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转人生-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原本在上辈子的时候,滨城市的当政者们为了连通旅港和滨城之间的线路,也曾经冥思苦想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过一直是等到十年之后,国家投入四万亿来刺激国内的基础建设的时候,滨城市的当政者们才想起这么一出。

在市里大肆兴建不切实际的地铁线路的同时,也顺带着延伸了101有轨电车的线路,利用这条线路的延伸,将滨城和旅港彻底的连通了起来。

不过当时这样的工程,可是花费了足足几十个亿,当然这里面真正的造价成本并没有多少,里面的水分成本则是大得很。

当时那个工程,可是着实让滨城的很多官商们富裕了起来,可怜了老百姓却要咬着牙,为这条线路还上几十年的地方债。

李逸帆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竭力的劝谏杨玉河,要他来主修这条线路,一方面是要给杨玉河多争取一些政绩,让他去省城的时候面子更加的光鲜一点。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杨玉河这个人并不贪财,官声还是不错,因为他的家族里有他的妹妹在商界打拼,其实说白了是在为他们整个家族打拼,所以杨玉河并不缺钱,所以在金钱方面贪yù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官员,在这年头的华国已经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

因为他为官比较清廉,所以他所下辖的滨城现在官场上的作风也还算可以,尽管不可能呢完全杜绝了贪腐之风,但是最起码官场上的风气,可是要比齐满天在位的时候要好得多。

如果由他来主政这个工程的话,这样一来就会减免掉很多不必要的灰sè成本,让老百姓少背一些包袱。

而另外一方面来说,现在建设这条线路的话,一方面是可以方便滨城和旅港之间的交流,让这样的实惠能够提早十年落到老百姓的头上。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成本控制,要知道现在修建这样的一条线路,考虑到物价和成本的因素,预计这样一条线路的成本估计可以控制在十个亿以内,但是如果要是换到十年之后的话,这样一条线路,别看只有短短的几十公里,这成本可能就会直接翻一倍,甚至是翻两到三倍。

而这笔节省下来的钱,则完全可以让滨城的老百姓在其他的地方享受到实惠,比如医疗保险,或者是其他的市政交通方面。

李逸帆的一番解说,是口若悬河,说个不停,而杨玉河这边却一直没怎么说话,不过他面sè红润,可以看得出是有些激动,显然李逸帆说的越多,他这边心动的就越是厉害。

不管怎么看来,这个项目,现在在他看来,好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真的在自己即将到任之前,把这个项目主导上马的话,那么对他而言,就无疑是大功一件。

其实李逸帆没有和杨玉河说的是,在未来的十年,国内的城市化进程将会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

现在滨城市区加上下属的辖区内的统计人口不过也就是二百来万,就算加上外来人口,也不过三百多万不到四百万的样子,可是又有谁能够想到,短短的十年之后,这座城市光是市内的人口,就能够达到将近六百万的恐怖程度?

大量人口的涌入,一方面是刺激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极大的加大了对市内道路交通的需求压力。

杨玉河之后的继任者是什么水平,李逸帆可是知道的,他和那个夏青禾接触过,那个家伙后来上位之后,一门心思的都是在让GDP攀高,不断的引进各种工业企业,尤其是上缴税率比较高的化工企业。

后来北面的银州开发区就到处的充斥着这样的高污染企业,短短的十年时间,滨城就从原来北方最好的旅游城市,沦落成了PM25仅次于京城的重污染城市。

这家伙对那些大项目上心,可是对于这样的普通的市政工程项目却根本就没什么想法,可以说是把滨城糟蹋的够呛。

后来直到国家出台一揽子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之后,这才开始琢磨着大规模的翻新滨城的市政道路交通建设,可是在那之前,滨城的老百姓可是饱受了交通不便之苦。

