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4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邓名的川西,巩焴认为也不错,和滇黔有相似之处:“皇上才入西安,就设防御、守道之职,专门管理追赃、授田、治水、三年免征,与在河南时做的一样;国公在成都这里也是治水、授田、轻税,取湖广之财辅助难民。可惜皇上没有国公这么多钱,更没有三年的时间。可见这个办法是要看地方的,能用在川滇黔,不能用在陕西、河南,不是距敌太近,就是有人掘河。国公能意识到培养根本的重要,就很了不起了。将来川西经营好了,对国公来说,就会是汉太祖的关中,汉光武的河内。”

巩焴的话让邓名感到一丝不安。因为他突然想起吴三桂也是据滇黔争天下,最后同样是因为经济不堪持久而垮台。可见若是没有郑成功、张煌言在东南牵制清军,仅靠西南还是很危险的。

这个教训邓名当然无法对巩焴说明,不过他心里也暗暗打定了主意:“事不宜迟,我需要赶快和延平郡王联络。他已经拿下台湾了,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要去打吕宋?如果要打吕宋就应该赶快,看看我是不是也能帮上什么忙;要是暂时不打,就要设法重返福建,或是帮助张煌言在浙江大陆上取得一个根基——虽然现在湖广、东南的形势以及长江的航运情况,和吴三桂起兵时不完全相同,但给清廷多加一个牵制总是有备无患的事。还有山东,实在不行我们就掏腰包弥补上亏空,赶紧出兵,别让清廷把于七镇压了下去。”

巩焴接着又奉劝邓名千万要戒骄戒躁:“皇上就是操之太急。陕西、湖广明明才开始经营,连第一年的收获都还没得到,就一口气走到了北京城下——固然有军饷的原因,负担越来越重,但也是因为太顺利了,皇上觉得路太好走,所以就没有慎重地考虑什么时候该停下脚步。国公四年来也是一帆风顺,而老夫现在觉得,想要争夺天下,最关键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吴三桂比皇上耐得住性子,所以山海关一仗他赢了,皇上输了。吴三桂是一个现成的例子,烫手的东西,再诱人也要忍住,”

今天巩焴算是把这么多年的反思统统倒出来了,接着就开始讨官:“国公不是要找个四川巡抚吗?干脆就给老夫吧。老夫不想回书院教书了,看见蒙小子那张面孔就有气。”

邓名笑道:“那个巡抚有什么意思?就一个打扫的工人,还不如书院的教授。”

“可是老夫在夔东那边说得上话,刘晋戈、袁象这两个小子老夫也压得住他们。”巩焴知道,那个巡抚衙门充其量就是一个调解部门,实权都握在知府衙门的手里:“将来国公势必还要和夔东众将打交道,搞不好又会闹出什么纠纷来,有老夫坐镇这个巡抚衙门,他们就不会疑神疑鬼,以为国公有猜忌之心;要是谁不识好歹,老夫也能把他们骂回去。”

邓名知道巩焴是想为自己稳固后方,团结周围的盟友,不过这实在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位置,而且也几乎没有任何权力:“这恐怕是屈才了。”

“若是放在二十年前,那当然是屈才了;放在十年前更是屈才了。老夫文武全才,若不能出将入相,老夫也懒得伺候。可现在不同了,老夫已经七十了,虽然身体不错,但也没法跟着远征了;整日操劳政务,精力也不够用了。这个有名无实的巡抚正好适合我。”

“既然巩老先生坚持,”邓名觉得对方说得也是,就打算答应下来:“那我就……”

“且慢!”巩焴猛地推出手掌,拦住了邓名下边的话:“你打算委任老夫为四川巡抚吗?你以什么身份把这个职务委任给老夫?”

