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联合舰队的覆灭-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重要的“消耗作战”必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日本军方认为伦敦条约将会招致日本国防的危机。
  必须提到的是,1930年11月14日在东京车站上发生的谋杀滨口首相的事件,与对伦敦条约的不满不无关系。在国内,甚至发展到了关于“统帅权问题”的斗争,不久,又使议会处于不景气状态。所有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与减少潜水艇吨位密切相关的。那么,日本的这一点点潜艇力量在后来的海战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七)“精锐”的潜艇部队有去无回——自鸣得意的“消耗作战”也遭破产
  日本潜艇部队作为“无敌舰队”的一翼,确实在海战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日本具有称誉世界的造舰能力,所以其潜艇性能也是优越的。举例而言,新式精锐潜艇“伊号”型,无需补充燃料独自即可往返加利福尼亚沿岸。可以说它是今天轰动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的祖先。另外还有“吕号”型潜艇,它拥有在夏威夷海域作战的续航能力。最具雄姿富于传奇色彩的是“四〇一”号潜艇,满载吨位超过4000吨,是以横渡太平洋前往炸毁巴拿马运河为目的而建造的(昭和20年1月完工,但未服役)。
  日本在明治28年(1895年)2月(日清战争)用不满百吨的水雷艇穿越中国军港威海卫的防线,击沉当时世界有名“不沉战舰”“定远”号。以此夜间奇袭为例,日本潜艇部队反复训练,信心百倍地接受了“消耗作战”的方案。这是英美方面也早已警觉到了的日本方面锐利的秘密武器。
  在宣告日美开战的同时,64艘日本潜艇(9。6万吨)便蜂拥地踏上了征程。在战争过程中,日本潜艇的数目曾一度达到126艘,然而战果却微乎其微。战争结束时,只剩下大约50艘破烂不堪的潜艇在港内停泊着,早已失去了作战能力。曾一度内外闻名被寄以厚望的潜艇部队,没有向日本国民奉献出任何战果,就无声无息地长眠海底了(当然,在局部地区还是取得一定战绩的)。
  对于失败的详细原因,我们暂且不去探讨。没有必要去追究因南洋群岛的海水温度高,不适宜于潜艇训练;也没有必要责怪居住条件不佳(居住极为窄小,因为把所有空间都集中到作战方面去了)而降低了长期作战的能力。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一句话,即:美国海军改变了以主力舰集体出击为主的海战战术,使得日本潜艇失去了攻击目标。另外,潜艇结构比较陈旧,存有某些缺陷。其次,伴随美机动部队出击的潜艇部队,从战争的中期就逐渐占了上风,明显地压倒了日本潜艇部队。
  实战中,当日本驱逐舰得知美潜艇接近时,美潜艇已向日舰发射了鱼雷,并迅速返航了,就在日舰转向目标的一瞬间,灾难已经降临——舰身中雷,摇摇欲坠。由此可见,任何战术也是难以取胜的,“精神力量”终于输给了“机械力量”。就这样,潜艇战的“股票”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全部落到了美国人手中。
  虽然,日本舰艇的机械性能也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事实上,雷达的发明已经把1940年的“机械力量”置于半身不遂的状态之中了。因此,责怪一去不复返的号称第一流的日本潜艇部队显然是不应该的,而只能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叹息。
  同日本潜艇部队的失败一样,日本独特而高超的夜战战术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威力。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中,曾在海军联合舰队的某一基地召开了参谋会议。会议期间,全体参谋一边进餐,一边议论纷纷:“看来美国的机械力量确实是强大的,据说他们用推土机建造机场,其速度比日本快10倍。看来,我们只有从视力方面大作文章。‘蓝眼睛’在黑夜里是无能为力的,而‘黑眼睛’在夜晚却看得一清二楚,因而,除实行夜战之外别无他法。”可见,当时日本海军以“夜战”自居竟达到了多么愚蠢可笑的地步。殊料,雷达等电子武器简直象太平洋上的“原子弹”,日本自鸣得意的作战方法也被美海军从根本上摧毁了。虽然日本军舰后来也安装上了雷达,然而,同美国的雷达相比,其精密程度则是望尘莫及的。
