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退下吧。”

“喏。”

“卢多逊,你替朕草拟书旨,自明年起,省试试用弥卷誊抄制度。李莹,候陟,你们从举子中择其可用之人,赐于纸札,别试诗赋,你们为考官,朕将于讲武殿亲阅之。”

“喏。”

“诸卿散吧。”

宋九回到家中。

他的心态与大多数大臣心态一样,赵匡胤没有同意赵普,让他们嗅到一种不寻常的味道。可那样又为何弄死柴宗训?难道皇上想将赵普与赵匡义一起打压下去?

宋九想不明白。

王化基还在他家等宋九。

宋九不知道怎么说了,进士这个称呼对学子们诱惑太大。他只好淡淡说了一句:“陛下改了主考官,别试诗赋。说不定你还有一个机会。”

王化基高兴地离去。

可是宋九有点儿想不通,这个作诗作得好,与当官有什么联系?但对这个宋九不大关心,用诗好,用画好,用经义好,其实都不要紧,他也不认为经义做得好,就能做好官。

最关心的还是赵普。

自己等于公开站在赵普对立面,如果赵匡胤还象以前那样重视赵普,自己会很悲催。赵普真要动手,莫要说什么俺不做官了,你那我无辄,真会死人的。

在宋九继续忐忑不安中,科闱复试。总共近四百名举子,择其优者近两百人重新别试。至于惹起举子众怒的武济川与刘睿,赵匡胤亲自察问。也许在宋九眼中,赵大权谋术不行。用了二赵平衡出现重大失误,但他终是高智商的牛人。小时候虽家境有些中落,父母都识字,在洛阳别马营读了许多书,后来做了天子。更是手不释卷。

现在的赵大在学问上至少胜过了赵普。

赵大问,武刘二人对,本来资质差,学问差,心中又有鬼,见到赵匡胤更紧张。因此应对失次。赵匡胤怒,他不是问的水利,经济,武济川是进士,于是问策论诗赋,刘睿是三传科。问刘睿三传,要知道整个天下有多少读书人,一年才中十个进士,诸科包括五经,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等,一起才二十八人。三传只有几个人。考不中的未必不是人才,但考中了的,就没有一个会是差的。

至此断定李昉肯定徇私舞弊了。

由是将李昉与杨可法贬官。

李莹与候陟考后,他又亲自于讲武殿阅试,五经四人,开元礼七人,三礼三十八人。三传二十六人,三史三人,学究十八人,明法五人,以及进士。共二十七人。

成为宋朝立国以来第二多录取的科闱。

其他进士宋九没有太关注,关注的是王化基也有了复试的资格,并且十分幸运,终于考中。赵匡胤看着设宴款待这些新进士与诸科,看着王化基,他奇怪地问道:“王卿,你是书院的学子?”

“陛下,微臣正是。”

“既是书院学子,为何也来参加科闱?”

“微臣长于经义,书院必须要考五门课才能毕业,对于微臣来说,太难了。”

“你是说书院比进士科还难考?”

“倒也不是,书院培养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不好相比,不过若是公平情况下,书院也不亚于进士考。”

“你说说,若是选臣,是进士好,还是书院学子好?”

“微臣不敢答。”

“说。”

王化基很紧张,哆嗦了一下说道:“陛下,微臣也不知道,微臣看经义,也在书院里听其他课目,但以微臣看,似乎书院更实用,更全面,不过究竟如何,微臣也不知道了。似乎是,是……”

“是什么?”

“当初书院才成立时,九先生,宋九,”王化基随即改口,他是进士,正宗的天子门生,老师是皇上,不能再称呼九先生了,当然私下称喟还是可以的,道:“他有意避开了一些谋官之道,否则更完美。”

赵匡胤去了书院不低于十次,细想了一下,确实是如此,这就象画龙,所有形状都画出来,因为没有点睛,因此称它为吏而非是官,就象最后一笔,一直没有点。再想一想,微微一笑,明白了宋九良苦用心,但没有再问。

宋九在家中听到消息,惊讶地问:“王化基考中了?”