“这……”邓名几年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反正文安之事后都会认可:“自然是文督师的名义。文督师奉旨督师四川、湖广、河南的军务钱粮,任命一个巡抚自然是份内的事。”

“老夫为何要用一个名义呢?直接让文督师给我这个职务不就得了。”巩焴提醒邓名他本来就打算去奉节一趟,那么他就趁着这个机会,直接向文安之要这个官好了:“事急从权,如果只是举手之劳,那根本没有从权的必要。”

邓名主要是觉得巩焴再跑一趟奉节未免太辛苦。像邓名这种年轻人,哪怕再累,睡一觉就又是精神百倍。可文安之、巩焴这样年龄的老人,颠簸一场下来,就要很久才能从疲劳中恢复。

“文督师是天启年的进士,比老夫还要长上几岁,我们大概有三十年没见过了,肯定是要叙叙旧的。总不能让文督师来成都看老夫吧?”巩焴却是不以为然:“我已经到川西这么久了,文督师想必也早就知道,说不定已经在生气老夫还不去见他了。”

巩焴说走就走,打算明天搭乘一条船去奉节。既然他说一定要去和文安之叙旧,那邓名也没有继续阻拦的理由。

离开川西常备军统帅部的时候,巩焴告诉邓名他明天一早直接走人,就不来和邓名告别了,也省两步路。

“文安之和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早就该去颐养天年了。可你们这些年轻人迟迟不能变成擎天大柱,不能顶住这片天不让它塌下来,我们又怎么敢松劲、撒手呢?”和邓名告辞后,巩焴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苍天再给我几年时间吧,也再给文安之几年吧,让我们再送邓小儿一程。”

第55节压力(上)

这段时间还有一些外国人从舟山抵达成都,对于两个德川幕府的使者,邓名很客气的款待一番,还认真地询问了闽家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以及闽军最主要的大宗货物。邓名虽然也打算和日本进行一些直接贸易,但并不打算和延平郡王发生激烈的竞争,幕府的使者之一名叫小宅生顺,他很详细地邓名介绍一番日本支援明军的情况。

结果发现郑成功出售给日本的最主要货物之一就是黄金,利用日本金价便宜套取白银,然后用白银在大陆购买货物卖去南洋,而在攻占台湾之后,郑成功货物中还出现了蔗糖,比例也有渐渐增大的趋势,不过白银交易依旧是比重最大、最重要的一项。

小宅生顺告诉邓名,德川幕府先行政策是闭关锁国,虽然对方没有明说,但邓名也能明白幕府执行这个政策的一个原因,郑成功也向邓名提起过这件事,那就是幕府认为如同听任西方的武器大量流入藩国,就会对幕府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幕府对明军还是一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允许郑成功在日本进行交易,这固然有明朝流亡人士在日本的宣传攻势,让日本幕藩都认为这是唇亡齿寒的事情,也有文化上的亲近感。听完介绍后,邓名就暗暗打定主意,不在日本进行白银交易,以免明军发生内部竞争。

小宅生顺肩负有替幕府考察明廷情况的职责,永历政府流亡缅甸一事让日本幕府方面也惊恐不安,邓名的前世日本朝野就因此丧失了对明廷反败为胜的信心。但这次小宅的长江之行让他非常满意,作为幕府内部的汉化派,小宅很高兴地看到明军的船只在整条长江上都畅通无阻,在他看来明廷虽然在永历十五年的战役中丢失了贵州和湖南、广西大片领土,不过战局并未绝望,在湖北也夺取了襄阳、江陵这样重要而且有名的城市。小宅生顺和他的同伴都认为说服幕府继续支持明廷、允许福建、浙江明军在日本交易不成问题,并把这个判断清楚无误地告诉了邓名。

“多谢贵使。”既然有了时间,邓名就带着日本的使者视察川西的军队,现在日本处于和平状态,上层对文化和奢侈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还从石见银山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白银,在欧洲都获得了白银之国的美名。

现在成都女工正在缓慢地恢复四川的蜀绣生产,四川锦绣是畅销全国的奢侈品,不过虽然有很强的市场需求,这中商品还是有些过于显眼,邓名本想着在长江沿岸走私、零售。若是能打通日本市场,邓名就可以为努力恢复中的锦绣产业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舟山、崇明也能获得足够的收益。

而现在邓名要做的,就是向日本人证实明军自保的能力,只有幕府确信明军从日本获得的白银不会变成被激怒的清廷攻打它的军费时,日本幕府才会对明军的交易不闻不问。四川常备军的状态让小宅顺生更加满意,他和同伴甚至当着陪同人员大声议论,认为四川明军要比幕府想象中的情况强十倍。趁着这个机会,邓名表示他希望幕府允许舟山军在日本购买红铜、硝石等战略物资,这些物资都会是给川军的,幕府完全可以放心,绝对不会落入清廷手中为北京所用。

