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着对无能的绿营的极端鄙视,孙思克命令八旗兵立刻撤退。

“撤兵。”袁佳副都统没有下令鸣金,而是让牛录们自行去通知手下的旗丁:“盔甲什么的要是背不动就扔了吧,我们回重庆去让李总督赔给我们。”

看到位于敌军后方的八旗兵开始从容后撤时,邓名轻轻叹了口气,摇摇头没有说话。

邓名很想攻击八旗兵,因为这肯定能够大大提升明军的士气,消除明军对旗人的恐惧心理;上次在重庆遇到满洲八旗时,虽然只有那么少的旗兵,就能让川军不安,袁宗第的部下更是惊恐。现在邓名的军队中,参与过高邮湖一战的士兵对满洲八旗的畏惧心理已经基本消除了,但是其他人还有疑虑,毕竟这些士兵从小长大,一直听人说八旗兵所向无敌。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击败八旗兵,让成都的每个同秀才都从他们熟悉的邻居口中听到胜利的故事,才能最终解除成都人对八旗兵的畏惧。

不过战场周围的地形实在难以追击,可以供成百上千士兵同行的道路不多,仅有的道路已经被明、清两军的步兵堵得死死的,可以看见八旗兵正在撤退,但是却没办法派出骑兵追击。让大部队迂回包围也是不可能的,在这种遍布丘陵和树林的地形上,整营部队钻进去容易,出来时能不能保持建制都不好说,一定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重组才能恢复秩序。

孙思克战前就把无甲兵都赶到北面去了,邓名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早就想好了这条退路,反正汉八旗迅速地退走了,看上去他们还抛下了所有的装备,似乎是不打算继续携带了。

看到八旗兵撤走后,山西绿营彻底崩溃了,不过只有最北面的人能够向无人处逃去,主力部队也都被狭窄的道路所限,拥挤在一起无法四散逃亡。直到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个别勇敢的清军军官企图抵抗,在身边聚拢着十几、二十个亲兵,要和明军战斗到底。

后排的山西绿营跟着汉八旗一起逃走时,明军开始向清军战线的侧翼迂回过去,把大批来不及逃离战线的绿营士兵包围起来。

在明军进行这种迂回的时候,挡在他们面前的几百甘陕绿营士兵毫不犹豫地投降了,不过他们没有把武器和盔甲扔在地上,而是大声高呼要求议和。这几百绿营之前被孙思克部署在北方,就是为了防止明军从侧面迂回整条战线,但现在他们什么作用都没有起,明军开过来的时候清军秩序井然地给明军让开了一条通道,全体退到一边整队而立。见到几百绿营兵既不打算逃走,也没有弃械投降,奉命去与他们交战的明军有些糊涂,只是分兵把他们监视起来。

看到明军渐渐有包围上来的意图后,领着这批绿营的清军将领就走出来,要求见邓名。

清军将领被带过来的时候,明军和山西绿营的战斗仍在继续,上千溃败的山西绿营被明军包围在江边,见到无路可退后又聚集在一起意图抵抗。

“王……王……”邓名见到来人后,心说怪不得看着旗号眼熟,原来这也是个熟人,上次对李国英的追击战中,这位将军也和亲兵一起被俘,不过邓名记不起他的名字,只是记得他好像和王明德同姓。

“王欣诚,保宁副将。”清军将领满面堆笑,点头哈腰地自己报出了家门:“邓提督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多谢王将军挂怀。”见是熟人,邓名就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还拱手抱拳,为他忘记了对方的名字致歉。

“邓提督客气了,末将此来是想议和的。”王欣诚告诉邓名,北面那几百个甘陕绿营兵都是他的亲兵,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上次被邓名抓走以后来用牛赎买回来的。本来王欣诚的任务是留守重庆,服从高明瞻的指挥,但不幸被孙思克拉上了战场,这一日一夜腿都快跑断了。见到对面确实是邓名领兵,王欣诚和部下们就做好了静观待变的打算。要是孙思克这群疲兵居然能不输的话,那他们自然就坚守岗位;如果邓名不出所料获胜了,王欣诚就去议和,省得重建一年的亲兵营又一次遭到歼灭性打击。

听到对方用议和而不是用投降这两个字后,邓名身后的卫士们都皱起眉毛来,在他们看来王欣诚这明明就是投降。但邓名神色如常,客客气气地说道:“王副将有话请讲。”

王欣诚的条件就是不缴械,不被俘虏,也不用向明军交出旗帜和金鼓,说完了他的要求后,王欣诚还补充道:“若是邓提督不同意的话,还请您放末将回去说一声,末将回去后就命令全军扔下盔甲往北面跑,我们能跑出去多少是多少,失手的兄弟希望邓提督看顾,末将回去就去准备用牛来赎人——嗯,末将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让他们切勿抵抗,更不能伤到邓提督的手下,若是跑不动了就老老实实地跟着您的兵走。”

“这个条件我不是不能考虑,”邓名琢磨了一下,点点头:“但我有什么好处呢?”

