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地枪王张绣-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完三大坛酒之后,张绣才落座。董卓在主位上一一赏赐了有功之人,首功自然是李傕,他率领飞熊军从后袭击【奇】使大战取得胜利。次功却是张绣【书】和孙坚两人,两人首作先锋挫【网】了敌军锐气,后面又随大军作战,敌军溃败之后又收来良马万匹,其余诸将却是比不上,再往后的是华雄、徐荣、牛辅、郭汜等人,各有赏赐,就不一一详述了。

李傕、张绣和孙坚三人的赏赐待董卓上报朝廷之后才决定,不过随后董卓却是让诸将回到长安之后自行招募士卒补充大战所损失的部队。

赏赐和后面的琐事商量好之后,董卓又下令明日午时拔营回长安,之后就开席。当晚诸将各是尽兴,张绣再次发挥他的本事,虽然开始时被董卓灌了他三坛,但无损张绣的实力,将帐中大部分人放倒之后才借尿遁走了,首先倒下的自然是刚才递酒与他的华雄和孙坚。和张绣关系甚好的徐荣亦难逃一劫,而主位上的董卓见得张绣勇猛,怕有损自己主公得威名,便指使众将围攻张绣,自己则是带着李儒悄悄离开。张绣则是又连续放翻三人之后才借尿遁离开,只不过张绣走后倒霉的就是大战得首功的李傕了,被诸将齐上放倒于帐中。

……

一夜无话,第二日汉军拔营回长安。而董卓大破西凉叛军入寇三辅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洛阳,灵帝大喜,嘉奖了董卓和李傕、张绣、孙坚三人,朝廷嘉奖下来之后,张绣被升为裨将军,终于算是将校尉去掉成为一名真正的将军了,以张绣如此年纪就成为将军,确实难得。(董卓未乱政之前,成为将军还是挺难的。)与张绣一般,李傕亦去了校尉号,封了一个偏将军,虽然和张绣一般都是属于杂号将军,但亦属不易。至于孙坚,则得张温举荐,封为长沙太守。

————————————————————————————————

今晚那一章会夜点。。。。勿怪。。。

第六十九章 孙坚离开

长安城城外孙坚的大营中,张绣领着胡轸和胡车儿两人为孙坚一行饯行。

几人在孙坚大帐之中分宾坐下,张绣却是首先举起酒盏说道:“祝贺文台兄高升,前程锦绣。”说完当先一饮而尽。

孙坚遥敬张绣,亦一饮而尽。然后叹了口气说道:“伯渊,你我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日方能再见。”

张绣却是大笑道:“文台兄岂不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我相交贵在交心,且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与文台兄三年袍泽之情,绣铭记于心。”

孙坚听完,哈哈一笑道:“伯渊果然阔达,诸位且满饮此杯。”

帐中众人听得,纷纷举盏满饮。

顿了一下,张绣又说道:“文台兄到长沙为政一方,却要造福百姓,但可不要荒废武艺,绣可不想再见之时文台兄股上已生髀肉,不能再乘马再战。”

孙坚听得笑道:“坚闻长沙附近有蛮人,秋收时节经常到村镇抢掠,吾与这些蛮人战,自然不会荒废武艺了。”

张绣听完,笑了笑,然后露出奇怪的神色说道:“文台兄既然任长沙太守,自然将孙夫人接到长沙了,文台兄可要多努力,小弟的儿子还等着娶文台兄之女呢。”

孙坚听完,眼睛一瞪,说道:“好你个张伯渊,众将听令。”

程普、黄盖等四人立即说道:“末将在。”

孙坚说道:“且命汝四人轮番上阵,今日定要将张伯渊灌醉于帐中。”

四人相视苦笑一下,然后才说道:“诺……”

张绣见得,却是说道:“好你个孙文台,竟仗着人多轮番上阵。文才、胡车儿。”

两人相视一眼,应道:“末将在。”

张绣吩咐道:“文才去迎战韩当,胡车儿对阵祖茂,可胜、可平,却不可败。”

胡车儿有些兴奋地应道:“诺。”反观胡轸却是苦着脸色,望了望韩当,而韩当却是向他偷偷打了个眼色,胡轸会意,立即领命道:“诺。”

于是,孙坚大帐就成为几人的战场,几个时辰之后,就见到一个个空酒坛胡乱摆在地上,程普、黄盖、韩当、胡轸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趴在桌案上或是躺在地上,只余下祖茂和胡车儿还在对拼,孙坚和张绣则是对坐着在小杯独酌。

只听见孙坚笑道:“张伯渊酒场之上无敌手,果然不是虚言。”

张绣笑了笑,说道:“绣却是想不到你孙文台耍赖的本事如此厉害。”回应他的却是孙坚的瞪眼。

两人小酌一番之后,孙坚脸容严肃地说道:“伯渊,你怎么看董卓此人?”

