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郧阳城,城墙被炸得七零八落,到处都是豁口,在刘体纯眼中已经是囊中物了,所以并不急于进攻。眼下贺珍不在城下,他带兵去四郊收集物资去了。刘体纯认为攻城就会发生巷战,缺少了贺珍,明军的优势不够大,他打算等到贺珍返回郧阳后再展开进攻,目前只要继续爆破城墙就好。

虽然剩余的火药不够多了,不过如何高效地进行挖掘也是需要练习的,战场上需要迅速挖出爆破使用的坑洞,刘体纯让一些军官带队,寻找城墙的不同位置进行试验,以总结经验教训。

郧阳南门城楼上只剩下了四十一个战兵和二十几个辅兵留守,当看到一队明军扛着锄头,大模大样地走到距离城门不远处动手挖掘墙基时,他们没有考虑太多就打开城门出来向明军投降。明军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控制了城门并且向刘体纯发出报告。在刘体纯派来士兵接管城门后,原先的那队明军就走出城外继续挖墙角。

郧阳知府得知南门失守后,独自走进衙门上吊自杀。知府的死讯传到守将耳中时,他知道大势已去,郧阳城陷落已成定局。

对于吴三桂那种级别的大将,清廷或许不会追究他的罪责,但对郧阳守将这个小小的新晋参将来说,丢失城池、失陷知府,那就意味着问斩、抄家,只有战死在郧阳或许还能为家族谋一线生机。

分散在各个城门和豁口的军队已经失去控制,郧阳参将只好集结了所有的家丁、亲兵和同样走投无路的心腹军官,带着这支勉强还能控制的军队,骑上所有他们还能找到的战马,从郧阳城内杀出,准备进行最后的死战。

参将在他的最后一击前进行了认真的侦查,把目标选定在明军将旗的位置。如果奇迹发生,能够击杀了明军的大将,说不定郧阳的局势还能逆转,或者可以带着明军大将的首级逃走,将功赎罪。

这队清军刚刚出城,立刻就被明军发现,很快刘体纯、邓名等人就得到了警报。刘体纯正在兴致勃勃地和那些爆破手们讨论心得体会,还不时向邓名问几个问题。

“五十几个骑兵,还有一百个左右的步兵,打着参将旗号,朝这里来了?”目前明军的将旗离城墙不远,刘体纯闻报发出一声冷笑:“他是要拼命了吗?”

“先生,让卑职去打探一下吧。”赵天霸说道。他对爆破的兴趣没有刘体纯那么大,他最喜欢的还是战阵厮杀。这几天邓名整天围着郧阳城墙打转,赵天霸作为贴身卫士也只好跟着。

“好。”邓名点点头,同意赵天霸去探一下敌情。

赵天霸飞身上马,带着几个邓名的卫士离去。虽然邓名的卫士们有不少是出身川军,但大多在万县之战时就跟在赵天霸身后,其他的人也都听说过此人的武勇,对赵天霸心服口服。

……

清军参将看到远处的明军似乎开始调整队形,对方将旗左右的人马是他这一小队清军的无数倍。在参将看来,只有一场急袭或许能夺取一点优势。就在他准备领军向将旗杀过去的时候,余光突然看到有几个明军骑兵向自己扑过来。

参将定睛看去,一共有六个明军骑兵,除了领头的那个明军外,剩下的五个明军都有精致的丝披风,披风下寒光凛凛,全是一身的铁甲。而那个领头的明军反倒穿着普通的盔甲,披着件陈旧的布披风。

“吾乃锦衣卫千户赵天霸!”

为首的那个明军大喊一声,挺枪纵马向清军杀来。参将也是一声大喝,迎马上前,手中长枪如毒蛇吐信,闪电般地刺向那个为首的骑士,满心以为能将其一举击杀。但对方长枪一摆,两支枪尖撞了一下,参将只感觉从枪杆上传来的力量大得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把他的枪拨开,脱手飞去,不等他反应过来,明晃晃的尖刺已经逼近,就在自己两眼之间……

赵天霸走后,袁宗第和刘体纯调整了一下队形,准备迎战。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敌人最后的亡命一击,虽然人数不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刚刚说了两句简短的命令,没等传令兵把它们传达给部队,就听到远处传来雷鸣般的欢呼声。