“末将可以帮邓提督两个忙。”王欣诚先是一指岸边的那些仍在顽抗的山西绿营:“孙将军对他们说,邓提督和您的手下都喜欢活剖人的心肝下酒,他们不想活生生地看着自己被贵军吃了,所以到现在还不肯投降,末将可以派一些士兵去帮助邓提督劝降。”

“听着还可以,不过他们反正也跑不了,或许我自己喊话就行了。”邓名不想徒折兵马,不过讨价还价总是要从贬低对方手中的商品开始。

“孙将军把一万多山西无甲兵都轰去北面了,若是邓提督亲自去抓,他们多半要跑,而且又不是本地人,就是将来肚子饿了想出来投降,可能也会自己迷了路。”王欣诚大包大揽:“只要邓提督放过末将和末将的亲兵营,就由末将派人去给那些无甲兵喊话,几个壮丁总抵得上一头牛了吧?”

王欣诚的手下已经非常疲劳,估计跑也跑不快,王欣诚还舍不得亲兵营的装备,知道邓名不杀俘,如果能达成协议自然是最好。

邓名简要地问了一下重庆的兵力虚实,以及忠县周围有多少李国英的兵马。王欣诚见旁边没有同僚,就一五一十地把他知道的情况都交代给了邓名。

“好吧,我同意了。”邓名思考了一番。他听说重庆空虚的时候心里一动,但眼下好像已经错过了进攻重庆的最好机会,现在可能已经回去了一些援兵,汉八旗也会星夜逃回去巩固城防。而明军需要甄别俘虏,重新登船,然后才能驶向重庆寻找登陆地点。当然,说不定重庆依旧什么也没有,但收拢部队上船耗时费力,万一重庆的城防恢复,明军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重庆没到手,还失去了在这里抓俘虏的时间。

与王欣诚达成协议后,很快甘陕绿营就派出使者去山西绿营那边劝降,经过这些同僚的认真解说,本来认定必死的山西绿营也就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很快开始三三两两地投降,最后所有的人都放下了武器,把性命交在了明军的手中。

一直折腾到晚上,明军才建立了一片营地来关押战俘。

有一个被派去担任狱卒的明军士兵曾经参加过对高明瞻、谭弘之战,那次战前他对甘陕绿营充满了畏惧心理,听说对方是天下的精兵。可是交战后发现那只是一群不断向狱卒讨要食物的饿兵罢了。这次是他第二次被征召入伍。

“有吃的么?给点吃的吧?”不断有战俘被押到战俘营里来,其中清军的无甲兵和披甲兵都有,现在他们每个人的盔甲和武器都被没收了,如果不认真观察还真可能分别不出来。

狱卒给每一个要东西吃的俘虏一块干粮,营地里有水井可以自己提水喝。

“我们提督说你们山西兵是什么劲旅,看上去也不过如此么!”看到一个俘虏抓过干粮立刻不管不顾地狼吞虎咽,狱卒不无嘲讽地说道。

“我们山西兵还不算劲旅么?”这个山西人愤愤地放下了拿着食物的手,大声叫道:“我们跑了一天一夜,还能披得动甲,举得起刀,这不是天下精兵又是什么?”

