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郎,说一说金铺吧。”曹璨说道。

“佛云不可说,快的,几年后你们就知道了。我再说最后一件事,游乐场开张许久,我还是看到一些毛病,有的机械必须要重新翻修。这是其一。其二项目还是少了,游客一多,大半时间在排队。因此我设计了几个新项目,你们看一看。”

增地皮是不可能了,南边是客栈,东边是虹桥,西边是码头,北边是汴水。只能因地制宜地增设,天上地下水中。一个恐龙展览馆,说不定未来还能从巴蜀那边得到几个恐龙化石。这个在土山地下。地下未来还有,打通两个地下通道,用木架支撑泥巴,然后将钢丝混凝土管道搬进去,再将泥土夯实,木架抽走。两条皆弯弯扭扭长达一千多米,一条里面一点灯光也没有,人在里面走,有一些机关,一些毛茸茸,或者粘滑的机关,不时地碰游客的身体。里面再布置一些暗室,让仆役在暗室里阴森森地冷笑,或者哭泣、叹气。不象外面那些刺激性游戏。但无穷无尽的黑暗,加上这些机关与哭笑声,也是很吓游客的。还有一个通道是地下暗河,里面再买一些钟乳石,布置一些灯光,营造一个地下洞穴景观。客人划着小船,缓慢从里面通过。

土山上还有景观,这是早准备好的,依着荷花湖,土山上去年就移载了大量桃树,梅花,还有菊苑,这是景观,另外就是一些灌木,今年开春后渐渐长起来,剪成两个迷宫。

大筒山土山西侧又建设一个钢筋混凝土搭建的高台,高台下方搭建一个个跳板,距离并不远,跳板上有钢索相连,人在上面跳,跳板会轻微晃动。在下面没事,跳到上面,近四十米,有那个高度,人就会产生恐惧。下面再铺各种吊兜。防止人害怕,未跳好掉下去。高台与土山顶部有一个十几米的跳板相接,实际人在上面走,往下看本身就是一种刺激,甚至会害怕。或者从跳板上去,或者从土山上去。然后高台上两道滑梯,山上一道滑梯,三道滑梯交织在一起,这个项目叫云中漫步。

在湖中又建一个项目,先将一个湖泊封闭,水抽浅,沿着河堤建造一道高低不平的水中堤坝,有的会在湖面下,有的在湖面上。外面是钢架,罩上两层密封的厚琉璃窗。只在水面上的部分设置一些缝隙,留作呼吸空气与热胀冷缩用的,万一出了事故,人能迅速逃上去,保障安全。下面铺木板,因为堤坝是建在水中的,又窄小,人在里面走,就象在琉璃罩中行走一般。大部分是在水下面,平时仆役在附近喂鱼,游客能时不时看到大群鱼儿游过来,在琉璃窗前游动。

这几个项目建造起来,能同时容纳一千五百人到两千人,那么天一好,到处排队现象会进一步减轻。对此大家没有异议,虽花一些钱,游乐场会更吸引人。宋九又说道:“因此必须从元宵节过后,必须停止营业三个月时间。”

“停业啊?”

“一旦施工,场面会脏乱,而且游客不小心,会发生意外,不能看眼下。就是以后,说不定大维修时还会停业。”

“停业三个月损失多少啊?”所有衙内一起惊呼起来。

第二百零三章佘太君(上)

“没办法。你们自己去游乐场去看看,或者换作你们自己这样排队,舒不舒服?”

“那还能分多少钱?”

“第一年就未打算分钱,效益出忽我的意料,才有分钱二字。要么以后扩建,眼下先凑和着。”

这当然不妥了,以后扩建,就是成本。他们契股也会被稀释,无奈,只好咬牙同意。大家商议好了,现在就要准备。实际停业造成的损失很大,连带着包括顺店与客栈生意都受到影响。

元宵节到来,赵匡胤看到天下太平,特地下诏将元宵节扩为五天。这也能看到皇权的作用,过节过几天不是古来传统说得算,而是皇上说得算。但另一边告示贴到附近各州,游乐场元宵节过后停业扩建了。京城的百姓来回走一遭问题不要紧,远处的百姓过来走一回,又没有玩到,会叫冤的。但前面告未贴出来,后面门票让黄牛倒成三倍价。

诸衙内们一个个义愤填膺,但又发作不得。

宋九开始带着学子忙碌了,如何设计,计算,等等,必须在这半个月内安排下去,随后他就要离开京城下去。

两个博士在学舍里叹息:“九郎,今年又打算什么时候毕业?”