“怎么了?”袁宗第和刘体纯不解地转过头。不过他们受到城墙和周围军队的影响,现在的视野不好,一时看不清楚。当然不会是坏事,因为这阵欢呼声是前面明军发出的。

在一波高过一波的欢呼声中,赵天霸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率领另外五个卫士返回将旗下。赵天霸从马上一跃而下,大步走到邓名身前,把郧阳参将的人头掷在邓名脚前。他面色平静,口气波澜不惊:“来敌共步骑一百五十五人,卑职等杀敌二十一人,余者皆降。”

“有劳了。”邓名微笑道。郧阳的战事看来是宣告结束了。

知府自杀、主将战死,余下的清兵尽皆向明军投降。本来袁宗第还想派人去催贺珍赶快带兵回城准备巷战,现在也没有这个必要了。刘体纯立刻派人去接管郧阳的武库,发现火药完好无损后他极为开心,携带来的火药已经耗尽,可郧阳一投降就什么都有了,这里储存的火药比明军带来的还要多。

刘体纯计划试验一下对城墙直接爆破。当年刘宗敏的失败仍让他耿耿于怀,现在有了邓名的启发,他打算尝试对墙壁进行密封爆破。袁宗第见势不好,急忙把火药分成三份,刘体纯继续研究爆破城墙没问题,但是不能挪用属于他和贺珍的那两份。

……

当天下午,贺珍满心欢喜地返回郧阳,他觉得此行收获不小,看来郧阳清军的坚壁清野工作做得还是不够彻底。

等见到郧阳城后,贺珍满面的笑容都化为惊讶,面前是一片残垣断壁,城头上飘舞的是明军的红旗而不再是清军的绿旗了。

“他们到底对郧阳做了什么?我才走了两天,对吧?明明只有两天啊。”贺珍对身边的亲卫大叫起来。

……………………………………………………

最近一段在纵横历史类的点击成绩不错,今天又是周末,更新六千字感谢大家,希望大家继续多点击、多投票,谢谢支持。

第12节专家

攻破郧阳后袁宗第和刘体纯就想把人口搬运回自己的根据地。

郧阳的城墙已经被刘体纯折腾得难以修复了,再说距离这二人的基地实在太远,他们无法分兵防守。但是这个计划遭到邓名的反对,以前他对“成王败贼”这个成语的理解是:失败者遭到了不公平的污蔑;但现在邓名认为这句成语实际应该理解为:胜利的土匪摘掉了自己的贼名。

按照邓名现代人的价值观,虽然满清是恶贯满盈的强盗,但闯营这些人的行为也和土匪区别不大,建昌那些西营的所作所为也差不多。明军搬迁百姓的行为让邓名有罪恶感,这种背井离乡的迁徙会导致一些人在路上生病死去,而且就算没有丢掉性命,百姓们也失去了他们的故乡、土地和家产。

闯营这些人一贯以仁义之师自诩,因为满清军队和明朝政府军的行为大大拉低了这个时代仁义之师的标准,从来不把屠城、掳掠当作给士卒的奖赏的闯军,似乎还真算的上是这个年代最仁义的军队——尽管他们也无偿征收民粮、搬迁百姓、在自己的军屯里采用类似农奴制的制度。

既然已经身陷这个时代之中,邓名不可能仅仅为了自己的道德观就把闯营往死路上推,在攻破郧阳前,尽管对夔东军的一些做法不满,邓名也就装看不见了;但现在缴获了郧阳的物资后,邓名就觉得有本钱稍微满足一下自己良心的需要了。

首先邓名提出从军自愿这个概念。之前肯定不会有任何自愿者,因为夔东军拿不出收买人心的东西来;可现在夔东军拿得出粮食和银两,在这种世道,为了一口饭吃而愿意从军的人也不少。

邓名本来以为这个建议会遭到刘体纯和袁宗第的激烈反对,为此他还事先准备了一套说辞准备用来说服二人,比如若是引起百姓仇恨,那么将来其他城市的百姓就会帮着鞑子死守之类的。不料刘体纯和袁宗第听完邓名的建议后,稍加思考就同意了:首先这座城是邓名想出办法拿下的,他的意见当然应该得到尊重;其次刘体纯和袁宗第并非不知道和老百姓结仇会带来隐患,不过他们本来是迫不得已,现在经邓名提醒他们马上就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了募兵的本钱;最关键的是,这二人在最初的兴奋过后,也考虑到此地距离三峡实在太过遥远,搬迁这么多百姓过去难度很高,消耗很大,死亡率估计也低不了。

