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奉系江山-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培养军事人才,发展军工产业……中国从旧时代,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全都是袁氏一手打造。

凡此种种,皆是袁公大功,不容抹杀,虽有些许错误,也是瑕不掩瑜。至于帝制,堪称袁公一生最大的错误,但是洪宪帝制也不同于满清的君主**,而是效仿英德的君主立宪体制,当今强国,多半都施行此种体制,袁公有心效仿,也是情有可原。

袁公堪称旧时代的最后一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人,不可否认,他一只脚迈入了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大门,一只脚却停留在过去,仍不免错误,但是这种错误并非袁公一人的错误,而是时代的错误!

新旧交替,本就是反反复复,难以一步到位,英法列强,皆是如此,理应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斯人已去,功绩长存,后辈之人,唯有接过袁公没有完成的事业,努力拼搏,实现国富兵强。

段祺瑞看完之后,兴奋的拍着桌子,大声说道:“这篇报道要引发全国,让所有人都看看,让他们知道该怎么评价宫保!”

第二百二十五章话语权争夺

“大少爷,你到底写了什么啊,怎么这些报纸上都是骂你的啊?”张作相的姨太太花福田一直在正厅里面坐着,脸上都是焦急之色,张作相还在凤城,家里的事都是她一手操办,虽然外面的事情不大管,但是看到了不少报纸上都是骂张廷兰的文章,她也由不得有些担心。

“姨太太,您怎么也喜欢看报纸了?”张廷兰扫了一眼桌面上的报纸,足足有五六份之多,也有点吃惊,花福田平时可是绝对不看这些东西的。

“大少爷,您可别嫌我妇道人家多嘴多舌,俗话说吐沫星子淹死人,咱们不能不防备啊。”

张廷兰也知道这位姨太太是真的关心他,因此笑着说道:“您放心吧,我这些天写文章,搞宣传,纪念袁大总统,结果有些文人看着不高兴,就想要骂几句。都是一帮土鸡瓦狗一样的杂碎,奈何不了我的。”

“大少爷有这个把握就好,外面的事情都是男人管的,我也不敢管,可是有点事我得说说,那位周芯瑶周大夫是怎么回事啊?”

说话之间花福田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用手指了指那些报纸:“都是她带过来的,看得出来,那个丫头心里头挺在意你的,大少爷你有什么想法没有啊?”

“姨太太您想到哪里去了,我就是看她医术不错,年纪又合适,就请她帮着看看宪瑞妹子。再说了我现在天天脚打后脑勺,哪有什么功夫啊!”

“大少爷,您可不能拿这个当借口啊,人家常说成家立业,成家可是在前面,汉卿的婚事就在眼前了。你可比汉卿还大啊,千万不能拖着,老爷早就等着抱孙子呢!”

其实不少人都和张廷兰提起过婚事,可是一来张廷兰一直不积极,二来也的确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这么一直拖着,显然花福田都替张廷兰着急了。

张廷兰只能嘿嘿一笑,随手翻了翻报纸,然后问道:“周医生过来了?”

“嗯,让她一个女孩家直接去孙府也不好。宪瑞那孩子也十分腼腆,我就去把宪瑞接了过来,让周大夫在咱们家瞧一瞧,等以后她们混熟了,再去也不迟。现在她们正在后面说话呢。”

上次张廷兰和周芯瑶说过之后,就想着帮人帮到底。拜托了花福田去牵线搭桥。孙烈臣正为女儿的身体发愁呢,自然是一拍即合,孙宪瑞已经连续来了两三天,她们之间相处的还很不错。

正在说话之间,周芯瑶和孙宪瑞从后面走了过来,周芯瑶今天并没有穿医生的白大褂。而是穿了一身墨绿色的上衣,下面是碎花的短裙,显得端庄大方,而又不失俏丽。脸蛋粉嫩白皙,眉目清秀可人,果真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度。

至于孙宪瑞相比之下就有点可怜了,面黄肌瘦,显得两个眼睛大大的,有点楚楚可怜的感觉,不过精神头还不错,脸上挂着都是笑容。

一见张廷兰,孙宪瑞先笑着说道:“廷兰哥哥,多谢你费心了,周姐姐比起那些庸医高明多了,我这两天身体就舒服多了。”

“哪有那么神啊。”周芯瑶笑着说道:“妹妹的身体三分因为先天不足,七分是闷出来的,平时多和别人聊聊天,四处走动走动就好了!”

