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60-脉症治方-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 
。目昧不明。暴注 。暴病暴死。皆少阳(相火)之热。乃心胞络 
三焦之气所属也。原病式云∶诸风掉眩。属于肝火之动也。诸痛痒疮疡。属于心火之用也。 
诸湿肿满。属于脾火之胜也。诸气愤郁病痿。属于肺火之升也。此皆火之为病。 
出于脏腑者然也。若夫五志之交攻。七情之妄动。其火随起。如大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 
起于脾。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心为君火。自焚则死矣。辨疑录云∶人 
禀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有君相之分。君不主令。相火代之。寄于肝肾之内。附于脾肺之间 
。凡诸经动者。皆属于火。起于肝。谓之风火。生于脾。谓之痰火。入于气为无根之火。动 
于肾为消阴伏火。存于心肺。入于血分。为有余之火。散于各经。为浮游之火。故曰火者化 
也。善行数变。莫测其机。经又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注云∶取之阴者,所以补肾水 
之不足。而制心火之有余也。东垣云∶发热之症、有元气虚损。而热有五脏。热有内中外热 
。是故轻手扪之而热。热在皮毛血脉也。心肺主之。重按至骨。蒸手而热。热在筋骨也。 
肾肝主之。不轻不重而热。热在肌肉也。脾主之。又云∶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 
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名为热入血室。昼夜不分 
。 
是重阳无阴也。亟泻其阳。峻补其阴。难经云∶重阳者狂。六脉洪实。宜以苦寒药泻之。重 
阴者癫。六脉沉微。宜以甘温药补之。仲景云∶病患身大热反欲近衣者。此热在皮肤。寒在 
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此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治宜详别。 
治 戴氏云∶火之为病。其害甚大。其变甚速。其势甚彰。其死甚暴。何者。盖能燔灼飞走 
。蓦越烧烁。于物莫能御之。游行于三焦虚实之两途。曰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 
水灭。可以直折。惟黄连之属可以制之。曰相火者。龙火也。不可以水湿。不可以直折。从 
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噫,泻火之法。岂止如此。虚实多端。不可不察。以 
脏气加之。如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泻脾火。柴胡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柴胡黄芩 
泻三焦火。木通泻小肠火。石膏泻胃火。黄柏泻膀胱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余之火耳。 
若饮食劳役。内伤元气。火不两立。为阳虚之病。以甘温之剂降之。如参术归 之属。若 
心火亢极。郁热内实。为阳狂之病。以寒咸之剂折之。如硝黄之属。若肾水受伤。真阴失 
守。无根之火妄炎。为阴虚之病。以壮水之剂制之。如黄柏地黄玄参之属。若右尺命门火衰 
。为阳脱之病。以温热之剂制之。如姜附之属。若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为 
火郁之病。以升散之剂发之。如升麻葛根之属。又治法云∶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 
。寒以取之。甚热之气。汗而发之。发之不尽。则逆取之。又云∶暴热病在心肺。积热病在 
肾肝。虚热不能食。自汗。气短。属脾虚。以甘寒温而行之。实热能食。口干舌燥。便难。 
属胃实。以辛苦大寒药下之。火郁而热。乃心火下陷脾土。抑而不伸。五心烦热。宜汗之发之 
。心神烦乱。血中伏火。蒸蒸然不安。宜镇心火。朱砂安神丸治之。骨蒸劳热。乃五脏齐损 
