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义又问道:“杨卿,刘卿,你们二部一在前行一在中军,宋卿如何将你们拢在一起?”

实际这时候赵匡义差不多猜了出来。尽管符昭寿说得不清不楚。杨业悲愤地说道:“陛下,曹将军误国啊。”

他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出发时就宋九就感到不好,然后问杨业,杨业也感到不好,一是三路离得远,又隔着万重山,不便联系,二就是曹彬的能力可能欠缺。随后宋九就想到了粮草,问曹彬,曹彬利用老资格将宋九搪塞过去。到了涿州,宋九仍不放心,到处看,只看到军中有少量粮食,这才着急起来。然后不顾曹彬看法,越职授权杨业领兵前去固安护粮,结果粮草一起被耶律休哥劫了。

回到雄州就食,再等后方将粮草筹集,赵匡义诏书到了,宋九是赞成赵匡义诏书的,新城离边境近,运输粮草方便,二军合一,也有威慑力。即便不利,也利于撤退。

然而曹彬态度不坚决,崔彦进看到中西二路立功,贪功心切,最终从白沟道赴岐沟关。宋九感到不妙,便将几将聚在一起,为什么是刘知信符昭寿与杨业,这个不用解释,大家都清楚。

但杨业也没有说宋九筹资奖励兵士,辅助兵士加强军纪的事,只是说了让他们加强军纪,以防万一。随后自涿州城撤向岐沟关。宋九隐隐感到不妙,便有意让几部靠扰,看护好武器,以备不测。果然辽军扑来了,宋军无路可逃,一起穿着盔甲就往拒马河中跳,本来大多数就不善水性,这一跳那能上来?

宋九无奈,开始拼命。

前面的大家不知道,后面的几乎快家喻户晓,杨业没有再说。

但杨业同样不知道宋九的那份奏折。

大家听得义愤填膺。

不是皇上错啊,皇上多英明哪,错就是曹彬,必须要严惩曹彬。

这是宫宴,不是菜市场,赵匡义制止了大家的讨伐,然后回顾过去,有悲的一面,也有喜的一面。再展望未来,感慨万千,赋诗一首,传阅近臣。

李昉更是感谢万千。

当初是当初,现在他心境又不同了。宋琪下去了,这次北伐悲催了,再也上不来。宋九下去了,要回来,可是大病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理政。西府还有一个王显,但王显是打酱油的。因此李昉几乎是独相,尝到权利滋味后,他也不想给赵普挪窝了。

因此说道:“这次陛下出兵是对的,只是错在将帅无能。”

在这里比赵普更明确,赵普说连出兵都是错误的,那么赵匡义还多少有些错误,你是皇帝唉,为什么耳朵边子软?现在连赵匡义最后一点责任都没有了!

诸臣深以为然,纷纷附和。

那么正式审问曹彬吧。

曹国华,是不是这样?

是。

是你错误吧。

是。

是你害了国家,害了百姓吧。

是。罪臣当死……

曹彬怂了,其他几名大将也无辄了,都懂的,于是干脆的承认错误。

贾黄中于是上书,曹彬、傅潜具伏违诏失律,士多死亡;米信、崔彦进、董愿、张绍勍违部署节制,别道回军。为敌所败;杜彦圭不容士晡食,设阵不整,军多散失;蔡玉遇敌畏懦不击,易服潜遁;陈廷山涿州会战失期;薛继昭临阵先谋引退,军情挠惑:法皆当斩。

“斩啊……?”赵匡义喃喃道:“斩就不必了,诸将也为我朝立下大功。朕就免其死罪吧,但活罪难饶。”

贬曹彬为右骁卫上将军,崔彦进为右武卫上将军,米信为右屯卫上将军,攻张二人为右屯卫大将军,傅潜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好养老去了。杜彦圭为归州团使副使。陈延山为复州团练副使,蔡玉带头逃的,性质最恶劣,除名配商州管制,薛继昭罢文思使为供奉官。

然后再诏,若郡臣列校,有没于军阵或陷于戎寇者,宜加抚恤。录其子孙。百姓有运粮不还者,免税二年,家赐粟三硕。

再到赏赐。

杨业等将校皆有厚赏,史珪甚至追赠为褒国公,这个不意外,中原王朝制度向来是封死不封活,象宋九。若没有犯重大错误,死后甚至可以追赠郡王。

各将士牺牲者加辈抚恤,不过有的士兵就悲催了,大部分士兵都有战友存活下来。后来让宋九派人通过他们的嘴巴,将牺牲者姓名籍贯一一记录,到雄州后,上报朝廷。然而当时三军混乱,包括杨业与符刘部下都有一半以上人逃走了,难以分辨,特别是后来主动冲上去参战的各部,甚至许多兵士都不成编制了,这些士兵无法甄别了,只好享有普通兵士的待遇。