孙宪瑞苦笑一声:“家里头就我一个,也没有兄弟姐妹,和谁说啊。”

“那叫到这儿来。”花福田笑着说道:“我们这人多,也热闹,而且拙言在城外还弄了庄园,没事咱们就去逛逛。”

孙宪瑞微微点了点头,这时候周芯瑶偷眼看了看张廷兰,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张廷兰压看了出来,笑着说道:“周医生,你没听说过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么?我这段时间已经让别人给骂习惯了,他们愿意说什么就随他们去吧,总之我该干什么,就还干什么,问心无愧就好!”

“拙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相信你做得事情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其他人还不清楚啊,前几天我还和同学通了电报,劝他们到奉天来做事,结果就有人说不给帝制的余孽干活。”

说到这里,周芯瑶脸上也有些发红,一个女孩家,还没怎么样,就帮着四处招揽人才,显然有些过于热情了。

她急忙解释道:“我只是说奉天的氛围好,能够发挥他们的才能,真正做点事情,不至于蹉跎光阴。”

显然她的解释有点勉强,张廷兰也察觉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思,不过他更关注那些学生。奉天想要发展,就要吸纳五湖四海的人才,而且最好还是那种没有污染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旧式人物的毛病,还干劲十足。

不过正如周芯瑶所说,这些人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杂念的干扰,谁都有中二的时候,关键是要让他们快点醒过来,找准路子,不然就白白浪费了才华,对国家和他们自己都是一个损失。

张廷兰突然发现自己面对的其实是一个舆论宣传的战场,抢夺话语权,把自己,乃至整个奉天的发展理念都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接受,自然而然的吸引天下的有志青年。

“周医生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除了低头干活,还要大肆的宣传,不过光靠着我一个人显然不行,还要豢养一些御用文人。”

周芯瑶忍不住了笑了出来,清秀的脸蛋上显出两个酒窝,小巧可人。

“豢养御用文人可不是好人干的事情,我都不知道该不该信你了!”

“我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啊,在我手上死的人也是成千上万,里面有蒙匪,有宗社党,有豪强打手。而且我也不敢说里面没有冤死的,但是还是那句话,我问心无愧,这些事情都是对奉天,乃至对这个国家有好处的。”

张廷兰的话中透着一股强烈的自信,周芯瑶也被吸引住了,眼中之中闪着异样的神采,这或许就是实干家和空口说白话的之间的差别吧!

“其实这个社会需要批评家,但是不需要只会谩骂的人,就拿这次我主张隆重纪念袁世凯,甚至还连续多少天,刊发文章纪念他,抛开私心杂念之外,也是为了这个国家好。袁世凯称帝之后,北洋急速分化,国家也四分五裂,现在通过纪念袁世凯,把人心再重新聚拢起来,国家才能快速安定。而且强调的袁世凯的功绩,诸如民主共和,议会政治,国家统一,司法宪政等等,全都是学界和革命党主张的,结果他们的行径却背弃了自己的主张,你不觉得奇怪么?”

周芯瑶眼界十分开阔,理解能力也不慢,她点点头:“的确,我也看过拙言的文章,的确都十分中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袁世凯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不只不是一无是处,而且即便是登基称帝,也是一个不错的过渡人物。骂袁世凯的人才是真正的心思卑劣,他们不过是在消费死人而已。护**和革命党想借着诋毁袁世凯,达到打击北洋,进而取而代之的目的。至于学界的那些人,多数都是为了谩骂而谩骂,在他们的文章中,找不到一丝一毫的合理建议,通篇都是诋毁,这样的文章除了能挑起矛盾之外,别的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个社会需要批评家,也需要冷静的反思,但是一个合格的批评家不能只会骂人,还要学会治病救人,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改进的措施,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

而民国这些文人,多数只会谩骂诋毁,文章之中充满了对中国的鄙视,而对西方则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恨不得下辈子能投胎过去。有些人也提出了改良社会的建议,不过大多数建议还都没跑出去全盘西化的范畴,姑且不论全盘西化的对错,这种想法在中国根本就实现不了,显然他们也都是没有思考的结果。

这样的人不是批评家,也不是社会的良心,而是疯狗,靠着咬自己人,诋毁民族,诋毁文化,玩逆向民族主义,宣扬自卑情绪,这类人堪称文贼,甚至是国贼!