病。憔悴发热。盗汗失血。宜滋阴养血。苟不明此诸火热之病。施治何所根据。故集其略以 
备参考。庶免实实虚虚之祸也。 
方 三补汤治实热实火通用。虚者不宜。 
黄芩(酒炒二钱五分) 黄连(姜汁炒一钱五分) 黄柏(盐酒炒二钱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远热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心火实热。加生地黄。麦门冬(各一钱五分)、生甘草(五分),加黄连(一钱) 
肝火实热。加川芎(一钱)、赤芍药(一钱)、龙胆草(一钱五分)、大黄(三钱)。 
脾火实热。加白芍药(一钱)、山栀(一钱五分)。 
肺火实热。加石膏、天门冬(各一钱五分)、桑白皮(一钱)、山栀(一钱五分)。 
肾火。加熟地黄、知母(各一钱五分)、玄参(一钱)、泽泻(八分)、减芩连。 
小肠火加木通(二钱)、活石(一钱五分)、甘草梢(五分)、赤茯苓(一钱)。 
胆火。加柴胡(一钱五分)、竹茹(八分)、青皮(七分)。 
胃实火轻者。加石膏、知母(各二钱)、甘草(七分)、粳米(一钱五分)。甚者。加大黄(三 
钱或五钱)、芒硝(一钱)。 
大肠火。加当归(一钱五分)、连翘、槐实(各一钱五分)。 
膀胱火。加泽泻(一钱)、白茯苓(一钱五分)、细辛(五分)。 
三焦火。加连翘、防风、荆芥、山栀(各一钱五分)。 
命门火盛。以四制黄柏丸降之。火衰。以茸附丸温之。 
郁火。去芩柏,加香附、山栀(各一钱五分)、青黛、川芎(各一钱)。 
心肝肺热甚。两目红肿疼痛。加赤芍药、川芎(各一钱)、当归、生地黄(各一钱五分)、龙胆 
草、甘菊花(各一钱二分)、防风、荆芥、薄荷(各七分)。 
心火亢极。胃肝火盛。狂乱谵妄。加石膏(二钱)、山栀(一钱五分)、大黄(三钱或五钱)、芒 
硝(一钱),即三黄石膏汤也。 
中上二焦火热。凉膈散主之。本方去黄连、黄柏,加山栀、连翘、大黄(各二钱)、朴硝、 
薄荷、甘草(各七分)。 
上焦火热。喉痛喉痹。舌肿口疮。加山豆根(一钱五分)、玄参(一钱)、桔梗、甘草(各八分)。 
阳明火盛攻上。头面肿。或腮颊肿。牙龈肿。齿痛。加升麻(五分)、白芷(八分)、防风( 
一钱)、细辛(五分)、石膏(二钱),去黄柏一半。 
少阳火盛。耳肿痛。颈项肿痛。加川芎(一钱)、柴胡(一钱五分)、夏枯草、牛蒡子、连翘 
(各一钱五分)、防风(八分)、甘草、青皮(各五分)。 
太阳火盛。头痛痰盛。加石膏(二钱)、升麻(五分)、羌活(一钱)、半夏、南星(胆制各一 
钱五分)、川芎(一钱)、本方各减半。 
热结下焦。大小便秘不通。加山栀、木通(各一钱五分)、大黄(三钱或五钱)、甘草梢(五 
分)。 
肠风脏毒下血。痔漏等症。皆胃与大肠素有积火。及风热所致。加槐实(胆制)、荆芥、防风 
(各一钱二分)、生地黄、当归(各一钱五分)、地榆、连翘、人参、白术(各一钱),补而清之。 
五淋赤白浊。小便秘涩。皆心肺与小肠膀胱。素有郁火复因外邪所触。骚动其火。所致。加 
木通、赤茯苓(各一钱五分)、车前子、泽泻、郁李仁、甘草梢(各钱)、大黄(三钱)、血淋尿 
血。加当归、生地黄、地榆(各一钱五分)、发灰(五分)、牛膝(一钱)。 
气淋气秘。加木香(五分)、青皮(一钱)、木通(一钱五分)、乌药(八分)。 
癫痫狂妄。属痰与火。实者。本方对二陈汤。加南星、竹沥、姜汁、先服十数剂。清其痰。后用 
牛黄琥珀丸主之。虚者。先用十全一补汤。减去川芎、官桂,加麦门冬、酸枣仁、黄连 
(各一钱)、远志(五分),滋培其血气。后亦用牛黄琥珀丸主之。(丸方见后附方内)。 
妇人产后惊风搐搦。语言恍惚。治亦同上。但不去川芎、官桂,加防风、天麻、白芷(各一钱) 
以上加减法亦大概耳。临症斟酌。方能尽变通之妙。按先贤云∶凡火盛者骤用寒凉。必须温 
散。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虚者。参 甘草亦可用。人壮气实。火盛癫狂者 
可用。前法正治。或硝水、冰水与之。虚火狂者。姜汁、竹沥制之。若根据前法正治立死。 
又有补阴则火自降之说。炒黄柏生地之类。经曰∶壮火之主。以制阳光是也。噫。虚实施治 
。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可不深思而明辨哉。 
又方 调中散火汤治症热发热。虚火通用。 
人参 黄 (蜜炙各八分) 当归 白芍药 白术(各一钱) 甘草(四分) 柴胡(六分) 升麻 
(五分) 葛根 防风 羌活 黄芩(七分) 
