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高考报告-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员,每年到年关的时候能自豪地给家中的老父母寄回些钱去,然而现在我除了手中的一张硕士文凭外,一无所有。我不可能回到中学时代的选择了,读了大学的人只能往前走,可我的前面是什么呢?我看不见,只看得见这圆明园湖水中的那片天与月…… 
  像这位硕士大学生的无奈选择,每年我们在京城可以听说好几起,现在滞留在北京的大学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据说有五六万以上,他们无正当职业,无固定收入,无稳定家居,属于他们的只有手中的一张大学文凭…… 

来年真的要取消高考?

  “来年当然要取消高考!”这是一个新的同样不用置疑的答案。 
  笔者认为据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现行的高考制度已经进入了非改不可的堤旖,“考死题、死考题”是过去二十多年高考中一直存在的最严重的劣病和顽症。这不仅受到无数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连当年在邓小平面前呼吁恢复高考的湖北大学查教授都这样认为:如果看到现在这样的高考,我宁可不主张大学招生还搞考试。查教授显然已经无法容忍他当年所倡导的高考发展到今天全变了味!“考死知识,知识考死人”,这样的毛病自古就有,似乎是中国教育专家们的专利,说好听点是“特色”。中国的教书匠们值得尊敬,但领导他们的官员们则该好好反思了,因为正是几千年这种千古不变的考试模式使中国人固有的聪明与智慧天性被彻底地泯灭了,那一颗颗脑袋除了比别人会装知识外,却总是缺少创造力与生命力。这样的考试早该结束,这是结论之一。 
  其次是能力与素质考核的发展方向,判定了现行高考万式的死刑。如果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在过去二十三年的高考历程中,中国有过许多“高考改革”,但每一次改革的结果是“考死题、死考题”之风越演越烈。根源在于我们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旧模式,那种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生物的做法,其结果是让学生死啃那些教科书上规定的范围。为了所谓的“考活”教科书上规定的范围,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校舍,挖空心思地找难题:出难题、练难题,使整个教育走向一条可怕的死胡同。 
  在历经1983、1987、1998和1999年四次高考改革重要举措后,教育界才终于确定了今后高考改革的方向是“3十X”模式。所谓的“3+X”即“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为考生必考科目,“X”是指各大学根据自己本校的层次、特点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者综合科目中自行决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则根据自己所报考的志愿参加大学(专业)所确定的科目进行复习考试。提出“3+X”的专家们认为,这是较过去考试而重新确定的最能体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佳方案”,是从传统的以“知识立意”为主的命题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3+X”方案可以让我们感到教育专家们的苦心,但这个已经确定为我国今后高考主方案的方案刚刚发布,立即受到包括中学教师们的异议。广西柳江中学的李泽伟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3+X”中的“X”是1或者2的话,我们中学老师还能勉强对付,但如果“X”是综合考试,我们大部分的中学老师就没法跟上这个改革方案,因为中学的教学现在基本上是围着大学高考转的,现今来个“3+X”方案,这“3”好办,可“X”就叫我们下面难办了,你到底是侧重历史还是地理?是侧重化学还是物理?你拿不准吧?最后只好还是回到老路——只要大学可能考到的专业知识,我在中学里就得给同学全都灌输。教研专家樊云先生则对“3十X”提出了另一个质疑:3+X的目的是要增加应用性、能力型题目,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这是不错的,但问题是我们中学教育的一线教师们最希望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多进行些考查,而“3十X”则必将造成高考与一线教学原则可能完全背道而驰。听听中学老师和专家们对“3+X”方案的不同意见,叫人非常担心我们的教育改革者有极大可能弄巧成拙。但不管“3十X”还是像北京、上海开始搞“高中——大学”直通车的新形式,高考的最终结果将朝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方向发展,这是必然无疑的。由此我们的结论也就清楚了:终有一天,那种仅靠应试死知识的高考必将消亡! 
  其三,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方式彻底得以改变,决定了现行高考必须改革。看一看在昨天,电视代替了我们的剧院。影院和戏台,再看一看已经出现的网络代替了有形的报刊、商场,不难预料未来几年里,网络教育、网络大学将替代现在的学生必须到学校去读书的模式;既然学生连上学都不用去,那些必须靠很多人在场的监督考试制度还留它何用?我们不妨畅想一下:在今后,我们的教育主要是以网络教育为主,学校仅仅是学生们感兴趣时需要聚集在一起讨论某一专题或者需要面对面地求教某一教授时,才可能用得着的地方;上大学和选择科目,也用不着像现在匆匆忙忙的,你什么时候需要选择专业和准备入大学,就通过网络把你的需求告诉校方,校方通过信息库处理后,告诉你应该怎么考这个专业,或者建议你应该选择别的专业,因为你报考的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可能不被社会看好。学校提供的建议是无偿的,却又是经过大量信息处理后所得出的非常科学的依据;你想考大学时也用不着一定要下死功夫,背记很多课本,有些专业和个人的能力,其实在你想报考的大学里已经给你记录在案,他们可能会告诉你有的专业你根本用不着再考了,你的某项综合能力远远超过了大学录取标准。当然有些能力你是不够的,但这并不要紧,校方会告诉你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允许你在什么时间内是“达标”,这种“达标”考查过程,像今天我们考驾驶证一样,可以是普通班,也可以是快班,或是电脑预约班,总之,不会因为考试而造成你有任何心理上的压力,每一次考试其实是你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愉快和轻松的自我考察过程。你认为这样的大学考试对你、对社会都很合适吗?是不是等于取消了现有的考试制度? 
  第四,也是最最重要的,我们国家正在沿着邓小平所指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待国家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总有一天,我们的人口得到了最佳的控制,高校的发展规模及设置日趋合理,社会综合实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国家必将对所有人全面开放大学之门,高等教育必定有一天也会像今天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那样,只要是中国公民都有权利接受,那时,所有新出生的下一代都会被愉快地送进大学,成为学习知识、提高思想、开拓创新精神的大学伊甸园里的一员。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那一天,这一远景必然也随之到来。 
  结论非常明朗:中国高考终将被取消,这是我们本世纪完全能够实现的目标! 

