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新时间:20128421:52:06本章字数:4358

陈镰的思量不是没有道理,看上去这—次闹事的双方一个是藩王,一个却只是千户侯爵,只看明面上的力量,绝对是靖江王府占了优势,可是大明没有外姓就藩的先例,一个锦衣卫千户却能敕为万户侯,这本身就有另一番的深意。

先看看,看看靖江王府会有什么动作,看看朝廷怎么看待这场官司,再看看万户侯到底是什么背景,半个月后自然会水落石出。

陈镰计议定了,自然变得谨慎起来,巡抚衙门对廉州发生的事似乎并没有过问的意思。

而与此同时,整个靖江王府却是乱作了一团。

靖江王一系早在广西扎根,延续四代,枝叶繁茂,在这广西有着极大的权威。

可是这一次却让靖江王府没有丝毫的准备,廉州那边的田庄居然被万户侯给抄了,不只如此,还搭上了一个朱善。

靖江王府的亲族如今已经超过了一百多人,这么多口人单靠封地是不够的,毕竟藩王不比其他人,排场要大,出入也有应有的礼仪规定,甚至逢年过节,各种迎送的花费也是不菲,所以早在三十多年前,靖江王府就打上了其他府县的主意,只是他们毕竟比不上那些与宫中关系更近的藩王,人家敢明目张胆地侵吞土地,靖江王府与宫中的关系却不是很牢靠,一百年前是一家,这东西毕竟不是很靠谱,所以靖江王府的动作一向是小心翼翼,只有这一次,靖江王府抓住了机会,一举获得了不少好处。

原以为只是个万户侯而已,管他是什么来路,在藩王面前总要服软,可是不曾想人家不但不好欺负,还是个狠辣的角sè。

一个朱善不过是旁系子弟还不值得整个靖江王府为他奔走,不过事情到了这个田地,若是不救出朱善,靖江王府的脸还往哪里搁?

据说田庄现在已经被查封,一车车的粮食全部运去了廉州府,一向温和的靖江王勃然大怒,砸坏了一个茶盏。王府里的下人这几日也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一个个夹着尾巴不敢做声。

清早的时候王府里的赵先生行sè匆匆地回了王府这赵先生乃是王爷身边的红人,管着整个王府多处的田庄,据说前几日他去了廉州一趟,回来时脸sè很不好。

靖江王这几日都没有睡好,所以起得也迟了一些,虽然已经有人通报过不过赵先生在厅里还是等到了日上三竿,赵先生虽然脸sè不好看,却也是极有耐心,一边喝茶一边若有所思。

靖江王姗姗来迟他的脸sè同样是铁青,如今的靖江王刚刚满了五十大寿,须发已经白了不岁,体态臃肿,肤sè倒还不错。

只是那一对细长的眼睛下却是眼袋漆黑他行sè白匆地进了厅堂,眼睛落在赵先生的身上,赵先生要起身行礼,靖江王只是朝他压压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靖江王进来之后,立即有shì女端来默炉默炉内檀香袅袅,散发出定人心神的香气。

靖江王喝了口茶,肥硕的脸并没有看出喜怒,良久之后,才道:“巡抚衙门那边怎么说?”

靖江王说话时,语气平淡,可是吐字却很清楚,用的是桂林口音,这么多年来,凤阳的乡音早就渐渐改变,朱家这一系也早已融入了广西。

赵先生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先想好了措辞,才淡淡地道:“王爷,巡抚衙门那边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看来陈镰葬不想牵涉到这里头来。”

靖江王冷哼一声,不过却没有说什么过jī的话,其实本心上来说,换做是他靖江王坐在巡抚的位置上,多半也会选择沉默,为官之道本就是尽量避免折腾,王公贵族们折腾得起,官儿却是折腾不起。

赵先生道:“王爷,学生这几日还去了廉州一趟,请了人去和那个万户侯交涉,不过那家伙很强硬,请去的人被他打了出来。”

请人交涉,看上去是王府向万户侯服软,其实不然,眼下最紧要的是先把人救出来再说,这笔帐当然要算,不过不是现在。

无论这交涉能不能成功,至少也可以先试探一下那个万户侯的心思,不过似乎结局不是很好,柳乘风不吃这一套。

听到万户侯三个字,靖江王的眉头皱紧,不过他没有说话,气也撒过了,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

赵先生看了看靖江王的脸sè,身体倾了倾,继续道:“看来这个万户侯是当真要和靖江王府结怨了,王爷是该提早做好准备,既然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有拼命了。”

赵先生刻意加重了拼命两个字,在他看来,王府的表现已经十分克制,柳乘风现在既然不要脸,那只好给他一点儿颜sè看看。

靖江王眯起眼,慢悠悠地道:“赵先生,现在唯有告御状了,以赵先生之见,朝廷会偏向哪一边?”