贺珍回到郧阳以后,也赞成募兵的决定。此地距离郝摇旗的根据地不远,想必最后郝摇旗还是会把大部分人口搬走的,到时候再向郝摇旗要便是,没有必要自己出头当这个恶人。而募兵可以把居民中比较不要命的、精壮的人丁收集一批,这些人若是经过一定训练都可能充当战兵的。

当夜夔东军就张贴告示,号召郧阳的有志儿郎到军营里来吃饭,夔东明军已经为了他们准备好了大米饭,管够吃。靠着饭菜的诱惑,明军征募到了两千多人,加上投降的两千多清军,刘体纯等人把军队从一万扩编到了一万五。

虽然无法把所有人都运走,但闯营和西营肯定还是要搬走一些人口的,对此邓名建议尽量以自愿为原则,最后能够拿出一些安家费来补偿迁移居民的损失。夔东三将告诉邓名他们深为赞同,不但一定会给补偿,还会坚持以自愿为原则。邓名称赞了一番他们的仁德,不过到底他们是不是这么做的,邓名不打算去打探,也不会去询问那些被迁走的百姓是不是都是自愿的,暂时他只能为自己良心做到这些而已。

贺珍回来以后,刘体纯就一直嚷嚷着要去配合郝摇旗打谷城。所有的人都知道刘体纯这是技痒了,学会了爆破却不试上一试,刘体纯晚上是会睡不着觉的。而在听刘体纯详细描述了爆破的方法和效果后,贺珍也心动了,城市里不但有清军已经收集好的物资,还有工匠和大量的潜在兵员。这次攻破郧阳贺珍没有出力,在分配战利品时没有发言权,袁宗第和刘体纯分给他一部分就只有道谢的份了。

在明军抵达郧阳前,为了保证汉水流域的安全,知府还把附近的船只都征集起来,和官船放在一起,不给明军利用它们的机会。郧阳知府藏匿船只的地点被投降的清军供了出来,明军已经派兵去把这些船只统统接管了,有了这些船只后明军沿着汉水而下也是很轻松的事,用不着郝摇旗的那些木排和竹筏了。现在明军还缴获了郧阳的物资,手头一下子变得非常宽裕,可以在外维持机动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少搬运一些人口的话还可以维持得更久一些。

袁宗第同样不反对进攻谷城,不过他认为三个人没有必要一起去。兵贵神速,袁宗第觉得刘体纯和贺珍完全可以带着邓名立刻出发,至于郧阳这里的收尾工作他可以独自承担。

“反正我也没有多少战兵,打仗帮不上什么大忙,但押送俘虏,监督后队把东西运回去还是没问题的。”

若是在谷城爆发巷战的话,袁宗第的五百战兵确实起不到什么大作用。刘体纯急着要把这两天总结出来的理论付诸实践,对分头行动的计划极力赞成。贺珍也想去谷城分东西——帮郝摇旗把谷城拿下,那里面的东西郝摇旗肯定不能独吞——贺珍觉得其实郧阳这事挺不公平的,他因为没有出力所以分得少,但仔细一想袁宗第和刘体纯也没有出什么力,办法是三太子想出来的,守将是三太子的部下斩的。贺珍自问,如果是刘体纯或者袁宗第去扫荡四郊,他在邓名身边做的事情也不会比两个人差,站在边上看热闹的本事,难道还能谁比谁更强不成?

三人都赞成,邓名同样没有理由反对,下一步的行动就此确定下来。刘体纯宣布,他明日一早就乘船出发,接着就向袁宗第讨要他的那一份火药。

“说好了火药一人一份的,”袁宗第摇头道:“你的都炸光了,就开始琢磨我的了,你到底要在这郧阳的城墙上浪费多少火药?”

“反正你也不用,你搬运粮草回家还用的着火药吗?都给我吧,我拿粮食换。”刘体纯着急地说道:“再说我又不是还用来炸郧阳城墙,我是要去炸谷城的。”

“用郝摇旗的火药,他手里肯定有。”袁宗第还是不打算答应:“我回去的路上固然不用,但将来呢?将来攻城的时候我还得用。”

“到时候你再制造一些火药不就得了,”刘体纯有些不耐烦地叫道:“未免也忒小气了。”

“我怎么小气了?我带来的火药难道不都被你用在爆破郧阳城墙上了?”袁宗第想了想,最后还是松口了:“给你一半吧,拿粮食来换。”

议论妥当后,邓名就回自己的营地去休息。在袁宗第的极力怂恿下,他明天一早就会跟着刘体纯出发——袁宗第反复指出,谷城的地形需要邓名这种爆破专家去亲自踩踏。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