  与此同时,美海军又发明了雷控射击。夜间,美舰用雷达捕捉日本军舰,继而用雷达调整炮位向日本舰队开火,致使炮弹在黑暗中如同长了眼睛似的,弹无虚发。从而使“蓝眼睛”、“黑眼睛”之类的盲目自信与乐观成了纯粹的无稽之谈。
  美国潜艇上装有精密度极高的雷达和水中测量仪器,它可以从水上、水下远距离捕捉日本舰队。因而,以击沉美潜艇为使命的日本驱逐舰,反而成了美国潜艇有效的打击目标。为巨型航空母舰“信浓”号送葬的就是短小精悍的美潜艇!在击沉巨型“不沉战舰”“大和”号的来自四面八方的鱼雷中,谁能担保没有来自美潜艇的“恩赐”。总之,美潜艇部队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大大出乎美海军部的预料。
  日本海军自鸣得意的“消耗作战”的“股票”就这样悉被美海军掠走了,发行“股分”的总额也被美海军独占了。岂止如此,日本的“消耗作战”只是以逐渐削弱美国主力舰的实力为目标的,而美国的“消耗作战”则是扼向日本帝国的脖子——截断日方通过海上运送燃料和粮食的供应线。开战时的650万吨威风凛凛的大舰队(占世界第三位)结果全军覆灭,化为乌有,其中63%被美潜艇击沉了。
  关于日本潜艇的衰败状况和美国潜艇的活跃情形将在后面叙述。在此,先将遭美潜艇截击而导致日本方面粮食、原料,尤其是燃料供应断绝的悲惨状况统计列表如下:
  原有船舶吨位 开战时日本海运船舶 590万吨
  战争中新造船舶 410万吨
  合计 1000万吨
  损失船舶吨位 被击沉 861。7万吨
  因进水而不能航行的船舶 93。7万吨
  合计 955。4万吨
  损失原因 遭美潜艇进攻而破损的比率
  被美空中力量攻击而破损的比率
  被舰载鱼雷或其他武器攻击而破损的比率
  上述统计中,完全被美潜艇击沉的日本舰船占63%。
  八)超级航空母舰“信浓”号的悲剧——“不沉战舰”悉遭倾覆
  作为第一章的结束,我想谈一下日本海军秘密建造的世界三大巨舰的命运。关于“大和”和“武藏”两舰的情况,我将在后面几章具体研究每一个海战时再详加叙述,这里仅重点叙述一下在未参战前就被击沉了的“信浓”号航空母舰的悲惨遭遇。这艘日本国民一无所知的具有极大威力的“不沉航空母舰”是怎样葬身海底的呢?
  事实上,“不沉战舰”仅仅是一个虚构的幻影。虽然巨舰“信浓”那雄壮威武坚不可摧的舰体确实令人肃然起敬,引以自豪,但是,该舰舰内结构却存在严重的缺陷。回想在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时,英国就把“不沉战舰”“威尔斯亲王”号派往远东,企图将日本咄咄逼人的南下攻势扼制于新加坡以北。然而,1941年12月10日,这艘最新的精锐的英国战列舰遭到日本海空军的集中攻击而悲惨地沉没了。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获悉“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被击沉的噩耗之后,痛苦地挂上电话,悲伤到了极点。
  在这之前,1941年5月27日,德国5万吨级的“不沉战舰”——设施精良、武备完善的大型战列舰“俾斯麦”号'译者注:据有关资料记载,“俾斯麦”号排水量为42;500吨,装有8门15英寸大炮。'被英国海军击沉在大西洋。当时,德国海军相当自负,坚信“俾斯麦”号是世界上无可匹敌的、绝对不会被击沉的新型战列舰,企图以其截击英国护航运输船队,切断英美海上交通线。英国海军集中了大小百余艘'译者注: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英国方面抽调了42艘各类舰只参战。'火力强大的舰艇围追堵截。在途中的两次交战中,英舰遭到严重损失。但是,英海军不甘受挫,调整了部署,对“俾斯麦”号尾追不舍。这一努力果然奏效。追歼中,“俾斯麦”号被打得变成一堆废铜烂铁,最后被英国巡洋舰“多塞德西亚”连续发射的数枚鱼雷击沉了。
  美国海军坚信,要想使日本的“不沉战舰”葬身海底,也必须采取这一战术。他们深知,对“大和薄ⅰ拔洳亍崩此担绻褂媒⒚媾诨鸾浠鞒潦峭耆豢赡艿摹R蛭毡菊饬剿艺搅薪⑸隙加涤?8英寸的威力巨大的主炮,而英美战列舰的主炮口径是16英寸,两英寸之差对决战的胜负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美海军极力避免进行战舰之间的水面交战,而决定自始至终进行空中轰炸——使用飞机进行鱼雷攻击。事实上正是如此。1944年10月和1945年4月,美海军全力以赴地使用了大批飞机对“武藏”和“大和”进行了凶猛的攻击。美军坚信,如果从空中毫不吝惜地倾泻大批鱼雷、炸弹,即使是“海上堡垒”也难逃覆灭的命运。同时,他们还认为,如果派遣为数众多的潜艇顽强地去接近日本巨舰,实施猛烈的鱼雷攻击,最终击沉巨舰将是毫无疑义的。
