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冲绝之脉,传写鱼鲁之误也。若是冲脉,中诰不应取太阳脉委阳、殷门之穴也。)刺之在 阳、筋之间、 
上数寸衡居,为二 ,出血。(横居二穴,谓委阳、殷门,平视横相当也。 阳谓浮 穴上侧委阳穴也。筋 
之间谓膝后 中两筋之间,殷门穴也。二穴各去臀下横文六寸,故曰上 数寸也。委阳刺七分,留五呼,灸三 
壮。殷门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故曰衡居为二 。按∶新校正云∶“详王氏云浮 穴上侧委阳穴也,按甲 
乙经委阳在浮 穴下一寸,不得言上侧也。”)会阴之脉令人腰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 
(足太阳之中经也。其脉循腰,下会于后阴,故曰会阴之脉。其经自腰下行至足,今阳气大盛故痛,上漯漯然 
汗出。汗液既出,则肾燥阴虚,故汗干令人欲饮水以救肾也。水入腹已,肾气复生,阴气流行,太阳又盛,故 
饮水已又欲走也。按∶漯,他合切,汗出貌。)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 
居,视其盛者出血。(直阳之脉,则太阳之脉,挟脊下行贯臀,下至 中,下循 ,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者, 
故曰直阳之脉也。跷为阳跷所生申脉穴,在外踝下也。 下则 下也。言此刺处在 下五寸,上承 中之穴, 
下当申脉之位,是谓承筋穴,即 中央如外陷者中也,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刺,灸三壮。今云刺者,谓刺其 
血络之盛满者也。两 皆有太阳经气下行,当视两 中央有血络盛满者乃刺出之,故曰视其盛者出血。按∶新 
校正云∶“详上云会阴之脉令人腰痛,此云刺直阳之脉者,详此直阳之脉即会阴之脉也,文变而事不殊。又承 
筋穴注云 中央如外,甲乙经及骨空论注无如外字。”)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是 
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五寸 分中,并少阴经而上也。少阴之脉前,则阴维脉所行也。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 
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甚则悲以恐也。恐者生于肾,悲者生于心。 
按∶悲为肺志,注谓生于心,误矣。)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按∶甲乙经作二寸。)少阴之前,与阴 
维之会。(内踝后上五寸,复溜穴,少阴脉所行,刺三分。内踝之后,筑宾穴,阴维之 ,刺三分,灸五壮。 
少阴之前,阴维之会,以三脉会在此穴位分也。刺三分,灸五壮。今中诰经文正同此法。按∶甲乙经足太阳之 
络别走少阴者,名曰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又云筑宾阴维之 ,在内踝上 分中。复溜穴在内踝上二寸。今此 
经注都与甲乙经不合者,疑经注中五寸字当作二寸,则素问与甲乙相应矣。)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 
KT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阴跷脉也。阴跷者,足少阴之别也,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 
上循阴股入阴,而循腹上入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内廉,属目内 ,会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故腰 
痛之状如此。)刺内筋为二 ,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内筋谓大筋之前分肉也。太阴后, 
大筋前,即阴跷之 ,交信穴也。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之间,陷者之中。 
刺四分,留五呼,灸三壮。)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散脉,足太 
阴之别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其脉循股内,入腹中,与少阴少阳结于腰髁下骨空中,故病则腰下如有横 
木居其中,甚乃遗溲也。)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谓膝前内侧也。骨肉分谓膝内辅 
骨之下,下廉 肉之两间也。络外廉则太阴之络,色青而见者也。辅骨之下,后有大筋撷束膝 之骨,令其连 
属,取此筋骨系束之处脉以去其病,是曰地机,三刺而已,故曰束脉为之三 也。)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 