小宅顺生表示他并没有从幕府得到这个授权,不过他深信等他们返回江户报告川军的状况后,将军会欣然答允邓名的这个要求。

日本使者表示如果方便的话,他们还想在长江沿岸走走。

现在四川人口没有出现自然扩散的现象,除了政府全力支持的绵竹、江油移民外,人口正向成都到叙州航运线这条状地带上聚集——这条航线上有所有生活必须品和奢侈品,也有着川西所有的工厂。除了正蓬勃发展的造船业外,其他的行业都都尽可能地把工厂贴近长江,因为这样的货物就可以很容易地装船外运——这条带状区域,同样囊括了川西全部的工业。现在人口甚至正綦江、江津发生移动,因为这里交通和其他沿江区域一样便利,李国英走后重庆和川西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利润节节提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工作。

邓名就让刘晋戈安排此事,先找人配幕府使者再成都转转,当他们启程返航时可以在叙州再转转,甚至邓名还打算修书一封让重庆守军接待他们,这样想必能给德川幕府留下深刻印象,让日本朝野深信明军夺还两京只是时间问题。

相对受到盛情款待的日本使者,英国、西班牙等商行的代表受到的待遇就要差得多了。邓名一直记得郑成功和自己在南京城下说过的话,猜测闽军随时可能和西拔牙人爆发冲突,所以就算达成什么贸易协议也根本无法履行。而且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排华行为也让邓名非常愤怒,要不是他没有远洋水师,甚至都有派象征性的部队去配合郑成功的打算。

从舟山赶来的还有一个荷兰人,虽然闽军刚刚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台湾,巴达维亚那边还在密谋夺回,不过荷兰商人已经开始尝试恢复贸易往来:根据欧洲的传统,既然已经停战了,那在下一次开战前生意完全可以先做着。

对这个荷兰人四川政府都要比对西班牙人热情,因为邓名只记得台湾从此就掌握在郑家手中了,对巴达维亚的阴谋也一无所知,所以邓名认为明军和荷兰之间应该不会有战争了,贸易显然能维持得更长久。不过这个荷兰人并没有得到巴达维亚议会或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太多授权,此行基本只是来释放一下善意,而台湾水道控制在闽军手中,邓名也不可能对对郑成功的生意或是外交指手画脚,所以邓名也没有和荷兰人达成任何协议,只是明确了愿意在缅甸地区展开贸易往来,具体内容还需要继续磋商。

无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荷兰人,邓名都向他们询问了橡胶问题,随着五十一亭对绝缘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多,邓名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个东西。虽然印象里东南亚有大量的橡胶,但被问到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都摇头否认了这点,邓名思来想去,觉得这说明橡胶只能是南美产物,不然这两个欧洲人不会对此一无所知。因此邓名就画了一大堆橡胶树的画,把它们统统交给西班牙人,委托他去南美找找,邓名愿意用瓷器和丝绸交换树胶。

目前英国势力在亚洲是最弱的,海上力量也远远不能与荷兰相提并论,不过两个英国人却没有丝毫的顾忌或受到任何的限制。两个英国人表示无论邓名想进行什么样的贸易,他们都会尽力去完成,比如一个人就建议邓名进口荷兰和西班牙人的舰炮——明廷以前很喜欢这种红夷大炮。

邓名对这种笨重的火炮兴趣不大,不过见两个英国人推销得这么积极,就随口问他们手里到底有多少。

“公爵阁下要多多少就有多少!”一个红发的英国人两眼发光,见邓名开始考虑他的提议后,这个英国佬兴奋得双颊赤红:“只要公爵阁下想要,几十、几百门大炮都不是问题。”

原来这两个人英国人想去抢西班牙人或荷兰人的商船,然后把船上的火炮卖给邓名。

“所有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能卖给公爵阁下的,我们英国商人都有,而且价格还便宜。”

“是吗?”邓名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刚才根据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叙述,英国在亚洲既没有据点,更没有能和他们匹敌的航运能力。

“是,我们英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私掠船,虽然亚洲这里遥远,但只要公爵阁下需要的货物够多,无数的英国船长都愿意来为您效力。”红发的英国人骄傲地声称他就有一条非常强大的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