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是诸葛亮,诸葛亮虽做得好,也没有民间所议论的那么好,赵普他们不是傻子,只能说诸葛亮让这些蛮人们诚服,不再为乱,动摇后方罢了,真正的蜀国并没有得利,无论是兵力或者是税务。但数来数去,诸葛亮的办法几乎是最成功的办法。

这种政策必会留下后患。

因此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让宋九来看一看,不是你在信上所写的那么简单。

看的就是民族问题,不是潭州的治理,宋九再有歪才,论治理之能,肯定远远不及吕馀庆与王祐,他们几乎是现在宋朝最好的吏治之臣。

宋九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

让他学习吕王二人事无巨细,一一处理清楚那是不可能的,但好歹前世还是一个主管,有一些决事的经验。在这时代怎么做官他不清楚,前世怎么做官他同样不清楚,只能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先做市场调查,看了实际情况后再立案,立案后再讨论,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智慧始终是有限的,众人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最后才做决定执行,但执行后还要监督调查,以做修正。

这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法宝。

现在宋九所做的事就是第一步的调查。

从一个惨不忍睹的村寨中走出来,不远处是一片耕地,一个老汉在前面拉犁,后面一个青年妇人在掌犁,一个老妪带着一个孩子在用石锄平整田畦。是石锄,不是铁锄!

看着老汉佝偻的腰,宋九忽然对自己吃牛肉产生了罪恶感。

“夜郎啊。”

“九郎,谁是夜郎。”青衣问。

“我。”

“九郎不是夜郎。”青衣说。

“我就是夜郎,”宋九默默道。此行他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一些想法,湖南他也来过,并且呆了一段时间,包括到乡下去转了转,但那是旅游性质,情况与这个载然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可以做一个比较,比如前世湖南的农业生产,耕地,适合种植的庄稼果树,特别是山区的,因为玩的就是山就是水。

“快点进城吧,”宋九又说道。

离潭州城只有二十几里路了,四人加快步伐,黄昏时分进了潭州城。

一个中等城市,因为是原来各个政权的中心,虽然城中百姓不多,也夯土砌了高大的城墙。但现在人更少,萧萧条条的两千来户人家,也不能说多恶劣,无论吕馀庆或是王祜治理得都不错,不仅重视农业生产,又写诏书让赵匡胤将一些乡兵退兵还民,也重视商业。潭州城开始出现了那么一丝生机。

此外就是军队,大批军队随曹彬即将攻打巴东,还有数营禁兵留了下来。一部分散在彬州、衡州、朗州等处,余下全部屯在潭州城。

尹崇珂在朗州,张动在郴州,潘美与丁德裕以及王祜在潭州。

王祜知潭州,丁德裕是南面兵马都监引进使,潘美是潭州防御使,其实就是湖南的三驾马车,一个掌吏治,一个掌军队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一个专门负责战争。

下面的官吏对宋九不大重视,说不定还在心中抱怨皇上胡来,让一个毛小子来巡察什么。但上面的三个大佬没有一人敢怠慢。他们对赵匡胤皆有些熟悉,既然皇上让宋九来了,肯定有来的原因。

一起迎接,当然不会恭迎。

宋九心中戚戚,先是向三人行礼:“见过丁将军,见过王知州,见过叔叔。”

“叔叔……”丁德裕哈哈大笑,用大手狠击潘美肩膀。

“老匹夫笑什!小子,你是宋德的儿子?”

“叔叔,正是。”

“你父亲不错哇,当年是我手下最凶悍的将领之一,”潘美道,然后瞅了瞅丁德裕与王祜。潘美有潘美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不是演义中那个潘仁美小白脸,尽管他确实是一个老帅哥,也不是挺潘派那么完美无缺。但有一个特点,恩怨分明,包括当时对柴荣儿子的态度,对前周将士的抚恤。这一点与后面另一个人十分相似,寇准,缺点同样明显,略有些睚眦必报。宋德如何的,那不一定了,然而这几人消息同样灵通,不但有朝廷邸报源源不断送来,还有家书同样迅速抵达。湖南的事不能说是安定,吏治上要好手,军事上也要好手,这几人基本是留下,而且会留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家书不但多,也写得细密。包括京城里的一些听闻八卦。

