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流道士-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出三万。”李孝清还十分歉意的对那黄老板点了点头。

“小兄弟也喜欢这东西?这玩意自然是价高者得,没什么的,我出五万。”这黄老板是辽西人,这辽西有不少的藏传佛教的寺庙,所以这黄老板从小信奉的就是这藏传佛教,信奉藏传佛教的人性格一般都是很洒脱的,凡事都能看得开,李孝清说完三万,这老板直接加到五万。

李孝清无奈的笑笑,说道:六万。

“我出七万,小伙子,咱们这行不能意气用事啊。”这黄老板此时有些懊恼,毕竟这东西他看着有股子莫名的喜欢,他可不觉得别人和他有同样的感觉。

“黄老板,我就感觉这东西不错,我那店铺卖什么的估计大伙有不少人知道的,这件袈裟有些法力,所以我才愿意出高价的。抱歉了黄老板,九万!”李孝清说完,这所有人都是一愣,这黄老板冷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了。

“得嘞,那这件宝贝就归这位年轻人了,小兄弟豪爽,这件袈裟有主人了。不过接下来的可是咱们最后的压场的宝贝,有人听说了这是乾隆爷的玉玺,大伙也都知道这大清的皇帝里,乾隆爷的玺是最不值钱的,但是今个的玉玺却是这乾隆爷八十岁时所用的,想必大家也猜出来是什么。”这段宏这么说其实听片面的,但是在历史上,清朝乾隆皇帝雅好书、画印、章,在位60余年令内廷造办处制作达1800余方玺印。数量超过其他几位皇帝的总和,所以这价格方面自然有那么一点小差距。

这段宏一掀开这红布,一块青色的玉玺出现在这大伙的眼前,众人不由得发出惊叹。这桌子上摆着的正是乾隆爷的“八徵耄念之宝”和田青玉玺,这印玺是乾隆在位55年时为庆祝其80寿辰制作的。在相同印纹玉玺中属于较大的一方,无论是从哪方面讲都是相当难得的。大伙也都知道,这清代乾隆朝是玉器制作最鼎盛的时期,给皇家制作玉器的选料都是极为讲究的,是由新疆的大吏亲自搜罗开采顶级的上品玉料进贡内廷。

而这“八徵耄念之宝“,清乾隆年间的印玺铭文,这“八征“即中国古代思想家列子说的“故、为、得、丧、哀、乐、生、死“,涵括人生一切,寓意非凡。

李孝清看着这玉玺,他知道这东西的来历,却不知道这玩意的经历,这姜明贴着耳朵对他说“大清皇帝的后世子孙们不争气,这玩意不知何年何月流落他乡,但是我知道在1970年的时候,这玉玺在巴黎卖过一次,现在这块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这大伙此时拿着放大镜围着这玉玺看,而李孝清,瞥了一眼就走了,那姜明也过去瞅了一眼那玉玺,也是微微一皱眉,也和古安山走了。

“二师兄,这开着拍卖会的人好算计啊,前面几个都放真东西,到了最后拿个假的糊弄咱们。”李孝清无奈的说。

“没看出来,小师弟,你这刚入行没多久,就能辨别这玉器的真假了?”

“二师兄,你可别笑话我了,我在故宫待过,那皇帝用过的东西多少有点皇气,乾隆爷是大帝,在位时间长,而且这玉玺是贴身用的,怎么可能一丝皇气都不沾呢?”李孝清眯着眼睛说道。

“你这小子原来是这么看出来的啊?”

“哦,那师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老人撇了撇嘴说道“哼,用于制作皇帝玉玺的玉,不用说都是最好的玉质,成品规整,都是近乎无筋、无柳、无瑕的。为确保美玉良工,追求精美度,开料与玉玺制成的比率很低,造成原料的浪费极大,为的就是选料纯净。而这块青玉玺玉质呈黯淡不自然的呆板,我走过去发现,那玉玺局部好像还浸了污油的斑渍,入眼一看一股浑浊之气。而且这色泽过嫩,燥气逼人,而全无历经两百余年的色泽、包浆,明显是人做旧的。”

这姜明十分嫌弃的表情倒是让李孝清哈哈一笑,竖起大拇指给二师兄点了个赞。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七十一章 陀罗经被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孝清啊,刚刚你花就万块,买个袈裟,这是为何啊?你这袈裟到底有什么门道?”这姜明在车里随口问了一句。

