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法师-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70…003】『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注【70…004】『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四四(大正二九·五九五上)。 
注【70…005】『立世阿毗昙论』卷二(大正三二·一八五上)。 
注【70…006】『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一(大正三一·七四四上)。 
注【70…007】拙作『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七二)。 
注【70…008】参阅本章第一节第二项。 'P629'


   

第九章 原始集成之相应教
第一节 杂阿含经的整理

 第一项 相应教的三部分

  第一章第三节中,曾经说到∶圣典的结集,有原始结集,与不断的再结集。再结集──共同审定是否佛法,是以原始结集的经律为准绳的。如『长部』(一六)『大般涅盘经』(南传七·一00──一0二)说∶ 


   (於彼所说)「善解文句,参照经律。若参照经律,而不入契经,与律不合,┅┅此非世尊之语」。 (於彼所说)「善解文句,参照经律。若参照经律,而与经相应,与律相合,┅┅确是世尊之语」。 


  「参照经律」,『根有律杂事』作∶「检阅经文及以律教」(1)。以原有的经律为准绳,然後 'P630' 可以判决传来的是否佛法。原始结集的律部,是「波罗提木叉经」;僧伽所有的一切规制,是不能与「戒经」相违反的。经法方面,也有原始结集的部分,那就是「九分教」中的「修多罗」,『相应部』──『杂阿含经』的根本部分。这一根本的「相应修多罗」,在现存的圣典中,并没有独立的部类,而已被编入『相应部』──『杂阿含经』,成为该经的核心部分。这是根据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传承的古说而发见出来的。这部分的内容,虽同样的存在於巴梨语 Pa^li的『相应部』,而文句、次第,与汉译的『杂阿含经』,更为契合,这当然由於『杂阿含经』,也属於说一切有部诵本的关系。可是,汉译的『杂阿含经』,现存本并不是完全的;次第也极为紊乱。所以应加以整理,回复『杂阿含经』的原形,然後更能明确的,确认这原始结集部分──「相应教」的存在。将根本的「相应修多罗」,与次第集出的「只夜」、「记说」(现存『杂阿含经』,是这三部分的综合),分别开来,对於原始结集的古说,将更容易得到学者的承认。 


  与『相应部』相当的汉译『杂阿含经』,是刘宋时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所译的,凡五0卷,一三六二经(『大正藏』编目)。其中二三·二五──两卷(六0四·六四0·六四一 ──三经),实为『无忧王经』(2),应该除去。现存的『杂阿含经』,不但有误编的,也有脱落的,次第又非常紊乱。经近代学者的整理,汉译『杂阿含经』的原形,已大致可见(3)。吕澄发见 'P631' 『瑜伽论』「摄事分」,为『杂阿含经』的本母──摩 理迦ma^tr!ka^(4);对於『杂阿含经』的研究,给予最有力的启发。然近人的研究,大都著重於回复汉译『杂阿含经』的原形;而现在,要在近代研究的成果上,著重於三大部分的分类。说明『杂阿含经』──『相应部』的次第集成,与「九分教」(「十二分教」中)的「修多罗」、「只夜」、「记说」──三分的次第成立相当;而确立分教与阿含的次第形成,为平行的发展。从而一扫先有分教,次有阿含;或先有阿含,次有分教的论诤。 


  「相应教」与「修多罗」的古义,出於『瑜伽论』及『杂事』。由於传说久远,取意不同,所以也存有小小差别。然从差别的传说中,更能明确的了解这一结集的次第。『瑜伽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立「事契经」,即「四阿笈摩」(阿含),而以『杂阿含经』为本,如说∶ 


   「事契经者,谓四阿笈摩。┅┅即彼一切事相应教,间厕鸠集,是故说名杂阿笈摩」。 「即彼相应教,复以馀相处中而说,是故说名中阿笈摩。即彼相应教,更以馀相广长而说,是故说名长阿笈摩。更以一二三等渐增分数道理而说,是故说名增一阿笈摩」。 「如是四种,师弟展转传来于今,由此道理,是故说名阿笈摩──是名事契经」。 


  依此,「四阿含」是以相应教的『杂阿含经』为本的;『杂阿含』是「一切事相应教」,所以「四阿含」也通称「事契经」。那末,「事」是什麽?如『瑜伽论』卷三(大正三0·二九四上) 'P632' 说∶ 


   「诸佛语言,九事所摄。云何九事?一、有情事;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净事;六、差别事;七、说者事;八、所说事;九、众会事。有情事者,谓五取蕴。受用事者,谓十二处。生起事者,谓十二分缘起及缘生。安住事者,谓四食。染净事者,谓四圣谛。差别事者,谓无量界。说者事者,谓佛及彼弟子。所说事者,谓四念住等菩提分法。众会事者,所谓八众」。 


  「九事」的内容,就是「一切事相应教」的事,『杂阿含经』的内容。「九事」的次第开合,现有三说,比对如下∶ 
图片

  [瑜伽论本地分] (5)   [瑜伽论摄事分](6)   [杂事] (7)
   l五取蕴─────── 3蕴─────────1五蕴
   2十二处─────── 5处─────────2六处
   3十二缘起────── 6缘起────────4缘起
   4四食──────── 7食
   5四圣谛─────── 8谛─────────5圣谛
   6无量界─────── 4界─────────3十八界
'P633'
                ┌─── 1弟子所说──────6声闻所说
   7佛及弟子──┤
                └─── 2如来所说──────7佛所说
   8四念住等────── 9念住等───────8念处等
   9八众────────10八众────────9伽他

   上列三说,虽次第前後不一,而内容大体一致。这是「事相应教」──『杂阿含经』的全部内容。据『瑜伽论』「摄事分」,是分为三大类的(8)∶ 
图片

1。能说───如来及诸弟子所说──弟子所说佛所说分
        ┌─蕴界处缘起食谛───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
2。所说─┤
        └─念住┅┅证净等───道品分
3。所为说──八众────────结集品

