后对录入ecu,对发动机的工况进行时时监控。

说穿了就是要你去刷ecu而已,但是这确实最枯燥,和最消耗财力和时间的工作,以前的一汽,没时间,没精力干,就是杨荣也没给过他们这么大的支持力度来干这件事。

1371疯狂的老梁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可是,这些就是那个新老板,他居然做到了。

之后他还送来了很多电脑,给他们记录数据,光是从这些细节方面,就能看出老板的诚意。

这么多的发动机,上架之后,连轴的工作,配合上那些外挂,要进行不间断的测试工作状态,输出功率,和扭矩,然后进行数据记录和比对。

这样的工作很枯燥很无聊,而且也很消耗钱,要知道这些发动机,日夜不停的工作,烧掉的汽油,都要上万块。

再加上场地,水电,税务,人员开支等等,加起来这样的项目,就算进行一个月,都要烧掉几百万。

一般人,谁会有这样的魄力?

反正那些国营企业是肯定不愿意干,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