第54节议和(下)

王欣诚手下只有六百人,可他协助劝降了一千七百迟疑着不肯放下武器的山西绿营,邓名当然不能同意这便完成了自赎的要求,不然再算上帮忙搜罗辅兵,邓名反倒要欠王欣诚一大笔钱。不够邓名的反对也是有道理的,他指出这些山西兵已经被明军围住了,只要明军饿他们一会儿总会有人投降的——邓名不愿意承认围攻这些绿营会给明军带来伤亡,因为一旦牵扯到自己士兵的生命安全,那王欣诚贡献的价值就立刻上去了。

幸好王欣诚也没有太看重普通士兵的性命,这个劝降工作他和邓名一番讨价还价后,同意折算成一百个甘陕绿营士兵的赎身费。重点在于后面,被放置在背面的一万多无甲兵本来都想着要逃走,但无论是来自陕西还是山西的壮丁,这里对他们而言而是陌生的环境,串进山里容易,但想活着出来就难了,至于寻找一条捷径去投奔重庆队这些人来说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得任务。王欣诚吓唬了这些无甲兵一通,然后命令手下把每个能找到的无甲兵都带来向明军投降。在王欣诚的协助下,明军接受了一万两千多俘虏。

无论如何,邓名都得承认如果没有王欣诚的协助,明军至少要少抓六千俘虏,而且还要让士兵多跑很多冤枉路去寻找东躲**的清兵;对于这些俘虏来说,王欣诚也可能称为他们的救命恩人,因为如果不是王欣诚带着他们向邓名投降,很多因为相信明军是吃人禽兽而盲目逃向北方的外地清兵可能会死在山里。

“一个辅兵当然不能算一头牛,十个人折算一头牛差不多。”邓名感觉自己的说法好像有些类似蒙古人对汉人的评价,那就是牛比活人还要值钱,不过现在邓名面临的问题是不把人的价格压低他就要欠王欣诚一大笔钱:“王副将帮我多抓了六千俘虏,折算六百头牛,加上刚才我们算过的一百人赎身费,我倒欠王副将一百人的赎身费,也可以认为是一百头牛的市价,我们用银子来结算怎么样?”

“十个人折算一头牛?就是从力气上算也不是这样了,再说人是人,怎么能比畜生价还低呐?”王欣诚一通摇头,这时他绝对是人类尊严的坚定拥护者,指出邓名把人的价折算得这么低甚至有侮辱自身的嫌疑。

“王副将的意思是一人一头?这绝对不行,九人算一头吧。”

“末将认为人比牛值钱,不过乱世嘛,这样吧,两人算一头,邓提督就不要再纠缠下去了。”

“二人?不行,八人吧。”

……

最后停在了五人折算一头牛上,这样王欣诚贡献的价值总计相当于一千三百份赎身费上,他自己花了六百多,还剩下六百多。邓名问他要不要银子,王欣诚慷慨地表示不用了,他愿意把这六百多折算成永久有效的俘虏释放券。

“而且总督大人身边还有我的几个好友,到时候若是不幸,也得劳烦提督大人看顾。”王欣诚开列了一份人员清单,除了王明德以外还有好几个重庆系的大将,最后王欣诚还试探着问道:“若是邓提督遇到我们总督大人,不知道提督打算怎么对待。”

“李总督嘛……”邓名有些犹豫,李国英手上有四川百姓的血,与邓名对他多次击败明军进攻没有什么不满,因为这是战争,军人的职责之一就是互相杀戮;但李国英有战争罪行,按照邓名一开始的想法,这种战争罪行是应该被追求的,就像张勇、王进宝和赵良栋一样。

不过在其后的执行中,邓名并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原则,比如洗劫镇江的蒋国柱和管效忠,后者自己死了也就不必提了,但前者邓名曾决心要为那些死难者讨回公道,但这次上次去江南的时候,蒋国柱两人进入明军军营后又先后平安地离开。

因为除了正义这一条,邓名有其他要考虑的事情,比如军队的利益,个人的声望等等,而对邓名来说,不让正义实现或许只是内心不安,还可以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来安慰自己,但如果对蒋国柱不守信用、危害他人身安全的话,对邓名可会有实质性的伤害。

李国英的情况比蒋国柱还要强,邓名亲眼看见了镇江百姓的苦难,但对李国英的行为只是耳闻罢了。如果李国英选择合作,邓名实在看不到杀他的益处何在,而如果能把李国英拖下水,那成都的安全就有了保证:“如果李总督不自裁的话,我认为这些释放券对他应该是管用的。”

“既然提督这么看,末将就放心了。”王欣诚高兴地说道:“如果邓提督遇到了我们的总督大人,还请邓提督一定要说明,是用末将的优惠券……不,这个释放券把他换回来的。”

“好吧。”邓名点点头,他没有强迫王欣诚向自己提供清军的情报,反正有这么多的俘虏,很快就能搞清重庆到忠县之间的清军虚实,而王欣诚的这个要求已经提供了很宝贵的情报——那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