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等高明瞻率领主力抵达,前面的探子就报告剑阁已经空无一人,探马检查了剑阁附近的明军营房,无一例外都已经被抛弃了。

“贼人大概二十天前就走了。”高明瞻亲自检查了剑阁后,得出了这样的判断,那时他才刚刚开始集结部队:“一年多以来,就没有发现剑阁的贼人出来侦查过一次,投奔过来的降兵甚至说,他们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对嘉陵江进行侦查了。怎么会这么巧,我才一集结他们就出来侦查了?难道消息走漏了不成?”

不过高明瞻心中的疑虑一闪而过,他觉得这事不太可能,知道清军有攻击成都意图的人并不多。在这里进行集结后,高明瞻一直禁止士兵随便出营,据他所知这个命令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而且甘陕兵和剑阁那里的明军又没有丝毫的交情,为什么要去通风报信?就算有,又是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至于会不会是重庆那边泄露的,高明瞻更是没有过丝毫的怀疑:首先重庆那边几乎没有人知道此事,少数高级将领如王明德虽然清楚,但他们肯定不会说出去,而且川西、川东明军之间的联络也并不频繁。

“运气真不好。”思来想去,高明瞻最后认定是剑阁明军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出来侦查,偶然地发现了自己的举动。

高明瞻原本已经把驻扎在剑阁的这一千多明军视为自己的辅兵,打算尽数征发到自己的大军中协助搬运,没想到这一千多人力居然就这样逃出了他的手掌心。不但明军尽数逃走,他们还把所有的冬粮都搬一起走了,高明瞻看到那些空空如也的仓库后,知道此次出征需要的粮食也会比计划里的多一些。

“看来降兵的话不能尽信啊,”去年投奔过来的那两降兵一个病死,一个在重庆战役中阵亡,高明瞻记得他们说过剑阁军心、士气并不高:“居然还能当机立断撤退,而且还一起撤走了,而且还能控制得住军队,没有人叛逃过来。”

高明瞻当然不知道,接到成都报信后,剑阁守军立刻关闭了关口,然后一队队分头撤退的,远比他想像的要从容和有秩序得多:“不过他们大概是在二十天前逃走的,所以也不会知道我到底集中了多少兵力。”

当时已经完成集结的清军大概只有三千多人,这些兵力把剑阁明军吓跑不奇怪,不过明军大概也不会认为清军会用三千兵力进攻江油。

“呵呵,剑阁天险,贼人若据险扼守,还是我军大患,现在贼人仓皇逃走,将天险拱手相让,本官断定他们已经不堪一战了。”虽然没能抓做明军补充军力,也没能缴获剑阁守军的存粮,但高明瞻还是笑着鼓舞士气。

听到统帅的话后,清军士兵也纷纷叫好,虽然甘陕绿营并没有把一千多农民兵放在心上,不过心里还是不可能一丝紧张都没有,现在剑阁不战而得让清军都松了一口气。

“继续前进,向江油进军。”高明瞻下令道。

在进军过程中,不死心的高明瞻还命令仔细搜索道路两侧,他仍盼着剑阁明军没有逃远,而是抱着侥幸心理躲在附近。不过清军的搜索队一无所获,道路两旁没有丝毫人类活动的迹象,最后高明瞻也只好放弃:“罢了,可能真是逃去江油了,反正到了那里把他们和江油的人一起抓住就好。”

大道这些年来并没有多少行人,无论是江油还是剑阁的明军都没有意愿去整理路面,上面已经杂草丛生,部分地段甚至已经和两边的密林融为一体。没有抓到俘虏导致清军极端缺乏熟悉地理的向导,一路上披荆斩棘的时候,高明瞻和手下对剑阁明军的愤怒日甚一日。等清军感到江油附近时,高明瞻和几个心腹商议,等抓到了剑阁的守军后,一定要找茬杀一两个军官,以泄他们的心头之恨。

清军对江油的了解比剑阁要差很多,只能通过剑阁的降兵、还有截获的一些明军文书进行一些间接的了解。江油给奉节的报告要比成都送去的少得多,因此清军对它的了解比成都还要少,只知道城附近大概有两千左右的农兵。

