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奉系江山-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法案使得各国在经济危机之中,继续沉沦下去,复苏更加困难。不过越是如此,对中国就越是机会,张廷兰回京之后,就立刻布置了抄底行动。

中国手上握着的庞大资本,就成了搜吾工业革命以来的精华的本钱,张廷兰当即派出了顾维钧和陶吉平领衔的政府采购团,前往美国。

同时以私人名义的猎头公司,采购经理人,像是一窝蜂一样,迅速的涌入了美国。他的目标很明确,人,设备,技术,只要能看得上的,全都弄回国内。

在美国各大工业城市的街头,纽约,底特律,芝加哥,费城等等地区,全都能看到中国皮包公司的身影,这些人腰缠万贯,只要是合适的人才,就立刻招收过来。

除了他们之外,早些年留学美国的唐绍仪,邝荣光等人,真是拟定了一份需要招揽的顶级科研人才,一场庞大的抄底行动,就这么展开了。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才和设备双丰收

有过抄底经验的夏寒,再度充当起了这次抄底行动的总指挥,就在不久之前,他名下的鞍山钢铁厂经历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变革。

作为东三省,乃至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鞍山钢铁也是唯一一个年产钢过百万吨的超大企业,一举一动都牵动所有人的注意。

刚刚进行的股份改造,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场改造之中,张廷兰将自己的私人股份,原有的政府股份,军队股份,以及部分银行股份,彻底合并到了一起,变成了国有股份,总计占钢铁厂的百分之四十,其他的百分之六十当中,夏寒占了百分之二十,剩余的被各个股东和公司持有。

经过这场改革之后,鞍钢的股份彻底厘清,也解决了多头管理的问题,政府和军方都退出了管理领域。商人自办,风险和利益同样都有商人承担,政府也是以一个股东的身份,来看待企业经营。

夏寒此时也清楚,他肩头的担子更重,要负责的东西也更多,但是同时他的自由度也空前增强,可以随心所欲的施展拳脚。因此就在改革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他们就带着庞大的采购团前往美国。

钢铁行业永远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战争潜力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这次采购的重点。

夏寒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匹兹堡,这里是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的总部。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匹茨堡的主旋律永远都是隆隆的轰鸣,漫天的烟尘。

每到冬季,大雪飘落,如果抓起一把在手心里化开,全都是黑色的水。成千上万的工人就在这种空气之中打拼,也不知道pm2。5会有多少……

只是刚刚过去的冬天格外的寒冷。甚至说一直到了春季,这股寒冷还没有散去,相反却更加严重了。原本隆隆作响的工厂停止运作了。漫天的黑烟也都消失了,终于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的空气。

可是匹茨堡的民众再也没有这个心思了。工厂停止了,他们失业了,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生活来源,露宿街头,寒冬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流浪汉冻饿而死。

他们用尽各种办法取暖,甚至将报纸塞在衬衣里面。以求挡住一丝的寒风。对于夏寒来说,匹茨堡,美国钢铁公司,就是一个神话一样的庞然大物。

美国钢铁公司成立于1901年。年头不算很长,但是背后却有两个庞然大物在支撑,一个是卡内基钢铁公司,另一个就是摩根家族。

正是靠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充足的资金供应。美国钢铁公司就像是吹气球一样,快速的膨胀起来。尤其是到了一战的时候,更是美国钢铁公司的黄金时间,在1916年,美国钢铁公司的年产量达到了1900万吨!

这是一个何等的数字?要知道德国在一战之前。全国的钢产量也不过是1760万吨,也就是说美国的一家公司,就可以压过德国!也难怪德国会输掉战争,想要挑战美国这种庞然大物实在是太困难了。

至于中国刚刚为年产钢突破500万吨而欢呼,相比美国,差的何止是一个数量级!

当夏寒他们看到了连绵不断的工厂区,林立的厂房,光是这么庞大的规模,就让人忍不住一阵惊呼,随行的人员更是看傻了眼。这哪里还是一个工厂啊,分明就是一个庞大的城市!