“拙言,这些话我都要记下来,发给我的同学,让他们都好好想想!”周芯瑶笑着说道。

和周芯瑶聊了一会儿,张廷兰发现话语权的确十分重要,想争取年轻人才的青睐,就必须让他们认同自己的观念,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张廷兰随机找到了老张,向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组成一个强大的宣传部,搜罗一些拿得出手的笔杆子,不只这一次纪念袁世凯要用,以后有什么事情,也离不开他们,以往奉天只靠着花钱收买,让报纸替自己说话,这种方式不是长久之计。

要培养自己的宣传队伍,搞出一套自己的刊物,宣传奉天的建设成就,宣扬实干救国,宣传工业化,鼓吹理工科教育,同旧式文人和那些只知道一味谩骂的混蛋进行论战……

老张也是第一次注意到这种事情,他听着也有道理,不过要想养一帮文人,可要花不少钱啊,奉天财政也不宽裕啊。

“大帅,您要是觉得资金有点困难,不如把这个工作承包给我吧,我再让实业团出钱,成立一个专门的文化宣传公司,让他们负责舆论的问题,引入市场化运作,保证能打赢那些单枪匹马的无良文人,抢回话语权!”

第二百二十六章警报

说实话,在张作霖看来,所谓的抢夺话语权,就是雇佣一帮无良文人,不断的发出肉麻的吹捧,就好像帮着袁世凯鼓吹帝制的那帮人一样,这种事情搞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还会成为人家嘲笑的把柄。

因此老张并不愿意干这种事情,可是又不忍打消张廷兰的热情,毕竟张廷兰这段时间帮着自己折腾了不少事情。特别是这次纪念袁世凯的行动,给奉天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就连一向对老张有看法的段祺瑞都几次发来了电报,赞赏老张的举动。

另外诸如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等人都发来了类似的电报,他们已经按照张作霖的提议,组建了庞大的治丧委员会,要给老袁办一个前所未有的国葬,三军和各个官署都要降半旗二十七天。

出殡当天,全国降半旗,北京的学校全都放假,按照老袁的遗愿,安葬在了洹上村,各地都要组织吊念活动,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袁世凯的功业,追忆这位民国首位正式大总统。

而且在北洋的所有文书之中,一律尊称袁世凯为国父,直皖两大派系也暂时抛开了成见,全都尽心竭力的处理袁世凯的丧事。

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张作霖的名字第一次彻底在北洋诸将之中留下了烙印,以往他们只是认为张作霖就是一个土匪胡子,全凭着侥幸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但是老袁已经死了,张作霖还能为袁世凯的葬礼出这么大的力气,可见张作霖是个心怀忠义的人,知道感恩戴德,相比之下,北洋的将领受到袁世凯的恩惠更大。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出来为袁世凯说话,更显张作霖这些举动的可贵之处。

当然也有人说张作霖这是演戏,可是演戏又如何,毕竟老张把这出戏唱好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张作霖的威望大涨,原来暴力驱逐孟恩远的后遗症也都消失了,甚至有些人直接建议,给老张加上东三省巡阅使的名头,让张作霖统管关外事务。

老张也没有想到。一个纪念活动竟能带来这么大的政治收益,他简直是喜出望外,同时对张廷兰的眼光也感到了由衷的佩服,甚至老张都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点妖孽了,多少久经风浪的大人物都看不清的局。他能够直指核心,将北洋诸将的心里摸得清清楚楚。实在是厉害到了极点。

现在张廷兰要搞什么宣传工作。老张虽然有点抵触,但是也不想拒绝,只是他还是不愿意花太大的价钱,张廷兰也看透了老张的心思,这位张大帅显然还是老派人物的观念,根本不理解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不过老张越是不理解。越是给了张廷兰上下其手的空间,后世各国都对舆论宣传工作极为重视,用尽了手段,投下了血本。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张廷兰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也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