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易-惊世大预言-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的入侵行动主要在北非,土星代表苦难,意大利无疑亦自食侵略者的苦果。 
  “亚洲”会改变进一步肯定了诗首说的是日本。 
  法国烽烟四起 
  战争使千万人流离失所,鲜血染红了土地,诺斯是法国人,自然对祖国的描写最是详尽,在纪一第七十一首诗,他写道: 
  马春的居民被完全改变 
  逃亡追逐宜至里昂 
  纳博纳和图卢兹被波尔多激怒 
  被擒被杀的接近一百万 
  纪一.七十二 
  这是令人心惊胆颤却又非常准确的描写。战火使法国完全改变,法国政府逃到波尔多。马赛、钠博纳图卢兹、山昂等全落到德军控制的伪政府去。而最惊人的是据官方统计,在大战里死伤的数字约为七十万,这并不包括与法国作战的盟军在内,加起上来实在非常接近一百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怖,在预言诗内纤毫毕露,使人禁不住想到,这灾难是否命中注定不可逆转,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否亦在前路上等待待著我们? 
  原子弹下的广岛长崎纪二第六首可能是全书中最震撼的其中一首,足见诺斯在大事上毫不含糊,那亦代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闭幕的一场人间惨剧,喻示了人类将来一个可能的命运。 
  这事发生在一九四五年的广岛和长崎,诗文是如此的: 
  在海港附近和两个城市 
  前所未有的两次鞭笞 
  饥饿、瘟疫、人们被抛出 
  将向不朽的上主哭喊求助 
  纪二.六 
  广岛和长崎都是临海的城市,被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看到如此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的两大鞭笞,两个城市冰消瓦解—原爆後的幅射像瘟疫般传播,除了向天哭喊外,还能做甚麽? 
  广岛原爆纪念馆的雕像,正是“向不朽的上主哭喊求助”的姿态。 
  化学武器 
  以我你现在饱受中束事件影响的心情,去读诺斯于一五六八年完成的预言诗时,很自然会去查看有关这方面的预言,而事实上他亦不断重复提到中东的事,例如在纪二第二十九首,他这样写: 
  东方那人将由他家出发 
  越迢嘉路的亚本连山 
  长空会被刺穿,包括水和雪 
  每一个人都会被呛塞 
  纪二.二十九 
  我不反对以我们矢志寻找的心情,很容易会对诺斯模棱两可的诗加以附会,但最后一行“呛塞”那两个字,似乎的确在描述着化学武器。“长空被刺穿”指的当然是有来有往的导弹。幸好那处是沙漠地带,并没有雪,所以我们不能排除诺氐这首诗说的是另一件事。嘉路的亚本连山亦不像在描述伊拉克和科威特接壤处的地貌。但我为甚么特别提及这首诗,让我们看看原诗文的第一行:l'orientairiadesonsiegesor tira最后三个字正是ira;与伊拉克只是一字之差,如果真是指伊拉克,便应写为“伊拉克那东方人由他家出发”,假设真是诺斯的原意,便教人对中东战云难以乐观,不过诺斯已死,唯有圉待时间判断。 
  候赛因的侵略 
  纪五第四十七首: 
  那伟大的阿剌伯人进军至最前线 
  将被拜占庭人背叛 
  古霉艾兰州人会迎上他 
  通过另一个匈牙利造成莫大的损害 
  纪五.四十七 
  百万大军欺凌弱少 
  拜占庭人是指土耳其人和中束其他民族,罗得艾兰州人不知是指希腊或是美国的罗得艾兰州rhodes,匈牙利以前曾被土耳其人占据,不知是否暗喻科威特被占领。不过实在大多“不知”了,这亦是诺斯预言诗的特色,若非事后发觉他惊人的准确性,确教人很难有兴趣看下去,而现在看却是一字一惊心。 
  那阿剌伯王子、火星、太阳、金星和狮子 
  教会的律例屈限在海上 
  向着波斯近一百万人侵略埃及和拜占庭 
  喜正的毒龙 
  纪五.二十五 