还有各乡兵、义勇、壮丁、弓箭手的赏赐。此战过后,禁兵元气大伤,因为这些民兵,或乡兵在这一战中表现出色,特别是乡兵,经过十天持续性血战的锤炼,一起编入禁兵。

若是不同意加入禁兵,额外再有丰厚的赏赐。

三司官员愁肠百结,这样一来,国库哪里有这么多钱帛?

但没有过一个人吭声,站在萧燕燕的角度来看,啃下宋九的军队以及在雄州即将到来的援兵代价太大了,又要防止潘美军队扑到幽州,于是下诏撤军。可站在宋朝的角度来看,若不是宋九率领着这几万兵马,死死地将辽军拖住,那时候整个河北兵力空虚,辽军挥旗南下,至少整个河北将会是一团糟。

不仅有宋九功劳,也有这些悍兵强将的功劳。

再赏田重进,田重进明智,跑得那个叫快,甚至有降卒后到的,田重进就要斩杀,还是袁继忠阻止,以杀降不祥才没有杀。因此大踏步从蔚州撤了回来,几乎所有主力全部保住,甚至还带走了一部分百姓,许多蔚州飞狐的降兵降将。

因此提为马步军都虞候。

就是马步兵执法官,原先是张令铎担任的,后来张令铎改任,二十五年这个官职一直未授过他人。

但田重进一撤,将潘美害苦了。

连番败于耶律斜轸之手,若是田重进不撤,他部下有袁继忠,荆嗣等勇将,二路合一,兵力虽劣于耶律斜轸,然而相差不会太大,最后会不会打败辽国这头凶狠的狐狸?或者两人联手,就象曹彬与崔彦进一样,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不但没有产生一加一等于二的作用,反而在内耗中更加虚弱,从而大败?

这永远是一个谜面了。相比于田重进,潘美因为数次失败,虽然主力也保住,最后因为没有很好执行赵匡义移民政策,导致耶律斜轸大军抄到朔州,将百姓一起截回去,又将各州少量驻兵与官吏一起坑杀,于是不奖也不罚。倒是李继隆代替了杨业的职位,在先前诸战役中攻城拨寨,表现出色,调向河北。杨业暂时还留在京城养伤,这是朕赏识的人,让你们看看他是如何的忠心!

面子工程是必须要的。

但最惨的还是经济。

国库这一战打得空空如也,内库一毛也不剩了。

那么怎么办?只好加税!

宋九就快到京城。

赵匡义很感谢,宋九挽求了宋朝的命运,并且做事很谨慎,就连那封奏折,至今都没有第二人知道,这让赵匡义很满意。因此隆重地让二子元佑与三子元休前去滑州迎接宋九。

待遇虽隆重,不过也当受之。

如果没有宋九在拼命,现在北方会是什么样子,都没有人敢想像。

当初兴兵时,赵匡义只召枢密院计议,甚至一天六召,中书不预闻,若胜了,当然没有人说话,赵匡义召西府数相是干什么的,那是补漏拾遗,主要计划四个西府宰相谁敢更改?

但败了,话题也就出来了,皇上想出好的策略,本来是大胜的,然而各个细节上出现了失误,不能怪皇上,难道皇上每件事都要管吗?这个军政是西府的责任。

前线诸将做得不好,西府更有失职之过。

第四百十九章荒诞(下)

当真如此?

不要说是西府远在后方,就是在前线,军中有多少将领能打,能谋?崔彦进,米信这些大将当真是差了吗?

但谁想出来了?

或者说是宋九,宋九当真是想出来的,若无金手指,他能不能想出来?

不要说荒诞,自古以来,这些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事太多了。

西府四相,宋九到了前线,有大功,不过这一闹,同样有错了。功过相抵吧。反正皇上让两个皇子,并且其中一个算是准皇太子前去迎接,是过了的。

王显是不管事的主。

王沔是文人,与贾黄中曾共同主持过科举,那么针对谁?

小嘴巴张齐贤!

就是他的话最多,而且与宋九比较亲近。

张齐贤让大家齐逼,咱惹不起你们,但躲得起吧。于是学习宋九,向赵匡义请求,让我镇守代州。

俺顶在最前线,你们还说什么?

