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烈-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皆斩”两字说得斩钉截铁,说完之后李佐国一挥手黄博转身回到自己位置上,李佐国看着李护李逸说道:“听到了没有?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李护改为双膝跪地,对李佐国就是一拜,头戴的铁盔撞在地上出一声爆响,李护大声说道:“李护无话可说,不尊将领李护愿以项上人头以正军规。”
  李逸苦笑一下,也同样跪拜下去:“李逸也愿以项上人头以正军规。”
  李佐国就沉声说道:“那好,来人啊,将两人拉出去斩示众。”
  帐外进来四名亲兵,甲胄声响中就要去拉两人。
  “且慢,”话的是李麒,李麟出列跪在地下磕头道:“镇守,李护跟随您多年,战功无数,忠心耿耿,末将为李将军求情,望镇守网开一面不要斩了李护。”
  随即李麒的兄弟李麟也出列跪下,说出当斩的黄博也出列跪下,帐中的几十员将领全部跪下为李护李逸求情。
  李佐国摸了摸下巴,那里已经长出了胡须,有点扎手,其实他那里想杀李护了,李护和他一起长大,而且正如李麒所说对自己忠心耿耿,李佐国看着面前跪满的战将,心里不由好笑,这个桥段好生熟悉,后世敲打大将经常用这一手,现在李佐国拿来一用,果然还是有用。
  李护见李佐国良久不说话,以为李佐国为难,就大声说道:“大郎不必为难,就斩了李护这颗头去,李护不听大郎将领,为主将而不尊主帅号令实是当斩,不过李逸是我副将,他不得不听我的命令,请大郎放过李逸。”
  李逸一听豁然抬头,朗声说道:“出主意进攻吐蕃大军的正是末将,与李护将军无关,请镇守斩我一人即可。”
  李麒等将又开始求情,顿时一个大帐都是求情之声。
  李佐国头疼的看着跪了一地的将领,突然大喝一声:“好了,都是堂堂的大将身份了,最低的品级也是从六品校尉,将这里弄成了个赶集的地方成何体统。”
  众将声音一息,李佐国就说道:“都起来,李护李逸人头暂且寄下,各打二十军棍,以后再犯定斩不饶。”
  众将大喜,一起拜了下去,同声说道:“镇守英明。”
  李护和李逸有磕谢了饶命之恩,然后出账领军棍,少时军棍打完两人一瘸一拐的进来排班站定。
  李佐国斜瞄李护一眼,见李护脸上虽然疼的出汗,但是却一脸高兴,李佐国摇摇头说道:“李护,你怎么被打了还一脸喜色?”
  李护说道:“安禄山这家伙起兵叛国,我这是为有机会和安禄山较量高兴,一直说东安西李,都说安禄山麾下的军队强悍,对二十几个部族而不败,是天下第一强军,我原来一直不服,现在安禄山反了,就有机会和他交手了,就看看到底是谁强?”
  帐中的将领纷纷点头,都认为李护说得有理,这些将领自从在李佐国麾下之后东征西讨未尝一败,骄傲之气冲天,李佐国并不认为这样是不好的,现在确实很难有军队能够正面击败这只军队,但是阴谋呢?内耗呢?毕竟现在唐玄宗占据大义名分,大唐立国一百多年李唐王朝深入人心。
  李佐国深知原来的历史上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名将还手握重兵,结果唐玄宗一道圣旨就杀了两人,现在李佐国决不允许这种事情生在自己父子身上,他这次将疏勒的所有自己这一系的将领全部带出来,目的有两个。
  一是将安西的兵力直接带出来一半以上,那么安史之乱开始之后安西大军不会第一时间被抽调,因为毕竟这一年以来李嗣业在李佐国的安排下一直对长安报的是边境不靖,周边国家敌意十足,需要小心防范,这样一来除非局势不可收拾,唐玄宗不会强行抽调安西军队入长安,这样先争取一个缓冲时间,不能叫唐玄宗直接折腾光了安西的军队。