得知江油在望后,因为连日艰苦行军而有所下降的士气也顿时高涨起来,尤其是那些负责拖炮的清军,更是人人兴高采烈。这些天来,拖炮车、火药和弹丸的马匹累死了好几匹,高明瞻不可能把骑兵的战马补充给炮兵,只好用更多的辅兵去拉。清军纷纷嚷嚷,说苦日子总算快要到头了,马上就会有一批壮丁来做最重的工作,他们可以轻松一些了;披甲兵也兴高采烈地做着战前准备,互相勉励着一鼓作气攻克江油,缴获了明军的仓库后美美地吃一顿,然后睡个好觉。

可很快斥候就回报,江油也已经空无一人。

“什么?”高明瞻吃惊得跳起来,马上跟着斥候一起赶去江油。

正如斥候所见,据说有两千人之多的江油现在一个人影都没有,城内的房屋大都像是很多年没有人居住过了,看上去随时都可能倒塌。在北门外有一片灰烬,看上去像是明军曾经用过的宿营地和仓库。

高明瞻带着亲兵在废墟中来回搜寻着,突然弯腰拾起一把灰烬,摊在手掌中细看。

“大概也烧了有十几天了,他们开始烧营地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进攻剑阁。”高明瞻站直身,垂下手将灰烬洒落地面,脸上是无法掩饰的失望,还夹杂着一些惊疑之色:“他们一早就知道我们会攻到这里吗?”

高明瞻在空荡荡的江油等了很久,背后的军队却迟迟未到,直到等得不耐烦的四川巡抚派人去查问,才得知江油弃守的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本来已经披上盔甲的清军士兵不等命令就把盔甲脱下掷于地面,辅兵也是怨声载道,有不少人已经在路边躺下,说反正也不打仗了,那干脆就先休息一会儿吧。

高明瞻闻言先是生气,但转念一想,就同意了军队的要求,同时让亲兵去把此行的重要助手召来见自己。

清军并没有注意到,在江油周围的密林中,有几双眼睛正注视着他们的动静。

……

成都。

看到熊兰一伙儿出现在自己面前后,邓名惊讶地说道:“熊县令还真来都府了啊?”

邓名本以为熊兰只是找个借口躲开文安之、袁宗第他们,没想到他居然真的不辞辛苦来到成都。

“特意前来为提督效力。”因为没有马匹,熊兰冒险带队趁夜偷越重庆,一直乘船到川西,但就是这样还是比邓名他们多走了快一个月,现在他和他的手下都瘦了一圈,粮食也差不多全吃光了。

“辛苦了,赶快去好好吃一段,先休息一天再说。”邓名这话不完全是客套,熊兰等人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和野人都差不多了。不过昨天龙泉驿把人数送来后,邓名居然发现没有几个人掉队,没看出来熊兰在某些时候还挺仗义的。

“遵命,就是小人的部下还在后面。”

“熊县令不必担心,我已经派人给他们送粮食和衣服去了。”

“多谢提督,不知道高贼是否已经快到了?”熊兰又问道:“卑职愿上阵杀敌。”

“熊县令不必如此心急,现在还没有消息。”刘曜在江油、绵竹附近都留下了斥候,还建立了几个据点存储粮食和草料,到现在为止邓名还没有听到消息。

让熊兰去休息后,邓名又赶去视察军队训练情况,现在成都已经打造不少木制的武器和盾牌,还编了一些藤甲。

“武器还是不够、训练还要抓紧,江油等地都没有留守,清军赶到都府这里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损伤,他们军马齐整、士气饱满,我们不可掉以轻心。”邓名既有些期待,也感到一些紧张,他对刘曜、杨有才和卫士们:“建昌那里的援军还没有消息,这次就要靠我们自己,和清军堂堂正正的打一场了。”

第31节战备

卫士们对邓名的信心比他本人还要强,东征西讨一年来,遇到的强敌太多了,高明瞻和洪经略、平西王、湖广总督等人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厉害角色。因此卫士们的潜意识里都认为击败高明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的战前准备只是为了让胜利变得更容易罢了。

这些天邓名的卫队和刘曜的亲兵抓紧时间通力合作,已经给上万名秀才进行了基本的训练,成千上万的新兵排列成密集的方阵,手持长矛,根据军官的口令,一起比划着刺击的动作,发出有节奏的“杀,杀”声。有些新兵穿上了新打造出来的藤甲,更多的人则在后背上背着一个木头盾牌。无论是藤甲还是木盾,防御力都无法与制式装备相比,不过总比一身布衣要强多了。经过训练后,士兵们已经懂得当遇到弓箭袭击时,如何尽可能地把身体藏在盾牌后面。