“都别傻了,马上分头行动,给我看看哪些工厂值得购买,一定要给我弄回去。”

眼看着这些随员像是饿虎扑食一样,跑了过去,夏寒也暗暗把拳头攥紧了:“十年,只要十年时间,老子也一样能建立起钢铁王国,比美国钢铁公司还庞大的钢铁王国!”

夏寒他们用了一周的时间,才把美国钢铁公司摸清楚,这次他们选择的全都是八成新的设备,而且还要大型。一般的中小设备国内已经都能生产了,虽然美国的东西更好,但是中国工业也需要发展,不能一味仰赖美国设备。

因此夏寒制定的标准很明确,高炉必须在500立方米以上,最好能到1000立方米,平炉也要在50吨,100吨左右。这些大型的设备只要运回国内,中国的钢铁产业就能有一个突飞猛进。

一个1000立方米的高炉,一年开足马力生产,就能生产出生铁15到20万吨,只要能采购10座以上,国内的钢铁产业突破千万吨大关,就指日可待。

其实张廷兰还有一个更长远的规划,他很清楚平炉炼钢在后世已经被淘汰掉了,取而代之的是转炉和电炉。

转炉炼钢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质量更好,而且消耗更少,算起了综合经济效益,是平炉的两三倍以上。利用转炉炼钢,最核心的一个技术就是吹氧气,从顶上,下面,中间,混合吹氧。

具体的东西张廷兰虽然不懂,但是有那么多的工程师,只要有思路,一定能够弄出来。真正麻烦的是大规模的制氧技术,这点中国还做不到。

但是张廷兰已经安排人在德国购进设备,聘请人才,准备突破制氧的难题,只要解决了,在二战之前,中国能大规模的普及转炉炼钢。再加上自动化生产线,靠着这两样法宝,中国就能疯狂暴兵,人力资源比美国更充足的中国,武装出几千万的士兵,就像是喝凉水一样。

只要到了这个地步,无论是战争打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赢家。

看着中国人肆无忌惮的挑选设备,那些美国人心里头也在抽搐,他们到现在也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高歌猛进的工厂怎么就突然完蛋了。这些宝贵的机器一下子都停了下来,热闹的工厂区变成了死寂的墓地!

仿佛从天堂一下子落到了地狱,他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看着中国人将心仪的东西挑走。

放在平时,美国人是绝对不会出售这些机器的,尤其是不会出售到中国这种潜力巨大的后起国家,只是大萧条彻底让美国乱了套,他们甚至能把机器卖给苏联人,当然中国就不成问题了。

另外在这背后,还有一场复杂的交易,那就是中国的股市!

西方资本大肆的进入中国股市,把泡沫吹大,想要借机捞一笔。可是张廷兰果断抛出了企业改革的行动。

这下子大量的股票停盘,一下子就让西方资本无法退场,被困在了股市之中,这种僵持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金融资本失去了流动性,也就失去了命门。而中国正在大力调整企业,也需要金融市场输血。

最终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双方达成了妥协,张廷兰逐步恢复股市,然后准许金融资本以适当的价位解套离场。而这些大财团要为中国抄底西方的技术大开门户,提供便利。

当然中国采购的主要方向也集中在这些大财团的身上,比如美国钢铁公司就是摩根掌控的产业。

这项协议对双方都是好事情,中国弄到了需要的东西,这些财团得到了几十亿的订单,能够继续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了。

几次较量下来,西方的金融资本也不敢轻易动中国了,东方世界和他们的法则完全不一样,在中国政府之中,没有足够的代言人,他们再冒冒失失的冲进来,遇到一纸公文,他们就要遭到挫败,实在是得不偿失。

随着这些资本的陆续退出,中国股市也渐渐恢复了平静,重新整顿之后的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再度进入股市之中,瞬间就受到了热捧。

其实对于张廷兰这么一个强势的人物,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他搞家天下的那一套,把什么都视作私产,那样这些企业家就没法玩了。没有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就没有资本的快速发展。