“二师兄,你看不出来?”李孝清疑惑的看着姜明,他们是同出一脉,都是惠施人的徒弟,姜明还是元婴修为,按理说李孝清能用神识扫到的东西,这姜明也应该可以看出来啊。

“恩?看不出来。只是觉得这袈裟挺奇怪的,你说它是件袈裟,确实有点儿勉强。一般的袈裟都是把布截成小片,然后再缝缀在一起。可这件‘袈裟’却是一整块黄缎子。看起来更像一个缎子被面。”这姜明仔细端详着这袈裟。

“这袈裟有两股很强的能量!而且这袈裟有夹层。”李孝清一边说着一边准备动手打开夹层。

“袈裟有夹层?”这姜明被这么一说,立马仔细看看这李孝清手按着的地方。而李孝清却是想到这自己虽然是是惠老道的徒弟,可自己的修炼的功法却不是这惠老道所传的,着二师兄姜明修为比自己高出一截,已经是元婴修士,可神识的精纯应该却远不及自己。

李孝清缓缓掏出袈裟,在这袈裟的前襟上找到了一个线头,轻轻一扯,这果然有个夹层,李孝清看到里面居然有个正黄色的东西。李孝清一点一点的把这东西扯出来,等着黄布全掏出来的时候,李孝清见到的却是一个将近有一米五多宽,长两米一的带字的被面。

“这是什么东西?”李孝清看着这被面好奇的问道。

“这东西我看是藏传佛教的东西,你看着上面还有梵文,看年份应该是清前期的,这东西用的还是正黄色的料子,应该是帝王家的东西。”这姜明一边说着,一边摸着这料子。

“师弟,这回你赚大了,这料子是缂丝的,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这缂丝技艺代表了中国丝织技艺的顶峰,像这样大的缂丝织物,一个人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它绝不会出自民间,只有宫廷才有,这么贵重的东西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但是就这么一块大布,估计就得上百万不止。”这车停在路边,这姜明一个劲的摸着这布。

这路边车流量不小,恰好这冯连奎见到这李孝清和姜明的车停在路边,这也赶过去问道“姜老哥,你这是在干嘛啊?不着急回家了?”

“冯掌柜的,你这在京城见的宝贝多,你猜这袈裟里藏着什么宝贝?”这姜明话说了一半,这冯掌柜也好奇,他把车停在这李孝清他们车后面,走下车一看,见到这黄色布料的时候,眼睛瞪得就跟个珠子似的。

好一会才吸了口气说道“你这小兄弟真是造化大!这皇帝老儿盖身子的陀罗经被都能在拍卖会上靠捡漏捡到,这要是让老黄知道了他估计得把大腿拍烂了。”

“这是陀罗经被啊。”李孝清暗叹这姜明还是比自己老练的多,轻轻松松这就从这冯连奎嘴里把这物件的名套了出来。不过这冯连奎也是没想到这姜明不认识这东西。

这冯连奎说完以后,这姜明就知道这是啥玩意了,陀罗经被,又作陀罗尼经被,一种织有金梵字经文的随葬物。“陀罗经被“又名“往生被“,亦称“陀罗尼衾“,上面有多种由梵文(或藏文)书写的诸佛菩萨真言密咒及诸佛菩萨、金刚力士的功德名号,此经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没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在《清会典?葬礼》中记载:(列圣)织金梵字陀罗尼黄缎衾,绣九龙黄缎衾各一。内衬织金五色梵宇陀罗尼缎五,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凡十有三层。?

而且这被面的颜色也是有区别的,《清会典》中对于皇帝、皇后、太子等葬礼的规制都有明确规定。只有亲王以上死后才能覆盖陀罗尼经被,而对于经被花纹和颜色的规定更加详细。只有皇帝才能用正黄色,而皇后只能用明黄色,这正黄色的被面明显是皇帝用的。

藏传佛教认为,它具有不可思议之大威德加持力,无论男女,在寿终之际将此衾覆盖其遗体上,能令亡者罪灭福生,免除过去世间一切冤家魔障之难,亡者身心安乐,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陀罗尼往生被的使用不拘对象,不论信教与不信教的男女老少,临终均可使用,甚至生前并不信教,毁谤三宝(佛、法、僧),拨无因果,薄福少德者,亦可通过使用此被消除罪业,与三宝结缘。

俗传亡人披了陀罗尼经被到了阴间,阎王见了都得站起来,恭敬三分。这被面带着的是一股子佛法之力,李孝清之所以感到熟悉就是因为他家里就藏着一个修炼佛法的柳树大仙,而且这二人斗过法,所以李孝清感到十分熟悉,而这又陌生的原因大概就是这被面上的经文带着一股子轮回之力,这是李孝清不曾见过的所以这又让他感觉十分的陌生。

“这被面是大清皇帝的?”