其实赵匡义还是蛮喜欢张齐贤的,但是士大夫们一窝蜂而上,赵匡义只好同意了张齐贤的自我放逐。

但不久问题就来了。

王显能力不足,王沔稍好一点,可他是一个正宗的文官,军事上是外行汉,宋九担任枢密使数年,枢密院政务管得很深化了,已与史上的那个枢密院截然不同。张齐贤在,还能勉强维持。然而张齐贤下去,枢密院继续是深化加强版的枢密院,很快各项政务堆积如山。赵匡义只好调张宏进入西府做枢密副使。

前线浴血奋战,然而眨眼之间,到了后方却成了一件件政治交易。

……

“少春,你到河边去看看,有没有船。”

“宋公,你要乘船?”

“恩。”

“两位皇子在滑州……”

“少春啊,你跟在我后面也有很久了,应当明白过犹不及啊。看看。张齐贤为什么去了代州?皇子出京城数百里,恭迎一位大臣,这个荣誉是荣誉,然而到了巅峰,会是如何?月满了则亏,水满了则盈。古今使然。”

“宋公是想避开他们,那么皇上会不会生气?”

“谦虚吗。换谁都喜欢,皇上同样不会例外。去吧。”

“喏。”

一会儿戚少春找到一艘客船。

宋九说道:“这就离开吧。”

“这时候走?”郭大惊讶地问。

外面正是二更时分,是睡觉的时候,而非是行路的时候。

“这时候不走,难道等天亮了,官吏来恭迎恭送才走?若那样。我们还能安静到京城吗?”

“是啊。”

一行十几人,匆匆地离开客栈,上了客船。

“郭大,刘海,将我抬到船头上。”

“秋风凉了,宋公,莫受了风寒。”

“抬。”

“好……”

宋公卧躺在肩舆上。岐沟关身受重伤,最主要是心灵上的创伤,到雄州便大病了,两三个月过后,病情虽好了一些,然而精神仍然萎靡不振,人变得消瘦。

此刻缩在肩舆里,虽然块头大。却象一个秋风里的老树,憟憟颤抖。

郭大便向船家讨要一块毯子,盖在宋九肚子上。

“近乡情怯啊,郭大,我都不知道回去如何面对你的弟妹与从子,还有小枕子的娘子与几岁大的孩子。”

“宋公,不怪你啊。”

“是我无能啊。”

郭大显然不赞同。但事实宋九就是这种心情,他人不知道,可自己知道啊,并且随着大军。居然都不能阻止悲剧发生,以至死了那么多人。

撤退拒马河时重伤兵的惨烈,与玉苹对话时的那种亲人分离的痛疼,近十天的血战,一个又一个兵士倒在血泊里,都无法收尸,而变成幽州边境的“京观”肥料。

实际一场天灾人祸,在这时代就会死很多人,然而亲眼看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才是宋九大病的原因,不仅仅是重伤。

“宋公,你做得比谁都好啊。”

“哪里好……郭大,你不懂……”宋九仿佛在梦呓一般,似醒似眠地说。

“宋公,你不用自责,就是小的也愿意为你战死沙场。”船夫走过来说道。宋九上了船,一行二十多人,有肩舆,有十几匹马,雇的船不小,船夫见多识广,知道这行人来历不凡,听了一会儿,走过来大声说道。

“船家,宋公上你的船,必须保密。”

“喏。”

船主答道,但他激动万分,吩咐几名水手说道:“轻一点,轻一点,不要惊动宋相公。”

几个水手听说是宋九,同样万分敬仰地看过来,然而窃窃私语:“原来是宋公啊。”

“难怪我看他长相不凡。”

“是啊,他刚才还平和地与我说话呢,真乃我大宋第一良臣啊。”

“那时,听说陛下派两个皇子亲自去滑州迎接。”

“为什么要雇船去京城。”

“我也不知道。”

“听说宋公在岐沟关很英勇,当时情况危急……”

宋九微闭着眼睛,不过听到外面的谈话,嘴角扬起苦笑,暂时赵匡义感谢自己的,而且想瞒也瞒不住,所以岐沟关一役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自己若是不知道分寸,可能就象未来小寇那样了。再怎么比,还有小寇那次的功劳大吗?

……

“宋卿回来了吗?”赵匡义问刘知信。

这些将领多受了伤,包括杨业在内,许多人被赵匡义强行留在京城养伤。

刘知信与宋九关系平时也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