以咳,咳则筋束急。(肉里之脉,少阳所生,则阳维之脉气所发也。里,里也。)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 
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分肉主之。一经云少阳绝骨之前,传写误也。绝骨之前,足少阳脉所行,绝骨之后, 
阳维脉所过,故指曰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也。分肉穴,在足外踝直上绝骨之端如后二分,筋肉分间,阳 
维脉气所发。刺五分,留十呼,灸三壮。(按∶新校正云∶“分肉之穴,甲乙经不见,与气穴注两出而分寸不同。 
气穴注二分作三分,五分作三分,十呼作七呼。”)腰痛挟脊而痛至头,KT KT 然,目KT KT 然欲僵仆, 
刺足太阴 中出血。( 中,委中。按∶新校正云∶“太素作头沉沉然。”KT 音殊,鸟短羽也。)腰痛上寒, 
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 中出血。(此法玄妙,中 
诰不同,莫可窥测,当用知其应不尔,皆应先去血络乃调之也。)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寒,阴市 
主之。阴市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不可顾,三里主之。三 
里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肉分间,足阳明脉之所入也。刺一寸,留七呼,灸三壮。)上热,刺足太阴;( 
地机主之。地机在膝下五寸,足太阴之 也。刺三分,灸三壮。)中热而喘,刺足少阴。(涌泉、 
大钟悉主之。涌泉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出。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大钟在足跟 
后冲中动脉,足少阴之络。刺二分,留七呼,灸三壮。按∶新校正云∶“刺疟注大钟在内踝后冲中,水穴论注 
在内踝后,此注在跟后冲中动脉,三注不同。甲乙经亦云跟后冲中,当从甲乙经为正。”)大便难,刺足少阴。( 
涌泉主之。)少腹满,刺足厥阴。(太冲主之。在足大趾本节后内间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足厥阴脉之所 
注也。刺三分,留十呼,灸三壮。)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如折,束骨主之。不可以俯仰, 
京骨、昆仑悉主之。不可举,申脉、仆参悉主之。束骨在足小趾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者中,足太阳脉之所 
注也。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者中,按而得之,足太阳脉之所过也。刺 
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昆仑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者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脉之所行也。刺五分,留十呼, 
灸三壮。申脉在外踝下五分,容爪甲,阳跷之所生也。刺六分,留十呼,灸三壮。仆参在跟骨下陷者中,细脉 
动应手,足太阳阳跷二脉之会。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按∶新校正云∶“甲乙经申脉在外踝下陷者中,无 
五分字,刺入六分作三分,留十呼作六呼,气穴注作七呼。仆参留七呼,甲乙经作六呼。”)引脊内廉,刺足 
少阴。(复溜主之。取同飞阳。注从腰痛上寒不可顾至此件,经语,除注,并合朱书。按∶新校正云∶“全元 
起本及甲乙经并太素,自腰痛上寒至此并无,乃王氏所添也。今注云从腰痛上寒至并合朱书十九字,疑非王氏 
语,盖后人之所加也。”)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按∶新校正云∶“甲乙经作不可以俯仰。”)刺腰 
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此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也。控,通引也。 谓季胁下之空软处 
也。腰尻交者,谓踝下尻骨两旁四骨空,左右八穴,俗呼此骨为八 骨也。此腰痛取腰踝下第四 ,即下 穴 
也。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交结于中,故曰腰尻交也。两踝胂,谓两髁下坚起肉也。胂上,非胂之上巅, 
正当刺胂肉矣,直刺胂上,即胂上也。何者?胂之上巅,别有中膂内俞、白环俞, 
虽并主腰痛,考其形证,经不相应矣。踝骨,即腰脊两旁起骨也。挟脊两旁腰髁之下,各有胂陇起而斜趣于髁 
骨之后,内承其髁,故曰两髁胂也。下承髁胂肉,左右两胂,各有四骨空,故曰上 、次 、中 、下 。上 