张绣想了想,说道:“有野心、有势力。”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伯渊说得对,坚有预感,祸乱大汉的并非黄巾,实乃董卓。”

张绣听完,心中暗惊,但脸上却不露声色,沉声问道:“文台兄何出此言?”

孙坚双目有些出神,叹了口气说道:“董卓势力遍及河东、三辅之地,大汉皇都以西几乎都属于董卓一人一般,若京师有变,董卓大军临京。以董卓大军数量之多,士卒之精锐,宿卫京师的部队根本不是董卓的对手。洛阳朝中百官,能力出众者可谓不多,且内斗不休,董卓极易有可乘之机。到时以董卓压这些朝中百官,董卓掌权可谓容易至极。”

张绣却是没有想到孙坚想法会与历史如此接近,张绣却是奇道:“文台兄为何有此论断?”

孙坚轻笑一下,只不过这轻笑在张绣看来却是带有轻蔑和无奈两重意思在里面,只听见孙坚说道:“大汉朝已经病入膏肓,整个大汉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但身居高位之人,尚且在争权夺利,殊不知当大汉朝崩溃之时,他们所争夺得权和利都只化为云烟罢了。”

张绣点了点头,说道:“朝廷之积弊,实乃光武中兴之时种下,至今已积二百余年,欲要根除,实在难矣。”

孙坚点了点头,说道:“虽然如此,但我身为汉臣,当为朝廷尽忠。伯渊,董卓豺狼也,为兄却是不想日后与伯渊为敌。”

张绣无奈一笑,道:“世事岂能尽如人意。绣乃是关西之人,只有投靠同属关西的董大人才有出路,文台兄出身江东,当知关东那些名门望族视我等如何。”

孙坚点了点头,冷笑道:“袁家、杨家、王家一干所谓名门望族,所谓大汉肱股之臣。董卓或许是祸乱之源,他们才是祸乱之根。”说到这里孙坚冷笑连连。

张绣一拍孙坚肩膀,说道:“文台兄当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理。莫要理他天下如何大乱,只让治下之民丰衣足食,我等就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万民。”

孙坚听完,笑道:“伯渊之志如此,为兄就放心了,看来伯渊就算助董卓,亦会以民为重。”

张绣笑了笑,没有回答。

两人就这样独酌,直到胡车儿和祖茂双双倒下之后,张绣才向孙坚告辞,自己扛着两个壮汉回到营中,而这在两人所部士卒看来自然使得张绣酒场无敌手之名更盛了。

第二日一早,张绣和叔父张济、胡轸三骑为孙坚等人送行,出来迎接的是孙坚几人,只不过张绣看到程普、黄盖和祖茂脸色都不太好,只有韩当还是寻常的样子,张绣便知道他昨晚与胡轸肯定是暗中约好假装喝醉了。

张绣三人将孙坚几人以及当日从江东跟随而来的数百士卒送出二十里之后才依依惜别,望着孙坚几人离去的背影,张绣喃喃地说道:“文台兄,下次再见我们就可是敌人了,至于再往后的事情,恐怕谁也不知道了。”

而另外一边,程普几人亦听到孙坚喃喃地说道:“张伯渊,我确实不希望下次再见我们是敌人,只不过世事难料,唉……”

旁边的程普却是劝道:“主公,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如今乱世将至,自然英雄辈出,主公与张绣均乃一时豪杰,自有交手的一日,到时只需尽力即可,如此亦是对张绣的尊重。”

孙坚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

今天有事晚了点。。。多谢书友197608053532打赏。。。。谢谢你~!!