“今年是不可能了,明天开春毕业吧。不过到了明年,可以放出很多学子。”

“到了书院不能这样下去。”

“书院我还没有听到消息,若建,也要到明年才能建设。那时候李柱他们渐渐能成为我真正的帮手。正规学子是三年制,不会耽搁这些学子。实际燕博士,张博士,那样虽不会耽搁,实用性跟不上去,学两年都未必与现在学一年相比。我还在为此事发愁呢。”

几年薰陶下来,两个博士思想也渐渐开明起来。甚至将这个实用课反应到国子监里面。

太学虽拖了一段时间,夏初肯定开学,但如何教这些衙内们实用课,一个个大儒们却在发愁。让他们教论语诗经行,实用课哪里懂?这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先开着,然后做比较。

宋九又说道:“不过书院也快了。那是书院,想来你们地位不会差,副山长差不多吧。”

两个博士闻声一振。

但现在几十个三级年学子依然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助手。

很快二月到来。

二月二还是一个小节,但宋九说走就走,还买了两匹马,带了李柱、秦娃子、王魁、苏小浩四个学子一道做过帮手离开。他们跟过去是协助宋九测量计算的。

潘惟德兄弟也随着离开。田氏意思宋九终于明白,实际看着几个儿子闲在京城,每天没事,东跑西窜,田氏看不下去,从潘美那边听说自己下去看是真看,吃了一些苦。于是让两个儿子也吃一些苦头,磨一磨,比在京城里逛大街好。

来送的衙内众多,越来越贵。

至少宋九做事做得漂亮,例如这次放出部分契股钱,不放也可以。但放了,大家伙儿一起来发财,这让诸衙内感到开心。但与范仲淹那个越来越贵不同。那是清名,这是利益绞织的关系。同样是贵,可贵的性质是两样。

订亲了,不需要遮掩,宋九好不容易看到潘怜儿。

潘怜儿穿着一身单薄的春衫,从车上走下相送,一人给了一个平安符。来到宋九身边说道:“若是以后成亲……我也随你一道下去。”

“这个不用了。到时候不要说你母亲,你两个哥哥也不放过我。但也不要听你母亲的话,偶尔出来走一走,对身体有好处。呆在家里不动。缺少锻炼,对身体健康没有利,”宋九忽然想到她未来那个短命的妹妹,大宋的皇后,说道。

“嗯,你下去也要注意自己。”

一行七人上马飞奔。

这七人只有宋九拿到出差费,其他都是宋九掏腰包的。

先看牧监。

此时与彼时不同,彼时宋九挂着巡察使的身份下去看,也没有官员真当成一回事。这一回没有挂着巡察使身份看,各州县官员没有一个敢慢怠的。而且宋九是太常博士时就敢抹王全斌面子,况且现在是工部员外郎三司判官。那是没有外放,只要不犯大错,这个职务一外放就是大州的知州。若是再磨勘几年,回到朝堂最少是三司三部正使。若是有一些功绩,那非是正使,以皇上对他的宠爱,什么桃花的,有可能就是三司使,甚至枢密副使,说不定是参知政事!

那个敢得罪,宋九也没有麻烦他们,也没有空麻烦他们,他下来是看的,而且看的地方还很多,那有空与他们应酬,甚至一路属于他的公使钱也没有怎么挪用。

看了牧监,随后驰向关中,自关中看过后,迅速跨过渭水,驰向延州。有时候是飞奔前进,有时候停下来,而且停的地方很古怪,多是荒山野岭。然后看山看水看草,甚至看土壤看河流,还与当地老农交谈。

然后驰奔绥州,这里属于李家的地盘,不过李家现在没有背叛宋朝,还是诸候王,但是臣属宋朝的,甚至还会适度出兵相助宋朝,牵制北汉兵力。但朝廷接到消息,还是感到很意外。

往绥州去,这些地方虽名义是已成为宋朝的领土,包括夏银灵等州,不过宋朝并没有辖治力,实际自延州开始,宋朝控制能力很弱了。赵匡胤想不大明白,为什么一个牛,要往北方去,难道从北方买牛?便将诸臣召集,包括退休的老宰相王溥。

老王是好同志,他父亲更是好同志,王溥父亲王祚是一个能吏,石敬瑭朝负责盐铁,刘知远时的三司副使,后周时疏通了长达三百里的通商渠,使淮河许多地区免遭水害。一个水利专家兼财政专家。