这次张廷兰的改革彻底厘清家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多拿一分,而且还把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了国有资本的名下。很显然中国的市场更加规范,政府的行为也有了准则,游戏规则越来越明确,大家也就有了参与的资格,新一轮的创业浪潮在中国大地上涌动起来。

想要支撑创业,就要有大量的人才,中国本土不够,就要海外来凑。夏寒他们这些天接连在钢铁公司来回跑,也引起了不少美国人的注意。

就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终于有十几个工人找到了他们,这些工人全都胡子拉碴,十分的邋遢,没有了生活来源,他们瞬间连乞丐都不如。

“先生,你们光是需要设备么,不需要操作的工人么?我在钢铁公司工作了二十年,熟知一切的生产环节,只要您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以做任何事情。”

“包括到遥远的中国么?”

“没问题,我愿意!”这个工人毫不犹豫的说道:“我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离开工厂,我简直找不到任何工作。”

夏寒一看这些工人热切的眼神,仿佛瞬间找到了当年抄底德国的感觉,因此笑着说道:“没问题,只要你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一定让你得到满意的薪水。实际上我们的猎头公司也早就到了美国,只要在他们那里登记,你们就能得到薪水,而且我们可以发实物,面包,黄油,牛排,羽绒衣,煤炭,应有尽有……”

还没等夏寒说完,这些人就疯狂了起来,什么都没有填饱肚子重要,临时招工处瞬间就被挤爆了!

第八百三十章军舰外交

在经济危机之中,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要命的是社会经济几乎停止了,一面是食不果腹的人群,一面是烂在农场里的食物和倒进河流里的牛奶。

中国为了招揽这些工人可谓是煞费苦心,给他们准备了吃的,穿的,用的,甚至连咖啡和香烟都有。

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工人挤在中国招工处的前面,有过抄底德国的经验,这些人员都相当专业,他们需要的都是真正的人才,在工厂车间干过十几年,二十年的老技工,至于那些想要骗吃骗喝的家伙,第一时间都会被赶出去。

郭震是美国出生的第二代华人,从小到大,他接受的都是美式教育,对于那个遥远的祖国,并没有什么认识。这是最近这些年,他常常能看到父母,祖辈对着一张旧报纸恸哭失声,又哭又笑,就像孩子一般。

他也渐渐的弄清楚了,中国重新开始站起来,击败了众多的对手,恢复了统一,正在快步发展经济。但是相比繁荣发达的美国,中国的差距还是太远了,远到他都不愿意去想。

可是突如其来的大萧条打碎了他对美国的迷信,那个天堂一样的地方开始破碎了。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突然到了美国,他们几乎成了救世主。因为懂得汉语,郭震主动充当翻译,每天都有无数的美国人涌过来。

这些食不果腹,落魄到了极点的美国工人全都希望到中国去讨生活,看着漫长的队伍,郭震第一次对于中国有了向往。

“我是一名高级钳工,这是我的工作证件和职业技能证明。”

一位四十多岁的白人,颤颤巍巍的将文件送到了郭震的面前,郭震看了一下。顿时眼前一亮,这个家伙是通用公司的钳工,有着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放在车间里头,绝对是一名技术骨干。

“先生,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五年的工作合同,一个是十年的工作合同。”

“有什么区别么?”

“五年合同你只能拿到一笔安家费,也只有你一个人可以去中国。如果是十年合同,中国方面允许你带着家人过去。工作十年之后,会给你分配房子,给予你永久居住权利。而且还享受医疗,养老,工伤。意外保险,这些全都由中国方面买单。保证你的后半生没有任何忧虑。”

中国要招揽工人。不可能是只干一两年的,那样等到美国经济好转之后,他们甩手一走,对中国的帮助太小了。因此最低的年限也是五年,这样中国就能从容的学习他们的技术。

而愿意工作十年以上的,基本上就等于是技术移民了。对这些人才,中国绝对非常重视,待遇也相当优厚。

那些排队的工人挺清楚之后,也都骚动起来。一个个议论纷纷。

“签十年的合同吧,后半生简直无忧了,真没想到,中国的待遇竟然比美国都好。”

“全家人都到一个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