  这首诗的阿剌伯王子换上了侯赛因便非常贴切,火星、太阳、金星同在狮子座内出现应在一九八七年中,所以这事应在这年之后,一九九零年倒也非常接近。第二句令人难解,集结在波斯湾附近的舰队与教会没有甚么直接关系,波斯指的是伊朗和邻近国家,拜占庭则是中东的土地,所以这事定与中东有关无疑,侯赛因号称一百万大军,与诗中的数字亦非常接近。 
  对于中东诺斯写了近二十首看来可能与之有关的预言二诗,大部分尚未发生,这是否表示未来的日子,中东的事诺斯对以色列也没有忽略。 
  新的法律会占据新的土地 
  就在叙利亚、犹太和巴勒斯坦附近 
  那巨大野蛮的王国 
  将在太阳世纪结束前破裂 
  纪三.九十七 
  新法律新土地,指的当然是以色列,在强敌环伺下于一九四八年建国。 
  野蛮王国指的或是狂热的极端宗教主义,又或四周无论人口土地都占优的强敌,太阳世纪是二十世纪,所以看来在这世纪内,中东的回教国家仍是四分五裂、未能同心齐意对付以色列,先有两伊战争,现在又有伊拉克和其他中束兄弟国的对抗,所以诺斯这预言是出奇地命中事实的一条。 
  联军舰队集结波斯湾 
  读过以上如此惊心动魄的一首诗后,再看以下这一曰首,坦白地说,假若在侯赛因入侵科威特前去看这首诗,保证百思不得其解,现在读来,却是打心里透出寒意来: 
  晚上彩虹会出现在南特附近 
  海上的艺技会掀起雨 
  在阿剌伯海湾庞大的舰队挣扎箸 
  在萨克一只怪物将以熊和猪的形象出世 
  纪大.四十四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比较难解,我们都知彩虹不会出现在晚上,南特是位于法国巴黎西南近海的大城市,救人看不到与跟着的两句有何关连。这也是诺斯预言诗的一个特色,事事均以法国为中心、在今日的我们看来自然难关其意。 
  跟着的两句却是惊心动魄。“雨”是诺斯惯常以之对空中飞弹的形容,诺斯所处的十六世纪并没有这类鬼行意—所以诺斯只能以他由己己熟悉的名辞,将他超越时空所“看到”的未来武器加以翻译,例如“闪电”、“霹雳”、“充满杀伤力的圆球”、“雨”、“尘”等等。 
  当我们将后一句连在一起读时,只能想像到一九九零年八月后的情形,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各大强国将战舰集结在阿刺伯海、阿曼湾和波斯湾。 
  诗文中的阿剌伯海湾是不存在的,可是还有比阿刺伯海湾更贴切地形容以上海域的方法吗?当舰上万炮齐发时,飞弹将像雨般弥漫天上。至于舰队为何要“挣扎”、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最后一句的“萨克森”saxony令人费解。一般来说应是指德意志民族,和波斯湾风马牛不相及,不过一个人包含了熊和猪的特质,很可能是指既是勇士又是*夫的某君。 
  被俘的人质 
  那王欲进人新城里 
  他们到来是要通过敌人折辱它 
  被抢的假作被释然后行动和说话 
  那王在外远离敌人 
  纪九.九十二 
  一向以来“新城”都被认为是纽约,因为在他的预言诗里,惯以“新大陆”来称呼美国,不过在今天看来,这更像伊拉克人侵科威特的描写,科威特城是这近十多年来因油币而发展出来的现代城市。 
  第三句更使人感到有趣,我们在电视看到人质被拿出来宣传,只让他们说侯赛因欢喜的话。而侯赛因远在巴格达遥控?亦是第四句的含义。 
  在波斯湾危机发生前,没有人猜想到这几首诗有这些可能的意思,不过麻烦来自中东,这已是相当肯定,在跟着来有关未来的一章里会更系人去看诺斯空前绝后的大预言。 
  美苏关系 
  未来是由现在延伸开去,所以我们亦以现在的形势为出发点,加以估测。 
  诺斯的预言以这世纪为终结,所以几乎一致同意他预言的最后一首应是纪十的第七十一一首有关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的一首。 
  今年是一九九o年,距离那日子只有九年,所以我们比之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有更好的资料去预计即将发生的一切,而且还有机会目睹诺斯这首预言的准确性。 
  请记着诺斯的预言并不是每一首都百分之百准确,有可一些已证明了是失败的,而在年分上亦有偏差,不过命中率之高,亦使我们不得不战战兢兢,诚煌诚恐地去参详。 
  基本上,凡是未成为史实的预言诗,都可能会在将有发生,这里我只能拣选意思比较明显的,作一个对将来的素描。 
  戈巴卓夫是阴谋家? 