靖江王所说的朝廷,其实是宫里,宫里偏向哪一边才是最重要的。

赵先生沉吟片刻,道:“王爷,学生以为王爷只有三成的胜算。”

三成?

靖江王的脸sè更差了。

赵先生道:“这个万户侯别看爵位不高,可是毕竟开了外姓就藩的先河,若是没有宫里信重,没有圣眷,岂能就封?所以以学生看来,此人正是因为有宫里撑腰,所以才如此胆大包天,这官司当真打起来,王爷未必有什么胜算。”

靖江王吸了口气,冷声道:“这大明是姓朱的,堂堂藩王被一个小小的千户所欺,难道皇上还会偏袒外人不成?”

赵先生却是心里苦笑,天下是姓朱的没有错,可是靖江王府和宫里的亲情早就淡薄如纸了,靠这点儿亲缘就能左右宫中的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

赵先生犹豫片刻,随即道:“王爷息怒,其实要讨回公道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单单一个王爷未必能将他万户侯怎么样,可若是十个二十个藩王呢?万户侯做的事实在太过份了,藩王的田庄也敢袭击,宗室子弟也敢随意拿去治罪,王爷想想看,若是其他藩王听了,会怎么想?今日万户侯可以开这个先例,那将来就会有赵乘风、王乘风效仿,王爷要报仇雪耻,得在这上头做点儿文章,鼓动一下,让各省的藩王同仇敌忾。学生听说宁王与那个万户侯很早之前就已经交恶,双方势同水火,而宁王在藩王之中素有威望,若是王爷一面上书向朝廷喊冤,一面去信宁王,请宁王出面,到时候各省藩王一拥而上,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万户侯就是有天大的圣眷,宫中对他再如何包庇,又能如何?朝廷为了安抚藩王,势必会拿柳乘风开刀,以儆效尤。”

靖江王陷入深思状,被赵先生这么提醒,也醒悟了一些,自己的力量未必够,倒不如怂恿着大家一起造势,到时候宫里就不得不好好地考量一下了。只是那些同姓的藩王真的肯为自己出头?犹豫再三,靖江王有了几分把握,毕竟大家都姓朱,靖江王府落到这步田地,难免会让人兔死狐悲,而正如赵先生所说,宁王与万户侯关系紧张,宁王在藩王中很有威望,若是他能出面,这事儿就成了一半。

想到这里,靖江王便拿定了主意,正sè道:“好,一切就依赵先生的法子去办。”

赵先生笑了笑,随即道:“眼下最紧要的是另外一件事。王爷,廉州的田庄算是血本无归了,原以为朱善在那边能为王府的府库增加点岁入,可是现在却被那个万户侯强征了这么多钱粮去,学生算了算,今年王府的钱粮只怕要入不敷出,得要勒紧kù腰带了。”

正如赵先生所说,原本王府在那边好歹有一些田地,多少也能有些进项,可是现在挂名了这么多土地,也就是说,十七万亩良田的粮赋全部由王府缴纳,想不缴纳都不行,人家自己已经去开仓了,这么算下来,挂了这么多田地的名儿非但没有为王府捞到好处,反而吃了大亏,不但没有进项,还狠狠地贴了一大笔银钱进去。

王府的支用本就紧张,尤其是这几年人口越来越多,这么多张嘴,想节省,却也找不到节省的地方,如这赵先生所说,若是没有进项,难道让靖江王府去吃西北风?