上作一服。姜枣煎。食远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阴虚发热。加麦门冬、黄柏、知母、地骨皮(各一钱),倍柴胡。 
手心发热。加山栀、香附(各一钱)、川芎、白芷(各七分)。 
虚热不能食。自汗气短。加茯苓、陈皮(各八分)。 
天明时发热。加麦门冬、地骨皮(各八分)、倍柴胡。 
肺经发热。按之热在皮毛。日西甚。加石膏、知母、地骨皮(各一钱)。 
心经发热微。重按之。热在血脉。日中甚。加麦门冬、黄连(各一钱)。 
肝经发热。重按至肉下骨上热。寅卯甚。倍柴胡,加青皮(七分)。 
上焦发热。加知母、天门冬、麦门冬(各一钱)、保定肺气。 
中焦发热。属脾虚、倍参术,加陈皮、白茯苓(各一钱)。 
下焦发湿热。或膀胱有火邪。加汉防己、龙胆草、黄柏(各一钱)。 
蒸蒸发热。昼夜不退者。加知母、秦艽、牡丹皮、地骨皮(各一钱)、柴胡倍用。 
昼则发热。夜则安静。四君子汤。加麦门冬、胡黄连、秦艽、地骨皮(各等分)。 
夜则发热烦躁。昼则安静。四物汤对小柴胡汤。一二服愈。 
凉血解除五心烦热。四物汤。加麦门冬、连翘、山栀、薄荷。 

卷之三火门
潮热(阴虚火动附)
属性:脉 脉多沉细而数。或弦涩而短。或弦细而微。左偏大无力。为血虚。右偏大无力。为气虚 
。六脉形大力薄。为气血俱虚。滑数者有汗。沉涩者无汗。两尺细数者。阴虚火动。宜详辨 
之。 
症 潮热者。若潮水之来。不失其时。一日一发。必有定时。于日晡时为多。若一日三五发 
。即是发热。非潮热也。气虚潮热。热在平旦。肺气主之。血虚潮热。热在晡时。肾气主之 
。阴虚火动。潮热寝汗者。皆由血气虚损。亦当从金水二脏求之。大抵潮热为虚。发热为实 
。治各有异。 
治 平旦潮热属阳。心肺主之。人参白虎汤,加黄芩、日晡潮热。属阴。脾肾主之。四物汤 
,加白术、陈皮、牡丹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阴虚火动潮热脉细数。八物汤,加知母、 
黄柏、麦门冬、柴胡、地骨皮、大抵潮热。宜以四物汤,加柴胡、黄芩、生甘草、辰戌时发 
。加羌活、午时。加黄连、未时。加石膏、申时。加升麻、夜。加当归、知母、昼。加地 
骨 
皮、人参、血虚。多加当归、地黄。气虚多加参、术、黄 、大略如此。临症尤加详审。 
方 八物汤治气血俱虚。寝汗潮热。 
川芎(七分)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药(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 
(一钱) 甘草(三分) 地黄(一钱凉血用生补血用熟) 
上作一服。姜枣煎。食远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一切潮热。并加黄 、黄柏、知母、柴胡、牡丹皮、地骨皮(各等分)。 
男子血虚。有汗。潮热。本方,去川芎,加黄 (一钱)、陈皮(八分)、远志、五味子(各 
五分)、官桂(三分)、名人参养荣汤。治有汗潮热咳嗽。 
男子气虚。有汗潮热。本方减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白茯苓,加黄 、陈皮、升麻、 
柴胡、名补中益气汤。有嗽。加麦门冬、紫菀、五味子、黄柏、知母、更妙。 
男子血虚。无汗潮热。本方,加陈皮、半夏(各一钱)、枳壳、桔梗、前胡、 
紫苏、干葛、柴胡(各八分)、名茯苓补心汤。 
男子气虚。无汗潮热。本方去川芎、芍药、地黄,加黄 、地骨皮、防风、柴胡(各等分)、 
薄荷(减半)、名人参清气散。 
男子气血两虚。有汗潮热。咳嗽。加知母、麦门冬、牡丹皮、地骨皮、柴胡、贝母、紫菀、 
(各等分),去川芎。 
男子气血两虚。无汗潮热。咳嗽。加秦艽、地骨皮、柴胡(各等分)、紫苏、薄荷(各减半)、 
款冬花(八分)。 
妇人血虚。有汗潮热。加黄 、麻黄根(各一钱)。 
妇人气虚。有汗潮热。本方,去川芎、地黄。加柴胡、荆芥、薄荷、地骨皮(各等分)。 
妇人血虚。无汗潮热。本方,去参 ,加秦艽、知母、地骨皮、沙参、鳖甲、前胡(各等 
妇人气虚。无汗潮热。本方,去川芎、地黄,加半夏、柴胡(各一钱)、干葛(七分)、名人参柴胡散。 
妇人气血两虚。无汗潮热。咳嗽咯血。本方,去参、芎、地黄,加柴胡、薄荷、地骨皮、紫 
菀、麦门冬(各等分)。 
妇人气血两虚。有汗潮热。咳嗽。本方,去川芎、白芍药,加半夏、柴胡、黄芩、桔梗、阿 
胶、款冬花(各八分)、知母、麦门冬(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