听到邓名说,这次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清军堂堂正正地打一场,卫士们脸上都露出理所当然的表情,赵天霸更是第一个大声表示赞同——他伤愈归队后,军队已经开始训练,因此赵天霸在军中的知名度要比别的教官落后很多。火烧昆明后,邓名离开昆明前写给吴三桂的公开信类似一封正面决战的战书,只是没有定下日期,赵天霸一直憧憬着这一天到来;在湖广等地的征战中,邓名虽然所向披靡,但始终没有机会统帅千军万马摆开堂堂之阵,对此赵天霸也是感到有些遗憾的。

“高明瞻无胆鼠辈,正好给这些新兵练练手。”赵天霸指出,无论士兵操练得如何娴熟,首次上战场依旧很容易发生崩溃,如果用大批新兵去与吴三桂、赵良栋手下的精兵对垒,那无疑非常危险,相对新兵而言,高明瞻就好对付多了。

“不知道高明瞻到哪里了。”周开荒觉得若是用类似熊兰那种敌人锻炼初次上阵的新兵才好,四川巡抚高明瞻的手下无论如何还是要比万县的屯垦兵强不少:“若是能多些时间,我们就能把士兵操练得更好,伤亡也会更小。”

“江油那边还没有消息传来,可能敌人离我们还远。”邓名说道,他看看刘曜:“刘帅在江油留下的人都没问题吧?”

把江油、绵竹等地的驻军撤回后,成都的北方已经完全没有人居住,因此刘曜留下的那批斥候让邓名有些担心,担心他们会遇到较大的麻烦,要是被清军抓住就更不好了。

不过刘曜显得信心十足,对邓名拍着胸脯保证道:“提督放心,末将的儿郎都是从那里出来的本地人,多年来一直是在路上奔波的使者,闭着眼睛也认得清当地的道路;而且个个都机灵得很,往林子里一藏,鬼都找不到他们;只要不大意,鞑子绝对发现不了。”

“这样就好,”邓名点头道,高明瞻缺乏向导,更没有本地的地图,在川北的深山老林里行军,速度肯定快不起来:“既然现在江油还没有来消息,那我们差不多还能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知道新年以前高明瞻能不能赶到。”

“等高明瞻赶到后,我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诱敌,一路主攻。”邓名提出的方案类似万县一战的部署,他并不像卫士们和刘曜那么信心十足,所以打算采取一些手段削弱对方的战斗力。万县之战;邓名至少和谭诣都排开了阵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等见到高明瞻后,就打出我的大旗,高明瞻肯定以为是我在指挥大军,就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而其实是刘帅在指挥……”

在邓名看来,万县一战的经验可以再次使用,就好像历史上朱棣把这招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一般。由于没有高效的通讯系统和媒体,谭诣失败的具体过程不太可能被其他清军官员所了解,而邓名反倒可以进一步完善战术,避免以前出现过的失误。

“末将以为不妥。”刘曜反对道,他第一条理由是这样会危及邓名的安全,不过这个理由对邓名显然没有什么效果;而第二条理由就有比较说服力了,刘曜称他从来没有统帅过大军。

无论是刘曜还是杨有才,十几年前他们倒是跟着长官上过战场,但这些年来他们再没有打过一仗,也从未有过指挥几千大军与敌人交战的经验。

“这倒是个问题。”仔细询问一番后,邓名发现刘曜和杨有才的战斗经验甚至还不如他的卫士,至于剑阁等地的军官,他们的情况也丝毫不比刘曜他们强。无论是刘曜、杨有才,还是剑阁、江油等地的守将,他们或许能带着几百个士兵服从统帅的指挥,但却无法胜任在战场上调遣数万军队的工作,也都完全没有这个自信心。

赵天霸听到这里,眼睛顿时亮起来,站出来毛遂自荐道:“提督,卑职自幼就在晋王手下效力,多次作为晋王的亲随经历战阵。”

邓名盯着赵天霸看了一会,从军事水平上讲,赵天霸确实是比川军将领更合适的统帅人选,不过比较麻烦的就是威信问题。

边上的李星汉看得眼热,也急忙出来抢位置:“提督,万县一战就是卑职为提督统帅中军的,这次不如还是老规矩,让赵千户在提督身边随卫,卑职愿意在刘帅身边协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