  二是李佐国想要真正的看看自己父子在将领心中的位置,要是这些将领忠君思想大于忠于李家,那么一是直接清除出军队,二李佐国就要举起屠刀了,这样的人李佐国是绝对不要的,李佐国的心愿开始就是守护自己的家人,到了后来就是要阻止是大唐衰败的安史之乱,但是如果军队不能强力掌控,就算是到了长安也在唐玄宗一道圣旨之下就会丢了性命,李佐国可对唐玄宗没有任何好感。
  李佐国认为唐玄宗其实才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这个唐朝的太平皇帝到了晚年简直是个糊涂蛋,对安史之乱的应对完全是没有章法,既想赶快平定,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极度的不信任手下的领兵将领,结果安史之乱席卷大半个国家,将强盛的大唐王朝的力量消磨干净,所以不确定自己手下军将的思想是否统一李佐国是绝对不会出兵长安的,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李佐国咳嗽一声,环视帐中众将,这些将领年纪最大的也不过二十多岁,完全就是李佐国在疏勒这么几年培养起来的,将领们见李佐国有话要说,就都专心的看着李佐国,帐中安静得落针可闻。
  李佐国开口说道:“关于安禄山反唐一事你们都已经知道了,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李护还是打先锋,直接就兴奋的说道:“早想和安禄山军队较量下了,这次有机会可不错,镇守,还是叫我来打先锋,李护保证不再违令。”
  李佐国摇摇头,李护还是这么大大咧咧的,他的目光转了一圈,众将的脸色眼神看来很多都和李护差不多,只是想着能够有仗打就是好事情,至于李佐国为什么这么问?根本没想太多。
  李佐国失望的是这些将领猛是猛了,也能够冲锋陷阵领军取得胜利,但是这种只是将才,不是能够真正独挡一面的人才,李佐国手下的将领已经习惯了李佐国的精明睿智,所有的事情李佐国自然会安排好,自己只要努力作战奋勇向前就可以了,这样的结果却不是李佐国想看到的。
  这时李佐国看到了李逸却在沉思,于是李佐国眼睛一亮,没有开腔回答李护的话,直接点名:“李逸,看你心中有数,来说说看。”
  李逸抬头看向李佐国,眼中有迷惘,接着就坚定了起来,说道:“安禄山反唐看上去是安禄山早有反心,是狼子野心决定的,杨国忠逼迫其反唐也是一个原因,但是末将却不这样看,安禄山之所以能够以一个胡人身份得如此高位有反唐的实力,是因为原来的李林甫弄权,胡人为节度使就不能入阁,李林甫因此风光了一辈子,而安禄山的反唐杨国忠才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末将认为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个奸相并不是主要的责任,而是任用这两人的人才是罪魁祸。”
  毕竟还是这个时代长大的,君权神圣的观念使李逸虽然说出了意见,但是没有最后说出是谁的责任,李佐国对于这样也是很满意了,点头微笑。
  而帐中的众将虽然都学了写字,但是叫他们理解李逸的这些话还是困难,虽然都知道李逸说的人是谁,但却不能组织起来,李麒抓抓后脑说道:“你们读人就是奇怪,到底是谁造成的安禄山反唐啊?罪魁祸是谁?”
  李逸还待说话,李佐国摆手示意自己来说,李逸点头退下,李佐国说道:“你们都是和我一起战斗,一起把疏勒这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人间乐土的人,我李佐国从来没有把你们当做自己纯粹的手下,而是将你们当做我李佐国的家人和兄弟。”
  说道这里李佐国眼神环视一圈,眼光中带着温暖,众将都心中一热,高高的挺起自己的胸膛,就连后来加入的李逸也忍着棍伤挺起胸膛。
  李佐国接着说道:“我认为安史之乱的罪魁祸就是当今圣人。”这话一出帐中一片寂静,李佐国心中一咯噔,难道真的远远的坐在龙庭的老家伙就一个皇帝的名号就比自己所有做的事情都强吗?