   


  三大类,九事,是『杂阿含经』的内容;也可说都是「修多罗」──「事契经」。然『瑜伽论』「本事分」,解说「十二分教」中的「修多罗」,是偈颂以外的,所以除去八众的「众相应」──偈颂部分,称其他的八事为「修多罗」(9)。又『瑜伽论』「摄事分」,虽总举九事(内开「说者事」为「弟子所说」、「如来所说」)以说明「事契经」,而抉择「事契经」的「摩 理迦」,却没有「结集品」,「弟子所说」及「如来所说」,仅有九事中的七事(10)。这样,「事契 'P634' 经」──「修多罗」的内容,从「四阿含」而略为『杂阿含经』的三大类;又从三类而但是二类,除去偈颂部分;更除去如来所说、弟子所说部分,而仅是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道品。蕴等七事,为事相应教的根本部分。称此为「相应修多罗」,其後次第集成的,也就随之而称为「一切事相应」的「事契经」。 


   
注【71…001】『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七(大正二四·三九0上)。 
注【71…002】吕澄『杂阿含经刊定记』(内学第一辑·二二七)。 
注【71…003】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六四八──六五七)。 
注【71…004】吕澄『杂阿含经刊定记』(内学第一辑二三三──二四一)。 
注【71…005】『瑜伽师地论』卷三(大正三0·二九四上)。 
注【71…006】『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注【71…007】『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九(大正二四·四0七中)。 
注【71…008】『瑜伽师地论』卷八五(大正三0·七七二下)。 
注【71…009】『瑜伽师地论』卷二五(大正三0·四一八中──下)。 
注【71…010】『瑜伽师地论』卷八五──九八。


   


 第二项 事契经与摩 理迦(一)
'P635' 

  『杂阿含经』三大部类的第一部分,内容为∶蕴、处、缘起、食、谛、界、念住等道品── 七事。吕澄发见『瑜伽论』「摄事分」,为『杂阿含经』的本母。与经文相对比,次第与内容相合。特别是,「界」在圣谛以下,道品以上,与缘起为一分,似乎次第不顺,而恰好与『杂阿含经』的次第相合。在『相应部』中,「界相应」也在第二大品「因缘品」中。这可见『杂事』的以「处界」为一类;『瑜伽论』说『杂阿笈摩』,以「蕴界处」为一类,都是依後代通说而改定的了。 


  『瑜伽论』「摄事分」,从八五卷起,九八卷止,共一四卷,是「事契经」的抉择宗要── 「摩 理迦」ma^tr!ka^。吕澄『杂阿含经刊定记』,曾对比经文,证实为『杂阿含经』的本母(1);但疏略不备,错失的也多。现在再为详细的对比,以确定这一部分的次第,并为补充的,修正的说明。「摄事分」一四卷,分「行择摄」、「处择摄」、「缘起食谛界择摄」、「菩提分法择摄」四类。每类先举总颂,次出别颂,别别的抉择经文。在下面的经论对比中,一、论义是依经文而立的,但或摄多经为一门,或一经而分别为多门,不一定是一经一论相对的。二、前面说过了的,後文相同的,就简略了。这一类的有经无论,不能说是缺减,所以加( )号来说明。三、有经有论而没有颂的,特为补列,加[]号来说明。四、有论义而没有经文的,或是有颂的,或是没有颂的(附加的),经审细的对比,知道这都是抉择『中阿含经』、『长阿含经』 'P636' 的,也一一的标出。现在,先作经论的对比如下∶ 
图片

   [瑜伽论摄事分]       [杂阿含经]
  行择摄第一(一总颂·一一聚·九七门)

  Ⅰ颂1「界」────┐
      2「说」────┼─ 1 2(2)
      3「前行」───┘
      4「观察」───┐
                     ├─ 3 4 5 6
      5「果」────┘
      6「愚相」───── 7
      7「无常等定」─┐
                     ├─ 8
      8「界」────┘
      9「二种渐次」─── 9 10
     10「非断非常」─── 11 12
     11「染净」───── 13 14
  Ⅱ颂1「略教」───┐
'P637'
      2「教果」───┼─ 15
      3「终」────┘
      4「堕数」───── 16
      5「三遍智断」─── 17 18
      6「缚」────── 19 20 21
      7「解脱」───── 22
      8「见慢杂染」─┐
                     ├─ 23 24
      9「净说句」──┘
     10「远离四具」
     按∶「远离四具」,义在15┅┅22经中。
    11「三圆满」行圆满── 25 26 27
                果圆满── 28
                师圆满── 29
     (卷八五终)
  Ⅲ颂l「想行」──┐
'P638'
      2「愚相」──┤
                   ├─  30
      3「眼」───┤
      4「胜利」──┘
      5「九智」────  31 32 ( 以上卷一终)
      6「无痴」────  256 257 258
      7「胜进」────  259
      8「三相行」───  260
      9「我见差别」──  261
       按∶上二论义次第,与经相反,今依经。
     10「法总等品」─┐
                     ├─ 262
     11「三」────┘
  Ⅳ颂l「速通」────   263
      2「自体」────   264
      3「智境界」───   265
      4「流转」────   266
'P639'
      5「喜足行」───   267
      6「顺流」────   268
      7「知断相」───   269
      8「想立」────   270
      9「违粮」────   271
     10「师所作」───   272( 以上卷一0终)
  (卷八六终)
 Ⅴ颂l「因」──────  59
     2「胜利」─────  60
      附义∶『长含』(二一)『梵动经』。
     3「二智」─────  61
     4「愚夫分位五」──  6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