  早在超级航空母舰“信浓”号建造的过程中,该舰就被美国潜艇列入了主要攻击的目标。“信浓”原计划在横须贺施工,建成与“大和”、“武藏”同类型的巨型战列舰。由于横须贺船台靠近交通要道,无法用大型围墙掩蔽起来,因此特意为它另外建造了6号船坞(通称秘密船坞),“信浓”就是在这里建造的。但是,奇袭珍珠港事件已经充分显示出了以航空兵为主要打击力量的战略思想的重要性,鉴于海战中空中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海军才明智地决定把建造中的“信浓”号战列舰改建成航空母舰。可以说,“信浓”号是一个“畸形儿”,它的下半身是战列舰,上半身是航空母舰。尽管如此,它作为一艘雄伟而坚固的举世无双的航空母舰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改建的缘故,它的工程比“大和”迟延了近3年,直到昭和19年11月才宣告建成。
  “信浓”号之所以被称为一艘举世无双的航空母舰,主要是因为它的吨位居当时世界航空母舰之冠——标准排水量为6。8万吨'译者注:与“大和”战舰的标准排水量相同',可搭载飞机47架(实际上一架飞机也没有搭载就沉入海底了)。该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由20厘米和10厘米两层钢板合制而成的,上面铺设了由钢筋水泥、胶乳、锯末合制而成的混合板,可以抵御500公斤炸弹的直接命中。关于“信浓”号的设备性能的细节,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该舰是最新技术设备的集大成者。其缺陷是,由于急于让该舰参战,简易突击施工,质量低劣,水密性很差。尽管这样,它的出现对美国海军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围绕着建造大型航空母舰,数年前,在美国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当时,美国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决心建造一艘6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并已设计完毕,马上就要作预算了。不料海军内部以及议会内部分人对此强烈反对,两者各不相让,形成僵局,福雷斯特终于辞职,后来病故了。詹姆斯•;V•;福里斯特尔,曾担任美国海军部长、第一任国防部长。6。5万吨的超级航空母舰“美国”号的建造计划是福里斯特尔任国防部长时从议会争取到拨款批准建造的,安装龙骨之前福里斯特尔已因健康原因辞职,继任者路易斯•;约翰逊中止了建造计划。福里斯特尔本人并非病故,而是在贝塞斯达海军医院跳楼自杀。'可是,3年之后,建造大型航空母舰的呼声又重新占了上风,不久,终于建成了以福雷斯特命名的5。9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并且很快就服役了。而回想起来,日本早在15年前就能建造6。8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了。日本海军在造舰方面的这一思想和技术,应该永远载入史册。
  昭和19年11月11日,“信浓”建成并停泊在横须贺海港内。这一天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6周年纪念日'译者注:在欧洲,1918年11月11日清晨5时,德国外交大臣埃尔兹贝尔格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此涅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可谓“和平纪念日”,应该是与战火无缘的日子。
  此时,日本屡战皆失,太平洋战局日趋危急。日海军在马里亚纳和莱特湾两个海战中已经丧失了大部分航空母舰,因而海军方面正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信浓”问世。但“信浓”由于突击建造而成,设备简陋,而且舰员也没有来得及很好地训练,便匆匆忙忙地开往四国松山的联合舰队训练基地。11月28日,巨舰“信浓”紧急备航,准备开往大阪湾作临时停泊。下午6时,“信浓”在身经百战的驱逐舰“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