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权贵-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是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像田盛文这种情况,卫生局在没有财政专项拨款的前提下,如果这件事要由我们来插手,只能算越位。他们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应该找的是民政机构。”

夏近东一下子难以接受,他沉思片刻,最后不得不点头。

“你想想,倘若是卫生局大包大揽,有这么多赤脚医生,生活都不富裕,都来让我们卫生局来帮他们度过难关,卫生局的财政拨款是一定的,哪来的资金来支持这么大的支出?”夏小洛以绝对理智的语气说。

夏近东不得不承认,这话虽然残酷,但却是不容反驳的事实。

他不甘地问道:“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办法?”

夏小洛悠然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只能变输血为造血?”

“变输血为造血?”这个词汇让夏近东沉吟不已。

夏小洛心道,我擦,没想到虽然现在已经是90年代后世这个在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烂俗的词汇却依然新鲜。

“对,扶贫、救济,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的之道,真正的解决问题则是让他们自己学会谋生、创作财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那你有什么好想法?”夏近东脸上泛着兴奋的光。

“没有。我又不是神,说有想法就有想法。”夏小洛厚着脸皮说,他的额头迎来父亲一个爆栗。

周一,夏近东走进了局长钱少群的办公室,钱少群显得精神矍铄,但是夏近东能感觉他精神抖擞背后的心灰意懒。

钱少群这样的精神状态不难理解,就在功成身退之前却出了这档子事儿,然他产生了一种人世无常仕途险恶的虚无感。

这些天他每天研究黄老之学,性格更加冲淡,他用《易经》的阴阳变化之理来指导他制作盆景,竟然有所得,心中也越来越向往退休之后无官一身轻的闲适随意,对官场倒是有发乎内心的嫌恶。

钱少群让夏近东坐下,拿出上好的老君眉,亲自为夏近东冲了一杯。

夏近东心中感动,以玩笑的语气道:“钱局长,您对我这么客气,我诚惶诚恐啊。”

这句话虽然玩笑,但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夏近东的心情。

“嘿,你小子,局长马上就是你的,他妈的以后发退休金我们这些退下去的还不得看你小子脸色啊?”

钱少群自“王俊伟挟持事件”以后,变得随意多了,爱开玩笑了。

“我哪敢啊!”夏近东开始去切入正题。“前几天那个人你还记得不?和店乡的那个赤脚医生?”

“记得。”钱少群一皱眉。“不是给了他钱了么?”

夏近东虽然现在是副局长了,可是钱少群在他眼里依然有着不可侵犯的威严,毕竟,他在他手下工作了十年。

他咳嗽了一声,道:“钱局长,我觉得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很普遍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要解决,从根子上解决,从制度上解决。”

钱少群愣了一下,目光在夏近东脸上停留片刻,低下头,从抽屉里摸出一盒香烟,扔给夏近东一根,塞进自己嘴巴里一支。

夏近东迅速起身给他点着了,夏近东这个反应让钱少群心中起了一点波澜,此前的夏近东在他眼里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书生,怎么知道给领导点烟这回事,现在也慢慢上道了。

不知让人忧还是让人喜。每个在官场的人都会有这个过程吧,无论是痛苦的缓慢的蜕变,还是一瞬间的涅重生。

夏近东虽然三十四五岁了,但是他的容貌不显老,三十四五才在自己手下混了个副科,钱局长心中也有一丝愧疚。

一直觉得这个人太过于书生气,在年轻的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些问题公开顶撞自己,但是,这些天一场疾风骤雨一般的政治斗争才显露出夏近东才是一个有原则、有能力的干部。更重要的是帮自己度过了一场危机。

在自己退休之前,一定要扶他上位,如果走得顺,在五年内连续跳两级,他还能在四十岁之前升到市厅级干部。不然,他就没有机会了,可惜了一个人才。

钱少群道:“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局里没有这一项财政拨款,我们即使想办也没有资金啊……”

“我们可以向县里财政提出申请,我负责写个报告。”