郭大点头。

“这小子,”宋九喃喃道。进士啊,他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一个进士让他感到有些吃味,不过迅速神情正常,道:“怜儿,替我准备一个红包,这是我学子当中第一个进士。”

“好。”

潘怜儿在准备红包,宋家来了一个客人,符昭寿,到了客厅,符昭寿伏下行大礼,宋九吓了大跳,道:“二郎,你想折杀我啊。”

“不是,九郎,这是三姐让我代她行的礼。”符昭寿眼睛有些红红的。

“二郎,周郑王是病殂,你们只能惋惜,不能有其他想法……”宋九含蓄地说。

“九郎,以前大家都说你胆大,逼王全斌打赌,面对折氏,神情从容,三斗王国舅,我服了。”这当口上,谁敢提柴宗训三个字,但宋九提了,并且还要请求赵匡胤广修山陵,加派看陵人。说得不好,那真是掉脑袋的事。

“就事论事,陛下乃是长者,所以我才敢说。”

符昭寿显然不以为然,连陛下都不想提了,将宋九话打断道:“九郎,不过你也幸运,赵普准备请求让你知和州,幸好陛下没有同意。”

“知和州?”潘怜儿刚包好红包,挺着大肚子走出来,听到这句话当场呆住了。知和州很正常,赵普也不会马上动手,但南伐是谓必然,一旦南伐,和州必是驻军场所,只要赵普稍做一点儿手脚,物资就会出现差错。然后就象姚恕一样,不过这一回扔的不是黄河,而是长江……

第二百八十五章论语

宋九神情倒很正常。赵普想弄死自己,没那么容易。比如这个知和州,一旦自己知了,那就危险了。但赵普第一道关先得通过赵匡胤,当真赵大是昏君?

自己与姚恕是两种性质,他明显是赵匡义的人,国家少一个姚恕问题也不要紧。因此同意赵普将姚恕铨选到澶州做了通判,甚至默视赵普派使将姚恕扔到黄河。这一套对付自己行吗?当然,若真的知了和州,大军在发,箭在弦上,后勤出现严重问题,自己死定了。可后面还有一道关,那就是自己会不会接受诏命?

后蜀有一个大臣叫欧阳炯,素有才名,赵匡胤重用之,以其为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得到岭南,赵匡胤以欧阳炯祭南海,因为其时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欧阳炯闻之称病不出,赵匡胤怒,罢职,以本官分司西京,以司农少卿李继芳祭南海。象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如果自己不奉诏,赵普派人将自己捆到和州去?

不怕不做官,就怕做官,一做官就要决策,一决策就会有争议性的决断。就象姚恕那样,疏忽禀报,赵普立即派人将姚恕往黄河里扔。但自己不做官,赵普想对付自己,只有两条道路,一是开封府,那是不可能的。二是御史台,能不能让御史台的官员只从他的命令是两回事,就是听用了,这是赵匡胤眼皮底下,除非自己真犯有大错,否则将会严重激怒赵匡胤。各州县不提了。中书确实有权利管辖他们,但中书有权利管辖调动御史台?那国家设言臣做什么?

所以宋九哂然一笑,但还是拱手向符昭寿道了一声谢。

这个通知也重要,代表着赵普真正开始准备向自己动手了。

符昭寿显然也没有当一回事,事不过三。皇上不可能听任赵普摘掉这个属于他的桃花,姐夫同样不会坐视赵普扼杀这朵桃花。

于是接着说正事,道:“九郎,大食派使过来,使者正在密州,京东还有很多灾民。不便让他们观之,再者,如何招待远使,为此,朝臣发生争议。陛下为难,问询二大王。二大王对此不是太懂,你在广州,与番子打过多次交道,二大王想问问你的意见。”

“我去开封府吧,”宋九站了起来道。

宋九慎重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中国古老的朝贡制度。

对它,宋九很不喜欢。

各国使者过来进贡。若真象南唐与吴越那种进贡,宋九也许很喜欢。关健不是,海外进贡来了,赐其钱帛,甚至教其技术文明,增加了友谊。但看一件事得看结果。首先是回赐制度,宋朝往往按照其贡物市价折算,多给其回赐。因此有许多番商冒充使者过来,将商品运到京城,连交易也省去了。关税更是免收,一下子卖给宋朝。国家花了钱,得到大笔无用之物,实际“友谊”未得到,说不定还让这些番商们骂傻冒。似乎宋朝最后逼迫着勒令各国不得派使来贡。宋朝结束后。明朝再来,郑和下西洋后,达到了巅峰。然后就是传播文明技术,好处真的很大……

“九郎,不要急,我来还有一件事。”

“你一道说吧。”