当髁骨下陷者中,余三 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四空悉主腰痛,惟下 所主,文与经同,即太阴厥阴少阳 
所结者也。刺二寸,留十呼,灸三壮。以月生死为 数者,月初向圆为月生,月半向空为月死;死月刺少,生 
月刺多。缪刺论曰∶“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其 数 
多少,如此即知也。左取右,右取左。(痛在左,针取右;痛在右,针取左。所以然者,以其脉左右交结于尻 
骨之中故也。按∶新校正云∶“详此腰痛引少腹一节,与缪刺论重。”) 

外篇卷之八
长刺节论
属性:针刺之义,远逊刺要、刺禁、八正神明等篇,存之以备篇目而已。其云长者,通篇专言刺法。节者,言刺 
法之节略也。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按∶针家以穴俞为准则,以员熟为巧妙,神而明之,变化无穷,固不恃乎区区诊 
脉为也。盖善于诊脉而不善于用针,为未尽善,故经言不诊,非不必诊,以所重不专在诊也。乃后之从事于针 
者,借口不诊之语,穴俞刺法,大略草草,绝不知病属何经,经应何穴,效与不效,听之而已,似皆不诊一语 
误之也。是故针法之妙,诚不在脉,而要之真善针者,未有不知脉者也。)在头,头疾痛,为针之。(王本为 
藏针之。全元起本无藏字,今改从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肉及皮。皮者,道也。皮者针之道,故刺骨无 
伤骨肉及皮也。阴刺,入一,旁四处,治寒热。(按∶新校正云∶“甲乙经云∶阳刺者,正内一,旁内四。 
阴刺者,左右卒刺之。此阴刺疑是阳刺也。”又按自头疾起至此三段,王注俱作治头之法,误矣。盖段各一义, 
本不相蒙,详味语气 
自见,今厘正之。)深重者,刺大脏。(按∶凡病以腑为轻,以脏为重,故病若深重,必刺大脏乃愈也。注即 
顶寒热,又误矣。)迫脏刺背,背俞也。(迫,近也。渐近于脏,则刺背五脏之俞也。)刺之迫藏,藏会,(按∶ 
藏会注未确,疑有脱误,存之。)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按∶此三处俱有脱误, 
不敢过为强解。)治痈肿者,刺痈上,视痈小大深浅刺。(按∶旧本腐肿、腐上,全元起本及甲乙经,腐作痈, 
今改从之。)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按∶甲乙经云∶“刺大者多而深之,必端内针为故 
正也。”此云小者深之,疑有误,当以甲乙为是。内作纳。)病在少腹,有积,刺皮HT 以下至少腹而止,刺 
挟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 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少腹积,谓少腹之气结积也。皮HT 谓齐下五寸 
横约文,审刺而勿过深之。刺禁论曰∶“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由此故不可深之矣。挟脊四 
椎之间,据经无俞,恐当云五椎间,五椎之下两旁,正当心俞,心应少腹,故当言五椎间也。髂为腰骨。 一 
为髀,字形相近之误也, 谓居 ,腰侧穴也。季胁肋间,当是刺季肋之间京门穴也。按∶新校正云∶“释音, 
皮HT 作皮 ,苦末反,是 误作HT 也。及遍寻篇韵中无HT 字,只有 字, ,骨端也。皮 者,盖谓脐 
下横骨之端也。全元起本作皮髓,注云脐旁 起,亦未为得。”)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 
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少腹。冲脉与少阴 
之络,皆起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其后行者,自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络循阴器,合篡间, 
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故 
刺少腹及两股间,又刺腰髁骨间也。腰髁骨者,腰房挟脊平立陷者中,按之有骨处也。疝为寒生,故多刺之, 
少腹尽热乃止针。炅, 
热也。按∶前言得之寒,末又言尽炅病已,经言似不相符,而注曾无所解,试为论之∶少腹者,肾之部,膀胱 
之道路也。内本有热,外适感寒,寒闭其热,以致二便秘而痛。以其因于寒,故云得之寒。然因寒而热内着, 
故必尽炅乃已也。炅音景。篡,初患切。)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 
不可中骨也。(分谓肉分间有筋维络处也。刺筋无伤骨,故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按∶此处又有 
脱误。)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大分谓大肉 
之分,小分谓小肉之分。)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针经曰∶“病浅针深,内伤良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