“这从这布面材质还有这手法和纹饰应该康熙年间的布料,而且这还有这还有名有姓,小兄弟可不要随便张口就问啊,要是碰到外人,会看轻你的。”这冯连奎哈哈的笑道。

“惭愧啊,我这是太慌张了。”李孝清发现自己捡漏以后和这大伙的心态是一样的,都这急急忙忙的,他这样子一点都不像是修道之人。

估计大家都知道孙殿英盗慈禧陵墓案,但是这和1945年清东陵大盗案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李孝清估摸着,这东西就是那时候从这东陵里弄出来的。公元1928年,裕陵和定东陵遭国(民)(ge)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盗掘,陪葬珍宝被洗劫一空。

而公元1945年,除传说出家五台山的顺治帝之孝陵外,其余皇帝、皇后的陵墓全部被土匪王绍义和八路军冀东军区十五分区对敌工作部部长张尽忠掘盗怠尽。要知道那些丧尽天良的小鬼子占领河北的时候还派人驻守看管清陵呢,可这小鬼子被打跑了,咱们自己人反而盗了这祖宗的墓。

小鬼子被败走后,藏匿在陵寝周边的土匪头子王绍义突然变得“机灵”起来。而恰好当时管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抽不出军队来守护陵寝,只好组织附近村庄的民兵配合区小队来看管。

1945年9月23日这天正逢集日,守陵的班长轮到新立村的张小秃这人和那土匪暗地里就有勾结。这伙人经过精心策划,王绍义把盗陵队伍分成两拨,一拨在陵西用雷管炸药打石头以掩人耳目,另一拨盗陵。这次所盗的珍贵之物,全归头目所得,剩下的珍珠玛瑙、翡翠等小东西,给参加盗陵的20多个村民每人抓上一把了事。

这定陵被盗后的又一个日落西山、百鸟入林的清秋之夜,王绍义与赵子新、刘恩、杨芝草、赵国正等人聚在一起,将慈安太后的陵寝盗掘一空。后来这败家子又找到了一个大靠山,这靠山就是张尽忠。

张尽忠当时身为15军分区敌工情报队队长,曾在汤泉金矿当过护矿警察,后投奔八路军,长期活动在马兰峪和陵圈之内。由于他胆大包天,生死不惧,经常只身出入敌人心脏,被人传为神出鬼没的“张大胆”。可就是这个有点声望的人,在王绍义带来的珍宝金头九连环(一两八钱多)、白玉镯、翠板指、白珍珠面前(皆为盗定陵、慈安陵所得),一下子成为了东陵第二盗案的又一组织者和策划者。

?王绍义之所以找上这张尽忠,无非是看中了他的身份。当时张尽忠可以说是清东陵地区级别最高的军队领导。而另一个原因是张尽忠“够狠”,足以震慑住一干盗陵犯,让他们顺从听命。

?张尽忠插手盗陵,并不满足于王绍义一伙“鸡鸣狗盗”似的盗陵活动。

他把盗陵冠以“斗争皇上大地主”、“帮助群众度过饥荒”的名号,同时广泛动员陵寝地宫的知情者、会用雷管炸药的能人加入,还拉拢了蓟遵兴联合县八区区长介儒。?

1945年12月22日,月黑风高,伸手难见五指。昌瑞山下震耳欲聋,刀枪闪亮的一场新战斗冲着康熙皇帝的景陵打响,300多双罪恶的手伸向景陵地宫,对康熙皇帝拖骨暴尸。经过三昼夜的“激战”,终于拿下了景陵地宫这个“碉堡”,搜出了珍宝几大口袋。王绍义洋洋得意地说:“我们所挖的几座陵,就数这景陵的宝物多,不次于慈禧、乾隆的陵啊!”张尽忠也乐不可支:“好东西比孙殿英得的还多呀!”

盗陵能够得宝是每个人都相信的事实。于是,这场盗陵活动被迅速扩大化,变成了一场上千人参与的明火执仗的群体性犯罪。之后的事情那就不必说了,除了顺治皇帝的墓,其余的一百多座大墓都被人翻了一番。

李孝清也知道,这道理是明摆着的,要想死后安稳,没人找晦气,最好的法子就是把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