“嗯,只能先这么办,看看能不能通过。”钱少群沉思片刻后,点了点头。

夏近东接下来的几天都全身心地扑在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的调查上,主要调查了洛水县乡村医生的人数、家庭收入状况等。

调查的结果让他心中感觉一丝丝凉意。

这个群体曾经为华夏医疗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却这么轻易的被遗忘。

他们大多收入很低,家境贫困,却不能获得一点退休金、抚慰金。

十天后,他把一个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调查报告交给何京生。

何京生的办公室要比钱少群的办公室大了许多,但是陈设也很简单、朴素。

他一看报告,往桌子上一扔,开玩笑道:“老夏,不地道啊,你上任这么久也不来我办公室转转,一来就要钱!”

“嘿,没拜拜您这县太爷的码头是我的错,我改日负荆请罪。但是,这钱你得给!”夏近东嬉皮笑脸道。

要是其他干部见了何京生那不是噤若寒蝉,也就是这两位志趣相投,夏近东才敢“犯上作乱”。

“你看看今年的财政收入!我还县太爷呢?我就是一要饭的。”何京生拿出一张财政局做的财务报表扔给夏近东。“妈的,都张嘴要钱,一个个嗷嗷待哺,也不看看我这是巧妇难为啊。”

县财政收入主要分为三块,一个是税收,一个是各种杂费,一个是各种罚没收入。

何京生拨拉一下头发,仰头靠在沙发转椅上,道:“咱们洛水是农业大县,工业不行,主要靠农业税,但是农业的生产能力有限,小麦亩产千斤就是上限,你能让他上万斤?所以,这财政收入也就有限。”

他想了想,觉得夏近东是自己人,可以和盘托出,道:“县里除了粮食外,还有中药、烟叶两种专业种植户,可是,中药一直不瘟不火。烟叶,你是知道的,有董集在那!虽然烟草专营,可是烟站也赚不到钱。”

“是,还得靠工业。”夏近东坐在对面沙发上,翻看着报表。

“你看看直接归县政府管的那些个厂有几个是赚钱的?”

“还真是,农机厂去年亏损了100多万,县状元红酒厂亏了30万……”夏近东翻看着报表,皱着眉道。

何京生道:“可不是!你说这帮厂长天天干啥吃的?”

“前几天我还听说屈志勇,就是我们状元红酒厂的厂子为了要账还喝酒喝得住了院!”夏近东认识屈志勇,屁大一个县城,凡是稍微有头有脸的都认识。

“哥们,我比你还愁啊!”何京生往皮转椅的靠背上重重地一靠,笑道。“你要是想办这个这个事儿,我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是,要钱没有!”何京生非常“无耻”地道。

“得……你比我还穷,我在想想办法。”夏近东满面愁容地道。

“这就对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何京生拿出毛太祖的话来鼓励夏近东。

把夏近东打发走后,何京生站在窗前,他悠然地抽着一支烟看着楼下,袅袅的青烟让他眯着眼睛,马路上一辆黑色的丰田皇冠在门卫处没有丝毫停留地驶进隔壁县委大院。

轻车熟路,顺畅无比。

何京生知道这是董集的车子,他看着那个熟悉的车牌,心道:“财大气粗。要不要真的按照夏小洛这小子的办法,给他来一刀,放点血呢?放一刀,县财政是赚到了,有了一个亿,能办很多事情啊。可是,这样的话卢军超会是什么反应呢?”

想起夏小洛,他不禁莞尔失笑,这小子,年纪不大,倒是挺阴险的。

第92章宫廷秘方

当田凤才还在洛水第一高中读书的时候,他不知道他的父亲田盛文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也决心不再拖累那些关爱他的人。

他悄悄地拔下吊瓶注射器的针头,由于刚刚来了几个重伤患者,医护人员都在忙里忙外抢救伤者,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孤独的老者撑着墙壁走出了洛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

之前,他有很强烈的求生欲望,不想就这么死去,但是,当夏近东和众人施以援手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他反而觉得心中安宁,不那么畏惧死亡了。

他的出走让夏近东慌了神,他立刻通联系到和店乡乡政府。问了田家村的村长家的电话,打过去,果然田盛文回家了。

他放下了心,但是也有一丝怒意。我们这些人都没有放弃,你却自己放弃了治疗,不是让大家白忙了一场么?