大学到底是什么?

  “大学到底是什么?大学就是我们高三往前走的门槛,往后退的死路。大学是什么?大学是我们高考的起点与终点。大学还会是什么?”在一群高三同学那里,我出乎意料获得了有关大学的这种解释,它与我们通常从教授和学者,本科生和研究生口中得到的答案悻论极大。 
  大学在高中生的眼里是一座桥头堡,那边的世界,那世界当然很灿烂,也很可怕,因为只有走过桥头堡的人才能感觉它的灿烂,也只有那些在桥头堡上掉下河的人才感觉它的可怕。无论是灿烂还是可怕,但人们有个共同的理解,即大学在昨天是人们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在今天是获得社会承认和赢取利益与地位的“通行证”。大学因此是一个梦,一个人人都可以追求但未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幸福的梦。大学因此对一些人而言,有些遥远,有些空洞,对另一些人则感觉到是一生的追求。 
  大学有理解不完的含义。 
  有人说大学是一种文化,它专门熏陶你的修养,脱胎你的旧俗,增进你的智慧,激活你的创新,发掘你的潜力,纯洁你的情爱。 
  有人说大学是个车间,它专门为你设计模型,为你量体裁衣,为你充电灌油,为你描绘未来,为你启动马达,为你校正航舵,为你发令起跑。 
  有人说大学是块圣地,它可以使你灵魂得到重塑,理念得到加固,思绪得到梳理,心愿得到还复,散乱得到整形,美丽得到闪耀。 
  有人说大学是伊甸园,它可以使你内心的爱流畅地挥洒,使你眼里的感觉放飞翅膀的火焰,使你脸上的光彩漾溢梦幻的浪漫,使你脚下的舞步飞旋自由的姿式。 
  然而大学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大学应该在没有了教条,没有了墙院,没有了嘈杂,没有了教室,没有了课本,没有了教鞭,没有了考试,没有了文凭时,才可叫作大学。 
  大学应该是在人与人不分贫穷与富有,不分状元与笨蛋,不分少年和老人,不分新生和老生,不分应届和往届,不分文科和理科时,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 
  大学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与渴望,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阳光与空气,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与活力,是每个人活着就该跨越和跳跃的过程与起点…… 
  大学是属于我们全体人的共同家园和温床。 
  大学是我们所有男人和女人共同的情人、共同的涅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