夏青禾上台,自己是不可阻止的,也不是自己能够阻止的,据李逸帆所知,那家伙就是未来即将上任的一号首长手下的一条忠犬。

尽管他在位期间,把滨城搞得是乌烟瘴气,滨城的老百姓对他是颇多的不满,可是那家伙的位置却一直是很稳固的,甚至直到自己穿越之前,那家伙还依旧活跃在滨城的政坛上。

虽然之前因为理想广场的事情,李逸帆家里也算是和那个夏青禾打过交道,并且也接下了善缘,可是其实打心眼里,他还是有些看不起那个家伙。

这个工程项目,与其留到十年之后,给那家伙提升政绩,还不如现在就交到杨叔叔的手里,由他来主导完成。

“逸帆,你的这个提议,我刚刚仔细的琢磨了一下,确实是个好办法。可是吧,现在却有这么几个难题,首先最重要的就还是这个财政的问题。你说的这条线路确实非常的不多,可是咱们滨城到旅港之间的线路,你也知道,多山,这一路肯定是要开山搭桥,如果要是在平地上修的话,成本肯定不算很高,可是之前在做北面的线路的时候,咱们就找人来评估过,哪条线路光是开山就要开七八座,隧道要打好几个,光是这些就让那条线路的成本比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的线路成本高出百分之五十。可是咱们所说的这条向南的轨道交通线路,这条线路的复杂xìng,比较起来,不但是不比北面的差,甚至比北面的还要烂的多,所以线路虽然不长,但是造价却并不一定会比北面的低。咱们市里的财政,现在光是支撑北面那一条线路的话,也许还能应付的来,可是如果南面的如果要是同时上的话,这就恐怕有些吃力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恐怕你也知道,你杨叔叔明年可能要去省里了,如果我要是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几年,那么这条线路就肯定能够修得起来,可是现在是时间等不起,如果我走了,市里的财政就算缓过来了,可是这时候也不是我说了算了”

刚刚杨玉河就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最开始时候的兴奋,这时候在现实问题面前已经开始渐渐的散去,换上来的是有些颓丧的气氛。

“嗨!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呢,不就是钱吗?这样,杨叔叔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安娜姑姑他们,他们对于投资这样回报率比较高,风险又低的市政工程项目是最有兴趣了。大不了到时候咱们可以和他们联合组成一个运营公司,将未来几年的这条线路的经营权交给他们,反正让他们现在出钱先把线路给搭建起来,这不就成了吗?”

李逸帆微笑着说道,其实他也知道,刚刚杨玉河那样的表演,其实就是等着他这句话呢。

现在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地方zhèngfǔ可是非常的流行,到处修建的高速公路,几乎都是这样建设起来的,甚至后世很多城市修建的地铁也同样是如此修建起来的。

外资投钱,然后得到一定年限的运营权,市zhèngfǔ得名,而且还可以定期的从这个公司得到相应的好处,这样的合作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未完待续。)

620杨玉河的布局

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杨玉河就同意了李逸帆的说法,其实他之前之所以在哪里一个劲的所财政问题,就是想要让李逸帆他们帮忙想办法。

因为他知道李逸帆的身后有着那个神秘的法国财团!

其实他之所以这么做,也确实是现在大势所趋,现在的华国,尤其是总理实行了税制改革之后,zhōngyāng牢牢的把财政大权掌握在手里,地方zhèngfǔ每年上缴了zhōngyāng财政之后,确实是没有几个富裕的。

市里面有些一小项目那还好办,可是如果一旦要是有大型项目上马,就必须要向上逐级申请,这样的一番运作下来,不但是耗时耗力,最关键的是,因为你是层层上报,最后往往还需要面临层层的盘剥。

最后就算zhōngyāng给你批下钱来,结果到了地方的手上,这些经费经过七刮八刮,最后能落到实处的能有八成你就千恩万谢去吧。

这就导致了,现在地方zhèngfǔ因为各种原因,频频的上马各种修桥造路的运动,不过很多都不选择走zhōngyāng财政,一般都会选择外来的投资公司合作,别的投资公司掏钱,然后把运营权交出去,最后自己跟着运营公司吃红利。