不过,他还是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夏小洛直奔田家庄,本来以他的身份,现在下基层到乡里,完全可以带着几个科长、秘书,医院院长等工作人员,但是他觉得没有必要,这次去要跟田盛文交交心,不然,带再多人也没用。

到了和店乡的时候,已经将近上午十一点,道路开始颠簸起来。

和店乡位于金牛山区的西侧,西边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往东却是山地。

整个洛水县也就和店乡这一带是山地。山也是土山,泥土夹杂着页岩、片岩。

沿途没经过一个乡镇卫生院,夏近东总是让司机停下车,装着普通群众的样子,在里面逛了一下,夏小洛跟在他身后,发现乡镇卫生院病房破旧,设备简陋,甚至医生都很少见到。

夏近东越走眉头越紧锁,到最后都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走到一个躺在躺椅上打瞌睡的门卫老头身边,递了一颗烟,道:“老爷子,问你个事情啊……”

门卫坐起身来接过烟问:“啥事?”

“这里的医生很少的样子?人都去哪儿了?”

“哦,平时也没啥事,都去一些卖血站了,那里发钱比医院还多,到那里上班能领两份工资,医院一份,采血站一份,多好。”老头发出爽朗的笑声。

夏小洛听到“采血站”这三个字,脑袋“哄”地响了一下到后世的二十一世纪,洛水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艾滋病县。人们闻之色变,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洛水县的投资营商环境恶化,经济萧条。

究其原因就是90年代的非法卖血惹的祸

1983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了第一位华夏公民。被感染者是血友病患者,注射了来自美国的血液制品“凝血八因子”。

刚刚改革开放后不久的华夏,临床使用的血制品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但渐渐被艾滋病威胁的欧美血制品令中国卫生部门忧虑。

反应不可谓不快。1984年此时艾滋病病毒尚未被国际医学界正式命名,卫生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就已几次联合下发通知,禁止或限制进口血浆、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此时的目标是:将艾滋病御于国门之外。

“献血(浆)是公民的光荣的社会义务,特别是我国有十亿人口,血(浆)必须自给自足。”有学者发出这种呼吁。

国内临床的血制品瞬间短缺,“血浆经济”被快速加热。但那种理想状态下的安全,与被经济利益挟持的现实渐相背离,不安全因素隐现。

时间进入到90年代,“血浆经济”遵从利益的逻辑突飞猛进。多个省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兴建血浆采集站和血液制品企业。

在洛水县,“血浆经济”被视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第三产业。县委书记卢军超甚至发出这种论调“胳膊一伸,露出青筋,一伸一拳,五十大元。”

要知道这在今天看来很少的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农民把青菜挑到县城里卖,一斤也就赚一毛钱。

暴利时代即将来临,而农民体内温热的血浆正在成为一座取之不竭的富矿,危险的种子也悄然埋下。

采血过程中的检验检疫交叉感染是罪魁祸首。

“哦…………”夏近东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两人重新上了车,让司机小李重新发动了汽车,夏近东道:“小李,等会再到乡卫生院不用停了,直接去和店乡。”

夏小洛不禁莞尔,他发觉父亲现在有了发号施令的感觉,有几分威严,在官场,到了那个位置,不知不觉中就被感染了,就慢慢地入戏了。

小李道:“好嘞”

夏小洛一直在想,如何把卖血会导致艾滋病爆发这个事情告诉老爸?得寻个合适的时机,不然说了跟没说一样。要摆事实讲道理啊。

现在“血浆经济”大兴其道,大家都认为卖血可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还未认识到其危害性,如果现在提出自己的意见,未必被父亲采纳。

在种种思绪中,他们到达了田家庄。

一进村庄,村民们一听说是县卫生局的领导来看田盛文的纷纷围将过来,讲述这田盛文所做的好事。

很多被他治疗过、帮助的老人家都流出了眼泪,唏嘘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