第七十章 进军河东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这一年的大汉并不平静,先是年初荥阳有叛乱,大将军何进之地何苗领兵剿灭贼人,官拜车骑将军。然后四月西凉的叛乱再起,虽然没有中平二年那般势大,只不足一月时间就被董卓率军击溃,但其他地方叛乱之事却是接踵而来。六月渔阳人张纯、张举叛乱,攻杀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杨终、护乌桓校尉公綦稠等。张举自称天子,寇幽、冀二州。十月,零陵人观鹄自称平天将军,入寇桂阳,新到任长沙太守孙坚领兵出击,斩杀观鹄。十二月,休屠各胡叛乱。整个大汉置于风雨飘零之中,摇摆不断,仿佛随时就要崩塌一般。

踏入中平五年,大汉亦不平静,十二月叛乱的休屠各胡入寇西河。未几,二月黄巾余贼郭太起于白波谷,入寇太原、河东两地,朝廷即令并州刺史剿灭休屠胡和入寇太原的白波黄巾,又令屯兵长安的董卓遣部将率兵清剿入寇河东的白波黄巾,朝廷却是惊怒了,毕竟河东距离洛阳太近了,如果被白波黄巾攻陷河东,京师则处于白波黄巾兵锋之下,容不得朝廷不调派大军清剿。

长安,董府。

董卓召集众将到府中进行军议,董卓首先宣读了朝廷的调令,然后说道:“这次朝廷让本将派遣麾下部将率军到河东,不知何人肯领军出征?”

众将相互望了一望,都没有肯首先出列的。

张绣见得,不再犹豫,他知道这是自己开始离开董卓麾下,独自行动的最好时机,便立即出列道:“主公,末将愿意领本部兵马清剿白波黄巾。”

董卓见得,点了点头,但没有说话。

张绣的出列,却是令到原本几个想出列的将领收回了脚步。现在董卓麾下众将都知道,董卓最倚重的大将就是张绣,而张绣武艺高强,军中只有华雄可比,但华雄领兵却是不及张绣。众将都觉得只要张绣在,他们就很难出头,他们又不似李傕,手握董卓麾下最精锐的飞熊军,凭飞熊军李傕可以从张绣手中抢下战功,但他们却不能。而现在张绣肯领兵去河东,对他们来说留在董卓麾下可能立功的机会会更多,毕竟张绣的能力他们也见识过了。

几位将领收回了脚步,但还是有人会出列的。只见李傕和牛辅同时出列说道:“主公,末将愿往。”

董卓见是李傕和牛辅两人,亦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既然牛辅(寻不到字)、伯渊和稚然均愿意领兵,此事就交由你们三人。”顿了一下,董卓说道:“据悉白波黄巾人数约二十万,且常藏于深山之中,士卒少了不易剿灭。如此牛辅且领五万大军、稚然领一万飞熊军和一万西凉铁骑、伯渊则领本部四万人马,合十一万入河东。此次以牛辅为主将,伯渊、稚然为辅,不过牛辅当多听伯渊和稚然的意见,汝等三人出征,吾放心,今日且去整顿兵马,三日后出征,本将亲自为汝等送行。”

三人齐声应道:“诺……”

董卓的命令下来了之后,除却张绣三人,其余众将都有些纳闷不解,黄巾贼的战斗力不高只要是从军之人均知晓,虽说白波黄巾有二十万,但其实亦不需要董卓出动十一万大军这么夸张。只不过董卓所算计的又岂是这么简单,众将既然是认了董卓为主,亦不会多问,只是按令行事即可。

张绣回到自己大营之中,立即招来张济、胡轸、胡车儿和贾诩四人,将自己就要领军出征河东详细备说了一下,然后让张济、胡轸两人出去整顿兵马,准备三日后出征,之后留下贾诩于帐中,让胡车儿守在帐外不准任何人靠近。

只听见张绣问贾诩道:“先生,绣已可以独自领兵在外,不知先生认为时机已到否?”

贾诩摇了摇头,张绣见得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不过贾诩后面的说话令到张绣精神一振。只见贾诩摇头之后说道:“时机虽然未到,但大人既然已经可以独自领兵在外,诩亦愿意为大人分忧。”

张绣一听,惊喜道:“当真。”

贾诩答道:“然也。”

张绣有些不解地说道:“先生既然愿意为绣分忧,但又为何不愿认绣为主呢?”

贾诩微笑道:“昔日大人曾对诩言,谋士当有五境,首乃是谋己。”说到这里贾诩就住嘴不说了。

张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既然如此,先生且看此次出征河东,绣当如何?”

贾诩说道:“若只有大人一人出征,白波黄巾,欲要剿之,易如反掌。只不过有李傕和牛辅二人,且牛辅为主,恐此次大人出征甚难建功。”

张绣听得,略有所悟,但还是问道:“先生请明言。”

贾诩左手拈了一下颔下短髯,说道:“牛辅、李傕乃属董公心腹,大人投入董公麾下之后屡立大功,以牛辅、李傕为首之董公心腹一系自然不服。如今出征河东,牛辅、李傕二人定会联手,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