王溥为北宋宰相,有客人来拜访王祚,王溥是儿子,只好站在边上侍奉。他是宰相一站,那个客人敢坐,于是王祚就说。这不过是猪狗而已,大家没必要为他站起来。

赵匡胤也不敢骂王溥猪狗,但老子骂,王溥怎么办,只好唯唯诺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王祚是左将军卫上将军,王溥就让老子退休。王祚操起大木棍就往儿子身上砸,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

老头子老当益壮,干劲未减,但这事儿传出去有些不妥。毕竟儿子也成了小老实,于是改称,我是说臣衰老,本当致仕,然君恩未报,不敢乞身田里。

老头子干劲不减,是良吏。王溥性格温善,人缘广,本来父子俩是完美的大臣,但正是因为这个完美,又是前周故臣,赵匡胤反而不大放心,将王溥拜为太子太保罢相,才五十岁不到。

罢了相。赵匡胤安心了,每有大事,偶尔也将范质与王溥喊来咨询,范质死了,只有老王了。

君臣谈了一会正事,赵匡胤便问大家:“宋九去了绥州,又向府州方向出发。是何用意?”

“难道他是想买牛?”王溥道,然而摇了摇头。

西北盛产牛马羊,也多运到中原,当成肉类销售。但作为耕牛不值了。仅是一路所需的人工与饲料钱就不止三缗钱,如何销售?

赵普脑子灵活,在脑海里浮想着宋九所行进的路线,说道:“陛下,他多半是想在陕西大肆饲养牛马羊。”

“守则,然而他说过,黄河崩坏,正是关中陕西大肆砍伐农耕游牧导致……”

“那老臣就不清楚了。”

“这小子鬼鬼祟祟的,”赵匡胤忽然喜道,若是能想出来,未必是好事,大家能想出来,那么古人就能想出来,反过来说就不大管用。正是想不出来,说不定会想起用。又道:“派人传快旨,通知他,西北非是我朝其他地区,勿得放肆。”

唐朝时党项为吐蕃所逼,多向北迁移到凉洮兰松轨一带。安史之乱后,吐蕃挟逼党项与吐谷浑人,不断犯唐,郭子仪提议将党项与吐蕃分割,一部分是朝廷主持的,一部分是自发的,向渭州庆州灵州延州银夏等地迁移,中间还夹杂着大量吐谷浑人,以及少量吐蕃人。到五代时灵庆之间大族有野利、大虫、阿埋、韦悉、褒勒、强赖、埋厮、骨尾、屈悉保、白马、卢家、客户、牛儿。庆州北有野鸡、树夥。马岭有杀牛、喜玉、折思、拨相公。庆州还有拓跋彦超、石存,也厮褒。泾有有野利、野龙。环州有皋家,环庆间又有司家。府州有折家、尼也、薄备。南河套一带还有山前、山后、逸利、越利。麟州杨家,夏州拓跋氏。其中拓跋氏最强大,居然打败了后唐前来进攻的大军。不过汉化明显,许多部族改成汉姓,如穆姓,王姓,折姓,杨姓,李姓等等。

但总体来说,他们是依附中原王朝存在的,因为各自矛盾重重,一团散沙,暂时未成危害。

就是一条不好,进贡马。

非是市易,市易好,那是商贸,中原也缺马,但进贡了,不但要给市值,还有赏赐,以及中途损失。以至唐明宗时大臣范延光说了一句,由是邮传之费,中估之价,日四五千贯,国力十耗子其七,马无所使,财赋坐销,朝廷将不济。因此贡马才渐渐减少。但还是有,虽是党项人,对中原依附比较强。

后周时柴荣先是笼格拓跋氏李彝殷,拜为西平王。然而李彝殷一直脚踩两条船,只是后汉不强大,他也无奈之。柴荣察觉了,同样鞭长莫及。只要不公开背叛,由着拓跋氏来。然后下诏让折家李家对付麟州杨家。

老大杨业帮助北汉,老二杨重勋只好臣服后汉,但不是李折两家对手,杨重勋只好投降,然后再叛再降,到了北宋时看到宋朝越来越强,这一回终于老实了,担任着宋朝的麟州刺史。只有府州折家最忠心,柴荣多次诏折德扆出兵对付北汉与契丹。由是父子俱领后周节镇,李彝殷不大高兴,小小折家居然与我平起平坐。派使向柴荣提出抗议,柴荣回诏不同意,折家是我罩着的小弟,不服气也不行。李彝殷看到柴荣动怒,也害怕柴荣的武功。于是派使说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