他们也需要这个,个个都想上位,看邸报未必能看出什么,必须要听朝廷的一些消息,往往一些重要的情报就隐藏在这些听闻八卦中。混到这个地位,没有一个人脑子是不好使的。

包括宋九的一些事,特别是宋九与潘怜儿、玉苹的白狐三角恋。

王祜是文臣,不大好参预,尹崇珂与丁德裕、王超等将是手下,不敢嘲笑潘美,丁德裕严格说起来还是潘美上司,于是经常拿这件事来笑话潘美。潘美开始也很愠怒,不过随后各种消息传来,宋九不是太恶,也很有作为,讲良心,印象才开始扭转。然后接到宋九的那封信,许多内容夸夸其谈,但也不容易,就呆在河中,没有可靠的消息,闭门造车想出这些,脑袋还是很好使的。于是不置与否,甚至他的老部下派人向他家求亲,潘美也写信给夫人,让此事先停一停,女儿还小,不要急。

这才是赵匡义说比你那个上天还要安全的由来。

潘美意思是他做得再不好,但就看在他父亲面子上,我也原谅他了。

丁德裕嘴一撇道:“谁是老匹夫!”

潘美未必太开心,小子太浑,若看中怜儿,派人上门提亲就是,一家养女百家求,不丑,何必跑到门前唱歌说故事,还什么狐狸精,还是那种千年的狐狸精!

不仅有这三人,还有其他的一些官员将领,宋九一一行礼,未坐下,潘美抽出那份信,斥责道:“你说修路通商、建学堂、教耕织、去瘴疠、兴教化,鬼鬼祟祟地在下面也看了十几天,我问你,如何做?想不出来,我将你送到南江徭部里教书!”

实际宋九在下面访查,又没有忧民,几名官员十分赞成,不过话能这样说,也能那样说,潘美将它变成鬼鬼祟祟,而且送宋九到南江徭部教书,南北江就是辰州以西的诸蛮,北江是指辰州西北,南江则是武山到麻阳、沅州一带,比北江蛮更复杂,只要宋九前面送过去,两个时辰内,宋九保证变成一个农奴。

“叔叔莫急,好的办法没有,但我还会有些实用的想法,且等一等,我临行时,叔叔家里几个郎君委托我带了一些行李过来。”

宋九到衙门外拿行李,有潘美的,丁德裕的,还有张勋与尹崇珂的,与青衣一道将它们抬进州衙,潘美看到青衣,忽然暴怒:“你小子养家妓不算,还养脔童啊!”

第八十五章内幕

宋九扑倒,大半天才说:“叔叔,那个,你误会了,他是韩熙载委托我带回江北的僮子。”

“什么韩熙载?”潘美怒了,与那个行首眉来眼去就得了,十九岁的人,难免,现在居然随身带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脔童,就这样,还要求怜儿!

“叔叔,且听我将话说完,”宋九急切道。什么民族问题,都无关紧要,来了看了,问题远远超出他的想像,那个不要紧,只要自己略略能想出一些缓解办法,也就能有一个交待。这不象钢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最要命的就是潘美态度,潘美如果态度恶劣,在南方自己小命都能不保。

努力将事情经过说完。

“你要那颗宝石做什么?”潘美发现误会,急忙改口。

“没有这东西,琉璃就划不开。”

“想赚钱有万般门路,为什么弄得那么轰动?”

“也不是,它的意义非同小可,有的我不能说,要么叔叔去问一问陛下,他知道内幕。”实际宋九心中在说,赚钱是有千万般门路,可河洲哪里得赚多少钱!那将是天文数字。

弄清楚青衣由来,开始说正事。

王祐平声道:“宋九郎,你的信朝廷也看过,并且吕相公知任过潭州,对湖南的事务比较了解,看后择了其中一条,教其百姓耕织,余下的交给我们,让我们商议。你也在下面转了很长一段时间,相信大约的情况你也了解了,那一条都不容易。首先办学堂,湖南百姓少,会读书识字的人更少。有,我们未必能请得动。请得动放在潭州附近,都是汉户,不用教导,他们也能王化,服从朝廷管理。放在熟徭,读书人清高,未必能看得起徭人,未王化起来,反而会造成一些纠纷。”