靖江王的脸sè显得很不好,良久才道:“廉州田庄的钱粮都被那个该死的万户侯劫了,既然他们说是缴纳的钱粮,那就算缴纳上去的钱粮,羊毛总归要出在羊身上,总不能平白让王府给下头那些乡绅纳粮,这些钱还得从那些乡绅的手里收回来,你下去安排一下,把所有人都知会一声,这钱,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赵先生想了想,心里觉得有些不妥,可是王府的状况似乎也只有这么办才是最好的办法,乡绅们挂了王府的名,本来是要避税的,可是现在这税避不了,人家已经直接从王府这边‘拿’走了税赋,总不能让王府贴钱给这些乡绅,这钱,总!。

第二百六十七章:皇上悲催了

更新时间:2012850:46:58本章字数:4403

四月初,正是暖春时节,京师的春天来得正,此时郊野的鲜huā才绽放出来,朝阳门一下子热闹了许多,不少人大清早起来,便带了奴仆出去踏青。

新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不少,各大衙门又陷入了沉寂,似乎已经没有事能提起大家的兴致,尤其是那柳乘风去了廉州,京师里许多人都觉得寂寞起来。

这几日天气不错,因此告“病,假的官员不少,这几乎是整个朝廷的常例,大明朝的官儿休假日不多,大家都是读书人,也不能日夜埋首案牍,因此少不得有人趁着机会告个病假,出去带着家眷在城郊游玩一番。

这样的气氛,让京师祥和起来,衙门里的字员少了许多,差役们倒是按部就班,各行其是。

只是内阁值房里,却一下子炸开了锅。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如往常一样,阁老们先méng皇上召见之后,随即回到值房开始办公,谢迁看到一本奏疏之后,突然拍案而起,勃然矢怒道:“竖子焉敢如此!”谢迁本就是个冲动的xìng子,他这么一咒骂,顿时引来刘健和李东阳的注目,谢迁的脸sè铁青,狠狠的讲奏疏摔在案牍上,随即道:“产西出事了。”

出事……

刘健和李东阳面面相觑,广西那边出事,大多只有几个可能,要嘛就是安南那边起了冲突,要嘛就是蛮子们又扯旗造反了。

安南与大明,名为藩属,其实素有仇怨,这事儿,得从文皇帝时说起,当时安南内部有人造反,文皇帝派兵弹压,随即置郡县将安南划…

归大明直接统辖,再后来,却又出了乱子。

对明人的统治安南自然不满,于是各地叛乱频繁明军疲于奔命,损耗极大。这里的损耗,不是军队的损耗,而是国库的损耗。

从大明运输粮草到安南,靡费不小,几十万大军在安南要吃要喝且安南在大明眼里,本就是不毛之地,如此计算下来,吃亏不小。最后大明绝对撤兵,而安南人也做出了俯首称臣的表面功夫。

只是这俯首称臣,并非出于真心,明军撤退之后,安南国口里虽然不敢放肆,可是暗地里却是野心勃勃,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各种边境的冲突可谓是数不胜数,每一次,都让内阁矢是头痛。

若说开战,对大明不是什么好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规模的战争,势必要准备无数的粮秣,弘治朝的国库虽然丰盈,却不可能都用到对安南的战争上,毕竟大明建朝以来,真正的威胁一向来自于北方,而不是安南这样的弹丸之地。

可是忍气吞声只能助长安南的气焰。

所以在这内阁,几乎所有人最怕听到的就是广西二字,广西总和安南沾那么点边,谢迁又说广西出事了,在谢迁嘴里,这个出事,一定是大事否则情绪不会这般的jī动。

其实安南有异动倒也罢了,更让人头痛的是广西的蛮子,而广西的蛮子之中,以廉州的蛮子最令人头痛,若是蛮子们扯旗造反就不可能不出动军马弹压了,新年伊始好不容易太平了些日子,难道又要有战事?

刘健还是很稳重的,毕竟见过的大风大浪不少,还不至于被一句话吓倒,淡淡的向谢迁发问:“出了什么事?”“柳乘风带人杀进了靖江王府的田庄,拿住了一个宗室,现在还上书,要朝廷治这宗室朱善一个逾礼之罪,这柳乘风,当真是走到哪里祸害到哪里!”

谢迁的愤怒倒不是空xué来风,朝廷才太平几天,现在又闹出乱子来了,这乱子还不小,涉及到了藩王,可不是好玩的。

无论是内阁还是宫中,对藩王的事都是小心翼翼,毕竟这东西有忌讳,你要是对藩王太好,又怕他骄横,你要是对他坏些,又怕被人说同宗不能相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会他们,他们不来惹事,朝廷也尽量不去和他们打交道。

可是现在……

柳乘风这惹事精去把靖江王府给惹翻了,宗室子弟,苹里是你说拿就拿的,就算是他逾礼,那也是朝廷来做主张,也是宫里下旨意拿问,你倒是好,直接了当就把事儿办了!

一直不动声sè的李东阳不由苦笑,随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