  先看这首:一位国王深入新大陆子民出来欢迎见礼他的背信弃义公民觉那是接待而不是节日 
  纪人.七十四 
  最后一句意思不明,但前三句却非常明显。 
  新大陆是指美国,国王是另*位强国的领袖,可能是苏联,也可能是中国,看来以前者居多,当他到来访问时,受到广大的欢迎,不过其中却充满不为人知的阴谋诡计和欺骗行为。 
  假如这是指戈巴卓夫,那就使人对美苏关系毫不乐观了,现在怀疑戈巴卓夫有没有改革诚意的人已愈来愈少,不过他能否屹里王于政治风暴而不倒,却要时间告诉我们了。 
  对于美苏关系,还有这令人半音半惊的一首: 
  有一天两大领袖会成为朋友 
  他们的伟大力量不断增长 
  新大陆会在她力量的峰颠镇 
  血腥的人在计数 
  纪二.儿十九苏联和美国是目前军事上的最大强国,在一九九o年今天关系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阶段,甚至在科威特问题上取得一致的立场,而美国将兵员迅速运往沙地阿刺伯,则显示了她的力量达到了搴颠。 
  但那可怖的“血腥的人”却在暗里默默估量着这一切—这是否一个会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又或只是家侯赛因等这一类野心家,正计画着下一步的行动? 
  十三年代友为敌 
  纪五第七十八首假如说的是美苏关系,他们的良好关系,前景并不明朗。 
  两者的联盟并不会持久 
  十三年向他们将由野蛮力量所控制 
  两、万面都蒙受损失 
  人会祝福领袖的叫喊 
  纪五.七十八 
  第四句又是那样令人难以明白,不过惯看诺斯这里书的人应对此习以为常,即管菲常精确的预言例如描述法皇逃走被捕,其中亦有一些到现在仍不明朗的辞语文字。但当想到以现令资讯的发达,在传播消息时仍会因种种人为的误会而发生误传—那就很易理解诺斯对他当时完全不理解的将来,翻做他那时的文字时,自然会有描述上的困难,尤其他蓄意合意思变成不那么明显,于是便时有这类语句出现。 
  无论如何,世界的安危紧紧于这两个超级大国身上,他们都有摧毁整个世界的力量,故而其关系亦决定了人类的命运。 
  假设以戈巴卓夫上台作为一个分水岭,美苏保持十三年的良好关系,那在一九九九年诺斯所指恐怖大王出现前便应完结,我们面对的是绝不明朗的前景。 
  联手抗敌 
  关于美苏联盟亦有这一首: 
  当北极的国家联起手来 
  支、万会感到巨大的恐惧和沮丧 
  颤抖的伟人支持新选出来的人 
  罗得艾兰州和拜占庭会染上蛮人的鲜血 
  纪六.二十一 
  最复那行的罗得艾兰是诺斯多次提起的名宇,意思却不明显,不过每次提起都与中东有有关。拜占庭应是指以往拜占庭大帝国所属的地方,是诺斯泛指中东各国的名称。 
  这首诗说的或者是西方各国和苏联站在同一阵线,“东方”有人以为是说中国,不过诺斯偿以东方说中东—而中国他会点明是亚洲,所以这首诗说的仍是中东的问题,无论如何,科威特人的鲜血,早染满科威特城,中东人的血,还看不到有停流的日子。 
  两次行动和两次平息 
  东、万使西、万衰疲 
  敌人在数次接战后 
  在需要时却在海上遭遇败绩。 
  纪八.五十九 
  两次行动指的可能是两次油价的飞涨,最终虽然平息下来,但西方各国的经济已遭损害,海上遭遇败绩,只不知是否说对侯赛因的海上的封锁生效。 
  东欧剧变 
  跟着纪四第八十二首是非常动人的一首诗,一向以来都被认为是指拿破仑一八一二至一人一三年阎从莫斯科无功而退的描写,不过在东欧事变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另一种角度和心态去看待它,那是这样写的: 
  一大群人会由斯拉夫王利亚迫近来 
  毁灭者将古老的城市摧毁 
  他会看到罗马尼亚满目疮痍 
  可是却不知怎样将燃起的火焰扑熄。 
  纪四.八十二 
  斯拉夫王利亚一向都被认为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