未说生徭,那根本不能去,去了不是教书的,而是送农奴过去的。

宋九努力地想,实际史上在北宋,湖南出了许多有名气的书院,如岳麓书院,还有石鼓书院、笙竹书院、南轩书院、道山书院、芹东书院、碧泉书院、文定书院等等,但那时湖南稳定,人口增加,并且几十个书院都设在汉户区,培养的是精英读书人,与宋九要说的普及教育没有多大关系。

“王知州,一路所见所闻后,我对青衣说了一句,我是夜郎,夜郎自大。湖南人力财力资源如此紧张,诸位士僚与将军,能将湖南治理得井井有条,让我感到我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夜郎。”

宋九说完,一干将领与官员捻髯微乐,宋九也不是拍马屁,为了治理湖南,这一干官员确实费了一番心血,不仅他们,后面一拨拨官员过来,整个宋朝前期湖南的吏治在史上都能排进前十位。甚至往大里说,没有这一群文臣的治理,潘美就不能顺利攻打南汉。这让宋九产生迷茫,才来宋朝之时,他知道做文官的好处,可对文官十分鄙视。但湖南所发生的一切,不得不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不过我也有一些想法,索性再说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自古以来治民无外乎两种治法,一个是愚民,一个是化民。愚民就是努力使百姓变得愚昧,无欲无求,容易变得治理。但我不是太赞成,人是万物之灵,如何能变得象动物一样愚昧,那还叫人吗?结果非但没有愚民,反而将自己愚了,以为百姓没有见识,任意苛剥,到了忍无可忍之时,陈胜、张角、黄巢便有了。说现实的,论愚昧,那些大山里的生蛮才是真正的愚昧,但为什么朝廷会头痛,就连他们自己的蛮酋们也未必那么如意,仇杀、颠覆、灭族的事常常有之。第二个就是开化民智,这一条南唐做得就比较好,教育发达,百姓似乎很刁难,前面略一征税,后面夹道欢迎周军,周军稍一苛薄,马上变成了白衣军,看上去是难治。但逼得官员治理时小心翼翼,我相信不用太久,淮南必将成为我朝最富裕的地方。这个问题看起来十分迷惑,实际剖开不难理解,就算是愚民,官吏也要小心治理。但只要小心治理,民智开化又有何妨?朝廷设许多言臣监督官员不得苛民,不得贪墨,不得胡作非为,若民智开化,那不是几个言臣,而是千千万万个言臣,逼迫官员不能胡来。官员皆化成良吏,百姓开化,会行商,会耕织,会制造,这个国家岂能不强大?所以我说的这个教育不是培养精英士子,不是培养科举进士。若那样反会陷入误区,国家就那么一点儿进士与有名气的士子,其他人办不到,但一个个读书读到白首皓头,家人怎么办?因此这个教育仅是为了开民智,让百姓识几个字,看懂官府的告示,官吏不敢胡来。能算一些小账,商人不敢过份鱼肉。能知道一些律法,就会知道那些是该做,那些是不该做的。若是农民能识几个字,看懂农书,会想出更多耕种方法。若是工匠能看到工书,会制造出更多的器物。这一条并不难,成年人一年时间就能学到了。”

几人听得瞠目结舌,也不知道宋九说得对与不对,但宋九那个书舍确实只教一年,这中间宋九还在忙忙碌碌,不能用十成心血去教。

“道家讲究肉身飞天,太难了,信仰的人不多。佛家坐一坐,就飞天了,但是死了还是飞天了,只有天知道,所以佛教信徒比道教信徒多。想读书人个个成大儒成进士举子,太难,因此大多数百姓本身虽羡慕读书人,却不愿意学习。但仅识几个字,会一些算术,这个不难,学习的人就会多起来。这个并不难做到,比如诸位士僚平时抽空时制造一些小黑板粉笔,教一教街坊儿郎会读书识字,学多少不问,也不考虑他们前途,仅是一种快乐教育。这点时间大家都会有。学不好不会害民,若有学好的,本身也有成就感,朝廷闻之更会高兴。自己带头,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民间士子这样做。疟疾会传染的,那是不好的一种传染。这种快乐教育也会传染的,但是一种好的传染,若传到蛮人地区。许多民众开了心智,是选择跟随朝廷做一个自由的百姓,还是愿意跟随酋长们做一个农奴?”

“那会很慢。”潭州通判说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是千年之树,存在一年就要治一年。岂能用快慢来比喻,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每任官员都做一点,什么困难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