“就剩这一件事,三姐带来一个镯子给万娘。”

宋九这个女儿在京城颇有名气,一是那个十万,十分轰动,二是万娘长得漂亮,虽小,却是一个小美人胎子,并且在潘怜儿督促下,教其女红,还识不少字。

许多衙内跟着宋九后面转,咱们两家订亲吧,宋九那会同意。

潘怜儿将女儿喊出来。

宋万娘奶声奶气喊道:“符叔叔。”

“好一个小娘子,”符昭寿夸道,心中喜欢至极,将符氏送的玉镯子套在万娘手腕上,又从腰间将他那块美玉摘下,佩在万娘裙带上。宋九以为符家是感谢,哪里想到其中的内幕。但柴宗训临终前的遗嘱,连赵匡义也不敢提。

宋九骑马来到开封府。

赵匡义亲热地将宋九迎到偏厅。

宋九道:“二大王,微臣刻意为大食使者一事来的。”

“哦,说说。”

“微臣对西方的也不是太了解,一是听原来先生说过一些,二是通过番商也了解一些。先说大食,唐朝时大食非常强大,曾经击败过高仙芝的军队。它叫黑衣大食,如今龟缩在巴格达附近,又叫阿拨斯王朝,虽强大,但远不如昔。然后是一支远征军,跨越的距离有些远,大约相当于我朝军队到葱岭西部河中地区那么远,打到欧洲大陆西南半岛上,大食衰落后,建立了一个国家,又叫白衣大食。原来一度属于唐朝属地的波斯都督府与河中地区,则被突厥人与波斯人占领,建立了一个萨曼王朝,一度很强大,不过这时正在衰退中,北方又有一个突厥人兴起的国家,叫喀喇汗国正在强势崛起,转向东方,就是西昌回鹘,甘州回鹘,我朝陕西。萨曼王朝西边又有一个布韦希王朝。然后再到海峡两边与北非,”宋九怕赵匡义听不懂,画了一个不标准的亚非欧地图。

“北方还有那么广大的区域?”赵匡义惊诧地问。

“是啊,在室韦与生女真北方还有许多土地,不过哪里很寒冷,不适应人类居住,有人,但人类不是很多。文明地带,东方以我国为首,次之天竺,中亚,西亚,欧洲,北非,中南非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但哪里很落后,甚至不及南海一些土著国家。微臣还是说这个大食,广州大食番商主要就是来自这个国家,法蒂玛王朝,国王叫穆仪兹,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多次派军侵吞北非与西亚大片岭土。建都开罗。因为尚绿,又叫绿衣大食。然后再往西,就是拜占庭王朝,曾派使与我唐朝来往过,另外再往西。那就是欧洲,唐人称为西秦,实际国家更多,现在有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法兰西,意大利,挪威,丹麦与基辅等强大的国家,此外还有许多小国与小公国。宗教同样不一样,主要是的伊斯兰教与天主教。可这两大教义里也产生许多分岐,象我朝的挑筋教人所信仰的教义与属于天主教一脉,不过在西方得不到很多人认可了。中南非更复杂,就象广南西部地区一样,没有统一的信仰,没有发达的文明,没有强力的国家。甚至一个小部族也能自称一国。”

“这就是世界?”

“还不能称为世界。在南海深处还有许多大岛,有的能与我朝相仿佛,有的是我朝两倍以上,若是船足够大,向东还有,不过若是船大到一定地步,足以抗拒风浪,再往东往东……二大王,便会出现一幕让人惊诧的,那就是又驶到欧洲。非洲,再绕到天竺。”

“大地是圆的。”

“中的也。西方世界宗教有争执,种族多,文明不同,大食衰退了。再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将他们统一起来,更不会对我朝产生威胁。除非物格学进步到将普通速度能提到一日千里的高速时代,也就是微臣所说的火车出现。我朝还没有真正一统,一统后北方又有强大的契丹,因为唐朝内迁政策,西北大量的羌人与蕃人存在,离我们是那么地近。说不定又能成为新的威胁。因此同样我朝对回鹘与河中,更是鞭长莫及。”宋九说到这里,盯着赵匡义。

赵大赵二都开始黜武重文,赵二做得更过火。

因此又说道:“我朝惩于唐朝之乱,对武将权利收缩,这也没有多大争议,但若是矫枉过正,我朝只能成为一个重视内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