后世国内被曝光和那些没有被曝光的诸多收费高速公路,几乎都是在采用这种方式在运行,其实很多公路,早就已经收回了成本,而且已经开始盈利。

可是却因为这些投资公司和地方zhèngfǔ的贪婪,却依旧是在保持着收费的状态,反正苦的都是老百姓,而地方zhèngfǔ和投资公司却是坐着收钱就行,这样的买卖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那时候这样的情况,是被国内的广大车主们骂的狗血淋头,可是现在这样的合作模式,却是在国内大行其道。

在很多本地的当政者看来,不花一分钱的财政收入,只不过给出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就可以修建一条道路,给自己增添上一条条的政绩,这样的买卖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原本李逸帆是没想过,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这条线路的运营权的,虽然他知道这绝对是一块肥肉,可是现在既然杨叔叔主动提出来这一点了,那他要是在故作清高,那就有点太矫情了。

于是一家人吃顿饭的功夫,就已经把这条线路未来的命运给决定下来了。

“对了,逸帆,你尽量和你那朋友说快一点,尽快的把那些资料搞到手,回头我打声招呼,反正国资委那边,正在策划明年要出售的市里的一些国有企业,到时候这个特殊金属冶炼公司,我和他们打声招呼,你们就直接拿下来好了。”

饭快要吃完了,杨玉河又开始惦记起了李逸帆之前所提起的那个特殊金属冶炼的项目,毕竟和什么其他的工程比起来,这个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李逸帆要是真的搞成了,这填补国内空白的功绩,可要比修建那么几条轨道交通线路,要显眼的多。

上面的人,很喜欢看到这样的消息,而且北省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大省,尽管这些年来因为国家政策的缘故,已经没落了很多,但是现在随着国内经济的大发展,现在省内的工业发展苗头,已经渐渐的有了回暖的趋势。

如果这时候李逸帆要是能够把这个项目做成,那对于他这个未来北省省长而言,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虽然还没有上升到省长的位置,可是这个位置基本已经被他给内定了,所以现在他做很多事,都是在从未来升任到省长的位置上才开始考虑的。

北省本身就是国内著名的老工业中心,尽管最近十年,北省已经渐渐的没落了,可是未来一代的国家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光是靠南方的轻工业是无法撑起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的。

而且共和国的脊梁,最后还是要落在这些重工业的身上,前段时间杨玉河几次秘密的前往京城,在家里老爷子的穿针引线之下,拜访了那位明年即将登基大宝的未来一号。

双方有过几次交流,而他也结合着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北省经济发展的想法,对方那位领导,对于他的观点也很是认同。

双方都知道这就是一种输成的表现,如果这次他站队站的对了,那么将来他将会稳稳的占据到北省一号的宝座。

而关于北省未来的走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来重振北省的重工业。

关于这一点,这一年多来,杨玉河也是做了很深入的调查,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已经和原来闭关锁国时候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那时候做的是计划经济,北省出产的东西,可以说是行销全国,出产多少,国家就能消化多少。

北省的工业系统,可以说是完全不愁生计!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半市场化状态了,国家也已经开放了好几十年了,很多外国的工业产品,也开始进入到国内开始竞争了。

而最开始的二十年的开放,一方面是国家的不重视,另外一方面则是咱们产品本身的不争气,可以说在重工业的很多产品方面,咱们都已经被人家外国货打的是满地找牙了。

而如果自己接手了北省,又想重整北省的重工业体系的话,国家的政策支援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在自身挖潜力,在自身上找机会。

国企要严抓创新加大投入的同时,对于私企也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大型国企查遗补漏。

而对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而言,这材料就是关键,而咱们国内的科学领域,材料科学一直是最弱的一项。

李逸帆如果真的能把他说的那项技术给搞进来的话,那他绝对就是给国家立了大功一件,到时候自己在加大对他的扶持力度,他们只要能够源源不断的推出新的特殊材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