  正在李佐国觉得自己的努力难道全部付之流水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这个老家伙是什么圣人,全部做的糊涂事,我李护看不起这样的人。”
  李佐国一看,原来是李护开口了,李护一说话帐中就热闹了起来,众将纷纷说就是这样啊,纵容奸臣,使大唐遭受如此兵祸,李麟甚至说这皇帝真是该死,李佐国这时心中欣慰啊,自己的努力真是没有白费,要是辛辛苦苦的带着一帮子脑子里只有天子的忠心军将去长安作战,那李佐国父子的性命也就不是自己的了。
  李逸也看出了李佐国的用意,微笑浮上脸颊,李佐国双手往下一压,帐中安静了下来,李佐国说道:“我看过长安应对安禄山的办法,让六皇子李琬为主帅封常清为副帅领兵出潼关和安禄山作战,李琬这个没有见过战阵的皇子为主将,怎么可能战胜安禄山?况且只有十万兵却放弃潼关天险要和安禄山野战,我看此战必败,而且一败之后洛阳就危险了。”
  李佐国站起身来,声音拔高少许:“杨国忠祸国,征南诏损失了大唐那么多精兵,长安兵力空虚,要是守住潼关以待天下勤王之师,那么还有一线希望,不过我看圣上是不会选择这样稳妥的路的,他根本不知道安禄山的兵力有多强,最后还是要看我们安西将士的。”
  说到这里众将都双眼放光,那是嗜血和渴望的眼光,李佐国接着说道:“但是我绝对不相信圣上能够管好自己部队军队指手划脚,我就在这里问你们一句,要是我们到了长安与安禄山作战,圣上要指挥你们,要你们取了我李佐国父子的性命,你们会怎么做?”
  帐中众将都不说话,但是气氛凝重得像是要凝固一般,所有的将领的呼吸都粗重了起来。
  “敢要大都护和镇守的性命,我管他是谁?一定要将他的头拧下来,哪怕是皇帝也一样。”一声暴喝,李麒满脸怒色的大喝。
  “对,不管是谁,大都护和镇守一手一脚打下了大大的疆土,立功无数,谁要伤害大都护和镇守,那就要问问某的大刀可还锋利。”
  “狗屁皇帝,就是这老家伙才让安禄山反了,要是真的想杀大都护,我们不如学安禄山反了?”这话是李护说的,这家伙这话一说居然边上的一众将领还大点其头,李佐国不由又头疼了,这又过了啊。
  于是李佐国又压压双手,帐中安静了下来,李佐国说道:“现在就不要讨论这事了,造反的话李护你也不准再说,我们还是大唐的军人,只是不想受到不公待遇,安禄山是一定要打的,不过先要解决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在十五日之后赶到凉州,先在凉州修整,等安禄山和朝廷第一战出个结果再准备进关,现在马上下去准备。”
  众将一起转身面对李佐国抱拳施礼,同声说道:“尊将军令。”
  第十一章李佐国的打算。


第二卷 望长安 第十二章 死太监真是找死

  第十二章死太监真是找死
  李佐国迅收拢大军,这一次跟随李佐国前来的五万大军根本没有战斗的机会,这让手下将领全部撇了一口气,完全成了一次武装行军了,不过李佐国心情却是很好,至少自己的军队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李佐国要尽快回转安西,李佐国估计很快前方的战报就会到来,长安在有玄宗这个级糊涂虫统帅的指挥下必然会失败,而且会丢失洛阳,所以安西的出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李佐国就必须回去准备,这一次的对手不单是安禄山,还有唐玄宗。
  大军用最快的度行军,剩下的吐蕃俘虏编成了两个部队,一只是淘汰剩下的精悍部队,也就是李护和李逸成立的前锋营,虽说只有三万人,但是这支部队成立之时就是在拼命搏杀淘汰中产生的,三万前锋营士兵可以说是二十万人中用生死锻炼出的精华,战斗力不错,当然训练和纪律和李佐国的唐军不能相比。
  另外的六万人的俘虏队伍则直接编入了辎重部队,有唐军大军在,这些吐蕃人被当作民夫使用,也不会担心出什么问题,石堡城的防务李佐国留下了八千唐军防守三城,相信才遭重创的吐蕃是不敢再次挑起战端了,李佐国将辎重部队和步军留后慢行,自己带领着三万多骑兵星夜赶路,只用了十天时间便回到了河洲。
  河洲过后离龟兹和疏勒都不远了,李佐国先到的地方就是龟兹。
  李嗣业亲自出迎,迎接到得胜而回的李佐国之后父子并安西的主要将领一起到了龟兹都护府议事厅坐定。
  李嗣业温言说道:“应圣人圣旨,我安西出兵陇右,一举击败吐蕃大军十五万,俘虏十万,吐蕃在二十年内是无力再度与我大唐兴兵了,佐国此次功在社稷,很好,我必会请圣人重赏军功,不过现在安禄山起兵反唐,早先因佐国出兵在外,长安要我安西出兵的事情我已经拖了一段时间了,现在战局不利,讨伐安禄山的大军出潼关和安禄山大军于洛阳北面城府关决战,主帅六皇子本英明果决,长安都期待能够一战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